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6T07:26:17.05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9月17期作者:孙金龙
[导读] 体育是五育中的一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其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提质增效,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孙金龙
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中学 251100
摘要:体育是五育中的一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其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提质增效,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中小学职业体育师资的培训;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提高学校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确保“乐练赛”的成功。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体育;教学思路;方法创新
引言
从2014年起,全国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增加20%,到2020年,肥胖儿童和少年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到2020年,肥胖儿童的比例达到10%以上,中小学超重肥胖的人数达到了1200多万。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育观念上的滞后;其次,体育活动的数量较少;三是“乐练赛”模式的推广不足,使学生对运动的兴趣降低;体育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还很薄弱。
体育教师要积极推行“乐练赛”,通过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健康、不怕苦、劳逸结合的运动文化。
1.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新时代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是分层教学,然而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落实得比较差,基本上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故而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较低。
以足球教学为例,因为没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区别,在教学上不具有差异性,导致女生及个别体质差的男生的参与度低。
1.2.“乐练赛”模式执行差
“乐练赛”是体教融合、体回归教的重要抓手,然而大部分中小学“乐练赛”模式并非实施到位。
这是源于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加大,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做题方面,学生的个人体育时间越来越少,体育乐趣越来越弱,无法形成“乐—练—赛—乐”的有效循环。
另外,在教学当中将一整套衔接紧密的动作分解开来教学,无法让学生体会到一气呵成的痛快感,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感受,失去了“乐”的源头。
1.3.体育课运动量不足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以动作示范为主,反复讲授过程中,学生旁观学习缺乏实操,故而体育运动量明显不足,加上日常不喜欢运动,故而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人群不断增加。
学生运动量不足、运动强度不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家长有关。
一部分家长认为体育活动有风险,而且体育活动挤占了学习时间,在家长的不断反对下,有很多中小学取消了竞技体育,只是以活动量少而安全的体育游戏为主。
1.4.体育经费不足,软硬件配置水平低
因为不重视体育教学等原因,小学学校预算中的体育有关经费统计不全,甚至根本没有将操场建设、教学器材更新换代等纳入预算之内,导致学校运动场地少、教学软硬件水平低,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积极性。
2.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2.1.与时俱进改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因为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无法做到全面的学情分析并有效执行“以人为本”这一理念。
为了真正地落实“以人为本”,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首先改变教学管理理念,能够执行“以人为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做到学情分析、分层教学。
体育教师在学情分析这一方面,主要是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体育课的学习态度、体育考试成绩等来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然后做到科学划层。
能够将体能好、体育成绩佳、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化为A等;将体能一般、体育成绩一般、学习态度好地化为B等;将体能一般、体育成绩一般、学习态度一般化为C等。
如此逐一划分,利于下一步形成分层教学,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分层教学丰富了教师教学的目标体系,将原来的一元目标变为多元目标,无形中驱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能够针对每一名同学的具体情况形成分别指导、集中训练模式,让每一名同学的体能、学习态度、体育成绩都有所改观。
事实证明,这样的分层教学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另外一种分层方法是将男女生区分开来,然后分别以国家提供的中小学生体能标准为参考进一步来分层,小学将5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跳绳等随机组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短板,例如50米跑和跳绳结合,可以解决学生腿部力量不足的问题;中学则将800米跑、200米跑、100米跑、50米跑、引体向上(女生引体向上)、一分钟踢毽子、10×4往返跑等随意组合,分别提升学生的短板,例如800米跑和引体向上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力量。
如此保证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也照顾到了男女生区别,利于学生接受体育课。
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在不断努力中会感受到自身变化,会坚定上体育课的信心,为每一次成绩的提升而欣喜。
在中小学环境下,也需要将全校体育教师集合起来,在教学理念方面展开学习探究,必须要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真正地进入到体育教师的头脑中,并最终落实在教学工作中。
2.2.“乐练赛”模式执行差
“乐练赛”是一个非常好的体育教学模式,它以“乐”为起点,又以“乐”为终点,让快乐始终存在于体育教学始终,解决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首先,要积极地融入创新体育项目,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例如,民俗体育的融入就是非常好的方法。
民俗体育指的是流行于民间,被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以沂蒙山地区的民俗体育为例,主要包括:跳绳、拔河、踢毽子、扔沙包、荡秋千、跳房子、打水漂等二十余项,每一项都充满了浓厚的民间底蕴,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
为了保证民俗体育和正常体育课内容的对接,教师可以采用课前活动融入民俗体育、课间休息融入民俗体育,这样让民俗体育发挥了活动筋骨、课前整理准备的功能。
另外,为了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还可以将爱好小组、体育社团等融合进来。
爱好小组指的是教师让一个班级学生自愿加入不同体育小组,实现小组教学。
这种虽然同样是一对多,但是小组内成员兴趣一致,教师等同于做到一对一教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爱好小组、体育社团当中的体育教学改变了过去的片段式教学,是以应用为导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热烈。
其次,以赛促学,提高训练积极性。
中小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比赛,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达成以赛促学。
比赛规模和学生体育锻炼程度正相关,比赛规模越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越高。
所以班间赛、校际赛需要经常性举行。
若是有中小学级别的地区赛是最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比赛看到其他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得到激励。
另外一种比赛是同班同学的家庭亲子赛,这种体育比赛让体育活动成为家校对接的途径。
诚然,这也是体育课堂向家庭延伸的一个有效方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体育课运动量不足,“乐练赛”的教学模式尚未完全落地,经费不足导致教学软硬件的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中小学要加强对体育课的关注,积极参与“乐练赛”,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运动量,培养了良好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宇辉.谈中小学竞技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93):109-111.
[2]薛龙,李浩.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思考[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0):53-54.
[3]刘祥龙.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