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对不同直径肝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消融术对不同直径肝癌的临床疗效比
较
作者:庄冠一李加起赵焕芬董承伟李森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肝肿瘤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0例肝癌患者中男86例,女24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岁。
原发性肝癌98例,继发性12例。
Child分级:A 级102例,B级8例。
合并肝硬化67例,血清甲胎蛋白阳性87例。
瘤体直径~ cm,平均 cm,其中直径<3 cm者64例,3~5 cm者34例,直径>5 cm者12例。
全部病例经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测定及(或)病例穿刺活检证实,均符合肝癌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尚符合以下条件:1)均无远处转移或门静脉主干癌栓;2)瘤体较小、位置隐蔽或瘤体邻近大血管位置深,手术困难;3)患者不愿行开腹手术。
主要仪器多极射频治疗仪、旋转式集束多弹头电极由四川绵阳立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型号:LDRF-120S; Toshiba6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型号ssa-550。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在B超引导下将电极针
定位穿刺至肿瘤中心部位,打开伞状针,根据病灶大小,将子针打开至合适直径。
温度保持在95℃~110℃ 10 min,定点治疗结束。
对较大的肿瘤(直径>5 cm)实施多点、多次球型叠加布针,治疗时从肿瘤深部开始逐渐向外退针进行,并反复启动射频发生器。
2 结果
110例RFA均取得成功,术后常规行AFP及超声造影检查。
AFP检查以手术前和术后1周作对比:瘤体直径<3 cm者,术前与术后差值±;3~5 cm者术前与术后差值±;>5 cm者术前与术后差值±。
RFA治疗后1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声像图变化与血供情况,肿瘤血流分级标准为0级:无血流;Ⅰ级:1~2个点状血流;Ⅱ级:3~4个点状血流或2个血管;Ⅲ级:多于3~4个点状血流或2个血管[1]。
直径<3 cm者RFA治疗后0级59例,Ⅰ级5例;3~5 cm者0级28例,Ⅰ级5例,Ⅱ级1例;>5 cm者0级1例,Ⅰ级7例,Ⅱ级4例。
3 讨论
RFA治疗的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极发出的高频率射频波(460~570 kHz)从非绝缘电极尖端进入周围组织,激发组织离子间的相互碰撞产生热量并向周围组织传导,引起热消融效应,使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热凝固坏死和变性[2]。
2004年以来我科共对110例肝癌患者行RFA,认为RFA对小肝癌特别是直径<3 cm的肿瘤治疗效果
较好,与手术切除效果相一致。
而对于直径>5 cm的肿瘤经过多点治疗能最大限度的杀死肿瘤细胞,但常不能达到完全性凝固。
直径>5 cm者RFA效果不及手术切除。
分析较大肿瘤消融后常发现残存的癌灶,原因有以下几点:1)较大肿瘤常需多点、多次治疗,布针时由于肿瘤形态不规则,电极针在肿瘤内的精确定位很困难。
2)肿瘤位置靠近大血管,治疗时血流带走热量,使周围组织的温度降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3)消融过程中大量微气泡产生的伪像掩盖了真实的消融范围,造成假像,使局部组织消融不完全。
4)靠近周围组织器官。
虽然RFA对直径>5 cm的肝癌疗效有限,但如果能够提高无手术机会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也可选择[3]。
本组1例病灶邻近胆囊,1例病灶位于肝左叶下角区,布针时为避免消融过程中引起胆汁漏或肝脏表面撕裂伤等并发症致使消融范围不足,采用注水组织间隔离法,即将RFA与周围组织间注水以消耗RFA细胞间共振热传导。
对膈顶部的肿瘤由于肺内气体干扰,很难清晰显示病灶导致消融不全,采用全麻下单侧肺通气,在肺不胀的情况下经胸穿刺经膈肌进入瘤体,或经腹在腹腔镜引导下超声探头直接定位完成RFA。
本研究认为RFA在肝癌治疗方面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瘤体的不同直径区别对待,以期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舜华,杨绍珑,章蓉,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肝脏及瘤体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
(8):38-40.
[2] Kuvshinoff BW, Ota DM.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liver tumors: Influence of technique and tumor size[J]. Surgery, 2002, 132(4):605-611.
[3] 范林军,马宽生,何振平,等.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J].中华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3(4):26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