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小型企业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非职业禁忌症异常检出情况在被检人员中,与职业无关异常结果32人,异常检出率为42.1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最高,为27.6%,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心脏顺/逆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电压高等。尿常规与内科检查异常率较低(表2)。
表2某小型钢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工健康异常情况
健康检查项检出人数检出率(%)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1年
1.3评价参考标准
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4];
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GBZ3-2007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2结果
2.1疑似尘肺检出情况在76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中,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3人,占43.42%,异常检出率为56.58%。其中共检出胸片异常者6例(复检后5例疑似尘肺),检出率为7.89%,主要症状为双肺细小结节影,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30-40岁年龄段。其中17~30年龄段疑似尘肺检出率为1.31%,30~44年龄段检出率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53,p<0.01)。
1.2检查内容根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3]设定以下三种检查项目:粉尘、噪声、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对不同项目设定检查内容如下(表1)。
表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危害因素在岗期间检查项目检查周期
粉尘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2年
噪声内科常规项目、心电图、纯音听力测定、耳科检查1年
为了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早期影响,检查出高危人群。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于2013年11月13日对某小型钢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小型刚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作业人员共有86人,对其中76人职业健康检查。被检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7-44岁,平均年龄25.65岁,平均工龄3年左右。高千伏胸 Nhomakorabea6 7.89
心电图21 27.6
血清ALT 8 10.53
血常规2 2.63
内科检查1 1.32
纯音听力测定4 5.26
耳科检查1 1.32
3讨论
通过对某小型钢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工进行健康检查与后期复查,居前4位的异常指标依次是心电图、肝功能、高千伏胸片、纯音听力测定,所占比率依次为27.6%,10.53%,7.89%,5.26%。并通过后期复查疑似尘肺检出率为6.58%,双耳听力下降检出率5.26%,未发现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职业禁忌症人员。由此可知该企业在防尘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不到位,76人职业体检,6人疑似尘肺,1人高千伏片好转,阴影减少,半年后继续复查,阳性率7.89%。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连续性的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2.2高频听力损失检出情况本次健康检查共检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者4人,检出率为5.26%,主要表现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其中17~30年龄段听力下降检出3人,检出率为3.96%,30~44年龄段检出人数1人,检出率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87,p>0.05)。
2.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本次共检查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人员76名,检查结果为:未发现职业性慢性锰中毒人员;未发现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职业禁忌症人员。
针对该小型工厂的电焊工健康情况,对粉尘接触工种,由于工人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可能导致以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性疾病—尘肺病。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粉尘作业人员慢性之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需加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识别侵害自身呼吸系统的物质,了解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除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还应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在车间进食、吸烟;工作后及时更换衣服,洗手、淋浴。选择适当的呼吸防护用品并坚持正确使用。
【关键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异常率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77-02
电焊工是一个特殊金属焊接工种,其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噪声、有毒物质、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1]。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电焊作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电焊工的数量急剧上升,劳动者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2],电焊中的职业危害也日趋突出。
对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会引起进行性感音性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早期高频段听力损失,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语频段听力损失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如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需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该小型企业存在建厂不久的特点,职业卫生管理缺乏必要的知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重视度不够,在岗员工个人对防护不够重视,企业仍然使用纱布口罩防尘,而纱布口罩只能阻止颗粒较大的粉尘,而对危害人体最大的5um以上的粉尘阻尘率仅为10%左右,因此小型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全面的岗前培训与定期体检;(2)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知晓率;(3)给工人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4)工人劳动时需监督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5)设置必要的防护墙等防尘设施,车间内安装高效除尘设施,提高机械化水平。经济的发展引起劳动用工制度发生相应的改变,劳动用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职业病集中的重点人群是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劳动者,他们文化水平低,防范职业病的意识薄弱。很多都未经过岗前培训便上岗操作,以致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预防职业人群接触有毒有害因素,依靠技术进步、工艺改良,利用“物”的因素预防致病因素与人群的接触这需要技术和实践部门精诚合作,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经济方便的生产装备和加工手段。比如最典型的尘肺病,为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劳动者和粉尘的接触,从最初级的由干式作业改为湿式作业,到现在用压力铸造代替砂型铸造等综合的防尘除尘措施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云南某小型企业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某小型企业电焊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症或可疑职业病患者,加强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方法按照GBZ 188规定,对在岗的76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6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中,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3人,占43.42%,异常检出率为56.58%。其中6人疑似尘肺,阳性率7.89%,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30-40岁年龄段。各年龄段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耳高频听力损失者4人,检出率为5.26%。结论该企业对电焊工的职业健康监护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应引起该企业的重视作业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应进一步提高。
表2某小型钢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工健康异常情况
健康检查项检出人数检出率(%)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内科常规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1年
1.3评价参考标准
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4];
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GBZ3-2007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2结果
2.1疑似尘肺检出情况在76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中,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3人,占43.42%,异常检出率为56.58%。其中共检出胸片异常者6例(复检后5例疑似尘肺),检出率为7.89%,主要症状为双肺细小结节影,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30-40岁年龄段。其中17~30年龄段疑似尘肺检出率为1.31%,30~44年龄段检出率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53,p<0.01)。
1.2检查内容根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3]设定以下三种检查项目:粉尘、噪声、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对不同项目设定检查内容如下(表1)。
表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危害因素在岗期间检查项目检查周期
粉尘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2年
噪声内科常规项目、心电图、纯音听力测定、耳科检查1年
为了及时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早期影响,检查出高危人群。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于2013年11月13日对某小型钢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小型刚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作业人员共有86人,对其中76人职业健康检查。被检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7-44岁,平均年龄25.65岁,平均工龄3年左右。高千伏胸 Nhomakorabea6 7.89
心电图21 27.6
血清ALT 8 10.53
血常规2 2.63
内科检查1 1.32
纯音听力测定4 5.26
耳科检查1 1.32
3讨论
通过对某小型钢结构有限公司在岗电焊工进行健康检查与后期复查,居前4位的异常指标依次是心电图、肝功能、高千伏胸片、纯音听力测定,所占比率依次为27.6%,10.53%,7.89%,5.26%。并通过后期复查疑似尘肺检出率为6.58%,双耳听力下降检出率5.26%,未发现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职业禁忌症人员。由此可知该企业在防尘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不到位,76人职业体检,6人疑似尘肺,1人高千伏片好转,阴影减少,半年后继续复查,阳性率7.89%。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连续性的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2.2高频听力损失检出情况本次健康检查共检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者4人,检出率为5.26%,主要表现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其中17~30年龄段听力下降检出3人,检出率为3.96%,30~44年龄段检出人数1人,检出率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87,p>0.05)。
2.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本次共检查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人员76名,检查结果为:未发现职业性慢性锰中毒人员;未发现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职业禁忌症人员。
针对该小型工厂的电焊工健康情况,对粉尘接触工种,由于工人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可能导致以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性疾病—尘肺病。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粉尘作业人员慢性之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需加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识别侵害自身呼吸系统的物质,了解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除了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还应当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在车间进食、吸烟;工作后及时更换衣服,洗手、淋浴。选择适当的呼吸防护用品并坚持正确使用。
【关键词】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异常率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77-02
电焊工是一个特殊金属焊接工种,其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噪声、有毒物质、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1]。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电焊作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电焊工的数量急剧上升,劳动者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2],电焊中的职业危害也日趋突出。
对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会引起进行性感音性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早期高频段听力损失,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语频段听力损失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如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需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该小型企业存在建厂不久的特点,职业卫生管理缺乏必要的知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重视度不够,在岗员工个人对防护不够重视,企业仍然使用纱布口罩防尘,而纱布口罩只能阻止颗粒较大的粉尘,而对危害人体最大的5um以上的粉尘阻尘率仅为10%左右,因此小型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全面的岗前培训与定期体检;(2)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知晓率;(3)给工人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4)工人劳动时需监督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5)设置必要的防护墙等防尘设施,车间内安装高效除尘设施,提高机械化水平。经济的发展引起劳动用工制度发生相应的改变,劳动用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职业病集中的重点人群是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劳动者,他们文化水平低,防范职业病的意识薄弱。很多都未经过岗前培训便上岗操作,以致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预防职业人群接触有毒有害因素,依靠技术进步、工艺改良,利用“物”的因素预防致病因素与人群的接触这需要技术和实践部门精诚合作,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经济方便的生产装备和加工手段。比如最典型的尘肺病,为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劳动者和粉尘的接触,从最初级的由干式作业改为湿式作业,到现在用压力铸造代替砂型铸造等综合的防尘除尘措施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云南某小型企业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某小型企业电焊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症或可疑职业病患者,加强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方法按照GBZ 188规定,对在岗的76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6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中,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3人,占43.42%,异常检出率为56.58%。其中6人疑似尘肺,阳性率7.89%,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30-40岁年龄段。各年龄段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耳高频听力损失者4人,检出率为5.26%。结论该企业对电焊工的职业健康监护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应引起该企业的重视作业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应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