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难点】
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保护水资源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08~10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水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污染的危害: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3.水污染的防治: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合作探究】
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盐酸。
现要将该废液调至中性,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答:治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就是除去废水中的H+,故设计以下4种方案:
方案1:向废液中加入废铁,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属于易燃气体,遇火易燃烧甚至爆炸,不安全,所以此方案虽能除酸,但产生的氢气存在安全隐患,且成本高。
方案2:向废液中加入火碱,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且氢氧化钠价格较高,故此方案虽能除酸,但不易掌握
反应终点,成本高。
方案3:向废液中加入石灰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且石灰石价格较低,故此方案能除酸,成本也较低。
方案4:向废液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生石灰价格比石灰石高,故此方案虽能除酸,但也不易掌握反应终点,成本也较石灰石高。
故所设计的4种方案中方案3比较经济,也易控制,更为合理。
【跟进训练】
1. 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动员令。
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C )
A.围湖造田B.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C.及时拧紧水龙头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2. 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下列选项不符合主题的是( A )
A.大规模围湖垦殖,减少湖泊面积
B.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河湖资源管理
C.倡议广大市民树立节水意识
D.推动全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知识点二防治空气污染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10~11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雨的形成: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气体与大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pH<5.6的降雨)。
2.酸雨的危害: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等。
3.酸雨的防治:(1)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从而减少或消除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2)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合作探究】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我们的空气?
答: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等。
【教师点拨】
酸雨是特指pH<5.6的雨水,而未被污染的地区,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产碳酸,使雨水pH<7而显弱酸性,但不能认为是酸雨。
【跟进训练】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 )
A .NO
氮氧化物) B .CO 2 C .N 2 D .O 2
2. 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D )
A .煤燃烧产生的烟
B .燃烧烟花爆竹的产物
C .汽车排放的尾气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3.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B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 .甲烷和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知识点三 绿色化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12~11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绿色化学的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2.为减少污染采取的可行措施:(1)生活中人们用可降解塑料、纸制品或其他易分解的物质取代聚乙烯等塑料制品,解决“白色污染”;(2)为消除电池造成的污染,人们研制出了各种绿色环保电池,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合作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Cu ――→O 2△ CuO ――→稀硫酸△
CuSO 4 方案二:Cu ――→浓硫酸△
CuSO 4 [已知: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方案一更合理。
方案一中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且原料的利用率高;方案二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方案二不合理。
【跟进训练】
1.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D )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2.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C ) 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