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规划与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规划与策略
【摘要】本文从海洋休闲体育资源、社会经济基础、构建休闲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等几个方面,对青海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规划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确立产业主体,延伸海洋休闲产业链,打造休闲体育文化精品,加大海洋体育休闲的宣传普及等发展途径,保障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推进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体育产业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全面发展海洋休闲体育是新时期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岛西海岸新区凭借独特的政策优势、人文地理环境优势,结合区域海洋资源、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基础,加快区域资源整合及有效的开发与转换,构建高效休闲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独具特色规模的市场化、产业化的休闲体育产业链及海洋生态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实现西海岸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产业向深层次发展。
本文以产业政策理论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对西海岸新区的休闲体育产业的规划构建模式、形成机制、系统构成因素及相关政策调整等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客观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借鉴。
一、休闲体育产业概念
休闲体育是指在空闲时间里以一定的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在活动中获得最佳精神与心理体验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时间和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娱乐与健身”内在的体验,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的一种体育活动。
休闲体育产业是从休闲体育消费需求的视角,将各种能够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休闲需求的休闲体育行业从传统产业框架中分离出来,提供以大众休闲体育产品为核心,以休闲体育消费为市场,并以提供场地环境、产品服务活动而获取利益的合法行业和组织的总称。
二、西海岸经济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的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
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把山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2014年6月13日,国务院发文批复《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至此西海岸新区作为青岛市建设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及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实现蓝色跨越的主力军步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轨道,国家、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休闲体育产业已成为西海岸海洋体育旅游经济的重
点发展产业,可通过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科学开发海洋休闲体育资源,打造以海洋旅游+历史文化欣赏+运动体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休闲中心,建设具有多元化生活品质的城市品牌,使西海岸经济新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2、西海岸经济新区资源优势
西海岸新区规划范围为黄岛区(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全域,涉及人口162万,陆域规划面积为2096平方公里,海域约为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2公里,“含金量”极高的北纬36度线,横穿胶州湾畔的西海岸经济新区。
从前湾港至董家口港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前湾、唐岛湾、灵山湾、琅琊台湾等9个海湾及国际旅游度假区,自然景观堪称国际一流水平,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天堂。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会场就坐落在唐岛湾,那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
西海岸新区休闲资源丰富,不仅有亚洲第一滩美誉的金沙滩、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野生动物世界等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2家,还有灵山岛、斋堂岛、竹岔岛等丰富的海岛资源。
此外,西海岸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琅琊台、齐长城、马濠运河等著名的文化遗址。
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条件已成为西海岸新区开发休闲体育项目和发展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载体。
据调查显示,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项目有沙滩排球、足球、篮球、毽球、轮滑、老年人秧歌、街舞、龙舟、帆板、水上自行车、自行车、攀岩、跳绳等。
优美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滨海休闲资源及丰富的海洋空间资源,为西海岸新区海洋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及设施建设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海洋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基础。
3、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基础优势
(1)经济发展是休闲体育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保障,也是体育产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13年青岛市人均GDP达到1.48万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7元,增长9.6%;消费性支出22060元,增长8.2%,恩格尔系数为27.1%。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1元,增长12.4%;消费支出9786元,增长13.1%,恩格尔系数为32.7%。
家庭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具备了一定的休闲消费能力,使得海洋体育休闲消费市场需求产生了巨大空间。
2012年西海岸新区结合“六大幸福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完成了唐岛湾黄金海岸健身长廊工程,13个社区健身中心工程、86条健身路径投入使用,打造了“十分钟健身圈”,率先实现了青岛市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为西海岸新区海洋体育休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保障。
(2)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西海岸经济新区拥有非常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拥有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和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一小时飞行圈,加上更多的私家车走入家庭,增加了人们外出休闲的便利条件;餐饮、宾馆等现代化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海洋体育休闲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3)拥有良好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优势。
丰富的海滨体育旅游、海洋旅游体验、历史文化体验等休闲娱乐项目,拓展了海洋休闲产品,满足了大众日益增
长的体育休闲的需求。
随着双星、英派斯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先后投资落户,使得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投资每年呈递增趋势,休闲体育产品日趋丰富;西海岸新区在蓝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凭借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丰富的体育资本存量、先决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为休闲体育产业投资持续增长及休闲体育产业更好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3、优化主导企业,培育主导产业链
西海岸新区体育休闲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受益于2008年青岛奥帆赛的带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产业链上、下游仍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链条效应。
可通过行业重组、政府扶持,整合设备与设施资源、人才资源,建立和完善海洋休闲产业一体化服务体系;积极营造环境与条件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强化其在行业标准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联合机制,建立休闲产业基地与产业集群标准化典范,形成以龙头带动下的上、下游配套产业规模发展的产业链,使企业之间资源实现梯级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内部上中下游行业间及各相关企业间形成高效运行的共生系统,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强化企业发展中的强力联合作用,推动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经济的蓬勃发展。
4、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宣传、提高西海岸新区体育休闲的知名度
一是建立信息化网络体系,使体育政务、产业、项目管理、赛事管理等信息实现统一化管理,打造西海岸新区产业技术交流、人才培养、行业标准制定、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共享,提高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是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宣传、推广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的特色产品和良好形象,可突出西海岸新区海洋休闲体育品牌,将休闲体育的市场定位和鲜明形象传达给公众,使更多人了解西海岸新区的海洋休闲体育特色,并将城市名片推广到全国各地,从而提高西海岸新区知名度与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及时而便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信息需求服务,满足公众的体育休闲需求。
5、发挥海洋休闲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西海岸新区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生态休闲、海洋旅游和历史文化观赏等优势资源,要充分借助“蓝色经济”的优势,开发具有品牌城市特色的海洋体育休闲项目,塑造海洋体育休闲经济品牌;减少与国内沿海城市休闲项目的雷同及休闲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加快整合步伐,以凤凰岛、灵山湾为核心,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体育休闲旅游带,创新海洋休闲体育产品,开发多元化、个性化、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优质化的特色休闲项目与旅游产品,促进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6、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休闲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涉及面较广,涵盖的人才专业较全,因此制定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战略是促进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通过人才引进、培训等加快产业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完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具有专业知
识技能、市场经验丰富的管理、经营、科研等高层次复合型休闲体育产业人才,使西海岸新区体育产业人才进军国际市场。
进一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开发平台,创新开发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使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融入国际经济竞争舞台,带动整个青岛体育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优劣势,表明体育休闲产业将是西海岸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应确立休闲体育产业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海洋休闲经济发展力度,创新发展“海洋旅游+历史文化欣赏+运动体验+休闲度假”的蓝色休闲中心模式,推进西海岸新区休闲体育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将西海岸新区建设成为一流的蓝色经济城区。
【参考文献】
[1] 师伟超、李然:海南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4(4).
[2] 张洪淼:青岛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 赵明辉:青岛市海洋休闲经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
[4] 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市场化发展特征与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
[5] 徐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6] 刘堃: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关系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7] 隋东:海洋生态文明视域下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