麻疹的护理常规
麻疹防治知识

麻疹防治知识
1. 身体卫生:要注意日常生活卫生,勤洗手,勤更换被褥、枕套等,勤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定期做室内除尘、消毒等;
2. 及时预防:及时到医院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婴幼儿应在满6个月后接种,应及时复新接种;
3. 疫苗防治:应及时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防控麻疹的流行,同时也为婴幼儿接种免疫,避免出现病情;
4. 注意饮食:要壮着脾胃功能,注意多食补品,适当吃些猪肉、牛肉、羊肉、鸡蛋、虾、蟹、菌藻类、豆制品、鱼、果蔬等;
5. 遵医嘱:有明确麻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科学合理诊疗,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6. 明确传播途径:麻疹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尤其是病人呼吸、说话之间经飞沫传播,也可以经粪口传播、接触者传播,因此,应该加强对被感染者的咳嗽细菌的控制,防止二次传播。
麻疹患者的护理PPTppt

对未来麻疹的预防和控制展望
01
预防和控制策略
针对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疫苗接种和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麻疹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02
提高监测和诊断能力
加强麻疹的监测和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疑似病例,有效控制疫
情的扩散。
03
加强国际合作
麻疹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需要各国共同协作,共同应对。加强国
饮食调节
麻疹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稀粥等 。同时,应确保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利于毒素排出。
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勤洗手
麻疹患者应经常用肥皂水或酒精洗手液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进食前后 和接触他人后。
清洁环境
麻疹患者应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经常打扫卫生、开窗通风、勤晒衣被等 。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麻疹患者的护理重点
麻疹的发病机制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发病机制是病毒进入人体后,在上呼吸道黏膜中繁殖 ,导致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斑以及皮肤斑丘疹等 。
麻疹的并发症
麻疹的并发症包括喉炎、肺炎、心肌炎等,其中肺炎是导致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麻疹症状通常在感染病毒后10天左右开始出现,持续约3-4天 。
麻疹的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将病毒释放到空气 中,易感人群吸入病毒后才会感染。
麻疹病毒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眼分泌物传播。
麻疹的预防措施
1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疫苗 可产生免疫力,预防感染和发病。
未接种或接种不全的人群
住院麻疹患者148例临床护理

床表现 , 注意观察 热型 、 出疹顺序 、 皮疹 的分布情况及 色泽 、 皮 疹消退情况 , 在各个时期都应注意 防止并 发症 。如体温 过高 、 出疹不顺利 , 及时 汇报 医生 处理 。及 时评 估 出疹 情况 。手 应
3 i。物体表面 、 面每天用 5 0 mgL含氯 消毒 剂擦 拭。 0mn 地 0 / 患者的衣物 、 ,L 4 J 的玩具应放 在 日光下 曝晒 1~ 。保 持安 2h 静、 舒适 、 整洁 , 温 以 1 室 8—2 ℃为 宜 , 8 相对 湿 度 为 5 % ~ 0 6 % 。患者外 出检查 均带 口罩 , 0 检查 区域开 设绿 色通 道。无
心、 脚心有疹子 出现 , 说明麻疹 已经出全。如患者皮疹 突然隐
退, 皮疹 出全而体温无 下 降趋势 , 出现 呼 吸急 促 、 咳嗽 、 加剧 、
射免疫球蛋 白, 以增强抗病 能力 。注意病 房开窗通 风 , 空气 清
新, 避免冷 风 直 接 吹 向患 者 。紫 外 线 消 毒 每 日 2次 , 次 每
情况 , 定期 随访 , 必要时复查造影。
住 院麻 疹 患 者 18例 临床 护 理 4
唐 艳英 。 幕葵 韦 ( 都安 县人 民 医院 广 西 都 安 500 ) 370
育 。①早期 : 护士要用 理解 和同情 的态度去关爱患者 , 多与患
者交流沟通 , 与患者建 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 , 为患 者介 绍本病的 病 因、 临床表现 , 治疗及预后情况 , 使其对 疾病知识有所 了解 , 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 护理措 施。② 出疹期 : 患者 全身 出现皮 疹, 增多 而密集 , 常有皮 肤瘙 痒难 忍 , 自我形 象改变 , 心皮肤 担 会 留下瘢 痕 , 响工作 、 活、 习, 影 生 学 易产 生恐惧 、 焦虑 、 观 、 悲 消极 的情绪。护士应全 面了解患 者 的想 法 , 及时进 行有效 的 沟通 , 正确掌握患者 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情绪变 化 , 及时做好 心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一、概述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胶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
3、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麻疹粘膜斑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厌食、消耗增多有关。
三、护理措施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 10 日。
病人物品用紫外线照射 30分钟或暴晒3小时。
餐具、水杯、布类煮沸 15分钟。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
患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入麻疹病区,更不能接触麻疹病人。
住过麻疹并发症病人的病室在未经消毒前。
不可收住麻疹病人。
2、良好的休息环境:(1)病人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病室环境清洁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室内温度 18~22℃,湿度 60%左右),每日通风 3~4 次,每次不少于 15分钟。
(2)家中隔离治疗:病人居室内禁止吸烟、炒菜、烟雾,地面常洒水或湿拖布拖地,避免油烟、灰尘和干燥空气的刺激。
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病人。
(3)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进食与饮水:提供清淡营养价值高的流食。
有角膜溃疡者应补充鱼肝油,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膳食,如胡萝卜、猪肝、鸡蛋。
暂不能进食者,要多饮水,以利于体内毒物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其降温和出疹。
4、发热的护理: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高是正常现象,一般不宜降温,因体温下降,可使出疹困难,易于并发症的发生。
对烦燥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予异丙嗪等镇静药。
体温超过 40℃时,亦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风。
5、口、鼻、眼的护理:麻疹病人口、鼻、眼、耳都受到病毒的侵害,护理不当会使局部损害加重,不卫生会使细菌积聚发生新的感染。
(1)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每日至少4次,并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
皮肤科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皮肤科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急性荨麻疹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起病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病情重时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1.饮食护理:饮食清淡,在发病期间不吃海鲜、异性蛋白类食物、酒类、浓茶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伴有腹痛、腹泻者应对症处理,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3.慎用青霉素类药物及血清制品;有风团时不宜做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以防加重过敏。
4.积极治疗可疑的慢性病灶。
如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
5.积极寻找致敏源,避免搔抓皮肤,瘙痒时给予外用止痒药。
第二节急性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
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
1.紧急处理措施: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应立即停止与可疑物质的接触,去除接触物,避免再接触过敏物质。
可采用局部清洗法。
2.急性期皮疹伴渗出液者可用3%硼酸液湿敷,无渗液者用炉甘石洗剂,有大疱时在无菌条件下抽出疱液。
3.剧痒者给予口服抗组胺类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严重者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4.病程中避免搔抓及用肥皂、热水清洗。
5.饮食护理:避免辛辣及酒等刺激性食物。
6.病愈后,过敏体质者尤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发因素,以防再发。
第三节急性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系皮肤、皮下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局限性水肿.好发于组织疏松部位,如口唇、舌、眼睑、耳垂、外阴、包皮、喉部、手足等。
急性起病出现局限性肿胀,持续1~3天逐渐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若发生于喉头黏膜,可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而导致死亡.1.紧急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麻疹护理分析报告模板

麻疹护理分析报告模板在麻疹疫情不断蔓延的背景下,麻疹护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在麻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和细致的护理管理,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有效预防传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从麻疹的护理目标、护理程序和护理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麻疹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麻疹的护理目标1.缓解症状:由于麻疹可引起高热、咳嗽、喷嚏等症状,护理人员应通过药物治疗、体温调控、清洁和保湿等措施进行症状的缓解,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预防并发症:麻疹患者容易合并有肺炎、中耳炎、脑炎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可能。
3.控制传染:麻疹属于高度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应加强传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洁净操作、疫苗接种等,确保患者及他人的安全。
二、麻疹的护理程序1.入院准备:护理人员应对麻疹患者进行必要的入院准备工作,包括确定隔离措施、安排合适的床位、准备相关医疗器材等。
2.护理评估:通过详细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确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3.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治疗、体温调控、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4.观察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卫生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卫生教育,包括麻疹的预防知识、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饮食调理等。
三、麻疹的护理措施1.传染预防:护理人员应着防护服,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与患者进行有效隔离,防止麻疹的传播。
2.保持环境清洁: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卧室清洁卫生,经常通风、清洗床上用品,并定时消毒相关物品和设施。
3.合理饮食:患者麻疹期间免疫力较低,需要合理饮食来增强体力和营养摄入。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的食物,并保证饮食的多样性。
麻疹的护理注意事项

麻疹的护理注意事项
麻疹的
护理
注意事项如下:
1.呼吸道隔离。
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光线不宜过强,白天可拉上窗帘,注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
2.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饮食一般无忌口,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
高维生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
多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泄。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和皮疹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如出疹不透要及时报告医生,加服“五粒回春丹”透疹。
5.高热护理,出疹期高热应以小剂量药物降温或温湿敷,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禁用冰枕、冷敷及乙醇擦浴。
6.注意口腔卫生,加强鼻、眼的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婴儿多喂白开水,较大患儿用清水
漱口。
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通畅。
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的分泌物,
保持清洁。
日问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入睡时可涂红霉素眼药膏,防止眼睛
继发感染。
栏目!除了精炼的备考知识点以外,网校还提供高分学员备考经验技巧、实时政策动态变
化等你来发现!。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有无继发性肺炎,如持续高热、气急、肺部啰音增多等。
2.皮疹出疹部位、颜色、大小、出疹顺序、时间、特点及皮疹分布情况。
3.对疾病的认识、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入院后按病种隔离,根据需要备隔离衣、洗手设备及隔离用具。
2.绝对卧床休息。
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室内光线不宜过强。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并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恢复期应逐渐增加食量。
4.降温护理体温不超过39℃可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影响发疹。
如体温过高,可给予物理降温或服用小剂量退热剂。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除做好随时消毒外,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后均进行终末消毒。
【健康指导】
1.进行预防教育,讲述麻疹传染来源、传播方式、传染性强的传播特点,教育群众流行期间做好防护,避免呼吸道传播,特别应强调
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对预防麻疹的重要作用。
2.讲述麻疹的有关知识,如典型麻疹各期临床表现、并发症表现、治疗措施等。
3.并发症是麻疹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发生并发症及时就诊。
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体温过高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护理措施:出疹期一般不用退热,禁用冷敷,忌用酒精擦浴,以免妨碍出疹。
体温在39.5℃以上时,可酌情给小剂量退热药,如安乃近滴鼻,以防惊厥。
二、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毒的排出有关护理措施:实施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
隔离期中护士接触病人后应在通风处停留20分钟左右。
在家治疗的病人,须将其安置在单人房间,室内应开窗通风,限制外人、尤其易感儿童进屋探视。
病人用物如毛巾、衣被等应勤洗勤晒。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血管受损有关护理措施:穿宽松棉质衣物,剪短指甲,保持皮肤、口腔、鼻腔及眼的清洁。
发疹期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勤翻身和更换内衣。
眼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
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食欲差有关护理措施: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多喂温开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不可忌嘴,恢复期尚应加餐,检测体重。
五、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措施:向家长做好麻疹相关知识宣教。
做好麻疹的预防宣传,要大力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作用。
对麻疹的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4周,以便早期进行隔离和治疗。
流行期间易感儿不要去公共场所。
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年幼体弱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应争取在5日内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做被动免疫。
潜在风险及应对:并发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护理措施:如出疹时高热骤退或疹出齐后高热不退、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则提示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做好相应处理。
严重并发症的观察应重点放在婴幼儿。
荨麻疹护理常规内容

荨麻疹护理常规内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和肿胀。
以下是荨麻疹护理的常规内容:
1. 避免诱发因素,荨麻疹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食物、药物、环境因素和压力。
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例
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
2. 保持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洗
涤剂。
轻柔地用温水清洗皮肤,然后轻轻拍干。
3. 使用冷敷,在发作时,可以使用冷敷或冰袋缓解瘙痒和肿胀。
将冰袋或冷湿毛巾轻轻敷在患处,每次持续15-20分钟。
4. 使用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如瘙痒和
发红。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口服或使用局部抗组胺药物。
5. 避免擦伤,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引起继发感染或加重症状。
可以使用软棉布覆盖患处,以减轻瘙痒感。
6.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荨麻疹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
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如激素药物或免疫调
节药物。
总之,荨麻疹护理需要综合考虑诱因的避免、皮肤的清洁和保湿、药物的使用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免过敏
原是预防荨麻疹发作的关键。
如果出现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获得专业的治疗建议。
荨麻疹护理常规

制定者:皮肤科护理组审批者:标准审核小组疾病概述: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性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
一、执行一般护理常规二、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接触致敏物质及药物;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史。
2.评估患者有无心慌、呼吸困难、恶心、腹痛、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3.评估皮损好发部位、范围、境界和性质,局部有无瘙痒或烧灼感,黏膜受累程度。
三、护理要点1.体位与活动:注意休息,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饮食与营养支持:引导寻找过敏源并禁止进食。
鼓励患者多进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病情观察(1)有无发热、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或血压下降,如有呼吸困难则给予氧气吸入、血压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2)风团的大小、形状、部位、颜色等变化,有无皮肤划痕征。
(3)瘙痒的程度及对身体的影响。
4.用药护理(1)糖皮质激素:在服药期间,应给予低盐、高蛋白、高钾高钙饮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尿糖;观察患者精神情绪变化;预防感染;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过快,以免引起“反跳”。
(2)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有镇静作用,服药后注意休息。
5.症状护理:见瘙痒、皮疹风团的护理常规。
6.并发症的护理:过敏性休克、窒息,见相关的护理应急预案。
7.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1)根据患者病史、过敏史、过敏源检查结果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对已明确的致敏物质禁用,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2)保持良好心情,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4)遵医嘱正确用药,如复发或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
四、护理诊断/问题1.有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与过敏引起的血压下降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过敏引起喉头黏膜水肿有关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疾病本身有关4.疼痛与胃肠道痉挛有关5.瘙痒与荨麻疹导致的皮肤风团有关【参考文献】[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丁淑贞,戴红. 皮肤科临床护理.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6[3] 孙艳,占城. 常见皮肤性病科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皮肤科护理组稿)。
成人麻疹临床护理探讨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
直接 传播 ,人 群普 遍 易感 ,发病 季节 以冬春 季多 见发 病率 高 。近 年来 ,由于麻 疹病 毒基 因 的变异 和体 内抗 体 滴度 下降 等 因素共 同
总结 护理经 验 ,并积极 推广 应用 。
[ 关键词】 麻疹;成人 ;护理
对2 0年 1 ~20 年 1 6例 成人麻 疹 病例 临床护 理情 况进 00 月 08 月 7
行 回顾 性分 析 ,现报告 如下 。
用 雾化 吸人 保持 呼 吸道湿 润 、通 畅 ,做好气 管插 管 或气 管切 开药 品和器 械准 备 ;③肝 功能 损 伤 :严 密 观察皮 肤 、巩膜 有 无黄 染 ,
作用 ,加 之 随着社 会 的发展 ,人 口流 动 l增 大 ,免疫 空 白点也 随 洼
况 ,密切 观察 、记 录体 温 、心率 、血 压 等生命 体 征变化 ,给予 高 热量 、高 蛋 白 、易消化 的 清淡饮 食 ,嘱 患者 多饮水 ,避 免 生冷 、 干硬 、 腻 、含刺 激性 调料 的食 物 ;保 持 口腔清 洁 ,每天晨 起 给 油
2 结果 本 组6 例成 人麻 疹入 院后 经予抗 病毒 ,补 液支 持治 疗 ,积极 7 进行 临 床 、心理 护理 ,防治并 发症 等综 合处 置 ,全部 患 者均 治愈 出院 ,住 院 时间7~ 5 ,平 均 1. 。 2 d 15 3d
住院 患者 ,男 3例 ,女2 例 ,年 龄 1 4 岁 ,平 均2 . 。 6例 8 9 8~ 4 49 岁 7 患者 均有 发 热 ,皮 疹 ,体 温 3 .~4 .℃ ,平 均 3 .℃ ,热 型为 87 05 92
急性荨麻疹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急性荨⿇疹是由于⽪肤、粘膜⼩⾎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种局限性⽔肿反应,起病急,病情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窒息等,病⼈⼗分紧张。
护理要点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减轻病⼈的害怕⼼理。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恐惧;(2)疼痛;(3)有过敏性休克的危险;(4)有窒息的危险。
⼀、恐惧 相关因素: 1 起病较急,⽪肤剧痒。
2 对病室的环境感到陌⽣。
3 对健康状况突然变化感到恐惧,害怕死亡。
主要表现: 1 ⾃诉有恐慌,⼼神不安。
2 哭泣,⼊睡后被恶梦惊醒,警惕性增⾼。
护理⽬标: 1 病⼈能说出引起恐惧的原因和缓解恐惧的⼀些⽅法。
2 病⼈⼼理压⼒减轻。
护理措施: 1 向病⼈介绍疾病的有关内容,让病⼈了解病情,了解治疗⽅案,以减少思想顾虑。
2 耐⼼倾听病⼈的感受,⿎励病⼈说出恐惧的原因,并作出有针对性的疏导。
3 认真介绍与病⼈有关的医护⼈员、卫⽣员及其他急性荨⿇疹治愈病例,增加病⼈治病的信⼼。
4 指导家庭成员共同努⼒缓解病⼈的恐惧⼼理,如谈⼀些开⼼的事、听⼀些轻松的⾳乐等。
重点评价: 病⼈情绪是否稳定,能否主动配合医疗、护理。
⼆、疼痛 相关因素: 过敏引起胃肠道痉挛。
主要表现: 病⼈腹痛,呈急性痛苦⾯容,烦躁不安,采⽤保护性体位,呻吟。
护理⽬标: 病⼈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1 遵医嘱进⾷易消化、洁净的⾷物,不⾷⽣冷刺激性⾷物。
2 同情安慰病⼈,分散病⼈注意⼒。
3 采取舒适体位。
4 给予保暖,必要时可腹部热敷、按摩。
5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解痉药物并观察疗效。
重点评价: 病⼈是否感觉疼痛缓解或消失。
三、有过敏性休克的危险 相关因素: 过敏引起。
主要表现: 病⼈⼼慌,烦躁,恶⼼,⾎压下降,收缩压降⾄12 kPa(90mmHg)以下,脉搏细,呼吸急促。
护理⽬标: 尽早发现休克先兆,及时加以纠正。
护理措施: 1 严密监测⽣命体征,观察⾎压、脉搏、呼吸等的变化情况。
麻疹护理常规

精心整理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3
4
5
(1)
(2)
(3)
(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6、对症护理:
(1)发热:对发热的护理应注意麻疹特点。
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可影响发疹。
如体温过高,可用
精心整理
微温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服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
(2)皮疹的护理
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②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患者可用布包手或戴布手套。
(3)眼、鼻、口腔护理
2—3
2次/
(4)。
麻疹患者的护理

并发症
1. 肺炎 (最常见)
2. 心肌炎
3. 喉炎-窒息
4. 脑炎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相对较多) 2、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或检测到
麻疹病毒可作出特异性诊断 3、血清学检查:抗体检测(IgM,有早期诊断价值)
(五)诊断要点
护理评价
1.病人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2.皮肤黏膜是否完好、未发生继发感染。 3.病人是否营养供应充足,体重增加,精
神良好。 4.病人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小结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 一的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好发于6个月至5岁 小儿。
护理上出疹期要仔细观察皮疹的特点,尤其要重点监护 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2.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3.保证营养供给 4.密切观察病情 5.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出汗后及时跟换衣 物
出疹期一般不用退热,禁用冷敷,忌用酒精擦浴,以 免妨碍出疹。
体温在40℃以上时,可酌情给小剂量退热药,如安乃 近滴鼻,或温水擦浴,以防惊厥。
切断传播途径 病室通风换气并用紫外线照射 患儿衣被及玩具在阳光下暴晒2h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更换隔
离衣
保护易感人群
流行期间不带患儿去人多的地方
8个月为接种麻疹者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 苗,7岁时复种
未接种过疫苗的体弱婴幼儿在接触麻疹 后,应尽早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预 防发病和减轻症状
2、传播途径:
1、直接传播:通过打喷嚏、 咳嗽、说话时借飞沫传播。(常见)
2、间接传播:通过衣物、被 褥、玩具等传播。(少见)
麻疹患者的护理

麻疹患者的护理麻疹患者的护理麻疹患者的护理【1】关键词麻疹护理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细胞作用时产生的迟发性的变态反应,皮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增生、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和血浆渗出引起皮疹。
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口腔麻疹黏膜斑以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飞沫传播。
发病高峰多在2~5月份。
近年来麻疹发病有所波动,并呈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征: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流动人口多。
临床表现潜伏期:大多数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3~4天,起病比较急,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麻疹黏膜斑。
患者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伴有头痛、咳嗽、喷嚏、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结膜炎表现。
大部分患儿在口腔第一臼齿相对应的双侧颊黏膜上出现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同时也可伴有精神萎靡、纳差、腹泻呕吐等。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增至40~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逐渐延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到手心、足底。
多在3天出齐。
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直径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相互融合、成片,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同时有米糠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轻型麻疹,症状轻,皮疹轻而淡,疹褪后无色素沉着、并发症。
免疫力低有严重继发感染的呈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常有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
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皮肤出疹及黏膜感染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高热消耗增多有关。
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心肌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患者护理常规
【概念】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为特征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麻疹黏膜斑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医护人员要合理安排好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操作,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2、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
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二、对症护理
(1)发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观察热型。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减少盖被、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
忌用乙醇擦浴、冷敷、刺激皮肤影响皮疹诱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并供给充分水分,利于毒素排泄和散热。
(2)皮肤护理:保持五官清洁。
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
盖被轻软,内衣柔软、宽松,勤换洗,忌紧衣厚被“捂汗出疹”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
条件允许者,在保温的情况下,可每日温水擦浴1次,禁用肥皂。
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睛,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每日2~4次。
角膜失去光泽者可用鱼肝油滴眼。
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同时口服鱼肝油滴剂,鼻塞者清理鼻腔后滴入0.5%~1%麻黄碱,每日3~4次。
勤翻身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3)口腔护理:每日常规用温水或朵贝液盐水彻底清洁口腔2~3次。
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应局部涂甘油。
口腔溃疡先以1%~3%碳酸氢钠清洗,然后局部涂以1%甲紫、冰硼散或制霉菌素液等。
三、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
(2)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出疹过程是否顺利。
(3)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四、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急躁、焦虑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