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2.. 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

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等级 B.血缘 C.嫡长子继承 D.世袭
3.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4.“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5.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6.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7.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8.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古代希腊的辉煌。

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他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共组成了10个行政区。

其做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基本上实现了各阶层公民的平等 B.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C.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9.古代雅典形成民主制度和罗马共和国早期开始形成法律制度的共同原因是()
A.城邦是公民的政治共同体 B.城邦经济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C.奴隶主集团控制奴隶的需要 D.对外战争和扩张势力的结果
10.《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

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一规定实质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 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
11.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12.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议会立法的原则D.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14.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1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16.十九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D.北伐战争期间
17.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

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18.有一幅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图中三个铁锤分别指的是刘邓、陈谢和陈粟,这样一幅漫画反应事件的意义在于()
A.彻底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B.粉碎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阴谋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鼓舞解放区军民团结抗敌的斗志
19.《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 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成立人民委员会
20.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21.“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22.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
队赴此海域实施护航。

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D.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23.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24.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5. 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26.《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7.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弃农经商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农民生活艰辛 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
28.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
29.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30.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这体现了()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10 分,第33小题各10分,共40分。

31.(20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
..........是被推翻
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注:下划线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分)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4分)
(2)材料二中“新的变化”指什么?(2分)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3分)
(3)某兴趣小组就建国后的民主政治写一篇小论文。

他们把建国后民主政治概括为三个阶段。

请你帮助他们概括这三个阶段的标题(特征)。

(3分)并用史实说明第三阶段的论题。

(3分)
32.(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和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叁分之二的人赞成;总统应提出人选,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在本宪法中未经明定、但以后将依法律的规定而设置之合众国官员。

材料三: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领导权属于皇帝领导的帝国宰相。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⑴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体现的代议制形式。

(2分)
⑵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4分)
⑶根据材料一、三分别指出两国国家元首的地位。

(4分)
33.(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

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地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另一只眼睛还盯着未来的征服事业),同时也给骚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

——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材料二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特点。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日本“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的理解。

(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4分)
高三考试历史答题纸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C B B D D D A B A A C B D D D B D C C D C D C C B C A B D 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分)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4分)
(2)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2分)清政府、
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3分)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
独立。

(3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3)49年—56年初创、57年---76年挫折、78年后完善。

(3分。

时间可略)
完善:①改进人大和政协;②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或进行基层民主选举)③“十
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④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3分)
32.(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2分)
(2)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
法权,权利分开,相互制衡。

(4分)
(3)英国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受到限制,并不能干预选举,议会的权利逐渐超过国王,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可以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议会作用很小。

(4分)33.(1)特点:政府扶持(2分)。

(2)废藩置县,开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改革币制、殖产兴业等推动资本主义的
发展;文明开化,倡导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军队。

(4分)
(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