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社会性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相辅相成的关系C.相互排斥的关系D.不可分割的关系4.师生二人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
学生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
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
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震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现象分为真相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的,没有什么用处D.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5.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选择在了星期一。
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
这表明()。
A.创造性思维可以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B.要敢于否定一切,树立创新意识,革故鼎新C.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是创新的要求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古代有位画家对模仿他的人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哲学上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学习经验要区别现象和表象B.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D.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创新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答案: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2)个人主客观条件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1)成功的行动目的2)恰当的行动方法3)行动的条件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普罗泰戈拉答案:D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D5.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黑格尔B. 康德C. 尼采D. 笛卡尔答案:A6.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C7.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A. 物质享受B. 精神追求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D9. 人生哲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A. 个人成功B. 社会贡献C. 财富积累D. 名利双收答案:B10. 以下哪项不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宇宙的起源B. 人类社会的发展C. 个人心理活动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阶级性D. 绝对性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A. 劳动B. 创造C. 享受D. 奉献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A. 乐观B. 悲观C. 消极D. 客观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人生目标的合理设定?A. 符合个人兴趣B. 符合社会需要C. 符合自然规律D.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内。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A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C )。
A.好的领导B.好的职业C.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D.好的岗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有好的品行就行B.要正确对待金钱的两面性C.要有正确的道德观D.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下列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通过人的“想”和“做”来实现B.自觉能动性就是主观能动性C.是人特有的能力D.不能反映客观世界6、制约自觉能动性的因素不包括(B )。
A.客观规律B.先天条件C.已形成的观念D.身心健康7、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 )。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8、哲学是所说的对立是指(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对抗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上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B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A. 柏拉图B. 柏罗丁C. 普罗泰戈拉斯D. 赫拉克利特答案:C2.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存在主义答案:C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A. 培根B. 笛卡尔C. 休谟D. 康德答案:A4. 以下哪个流派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主张悲观主义?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存在主义D. 人文主义答案:C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主张“存在先于本质”?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尼采D. 卡尔·马克思答案:B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A. 伦理学B. 道德哲学C. 相对主义D. 绝对主义答案:C7.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A. 洛克B. 霍布斯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8.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意识决定物质”?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自然哲学D. 实证主义答案:B9.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理性是最高贵的品质”?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柏罗丁D. 普罗泰戈拉斯答案:B10.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人是自由的,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A. 存在主义B. 人文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是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体系的基础。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内。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A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C )。
A.好的领导B.好的职业C.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D.好的岗位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要有好的品行就行B.要正确对待金钱的两面性C.要有正确的道德观D.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境遇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下列关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通过人的“想”和“做”来实现B.自觉能动性就是主观能动性C.是人特有的能力D.不能反映客观世界6、制约自觉能动性的因素不包括(B )。
A.客观规律B.先天条件C.已形成的观念D.身心健康7、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 )。
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8、哲学是所说的对立是指(C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对抗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上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B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及答案年级:班级:姓名:考号:一、判断题1.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的(x)2.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v)3.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v)4.人可以孤立的存在和发展(x)5.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v)6.人生可以是一成不变的(x)7.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统一(v)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v)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v)10.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和逆境(v)1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v)1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v)1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1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v)1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v)1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1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v)1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v)1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v)2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A、人际和谐的重要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C)所在。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自己的利益D、他人的利益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D)。
A、有主观性B、有个体差异性C、有实现可能性D、有超越性6、人的本质是(C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的总和D、追求自由7、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D )A.妄自菲薄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量力而行2.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D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A.“本质”和“现象”B.“现象”和“本质”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6.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7.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句话是说( B )A.人的发展有时是前进的,有时是倒退的B.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发展过程C.人生发展只有上升,没有下降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8.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B )A.前进新与曲折性B.顺境和逆境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9.“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1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C.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11. 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年段:班级:姓名:号数: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C、个人的家庭情况D、人个的性格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
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
(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
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
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7√8√9×10×11√12√13√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