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马雪琴
(中山市三乡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典范之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多次提出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为使古诗文的教学既能满足大纲要求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又能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通过文言文渗透教学的视角,开展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帮助中学生开启古文阅读的大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
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多次
提出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此时代背景下,从2017年9月开始,中小学语文课本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幅,以期在广大青少年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使古诗文的教学既能满足大纲要求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又能将传统文化德育功能渗透其中,达到立德树人的育
人目标,开展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具有时代的特征和深远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言文,都是中华五千年灿
烂文化的典范之作。

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这
些典籍中的精髓有效的传输给学生,让他们在这些深邃
的文字中了解、承继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塑造高雅的
情操。

但进步的时代、信息社会的大环境并没有与优
秀的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反而因为新媒体网络语言的渲
染,让那些与现代人语言习惯不能类同的词句成了学生
学习古文的最大障碍。

几经摸索和反思,通过本文,
笔者期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用一些好的方法来帮助学生
开启古文阅读的大门,让他们爱上古文阅读,主动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
文明。

第一,把中华灿烂的思想和文化史贯穿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探索文言文之美,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化的好
奇心。

我国古代文学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可谓博大精
深,源远流长,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

能被大多数
人看到,编进课本的都是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不断积
淀而流传下来的作品。

却因古今语境关系而学习起来
晦涩难懂,如短短的《论语》十二章,大部分都是在讲
道理,很多时候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
《论语》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是中国历
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多的文人志士为表达自己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奔波劳碌在各国之间,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引起各
国王公诸侯的注意,以期将自己的理论介入治国实践。

因此,讲授《论语》,要将这些闪耀着伟大光芒的思想
家们和他们的故事讲授出来,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对那个时代、对以后中华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这几则《论语》出发去阅读更多那个时代的著作,探究何为儒家、法家、道家、兵家;谁是孔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等。

这样才能起到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引发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孟子曾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中“兼济天下”四字最为可贵,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

因此,在讲授古文的过程中也要把这种思想传达给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比如,讲授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就不得不提他的三起三落,而人生的起伏并未使苏轼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他天马行空的或诗或文,记录的是他的豪迈奔放和豁达乐观。

如果没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就不会有这样的人生态度,这些自然而然会激起学生探究苏轼那些激情飞扬的文字的欲望。

此外,范仲淹在写《岳阳楼记》之前并未去过洞庭湖,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却使得他把洞庭湖描绘地那样的大气磅礴。

因此,在讲授这些文章之前,要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众多的文人贤士们心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样就能激起学生扩展阅读的兴趣,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第二,把作者的经历和文章产生的背景,作为授课重要环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对作者其他作品及同时代作品产生阅读意愿。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思想和情感的输出载体,每一位作者都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理想寄托在了他们的作品中。

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失败,遭贬谪后被当时的县令故意刁难,连搬三次家,最后被逼进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在愤慨之余写下《陋室铭》。

短短的八十一字,表达的不是境遇的艰难,而是不与宦官权贵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从一个朝廷高官变为身居斗室的小小通判,这样的人生,本就是一部传奇故事。

陶渊明为何要写下《桃花源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作者明明“饮少”却“辄醉”了呢?明明也是遭受贬谪该内心抑郁,为何通篇贯穿的却是一个“乐”字



07/2020
07/2020
呢,等等。

几乎每一篇文章背后都隐藏着作者和那个时代的传奇与历史。

通过课前微课等方式,让学生去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这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让群文阅读得到最好的实践。

第三,要教给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古人写文章喜欢言文分离,而古文和现代文相去甚远的语言习惯,使得一些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会有一种畏难情绪。

因此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消除文言文学习障碍的关键。

1.
告知学生要学好一篇文言文,一定要先去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绝大部分流传至今的文言文都是作者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表达,文章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只有先理解了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才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基本掌握文章主旨。

2.
教给学生如何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学会朗读和理解文章文意,尤其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要求学生翻译不仅要准确无误、字句通顺,还要优美自然。

采用留、删、补、换、调、变等具体方法来进行翻译,做到在直译的基础上还要意译。

3.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文言文音韵之美和意蕴之美带来的审美愉悦,并能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

文言文或骈或散,或韵或俪,自然而然的蕴藏着强烈的韵律美,因此讲授文言文,读是不可或缺的。

诵读要在范读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声情并茂的范
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抑扬顿挫中饱含深情,往往能都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意愿。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通过领读、齐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比拼朗读等多种形式去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徜徉于文言文意境美。

经过大量诵读后产生的韵律美更会让学生产生愉悦,从而主动、自主的去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感悟文章主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言文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学好文言文,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广泛的阅读习惯,开展以文言文阅读教学为核心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使青少年学生成为承继中华精神财富的中坚力量,使中华文明之风源远流长,永世传承。

参考文献:[1]魏勇儿.善用比较阅读解读寓言故事[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6):257.
[2
]赵承跃.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的开发——以教学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2018,(29):49.
[3
]楼兰.基于思维导图的大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J ].高教学刊,2018,(17):76.
[4
]马宜曼.初中课内外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和设计研究初探[J ].读与写,2017,(11):62.(上接第102页)描绘的三味书屋的画面,学生在刚开始的课堂引入环节,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我所要讲解内容的推进,学生在农民题教学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内容,挖掘文章背后的主旨和中心,在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方式描述自己心中的乐园,学生在我的问题下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教师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新型的教学工具,给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四、严格把控教学时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严格把控好教学时间,教师应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留下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体验。

此外,教师也要注意课前气氛的调节和渲染,在每节课程开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游戏活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去。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开始前,会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本自己看过的好书,并让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在这种课前热身活动中,可以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调整好课堂学习的状态,快速地投入到所讲知识当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新的知识收获。

教师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教学主导作用,给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为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前准备活动,使学生快速投入课程学
习当中,实现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五、结语
教师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调整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良好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从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下学到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真正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信在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下,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步伐去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进一步发现语文学科带来的文化之美、人情之美、艺术之美,使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当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
]赵先俊,张学英.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小作家选刊,2017,(7
).[2
]贺秀英.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 ].读书文摘,2017,(23).[3
]闫宏玺.教育体制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
].学周刊,2017,(11):154.
[4
]田拥丽.试论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2016,(8):116.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