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历来就有“名师出高徒”的古训。
振兴民族教育,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靠的就是名师。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由区域优秀骨干教师聚合而成的教育教学专业机构,其目的是组建一个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研共同体,从而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起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它既是优秀教师的聚焦点,又是未来优秀教师的孵化地。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
A Summary of Studies on the Exemplary and Leading Role of Primary School Great Teachers'Studios//Li Yan-
fen
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oes,"a great teacher produces a brilliant student."Revitalizing n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and bringing up high-quality talents,rely on great teachers.Great teachers’studios refer to a kind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stitution composed of outstanding backbone teachers in a region.Its purpose is to set up a teaching research community integrating teaching,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order to play an exemplary,leading and radiating role in the growth of outstanding teachers.They are not only the focus of outstanding teachers,but also the incubator of future outstanding
teachers.
Key words great teachers'studios;example;leading;radiation
通过采用目前比较通用的中国知网即CNKI的文献搜索工具,以“小学名师工作室”为主题进行搜索,直至2017年8月18日共搜得相关文献596篇,其中期刊类文献540篇,硕博士论文10篇,报刊类文献2篇,会议类文献3篇,其它类文献41篇。
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名师工作室成立的初衷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和扩大名师的影响力,从而能够带动和引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为帮助更多青年教师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名教师的转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收获累累硕果。
但是,纵观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发现: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最初的目的,特别是对小学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的理解变得相对狭隘,忽视了小学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区别,从而使得小学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综述来分析小学名师工作室不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的原因,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名师工作室成员优选制
王莹在她的文章中指出:“名师工作室是一种由挂牌名师和一些相同学科的骨干教师所组成的教育教学专业机构,是集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研共同体。
”[1]这样就把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限制在名师、同学科的骨干教师上。
而吴作军[2]16-18在其文章中通过结合北辰区对于名师评选和认定标准把名师定义为: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突出的教学业绩和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再次把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限制在一个范围内,还有一些名师工作室直接采取考核的方式来选拔工作室成员,如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
常州市教育局在全省首创“名教师工作室”模式,评选和组建了首批25个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一名领衔人和10名教师组成。
领衔人是由市教育局聘请专家通过对申报者进行审核产生,审核主要由申报:课题选择自主申报—初选:课题阐述方案论证—复选:现场答辩专家评定—公示:行政审核网上公布等四个流程组成,他们大多数都是省特级教师、市特级后备或双师型教师。
而工作室的成员则由该工作室的领衔人通过:公布方案网上招募—条件审核专题答辩—双向认定签约上报等三个流程从众多申报者中审核产生。
而这些入选的教师都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而普通教师对于这种发展模式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这就造成了优秀的教师更加优秀,而普通教师则缓步慢行,最终形成两极分化的现
小学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李艳粉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0)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c.2018.02.053作者简介:李艳粉(1994—),女,贵州威宁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基础教育
122
Total.414
February 2018(C
)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414期2018年2月(下)
象。
就如杨启锋就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名师工作室过高的准入门槛让教师队伍中的普通教师鞭长莫及,而名优教师则如鱼得水,快速驶入成长的快车道,名气越来越大,从而
使得名师工作室变成‘名师们的游戏’。
”[3]11-12
这就与名师工
作室示范引领青年教师不断发展与成长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2名师工作室目标倾向化
在一些地区,教育资源本身就比较稀缺,而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团体,优先考虑的必然是团体的发展,其次才是外界的发展。
姚清心在其文章中指出,她所带领的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是:“通过专业研磨与优势互补结合的实践提升模式;外出取经与现场实践结合的理论指导模式;主题系列与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结合的个性发展模式等培养策略来使其工作室成员在专业上有全面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教师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换,成长为优秀的音乐教学
带头人。
”[4]19-21姚清心工作室成立三年来取得了许多硕果,
但大多集中在工作室成员中,而工作室外的教师并没有获得同样的发展和成果。
李莉也在她的文章中提到以她为主的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是:“通过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资源集结、提炼经验、送教下乡、教学研讨活动来营造工作室成员共同研究和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使工作室成员由‘教学型教师’转向‘教学研究型教师’以此来提高骨干教师的领导力,并更好的引
领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
”[5]45李莉工作室的许多发展经验
和科研成果引领了很多普通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作用,但比起工作室成员的发展,这些发展便是凤毛麟角。
这种以提高自我发展来示范、引领、辐射他人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平等的发展,因而就会造成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在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下发展得越来越好,而普通教师则因为没有好的资源而发展不起来,从而导致教师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不禁使得我们思考:名师工作室到底是为少数人的发展还是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3名师工作室学科化
名师工作室成员选拔的其中一个限制便是同学科的骨干教师,这意味着同一个工作室中的成员必是同一学科。
如:钱坤南数学名师工作室;王晓东物理名师工作室;姚清心音乐名师工作室;威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就是由各个相同学科的成员组建而成,其发展也必定是
本学科领域中的发展。
如:小学卓越教师李国良工作室[6]20-21就是以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李国良为领衔人,凝聚了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及省级骨干教师通过开展各种与小学数学相关的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来引领工作室成员深入了解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工作室成员的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除此之外,工作室还开展了许多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关的各种研讨活动来有效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数学智慧,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吴振兰[7]在其文章中列举了顾晓华名师工作室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均是在不同的学校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工作室成员在这些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仅仅局限于在本专业领域中。
事实上,小学教育与其他初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小学是以综合课程为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线不仅不像初高中那么明确,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比如语文有时会涉及到数学、音乐等。
因而如果每个教师都只局限在自己学科的发展中,就会像青蛙一样把自己困在一个“方池之中”。
虽然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专业上,以使自己能够在本专业中取得成绩,但是那并不意味着阻断学科之间的联系。
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应该在专研本学科的同时适当关注其它学科的发展,并通过借鉴其它学科内容的发展来突破自己的专业成果。
即使不能像本学科一样取得成就,却在一定程度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4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4.1正确理解名师工作室中的“名师”
关于名师工作室中“名师”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从王晓东工作室成员的选拔条件中可以看出他对名师的定义,他认为名师是指:“那些在所属地区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县级及其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掌握现代教育
技术,能够进行网络交流。
”[8]254
吴振兰在他的文章中对名师
进行了概念界定,他指出:“名师就是有名的教师,名师的‘名’不仅仅应该在教学上,而且需要在师德和师魂上。
名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自己的贡献,有一定的社会影
响。
”[7]9虽然学者们对名师定义的看法不一致,但是无论是
从名师的概念看,还是从名师工作室成员选拔条件上看,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名师必然是教师队伍中的顶尖者。
而名师工作室中的“名师”除了包括学者们定义的名师外,
123
基础教育
还应包括另外一种定义,那就是“未来的名师”这意味着这些未来的名师现在可能还只是教师队伍中的“无名小卒”,但不能因此就把他们排除在“名师”之外。
名师工作室聚集优秀教师的目的之一是培养新的名师,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孵化更多名教师,按一定条件把优秀教师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名师工作室”。
只有正确理解名师工作室中“名师”的真正含义,才能够避免名师工作室最终沦为“名师们”游戏的命运。
4.2正确理解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名师工作室能不能切实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这与人们常说的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是相同的道理。
但是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种依靠提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发展和成果来引领青年教师发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青年教师的发展,因为这些成果并不是青年教师通过自身的发展获得的,借助他人的成果来发展自己,只能得到浅薄的发展,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越来越赶不上名师的步伐,所以这种以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提升和发展为前提的示范、引领是低效的。
真正有效的示范、引领应该是通过资源共享来达到共同发展,这种发展不是以一方的发展为前提的发展,而是通过名师与青年教师的协作而达到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青年教师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名师们的影响力所带来的示范和引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这个发展中去。
并且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是属于青年教师和名师所共有。
还有一种最高级别的示范、引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示范和引领,这种示范和引领更多的是指导性和启发性式的,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指导和启发下独立完成一个课题或者一个活动,并取得新的成果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种高效的示范和引领下,青年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从而真正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发展,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杜悦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不在于成为明星,独唱音乐会—依仗讲座或者上公开课提升知名度,而是在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9]1总之,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和引领不应该成为一场“独角戏”。
4.3名师工作室学科协调化
对于名师工作室,不能狭隘地把它定义为学科名师工作室,就像学校不能只有一科教师一样,特别是小学名师工作室。
专业化固然重要,但是在小学更多地是强调综合化。
因此,小学教师不能固守在本学科的发展上,而是要尽可能协调其它学科共同发展。
因为在小学,有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是相通的。
一个名师工作室不一定只有语文、数学或英语中的某个学科教师,还可以在工作室中设有子工作室,这样教师就能在发展自己学科专业的同时了解到其它学科的发展,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通过相互借鉴,使得学科与学科之间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寻求最好的发展。
即使不能在其它学科上获得突出成绩,却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
名师工作室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新兴产物,是未来名师培养的基地和孵化室。
王晓东老师曾说过:名师就是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名师应是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只顾埋头教学的教书匠;名师不仅要自己工作做得好,更重要的是要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因此,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示范和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但这种示范和引领应该是兼容并包、指导和启发性的。
参考文献
[1]王莹.基于共同体的小学青年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以深圳市“张娟名师工作室”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14.
[2]吴作军.探索成长规律,发挥引领效能[J].热点·观点,2014.
[3]杨启锋.“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名师工作室[J].新世纪论坛,
2015.
[4]姚清心.小荷各“现”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
—音乐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性化培养[J].名师教研室,2017(7).
[5]李莉.依托名师工作室,打造“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J].教育教学研究,2015.
[6]王在存.小学卓越教师李国良工作室——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J].新教育,2017(1).
[7]吴振兰.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基于“顾晓华名师工作室”的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8]王晓东.追求卓越——
—王晓东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教育活动纪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9]杜悦.名师应带动其他教师成为“明星”——
—深圳市陈显平名师工作室侧记[N].中国教育报,2015(1).
[10]刘学伟.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的研究[J].教
育导刊,2011(3).
编辑李金枝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