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题准备考试的哲学试题
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B. 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什么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世界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答案:C2. 唯物主义认为:A. 存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存在C.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D. 物质和意识是完全独立的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则?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答案:B二、填空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__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5.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对立;统一三、简答题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发展性。
自然界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进化的过程。
7.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论述题8.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实践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认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实践中,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的创新。
9. 论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态度。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发展变化的,强调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倾向于用片面、绝对的观点看待问题。
历年高考哲学典型客观题集锦

3.“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 句话所强调的是 ( ) B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 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 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 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以名言为背景。“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 的智慧是有限的”,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建立 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割断了联系,因此排除②选①。任 何人都既有长处又有缺憾,这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 的观点,③符合题意。理性认识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④ 表述错误,排除。本题属于四选二型的组合选择题,解答时可 采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②④,
遍,其义自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蕴含的哲理的分析。“狂沙”
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 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 用,B不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
意识的差异性,C不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能没马蹄”体现的是坚持适度原则,D不选。只有A 项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故选A项。
1.下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C
)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解析 漫画中的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关 键点和切入点。特别是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更是对漫画意图和 主旨的直接点化。该漫画名为“顾上不顾下”,是典型的片面 看问题的观点。
B)
着的矛盾双方,只有在“中和”这种同一性即双方的
统一中,才能推动事物发展,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对立 统一关系,故选B。C说法错误,A、D不符合题意。
100道哲学题(带答案)

100道哲学题(带答案)A.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B.与具体科学的密切联系C.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D.对人类根本问题的探究和回答正确答案:D1.哲学是一种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一般方法。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9.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10.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1.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对人类根本问题的探究和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B.辩证法C.历史唯物主义D.唯心论正确答案:A第【24】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是().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2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物质的B.意识的C.既物质又意识的D.既物质又精神的正确答案:A第【26】题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A.矛盾B.运动C.质量和数量D.形式和内容正确答案:A第【27】题唯物史观的核心是().A.阶级斗争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答案:D第【28】题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物质是第一性的B.精神是第一性的C.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D.物质和精神相互独立正确答案:B第【29】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世界本质的看法B.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看法C.对人类历史的看法D.对人类自由意志的看法正确答案:A第【30】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因果转化规律正确答案:A1.XXX通过界定物质范畴来定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个界定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
哲学期末客观题复习2012.1

第二单元1、人能创造物质。 第二单元 、人能创造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征 、 3构成人类社会基本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构成人类社会基本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的物质性。 4、人可以创造\消灭 改造 改变规律(或联系)。 、人可以创造 消灭 改造\改变规律 或联系)。 消灭\改造 改变规律( 5、人可以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 、人可以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 规律。 规律。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有了人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有了人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脑,就有了意识 7、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生理基础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生理基础
2.有人认为: 2.有人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 有人认为 远的距离发生感应” 远的距离发生感应”,这是 ( ) A. 承认联系的普遍性的辩证法观点 B. 承认联系的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C. 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D. 宣称人体内存在一种神秘力量的客观 唯心主义观点
3.“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 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 时间上不能发展, 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已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 ( ) 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形而上学观点 ④ 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 A.①②; ①②; ③④; C.③④; B.②③; ②③; D.①④
36、规律是永恒的,不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 、规律是永恒的, 而变化。 而变化。 37、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38、认识是标志着主观符合客观的哲学范畴 、 39、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 4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和 、解放思想、 归宿。( 。(P51) 归宿。( )
马哲 客观题

一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A.政治法律思想B. 党的领导C.国家政权D. 经济制度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C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A.全部自然界B.生活消费品C.社会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 B )A.顺序性 B.一维性C.持续性 D.珍贵性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C )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自然属性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12、剩余价值来源于( C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13、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 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14、真理的内容是( D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B )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8、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 A )A.属于感性认识B.属于理性认识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D.属于非理性认识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20、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C )A.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C.巴黎工人起义及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21、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B )A.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D.封建社会22、发展的实质是( C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23、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D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2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C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2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B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B.质与量的统一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2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27、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 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C )A.生产不足的危机B.消费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0、劳动者是指( D )A.一切人B.青年人和老年人C.从事活动的人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机能,并从事劳动的人二1、真理是( D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哲学基本问题是( 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D )A.劳动者的素质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5、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D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6、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 C )A.帝国主义B.资本主义C.共产主义D.新民主主义7、发展的实质是C)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9、时间和空间( D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C )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自然属性11、概念、判断、推理,这是( D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B. 间接经验的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1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1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产物C. 神的创造D. 人类社会的产物答案:A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D. 事物是一成不变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世界是神创造的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决定意识D.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答案:A, B三、判断题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答案:正确2.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量变质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也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得以实现的途径。
实践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六、案例分析题1.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用哲学原理解释其现象。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答案:此案例可以用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来解释。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是量的积累,这些量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企业质的飞跃,即实现了持续发展。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独立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影响的问题答案:A|B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源泉和动力B. 形式和状态C. 趋势和方向D. 结构和功能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B. 人类改造社会的精神活动C.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D. 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答案:C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分性D. 多样性答案:A6.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 主观反映B. 客观反映C. 能动反映D. 被动反映答案:C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无关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社会基本矛盾D. 英雄人物答案:C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符合客观B. 客观符合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B.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D.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以下哪些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 存在即被感知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 物质是意识的外化D. 世界是神创造的答案:ABCD2.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包括:A. 社会价值B. 自我价值C. 经济价值D. 政治价值答案:AB4.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A. 政治思想B. 法律规范C. 宗教信仰D. 风俗习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D. 因果律、矛盾律、排中律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者?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费尔巴哈答案:C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规律性C. 客观必然性D. 客观可能性答案:A7. 以下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C. 事物是绝对静止的D. 事物是相互转化的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B9. 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范畴?A. 原因和结果B. 必然性和偶然性C. 可能性和现实性D. 形式和内容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ACD4. 以下哪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试题及答案

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 下列哪项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物质B. 意识C. 价值D. 能量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C.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D. 事物的发展是随机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唯一来源C. 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D. 所有以上5. 以下哪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B. 世界是意识的外化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最终状态是:A. 绝对精神B. 绝对理念C. 自由王国D. 永恒不变7.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A. 先验的B. 社会规定的C. 自由选择的D. 神赋予的8. 以下哪个不是分析哲学的特点?A. 重视语言分析B. 重视逻辑分析C. 重视经验研究D. 重视概念分析9.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主要体现在:A. 人不能认识物质的本质B. 人不能认识绝对真理C. 人不能认识超验世界D. 所有以上10. 下列哪个是结构主义的特点?A. 强调整体性B. 强调个体性C. 强调主观性D. 强调经验性答案:1. A2. D3. C4. D5. C6. B7. C8. C9. C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解释“形而上学”这一概念。
答: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的是超越经验的、抽象的、普遍的问题,如存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
哲学类试题及答案

哲学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感官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一观点属于以下哪种哲学流派?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实用主义D. 存在主义答案:B2.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逍遥”概念,主要强调的是:A. 个人自由B. 社会秩序C. 道德修养D. 政治理想答案:A3. 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将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理性和:A. 知性B. 悟性C. 理性D. 感性答案:A4. 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三个基本规律不包括: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律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存在主义代表人物?A. 萨特B. 海德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因的学科。
(对)2. 斯宾诺莎认为,上帝和自然是同一实体的不同表现。
(对)3. 马克思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对)4.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是必然的,而不是经验性的。
(错)5. 尼采认为,超人是道德的绝对标准。
(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庄子的“齐物论”。
答案:庄子的“齐物论”主张万物平等,认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标准。
庄子通过“齐物论”来表达他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哲学思考。
2. 阐述康德的“道德律令”。
答案:康德的“道德律令”是指道德行为的普遍法则,即“行为的准则应当能够成为普遍法则”。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准则必须是普遍适用的,而不是基于个人欲望或情感。
他进一步提出了“人是目的”的原则,即每个人都应当被当作目的本身来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由不变的、永恒的理念构成的,而我们通过感官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哲学与人生在线考试客观题问题详解

在线考试单选题(共25道题)收起1.(2.0分)“四假象”学说包括:∙A、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B、民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C、种族假象、洞穴假象、经济假象、剧场假相∙D、科学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2.(2.0分)“所有人都会死”属于:∙A、真命题∙B、假命题∙C、特称否定命题∙D、全称否定命题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3.(2.0分)根据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叫做“三段论”,最早由谁系统地进行论述?∙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4.(2.0分)“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属于:∙A、演绎推理∙B、直接推理∙C、间接推理∙D、归纳推理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5.(2.0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逻辑错误的是:∙A、直接推理∙B、夸大事实∙C、偷换概念∙D、以偏概全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6.(2.0分)西方哲学起源于哪个国家?∙A、古希腊∙B、中国∙C、日本∙D、美国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7.(2.0分)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是由哪个国家创立的?∙A、中国∙B、英国∙C、希腊∙D、罗马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8.(2.0分)“世界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原子不生不灭,不可分割,形状、大小、重量不一”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恩培多克勒∙B、德谟克利特∙C、巴门尼德∙D、毕达哥拉斯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9.(2.0分)“无人有意作恶”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苏格拉底∙B、普罗泰戈拉∙C、柏拉图∙D、泰勒斯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10.(2.0分)“柏拉图式爱情”出自:∙A、赫拉克利特《论自然》∙B、柏拉图《对话集》∙C、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D、马可?奥勒留《沉思录》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11.(2.0分)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博学家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12.(2.0分)在西方哲学中,“哲学”一词的意思是?∙A、智慧∙B、爱智慧∙C、有智慧∙D、学习智慧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13.(2.0分)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中存在三种由低到高的绝望,其中不包括:∙A、不知道有自我∙B、不愿意有自我∙C、不能够有自我∙D、不存在自我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14.(2.0分)“生活本质上是诗意的,所以它才有表现得不诗意的可能性”是谁的说法?∙A、雅斯贝尔斯∙B、海德格尔∙C、萨特∙D、波伏娃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15.(2.0分)西西弗的故事来源于:∙A、中国神话∙B、希腊神话∙C、《圣经》∙D、日本神话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16.(2.0分)下面不属于东方文明的特色的是:∙A、以内陆平原为中心,追求中庸,内敛、顺从而安于现状∙B、农业为主体,自给自足,人口极少流动,信息闭塞∙C、家族是利益共同体,宗法制度发达∙D、偏重理性思维,讲究逻辑和考证,强烈关注认识论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17.(2.0分)“轴心时代”的说法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斯宾诺莎∙B、弗洛伊德∙C、雅斯贝尔斯∙D、马塞尔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18.(2.0分)为什么图书馆里,哲学书籍永远摆在第一排?∙A、因为哲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早产生的∙B、因为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C、因为哲学的英文首字母排在其他学科之前∙D、因为创办图书馆的人最喜欢哲学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19.(2.0分)关于神话,下面理解错误的是:∙A、神话是人类在理性还处于原始水平时,用来解释世界的方式∙B、神话是产生哲学和宗教的土壤∙C、神话基本不靠理性与逻辑,而是依情感展开的∙D、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20.(2.0分)哲学的作用不包括:∙A、培养智慧∙B、终极关怀∙C、自我发展∙D、发财致富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21.(2.0分)“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客观题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典型的(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反映论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机械反映论观点E、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
A、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B)。
A、唯心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万物皆备于我”是( D )。
A、形而上学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D)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
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E、辩证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D)。
A、人脑的主观创造B、人脑的客观反映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A)。
A、将现象和本质完全割裂,否认人类的认识能力B、思维和意识C、内容和形式D、反映对象不可知论者和可知论者的主要理论分歧在于(B)。
A、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B、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是否承认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D、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从思想倾向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两股思潮。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唯物主义阵营?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马克思D. 恩格斯答案:A2.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尼采B. 康德C. 黑格尔D. 休谟答案:C3.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笛卡尔B. 斯宾诺莎C. 莱布尼茨D. 洛克答案:A4.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现象学?A. 意向性B. 生活世界C. 存在论D. 形而上学答案:D5. “道法自然”是哪位哲学家的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康德的著作?A. 《纯粹理性批判》B. 《道德形而上学》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 《人类理解研究》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特点?A. 强调个人自由B. 强调历史决定论C. 强调存在先于本质D. 强调理性至上答案:A、C3. 以下哪些是庄子的哲学思想?A. 天人合一B. 无为而治C. 逍遥游D. 性善论答案:B、C4.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A. 直观B. 反思C. 演绎D. 归纳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或形式)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理念世界是完美无缺的,而物质世界是不完美且易变的。
2. 请解释尼采的超人哲学。
答案: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是超越了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存在,是一种理想的人类形象。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束缚,具有创造力和意志力,能够为自己设定价值,并且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3. 阐述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答案: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本性。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A. 广延性B. 可分性C. 运动D. 可塑性答案:C二、填空题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客观实在性2.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______的统一。
答案:量变和质变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强调事物的全面性、发展性和矛盾性。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之间相互独立,强调事物的孤立性、静止性和片面性。
2.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味着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检验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四、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辩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解决来实现的。
- 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矛盾。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案例:某公司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决定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通过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公司成功开发了新产品,并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
答案:本案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
公司通过实践(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同时,公司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体现了辩证法的矛盾斗争和解决过程。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D. 社会与个体的关系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感知性C. 可变性D. 多样性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D4.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的普遍性答案:A5. 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A. 绝对精神B. 存在即合理C. 辩证法D. 现象学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它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也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它忽视了物质的运动和发展,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7. 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
答案:这一命题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从而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8.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实践性,它强调哲学应该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二是阶级性,它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科学性,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哲学试题及答案

哲学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 人和动物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哲学的基本功能?()。
A. 指导实践B. 探索真理C. 娱乐消遣D. 启迪智慧答案:C4.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静止不变的B. 线性发展的C. 循环往复的D. 螺旋上升的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者?()。
A. 马克思B. 黑格尔C. 柏拉图D. 恩格斯答案:C6. 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A. 世界是物质的B. 意识是第一性的C. 物质决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D7. 以下哪一项是经验论的基本主张?()。
A. 知识源于理性B. 知识源于经验C. 知识源于权威D. 知识源于直觉答案:B8.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普罗泰戈拉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康德的哲学观点?()。
A. 物自体不可知B.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C. 道德律是绝对的D. 存在即合理答案:D10.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
A. 笛卡尔B. 斯宾诺莎C. 莱布尼茨D. 休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唯心性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黑格尔哲学的主要观点?()。
A. 绝对精神B. 辩证法C. 存在即合理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庄子哲学的主要思想?()。
哲学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的政治哲学观点是:A. 民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B. 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 哲人王统治是理想的政治制度D. 贵族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答案:C2. 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提出的道德律是:A. 快乐原则B. 利己主义C. 道德律令D. 社会契约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斯宾诺莎D. 黑格尔答案:C4.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A. 先于本质B. 后于本质C. 与本质无关D. 等同于本质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文化传统D. 宗教信仰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什么?答案: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指解释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四种原因: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形式因指的是事物的形态或结构;质料因指的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指的是事物变化的原因或推动力;目的因指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或终极原因。
2. 解释什么是“康德的先验主义”。
答案:康德的先验主义是指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先验知识是独立于经验的,即不依赖于感官经验的知识。
康德认为,人类的心灵具有一种先验的结构,能够对感官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概念和判断,从而认识世界。
3. 阐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强调“存在”(Sein)与“存在者”(Seiendes)的区别。
他认为,传统哲学忽视了对“存在”本身的研究,而只关注了“存在者”。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存在论”揭示存在的本质,他认为存在是一种基本的、不可还原的现实,它先于任何具体的存在者,并且是所有存在者存在的基础。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张人应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马哲常考客观题

(一)1、1847年7月的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3、实践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9、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P47)10、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会展现出和谐状态11、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2、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13、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14、偶然性和必然性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15、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6、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17、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体现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8、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生活与哲学》客观题定时训练(一)教师版

《生活与哲学》客观题定时训练(一)教师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人们生活得更好,由此可以看出①③入选。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所以②符合要求。
④观点错误。
答案 A2.(2012·贵州龙盘中学)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一论断旨在强调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解析A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材料是说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C3.(2012·厦门一中期中)“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解析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 B4.2011年11月11日,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黄石举行。
100道哲学题(带答案)

第【1】题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正确答案:D第【12】题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正确答案:A第【13】题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正确答案:C第【14】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正确答案:A第【15】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第【16】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第【17】题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正确答案:A第【18】题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正确答案:D第【19】题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A.唯物主义的B.主观唯心主义的C.唯物主义经验论D.客观唯心主义的正确答案:B第【20】题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1】题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正确答案:C第【22】题“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第【23】题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24】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存在性C.客观实在性D.实物性正确答案:C第【2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正确答案:C第【26】题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A.诡辩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27】题“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正确答案:D第【28】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正确答案:B第【29】题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正确答案:D第【30】题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正确答案:D第【31】题“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答案:D第【32】题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同一性和斗争性D.内因和外因正确答案:D第【33】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正确答案:D第【34】题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C第【35】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异因同果B.同因异果C.多因一果D.一因多果正确答案:C第【36】题“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正确答案:A第【37】题“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A第【38】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正确答案:D第【39】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正确答案:C第【40】题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41】题“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正确答案:D第【42】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正确答案:C第【43】题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正确答案:D第【44】题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A.全盘抛弃B.绝对否认C.全盘肯定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正确答案:D第【45】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A.保守和进步关系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答案:D第【46】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正确答案:C第【47】题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正确答案:B第【48】题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正确答案:D第【49】题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A.都有共同点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正确答案:D第【50】题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系统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51】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正确答案:C第【52】题事物的质是指().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正确答案:C第【53】题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正确答案:A第【54】题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概念、判断、推理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C.客体、主体、客体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正确答案:D第【55】题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来看,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A.人类的需要B.人类的创造力C.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D.人类的正确认识路线正确答案:C第【56】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57】题社会基本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正确答案:A第【58】题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正确答案:C第【59】题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觉悟及其积极性正确答案:C第【60】题阶级划分().A.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的惟一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所起作用不同正确答案:B第【61】题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C.人民群众D.统治阶级正确答案:A第【62】题社会革命().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正确答案:D第【63】题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D第64】题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以().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为动力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为动力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动力正确答案:A第【65】题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66】题技术社会形态是().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正确答案:A第【67】题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正确答案:C第【68】题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正确答案:D第【69】题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正确答案:A第【70】题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B.群众自己解放自己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D.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正确答案:B第【71】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A.唯物史观B.英雄史观C.二元论历史观D.不可知论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72】题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A.政治原因引起的B.经济原因引起的C.精神原因引起的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正确答案:B第【73】题生产力是人们().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征服自然的能力C.掌握知识的能力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答案:B第【74】题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B.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正确答案:D第【75】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定形式正确答案:D第【76】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定形式正确答案:D第【77】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正确答案:B第【78】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B.发展生产力C.搞好阶级斗争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配的成分正确答案:B第【79】题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的高低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第【80】题对科学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社会生产B.社会制度C.文化教育D.社会意识正确答案:A第【81】题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A.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B.能影响周围环境的改变C.人有语言D.人能在人脑支配下进行活动正确答案:A第【82】题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A.气候的变化B.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C.类人猿是高等动物D.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正确答案:B第【83】题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一般民主”的唯心史观基础是().A.天赋人权论B.抽象人性论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论正确答案:B第【84】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按劳分配制度B.劳动者的互助合作关系C.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D.生产资料公有制正确答案:D第【85】题政体是指().A.政权的组织形式B.国家的政治性质C.国家的经济体制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正确答案:A第86】题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情况C.社会的阶级关系D.生产力发展水平正确答案:A第【87】题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A.社会意识是历史的决定力量B.人类的精神力量C.杰出个人的重大历史作用D.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正确答案:A第【88】题经济社会形态().A.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正确答案:A第【89】题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经济基础B.生产方式C.科学文化D.精神文明正确答案:B第【90】题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正确答案:D第【91】题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决定于().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它是否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答案:A第【92】题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据是().A.政权的组织形式B.是否存在着民主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正确答案:C第【93】题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人的直立行走B.语言和思维D.生产劳动正确答案:D第【94】题社会存在().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正确答案:B第【95】题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96】题享乐主义是().A.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B.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C.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D.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正确答案:B第【97】题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根据他().A.对社会的贡献B.能力大小C.社会地位的高低D.拥有的金钱财富正确答案:A第【98】题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正确答案:A第【99】题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指().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第【100】题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A.泛指人的自由B.指人们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而获得了自由C.指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而获得了自由D.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正确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A
D B C B A C D C D D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C C D B A A A B C B C D
32.答案: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顶层设计”应协调好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
(3分)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3分)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
(4分)
33.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分)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4分)
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