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在辩论中的应用(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果关系在辩论中的应用
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须有必然联系,即须有引起某种现象的因,才会产生这一现象的果。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因果关系在辩论中是如何应用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果关系在辩论中的应用
强加因果,即借助联想或想象,在因与果之间找到某个语言连接点,构成一种临时性的因果关系,这种强加的因果关系貌似合理,又有笑果。
运用到论辩中,可让你的论辩风度翩翩。
技巧一:语句类比
刘震云的妈妈在镇上卖酱油时,旁边有个书店,经常拿上一本鲁迅的书学习识字。
当知道儿子写作时,她问:你现在也写东西?这个事不难。
我觉得挺难的。
听儿子这么说,她又问:鲁迅在作家里边算是牛的吗?
好多人都把鲁迅当祖师爷呢!
于是,她放话道:嗨,那写东西太容易了,我看过他的书: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我都能写出来:我卖酱油,一个是酱油缸,另一个也是酱油缸。
你看是不是很容易?从此,刘震云便坚定地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最终成为大家。
此中,刘妈妈为鼓励儿子,便用亲身经历为据,以证明写作很容易。
她的逻辑是:鲁迅的东西我也能写(因),所以写作这东西太容易了(果)。
殊不知,她能写的只是语句,这与整篇文章显然不能等量齐
观,这便意味着,这个简单类比虽是以偏概全,但这一让人忍俊不禁的强加因果,又确实给了对方莫大的鼓励,由此可见此术的巨大功用。
技巧二:词义别解
20xx年2月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由于此前有普京总统将要辞职的传闻,于是,一名希腊记者便问道:我明白,您在自己的任期内是不打算离开的,但;;;;还没等说完,记者们都笑了起来;见总统普京也在尴尬地苦笑,这名记者连忙解释:您是明白我的意思的!我曾看过一种观点,说您正坐在手提箱上,随时准备跑掉。
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听到这话,普京先是故意地向脚下的两边各看了一下,然后问道:手提箱在哪儿呢?在一片笑声中,他又说道:我当年练的是柔道可不是田径,我不打算提前离开克里姆林宫。
于是,一片笑声和掌声。
捕捉到问题中手提箱这个比喻后,普京随即化虚为实并假痴不癫地既看又问,继而用我当年练的是柔道可不是田径(因)这一人所共知的事实,来为自己不打算提前离开克里姆林宫(果)提供理由。
不难理解,我当年练的是柔道可不是田径意即我不善于跑,这个跑步之跑显然与离开(辞职)之跑是一种词义别介,普京的辩解机智幽默,却又合乎情理。
技巧三:概念偷换
看到某知名幽默杂志社招聘编辑,一位喜爱幽默的朋友便欣然前往。
面试时,见这位仁兄浑身黑亮,主考官含笑问道:你刚从非洲旅
游回来吗?
没有,我还没出过国呢!朋友实话实说。
嗯,那一定是刚从煤矿考察回来?
虽听出了考官话语中的幽默色彩,但朋友却不敢造次,仍老实作答:我最近什么都没干,在家专心写字呢。
写字能把人写黑?主考官穷追不舍。
近墨者黑嘛!听到这句脱口而出的妙语,主考官随即向朋友祝贺道:欢迎你即将成为我们杂志社的一员!恭喜!
朋友听到写字能把人写黑这一歪问时,他随即予以歪答:因为写字因为近墨者黑,所以,这个用墨写字的人当然会黑了。
近墨者黑与用墨写字,此墨非彼墨,但朋友偷换概念,强行使近墨者黑(因)与我长得黑(果)之间构成一种临时性的因果关系。
既显机智,又貌似合理,给人以幽默风趣之感,最终,朋友赢得主考官的青睐。
技巧四:逆向思维
为推销自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黄西回国做巡回演讲,不仅赢得无数国人的喜爱,还荣获了《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人物。
颁奖典礼上,记者问:41岁写自传,是不是有点太早?
黄西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笑道:所以我尽量把我的自传写得短一点儿。
记者又问:我注意到自传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所有不喜欢我的书的人。
为什么要写‘献给所有不喜欢我的书的人’?
黄西则含笑说:因为不喜欢我的人还是占多数。
闻言,记者先生也禁不住乐而开怀。
记者追问41岁写自传,是否为时尚早,黄西却以写得短答之;看似答非所问,实则强加因果因为我年轻(41岁嘛),所以就写短自传。
再看,其因为不喜欢我的人还是占多数(所以我要把书献给他们)之说,似乎有违正常逻辑;但这种逆向应答,却能引发人们的兴趣。
因为不喜欢我的人还是占多数(所以我的书大有市场);这一逆向而思的强加因果,颇有笑料。
技巧五:故作夸张
南朝时,齐太祖崇尚道教,平日,他都会找个大臣来陪他谈仙论道,以致大臣们都唯恐避之不及。
一天,齐太祖派人去叫长史张融,并叮嘱越快越好。
可过了好长时间,这位张长史也没个人影;不得已,齐太祖便再次派人催促。
见到姗姗来迟的张融,齐太祖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疾言厉色地问他道:你怎么这么难请?让我等了老半天!
听到这话,张融不慌不忙道:陛下是天之子,小臣乃凡间人啊!
笑话,这就是你故意推迟见朕的借口吗?齐太祖老大不高兴。
天之子仙居天上,我是自地下凡间升到天上,想快也快不起来啊!
此语一出,齐太祖也不好意思再为难张融了。
面对齐太祖的质问,张融故意将天子之称皇帝,理解为天之子天的儿子自然住在天上,所以我到您这里来就是自地下升到天上。
如此夸张,自地下升到天上(因),想快也快不起来(果)这一强加因果,不仅看起来理据充分,而且还能借此猛拍皇帝的马屁,可唯妙哉。
由上可知,这种强加因果虽不合逻辑甚至荒诞不经,但由于是论
辩者有意而为,既具效果又有笑果,值得我们仔细体味进而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