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General Serial
No.99
2019
No.2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1秦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产出导向法”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秦
艳1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2160)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和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已经从提高学生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转变为培养具备专业性与国际化双重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学科+外语已经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构架。
文章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产出导向法”理论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适用性,探讨构建适合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模式、组织方式和评价机制。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适用于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理论。
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13),2014年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文秋芳,2014)。
作为“本土化”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在汲取二语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输出假说”(Swain ,1985)和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Lantolf ,2000)为理论基础,提倡“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将产出作为教学目标,将输入作为促成手段(文秋芳,2015)。
就教学目标而言,它始于输入,终于输出,用输出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以致用;就教学方法而言,它强调产出在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将输出与输入有效衔接。
产出导向法以输入和评价来促成输出,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
文章基于POA “学用一体”和“关键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及“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以评为学”的教学假设,结合专门用途英语对语言能力和学科内容学习的双重要求,探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将内容学习和语言习得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服务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2.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ESP )是相对于通用英语(EGP )而言的。
EGP 是专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课程。
教学上针对学生的听、读、说、写、译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ESP 则主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是在二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科技、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国际上ESP 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60年代。
正式发展期是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Hutchinson&Waters,1987)将ESP 划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者都强调将外语教学与学术、职业技能结合。
我国ESP 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语言学科专家们的意见不同,以及师资匮乏等原因,虽然著名学者蔡基刚早在2004年就基于需求分析,明确提出“ESP 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但是,ESP 在我国一度发展困难。
直到近年,随着“一带一路”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和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进,ESP 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
文秋芳(2013)提出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都是在探索如何使当下的英语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未来就业服务。
新颁布的《大
101·
·
学英语教学指南》首次将ESP列入大学英语教学。
我国各
地高校也纷纷开出ESP课程。
充分体现了国家和高校对大
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新思考和新认识。
当前,构建完善的ESP教学体系是高校和学者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很多外语类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担心ESP的专业内容是外语老师进行ESP教学的巨大障碍。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ESP的分类。
文秋芳(2013)基于《上海参考框架》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大学英语分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
根据课程性质,专门用途英语又分为职业英语、学术英语和学科英语。
职业英语适合在职业类或应用型高校开设,为学生就业服务。
包括旅游英语、护士英语、航海英语、邮轮英语等,这些课程没有太强的专业理论,由大学英语老师开设。
学术英语是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的英语语言训练。
(王守仁,姚成贺,2013)学术英语也没有复杂的专业内容,由大学英语老师授课。
学科英语是学生专业课程的英文版,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英语、线性代数、微积
分、化学英语等,更适合由专业课老师负责。
本文谈到的ESP主要针对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
3.产出导向法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适用性
产出导向法主要针对的是中高级外语学习者。
随着新时期和“一带一路”建设对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需要,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形成了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的教学理念。
并在“输出驱动——
—输入促成假设”和“以评促学假设”的基础上形成三个核心教学环节:一是“驱动”环节,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动力;二是“促成”环节,教师提供相关输入材料,引导学生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内容等信息,促成任务产出;三是“评价”环节,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教师做出即时评价,补救教学。
这三个核心环节是教师设计教学和进行实践的基础。
目前POA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受到了外语界专家和教师们的热切关注,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把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对外汉语等教学研究中。
(张文娟,2017;刘凌燕、杜珺,2018)并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发现,产出导向法所强调的“学用一体说”、“学习中心说”和“关键能力说”与专门用途英语以语言为媒介学习专业内容,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目标相一致。
两者都将语言和内容“双重聚焦”,关注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超越以往英语教学的“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把大学英语教学回归本位,提倡“学习中心说”,一切以社会、人才和学习需求为目的。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产出导向法理论尤其适用于ESP课程教学。
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依据,设计适合ESP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既适合ESP的教学目标,又符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新时期我国亟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4.产出导向法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正如前文提到的产出导向法的三个核心教学环节:驱动环节、促成环节和评价环节,是设计教学和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
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实践的进行和评价体系的建构。
与此同时,产出导向法所提出的“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关键能力说”是促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习得与提高的指导思想。
下文将基于该指导思想和三个核心教学环节,探讨ESP
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设计。
4.1POA指导下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早在20世纪90年代,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模式就在欧洲奉行的多元语言政策的推动下兴起。
该模式强调学科知识和语言的整合,认为语言是学习内容的媒介、思维的工具,内容赋予语言意义。
学习者以学科内容为载体,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Dalton-Puffer,2007)通过语言与科目内容的融合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认知、文化意识及其内在联系。
产出导向法视角下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对专业概念和基础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跟专业和职业相关的
102··
ESP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需求,专门用途英语一般建议开设在大学第二、三学年以后。
学生的
英语基础通过第一、二学年的学习,已经很扎实了。
同时,通过第一、二学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核心概念和知识构架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学生心理上、信心上和学习动机上都比较有把握。
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模式体现在ESP教学中的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之中。
在驱动环节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教师根据章节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补充相关概念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
再向学生布置明确的包括学科内容和语言要求的任务。
学生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主动学习和复习语言知识,将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有效对应,为完成产出任务做准备。
在促成环节中,学生借助教材和老师提供的语言知识、文字资料为完成产出任务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
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往的以语言为中心的,面面俱到式学习所带来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对所学内容囫囵吞枣,主次不分,记不住,也不会用的结果,又可以在培养专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根据产出任务,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实现学用一体。
在产出的过程中,教师分别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视角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重点放在语言表达上。
因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科内容和背景学生相对比较清楚,学习、熟悉并掌握学科内容的英文概念和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和学科知识的认知和构建能力是英语老师和学生的主要任务。
在评价环节中,教师根据任务的产出过程,可以将评价分为即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对应的是学生课堂上的即时性语言习得效果和语言、内容产出情况;延时性评价对应的是学生课后经过精心准备而提交的用语言表达和使用学科内
容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4.2POA指导下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就教学活动而言,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活动包括对上次课所留产出任务的准备和复习,对下次课要进行的内容进行预习。
对产出任务的准备和复习活动主要是根据任务本身的要求,学生独自、结对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对下次课的预习活动也是基于下次课所涉及到的任务,从词汇、短语、句型和学科相关知识,结合学习材料来预习和准备。
该阶段主要是“输出驱动——
—输入促成假设”的输入阶段,为输出做大量准备,决定了下一阶段产出任务的完成情况,老师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说明、操作指导和输入资料。
相对于课前的任务准备和预习活动,课中的教学活动则是任务产出、评价和修正提高的关键阶段。
是“输出驱动——
—输入促成假设”的重要输出环节。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对延时性任务进行检查和指导。
针对课前学生对任务准备情况的反馈,解答学生在准备产出任务时所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老师起到不可或缺的脚手架作用。
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或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老师即时性的解答和指导,作任务产出前的最后准备。
接下来就是根据任务要求,以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来产出任务,包括语言上的和内容上的。
语言方面的产出任务主要由老师检验、评判和指导,及时给予词汇、短语、句子结构和表达方面的纠正和指导;内容方面的产出任务可以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互相检验和探讨进行。
任务产出结束后,由老师综合点评,汇总全班同学在产出任务时所出现的主要语言问题和内容问题。
也可以由专业能力强的同学来辅助点评语言和内容产出方面的问题。
在课后阶段,学生根据课中老师和同学们对语言和内容的点评和提示,对产出任务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撰写任务总结。
分析本堂课产出任务的完成情况,重点总结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语言表达形式、话语结构以及语言表达内容的切合度,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并结合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与提示,及时修改、完善本堂任务,有选择性地复习和巩固语言和内容学习的成果。
4.3POA指导下的内容与语言兼顾的评价方式的设计
产出导向法视角下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型评价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和课后学生为下次课产出任务做输入准备和完善、巩固上次课产出任务后的薄弱部分。
103··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于“以评促学假设”,可以将评价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
即时性评价是“输入促成”环节中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产出任务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的有效促成评价。
即时性评价主要是为教师了解学生输入和任务准备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
延时性评价是基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堂内外结合输入材料和产出任务的需要,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准备后,将学习成果提交给老师评价。
这种任务准备+选择性学习→即时评价、任务准备→任务产出、延时评价→复习任务+新任务→选择性学习→即时评价、任务准备→新任务产出……如此循环,实现以评促学的目标。
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口头产出的任务评价和学生书面产出的任务评价。
口头产出包括即时性和延时性,即时性口头产出任务对学生的临时产出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涉及多数学生,最好由教师有针对性地依次评价,并给予任务产出者相应的纠正、补充和鼓励。
延时性口头产出任务是学生经过课前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的成果呈现,涉及全班多数同学。
教师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好对学生任务产出和评价的有效形式。
可以采用小组成员内的互评方式。
为确保每位学生认真参与,每一个小组成员在进行任务呈现的过程中,所有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并依次做点评,组长汇总点评,总结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汇总并解答小组问题。
对于学生的书面产出任务而言,主要有两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师生合作评价。
书面任务主要是延时性任务,学生课前都经过充分准备。
比如一篇作文或书面报告。
教师可以在课前一一批阅,汇总全班学生的主要问题,课堂上针对这些问题一一点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
课前提前选择几份班上有代表性的作文或书面报告作为范例,在课堂上完整呈现出来,从语言表述和内容两方面给予点评。
也可以不一一评阅,在课堂上把作文或者报告分发给学生评价,教师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修改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修改的理由。
这样全员参与评价的方式需要每位学生充分阅读和理解被评价人的产出任务和评价标准,整个过程涉及到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的使用以及
内容表述的是否清楚、恰当和完整。
对评阅人的语言能力和内容知识要求很强,评阅人以此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5.结语
ESP课程的设置考虑了国家发展和学习者的需要,拓展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内涵,体现了基于语域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科学理念。
POA理论的“输出驱动——
—输入促成”“学用一体”,“关键能力”,“以评促学”等核心教育理念为专门用途英语“语言+内容”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完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章基于POA的这些教育理念和“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核心教学环节,探讨了POA理论指导下的,适用于ESP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融合型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希望对我国ESP 教学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未来,教育部门和广大外语教育者和研究者还需从ESP的师资建设、教材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一中心、三平台、五维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号:142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Dalton-Puffer,C.Discourse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Classrooms[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7.
[2]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Lantolf,J.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in its development[A].In S.Gass&C.Madden(eds.).Input in
104··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 ESP Teaching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the main task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has changed from improving students ’language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into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both specialty and international abilities.“Discipline plus foreign language ”has already become a necessary knowledge framework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to ESP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a teaching model,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ESP.
Keywords: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owley:Newbury House,1985.
[5]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2-28.[6]刘凌燕,杜珺.“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9):27-31.[7]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 ].外语界,2013(6):14-22.[8]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9]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387-398.
[10]王守仁,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
国外语,2013(5):4-10.
[11]张文娟.“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
究[J].现代外语,2017(3):377-385.
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