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例1
课时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能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形成自主探索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养
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2.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
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教材第64页例1的情境图。
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
师:从这幅图上,你们能看到什么?
生1: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
生2:小红才写了20个字。
……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这个问题好不好?谁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来呢?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5+2
师板书到黑板上。
师:结果是多少呢?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小组汇报。
小组1:先摆5根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
小组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25根、26根、27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小组3:先算5+2=7,再计算20+7=27。
小组4:用点数的方法算:25、26、27。
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啦!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2的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
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生1: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
生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25、35、45。
生3:先算20+20=40,再算40+5=45。
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
如: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40+17=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快与你的同学说一说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1~3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教学反思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
本案例,从再现学生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积极地投入到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数学问题中。
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建构中来。
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学习过程中,不是由教师担当主角一味讲解,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摆小棒动手操作一系列的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都很高,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