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1:4.5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数量:
传统工业减少,
新兴工业
增多。
工业门类:
新增了
机械工业、汽 车制造、电 子工业、石 油加工工业 等。
发展新兴工业
实现了经济结构多样化,工业既 包含传统优势产业,又拥有众多新 兴工业。
产业转型——第三产业
❖重视发展第三工业
鲁尔区重视发展旅游业、商业、金融和保险业 这些“无烟经济”。
鲁尔区的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形容鲁尔区
今日的莱茵河畔
风景宜人的森林
优美的产业园区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
转型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合作探究
❖鲁尔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产业转型的 影响?
便利的交通 强大的科研能力 优美洁净的环境
新兴工业 第三产业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 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2课时)
我国共有煤炭、石油等各类资源 城市118个
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达到69个
如何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 ?
德国鲁尔区发展“三部曲”
19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至今
兴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衰退
新发展
基础设施——交通
产业转型——传统工业
❖改造传统工业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煤炭基地(个)
160
炼钢高炉(个)
120 1950年到1999年,煤炭基地数量由140个缩减到7个,
80
炼钢高炉也从81个缩减到7个
40
0 1950年
1999年
煤炭就业人数(万)
60
钢铁就业人数(万) 40
煤炭就业人数由47万下降至4万,
20
钢铁就业人数由30万下降至5万
0 1950年
1999年
• 改造传统工业
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 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 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
产业转型——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工业
鲁尔区20 世纪90年 代与20世 纪50年代 相比,在 工业数量 和工业门 类上都有 哪些变化?
背景条件:发展的区位优势
主要矛盾:发展缓慢或衰落的原因
解决策略: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我国共有煤炭、石油等各类资 源城市118个
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达到69个
如何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 ?

分 资 源 枯 竭 城 市 分 布 图
合作探究
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如何促进 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 ?
❖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产业转型
•改造传统工业 •发展新兴产业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鲁尔区面前存在的问题
产业依赖传统工业部门
当地产业无法吸纳全部人才
失业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鲁尔区面前存在的问题
❖产业依赖传统工业部门 ❖当地产业无法吸纳全部人才 ❖失业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维持经济稳定造成政府经济负担
能源和矿产资源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欧洲文化首都
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
鲁尔区三 次产业的 人数发生 了怎样的
变化?
人数(万) 140
120
第二产业
100
第三产业
80
60
40
20
第一产业
1970 1976 1980 1985 1990 1996 1999(年)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基础设施 ❖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发达的水运
发达的水运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迅猛发展的高速铁路
鲁尔区交通网
鲁尔区的交通具有密度大、方式 多、网络化、高速度等优势。
对鲁尔区传统交通优势的发展, 更拉近了鲁尔区与周边世界的 距离。
基础设施——教育科研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1962年鲁尔区建立第一所大学—— 波鸿大学
鲁尔区 已成为 欧洲大 学最密 集的地 区。
美丽的杜伊斯堡大学校园
科研和教育为鲁尔区的发展提供 技术和人才的支撑 。
基础设施——环境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 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 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 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 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因河,更 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