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的“小切口”和“挖深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中的“小切口”和“挖深坑”
今天学校举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省级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会。

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意义、目标、内容、方法、计划、成果展示等进行了说明后,专家进行了针对性点评。

这次开题报告会,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课题尽管已在省里立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面临严峻挑战。

课题研究的“小切口”还是大,“挖深坑”挖的有点深。

一是从课题的题目来看,课题研究的切口仍然较大,不容易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小学语文跨学科”概念过于宽泛,不容易操作。

换成“小学语文(古诗文、综合实践、习作等)跨学科”,缩小概念,则会使研究内容更加聚焦,更容易操作。

在分析市级课题《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题目中,同样存在题目大而空洞的情况。

“应用研究”大而宽泛,改为“策略研究”则具体很多,切入点就小而集中了。

课题改为《基于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策略研究》就容易落地,容易见到成效。

二是课题研究意义中提到的“丰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理论”大而不当,基层学校的研究基本限于“丰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经验”的层面。

中小学教师不要企图去搞理论,不具备搞理论的条件。

主要是实践,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是把实践性的工作做扎实,依靠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该课题挖的两个坑很具有挑战性。

一是该课题研究中,通过三个不同年级的实验班,要经过两年四个学期的实验,从2、3、4、6四个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找出24个课例进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验,要利用寒暑假设计4次小学语文跨学科实践作业用于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验,最终形成《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升学
生语言运用能力典型案例汇编》,时间跨度大,教材跨度大,对课题组协同作战能力、个体的科研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是“语言运用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比较科学的量规,对语言运用能力水平持续跟踪进行量化测评,从而准确判断实验效果,证明课题研究的价值。

没有这样现成的量规量表,需要课题组去开发,还要保证量规量表的科学性、有效性、客观性,对课题组也是严峻的考验。

课题开题报告会后,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研究的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面对困难和挑战,大家摩拳擦掌,迅速而又自信的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中。

我们坚信课题组的团队力量,我们坚信一定能够爬出自己挖的科研深坑,真实的探索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