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2011级混凝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增强工程责任意识,认识到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等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导论》等。

2.参考书:收集有关混凝土工程的专著、论文和标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混凝土试模、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混凝土相关计算、设计等作业,占总评的30%。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了解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认识。

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混凝土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3.熟悉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了解混凝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5.能够分析混凝土的性能和适用场景;6.能够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参数;7.能够进行混凝土的制作和施工操作;8.能够评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混凝土的分类和性能:介绍混凝土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介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择、拌合、运输和浇筑;4.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介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5.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如裂缝、渗透等,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及其应用;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和施工技术。

11级《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11级《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陈凯华南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学院2013年12月目录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1)一、目的任务 (1)二、设计内容和方法 (1)三、设计条件 (1)四、进度安排 (2)五、设计要求 (3)六、成绩考核 (3)七、主要参考书目 (4)第二节设计指导书 (5)一、肋梁楼盖的计算简图 (5)二、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6)三、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内力 (10)四、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15)第三节设计例题 (20)一、题目 (20)二、板的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20)三、次梁的计算(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24)四、主梁的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27)第一节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任务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承重,层高3.3m,外墙为240m m砖砌承重也可框架承重。

设计时,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要求完成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盖的结构设计。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1、结构布置确定柱网尺寸,柱截面尺寸350×350(400×400,500×500等),主次梁布置及截面尺寸,并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2、板设计按塑性分析法计算内力,并绘制板配筋图,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3、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内力和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并绘制配筋图。

4、主梁设计按弹性方法计算主梁内力,绘制主梁的弯距、剪力包络图,根据包络图计算正截面、斜截面的承载力,并绘制主梁的抵抗弯拒图及配筋图。

5、楼梯设计采用板式楼梯或梁式楼梯,并绘制楼梯配筋图。

三、设计条件1、建筑尺寸见图1和表1,L1与L2为墙体中心线距离。

2、学生由教师指定题号。

3、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板底20mm厚砂浆抹灰;钢筋混凝土现浇板4、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梁、柱、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分项系数Gγ=1.2。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

混凝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混凝土的定义、成分、性能和应用;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安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定义和成分:介绍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方法及步骤。

4.混凝土施工技术:讲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

5.混凝土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

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混凝土试模、养护箱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关键信息项1、课程设计的名称: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2、设计计算书的内容要求3、提交时间4、评分标准5、知识产权归属6、违规处理方式11 课程设计的名称本课程设计的名称为“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111 设计计算书的内容要求1111 结构选型与布置需详细阐述所选用的混凝土结构形式、构件尺寸、梁柱布置等,并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分析。

1112 荷载计算准确计算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各类荷载,并说明荷载取值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1113 内力分析采用合适的结构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1114 构件设计根据内力计算结果,对梁、柱、板等主要构件进行设计,包括截面尺寸确定、配筋计算等,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115 基础设计若涉及基础设计,需给出基础类型、尺寸、配筋等详细设计内容。

1116 图纸绘制提供必要的结构平面图、剖面图、构件详图等,图纸应清晰、准确,符合制图规范。

112 提交时间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提交时间为具体日期。

逾期提交将按照一定的扣分标准进行处理。

113 评分标准1131 计算书的完整性包括结构选型、荷载计算、内力分析、构件设计、基础设计等内容是否完整。

1132 计算的准确性对各类荷载的计算、内力分析、构件配筋计算等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1133 设计的合理性结构选型、构件尺寸、配筋等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程实际和相关规范要求。

1134 图纸质量图纸的清晰度、准确性、规范性以及与计算书内容的一致性。

1135 文字表达计算书的文字表述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格式是否规范。

114 知识产权归属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设计计算书及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学生不得将其用于商业用途或未经授权的传播。

115 违规处理方式1151 抄袭若发现学生抄袭他人设计计算书或成果,将给予严肃处理,包括成绩不合格、通报批评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中南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建筑工程方向《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姓名:班级:学号:一、设计目的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3、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4、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5、掌握板、梁的配筋计算;6、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结构的有关构造要求;7、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8、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如附图所示。

1、结构布置柱网尺寸及楼面活载大小详见“六附图”;2、楼面为水磨石地面(包括10mm面层和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其自重标准值为m2;板底及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抹面,其自重标准值为20kN/m3;3、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筋除梁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300MPa)y 外,其余均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270MPa),钢筋混凝土容重标y准值为25kN/m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进行楼盖梁板系统结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一本,楼盖结构施工图(一号图)一张;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1、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封面(2)设计任务书(3)目录(4)正文,包括:①本梁板结构系统布置的优缺点评述;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③板、梁计算简图;④荷载计算;⑤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⑥配筋计算;⑦构造要求。

(5)设计体会(6)参考文献(7)封底2、对图纸的要求楼盖结构施工图应包括下列内容:(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和板的配筋图楼盖结构平面布置要注明定位轴线尺寸和编号,板、梁、柱等构件要进行定位尺寸标注和编号;板的配筋图可绘于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并注明板的厚度;板的配筋可采用分离式或弯起式,钢筋(包括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和其它构造钢筋)要编号,同一编号的钢筋至少有一根钢筋要注明直径、间距及截断或弯起位置;可以利用对称性只画四分之一楼面。

学长吐血分享,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优秀

学长吐血分享,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优秀

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砼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书姓名: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天佑学号:2011级指导老师:日期:一、钢筋砼连续梁设计一钢筋砼矩形截面两跨连续梁,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为g k =6.8kN/m (不含自重),均布活载标准值q k =8.5kN/m ,在每跨三分点处截面还承受集中恒载标准值G K =50KN ,集中活载标准值 Q K =65KN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ψK =0.5,如图一所示。

跨度、砼强度等级,纵筋级别见表 ,箍筋采用HPB300级,按《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设计该梁。

要求:(1) 进行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并确定所需的纵筋、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2) 绘制抵抗弯矩图和弯矩包络图,并给出各根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3) 验算裂缝是否满足要求。

(4) 验算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图 一21001201201201206300K q 120120210021002100210021006300K解:1、设计计算数据设计尺寸: 250b mm =;650h mm =;0 6.3l m =;连续梁的容重取325/kN m ; 混凝土C35:由规范表4.1.3-1、4.1.3-2、4.1.4.1、4.1.4-2知:223.4/ck f N mm =;22.20/tk f N mm =;216.7/c f N mm =;21.57/t f N mm =;0.550b ξ=; 0.11=α;8.01=β;mm c 25=(环境类别为二a 类);423.1510/c E N mm =⨯ 纵筋HRB335:由规范表4.2.3-1、4.2.5知:2/300mm N f f y y ='=;522.010/s E N mm =⨯箍筋HPB300 270yv f =2/mm N2、荷载及内力计算 跨度:0163002402406300.(b )n l l b mm =+=-+=为支座的宽度()020.025 1.02563002401206331.52n n bl l l mm =++=⨯-+=(b 为支座的宽度)取两者的较小者 00102min(,)6300mm l l l ==①恒载:均布恒载标准值:6.8 kN/m ;梁自重:4.06kN/m ;均布恒载+梁自重:4.06+6.8=10.86 kN/m ;集中恒载标准值:50 kN ;②活载:均布活载标准值:8.5 kN/m ;集中活载标准值:65 kN 荷载分析:① 恒载标准值计算219210.86 6.350 6.3100.3071289k M KN m =⨯⨯+⨯⨯=⋅ 21100.307K K M M KN m ==⋅21110.86 6.350 6.3158.87983Bk M KN m =-⨯⨯-⨯⨯=-⋅B B Ck A 3210.86 6.35058.990835410.86 6.350109.428KN 83V V 109.428KN V V 58.990KNAk B V KNV =⨯⨯+⨯==-⨯⨯-⨯=-=-==-=-左k 右k 左② 活载满布时内力计算21212B B Ck Ak 928.5 6.365 6.3114.7211289114.721118.5 6.365 6.3178.67183328.5 6.36563.41583548.5 6.365120.135KN83V V 120.135KN V -V 14.180KNK KK Bk Ak B M KN m M M KN mM KN mV KNV =⨯⨯+⨯⨯=⋅==⋅=-⨯⨯-⨯⨯=-⋅=⨯⨯+⨯==-⨯⨯-⨯=-=-===左k 右k 左k ③ 连续梁仅左跨作用满布活载时内力计算21212B 4958.5 6.365 6.3146.037512181189.33529.77833118.5 6.365 6.389.335166758.5 6.36577.595166978.5 6.365105.955KN16611V 8.5 6.365166K K K Bk Ak B M KN m M M KN mM KN mV KNV =⨯⨯+⨯⨯=⋅=-=-⨯=-⋅=-⨯⨯-⨯⨯=-⋅=⨯⨯+⨯==-⨯⨯-⨯=-=⨯⨯+⨯=左k 右k Ck 14.180KN11V 8.5 6.36514.180KN166=⨯⨯+⨯= ④ 连续梁仅右跨作用满布活载时内力计算12AK B 29.778146.03789.335V 14.180KN 14.180KN V 105.955N 77.595K K BK B K K CK M KN m M KN m M KN m V V KN=-⋅=⋅=-⋅=-=-==-左右3、内力组合求最不礼荷载及控制截面 ⑴ ①+②121B B C A 100.307 1.2114.721 1.4280.978280.978158.879 1.2178.671 1.4440.79458.990 1.263.415 1.4159.569109.4281.2120.1351.4299.503KN V V 299.503KN V V 159.56B A B M KN m M M KN mM KN mV KNV =⨯+⨯=⋅==⋅=-⨯-⨯=-⋅=⨯+⨯==-⨯-⨯=-=-==-=-左右左9KN⑵ ①+③12B B M 100.3071.2146.0371.4324.820KN m M 100.307 1.229.778 1.478.679KN M 158.879 1.289.335 1.4315.72458.990 1.277.595 1.4179.421109.4281.2105.9551.4279.651KN V 109.4281.A B m KN m V KN V =⨯+⨯=⋅=⨯-⨯=⋅=-⨯-⨯=-⋅=⨯+⨯==-⨯-⨯=-=⨯左右C 214.1801.4151.166KN V 58.9901.214.1801.450.936KN+⨯==-⨯+⨯=-⑶ ①+④12B B M 100.307 1.229.778 1.478.679KN M 100.3071.2146.0371.4324.820KN m M 158.879 1.289.335 1.4315.72458.9901.214.1801.450.936KN109.4281.214.1801.4151.166KN V 109.4281.2+A B m KN mV V =⨯-⨯=⋅=⨯+⨯=⋅=-⨯-⨯=-⋅=⨯-⨯==-⨯-⨯=-=⨯左右C 105.9551.4279.651KN V 58.990 1.277.595 1.4179.421KN⨯==-⨯-⨯=-由图可知剪力的控制截面在A、B、C支座截面,弯矩的控制截面在1、2、B截面处。

中南大学 混凝土桥 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 混凝土桥 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桥梁方向混凝土桥课程设计—双直线40m有砟简支梁桥箱梁设计姓名:班级:土木工程班学号:指导老师:2011年9月6日桥梁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依据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3、《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二、设计基本情况1、双直线40m有砟简支梁桥(线间距5.0m)2、桥式结构及桥面布置:见CAD图。

三、主要技术标准3.1 设计荷载3.1.1恒载:结构构件自重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4.2.1条采用。

50C混凝土容重取3KN m。

26/二期恒载:190kN/m。

3.1.2混凝土收缩徐变环境条件按野外一般条件计算,相对湿度取70%。

根据老化理论计算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系数如下:徐变系数终极极值:2.0(混凝土龄期6天)徐变增长速率:0.0055收缩速度系数:0.00625收缩终极系数:0.000173.1.3设计活载(1)列车纵向活载采用“ZK活载”。

(2)竖向动力冲击系数: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办理:其中冲击系数1+μ=1+α*6/(30+L),α=4*(1-h)≤2.0,L为桥梁跨度。

3.1.4结构温度变化影响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办理。

整体升降温25℃,纵向温度荷载按顶板升温5℃考虑。

对于单箱单室箱形截面,其横向计算按升温、降温两种情况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其计算模式如下:3.1.12荷载组合:按可能的最不利组合情况进行计算。

组合Ⅰ(主力):自重+二期恒载+预加力+收缩徐变+列车活载组合Ⅱ(主+附):自重+二期恒载+预加力+收缩徐变+列车活载+温度变化3.2 建筑材料3.2.1混凝土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0混凝土;3.2.2预应力筋(1)纵向预应力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公称直径为15.20mm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其技术条件符合其技术条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 5224)的规定;3.2.3普通钢筋普通钢筋: HRB335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 Q235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

混凝土课程设计(中南大学)

混凝土课程设计(中南大学)

一、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设计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两跨连续梁,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为g k =6.8kN/m (含自重),均布活载标准值q k =8.5kN/m ,在每跨三分点处截面还承受集中恒载标准值G k =50kN ,集中活载标准值Q k =65kN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Ψk =0.5,跨度、截面尺寸如图一所示。

混凝土采用C25,受力纵筋HRB335,箍筋HPB235级,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该梁。

要求:(1) 进行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并确定所需的纵筋、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2) 绘制抵抗弯矩图和弯矩包络图,并给出各根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3) 验算裂缝是否满足要求。

(4) 验算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解:1、设计计算数据设计尺寸 mm b 250=;mm h 700=;m l 60=;混凝土C25 2/7.16mm N f ck =;2/78.1mm N f tk =;2/9.11mm N f c =;2/27.1mm N f t =;55.0=b ξ; 0.11=α;8.01=β;mm c 25=;24/1080.2mm N E c ⨯=纵筋HRB335 2/300mm N f f y y ='=;25/100.2mm N E s ⨯= 箍筋HPB235 210=yv f 2/mm N2、荷载及内力计算跨度:mm b l l n o 600024024060001=+-=+= ()mm l bl l n n 60241202406000025.1025.0202=+-⨯=++= 取两者的较小者 mm l 60000= ① 恒载标准值计算m KN M k ⋅=⨯⨯+⨯⨯=736.83650222.068.6070.021 m KN M M K K ⋅==736.8312m KN M B ⋅-=⨯⨯-⨯⨯-=5.130650333.068.6125.0265KN.48V V 15KN .92V V 15KN .9250333.168.6625.065.4850667.068.6375.0A C B B -=-==-=-=⨯-⨯⨯-==⨯+⨯⨯=左右左B A V KN V② 活载满布时内力计算48KN.62V V 52KN .118V V 52.11865333.165.8625.048.6265667.065.8375.012.168665333.065.8125.00.1080.108665222.065.8070.0A C B B 21221-=-==-=-=⨯-⨯⨯-==⨯+⨯⨯=⋅-=⨯⨯-⨯⨯-=⋅==⋅=⨯⨯+⨯⨯=左右左KN V KN V m KN M mKN M M m KN M B A B K K K③ 仅左跨作用活载时内力计算068KN.1465167.065.8063.0V 068KN .1465167.065.8063.0V 568KN .10465167.165.8563.0432.7665833.065.8437.0408.84665167.065.8063.0136.28796.1373131796.137665278.065.8096.0C B 21221=⨯+⨯⨯==⨯+⨯⨯=-=⨯-⨯⨯-==⨯+⨯⨯=⋅-=⨯⨯-⨯⨯-=⋅-=⨯-=-=⋅=⨯⨯+⨯⨯=右左B A B K K K V KN V m KN M mKN M M m KN M④ 仅右跨作用活载时内力计算mKN ⋅=⋅-=796.137M m 136KN .28M 2K 1K432KN.76V 568KN .104V 068KN .14068.14408.84C B -==-=-=⋅-=右左B A B V KN V m KN M3、内力组合求最不礼荷载及控制截面 ⑪ ①+②852KN.145V V 508KN .276V V 508KN .2764.152.1182.115.92852.1454.148.622.165.48968.3914.113.1682.15.130683.251683.2514.11082.1736.83A C B B 121-=-==-=-=⨯-⨯-==⨯+⨯=⋅-=⨯-⨯-=⋅==⋅=⨯+⨯=左右左B A B V KNV mKN M mKN M M m KN M⑫ ①+③685KN.384.1068.142.165.48V 275KN .1304.1068.142.115.92V 975KN .2564.1568.1042.115.92385.1654.1432.762.165.48771.2744.1408.842.15.130M KN 093.614.1136.282.1736.83M m 398KN .2934.1796.1372.1736.83M C B B 21-=⨯+⨯-==⨯+⨯=-=⨯-⨯-==⨯+⨯=⋅-=⨯-⨯-=⋅=⨯-⨯=⋅=⨯+⨯=右左B A V KN V m KN m⑬ ①+④KNKN KN V KNV mKN M m KN M m M B A B 385.1654.1432.762.165.48V 975.2564.1568.1042.115.92V 275.1304.1068.142.115.92685.384.1068.142.165.48771.2744.1408.842.15.130398.2934.1796.1372.1736.83093KN .614.1136.282.1736.83C B 21-=⨯-⨯-==⨯+⨯=-=⨯-⨯-==⨯+⨯-=⋅-=⨯-⨯-=⋅=⨯+⨯=⋅=⨯-⨯=右左剪力和弯矩包络图如下:剪力图弯矩图由图可知剪力的控制截面在A、B、C支座截面,弯矩的控制截面在1、2、B截面处。

中南大学2011级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中南大学2011级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中南大学钢结构课程设计A 、 楼面板部分 .................................... 4 B 、 次梁部分 .................................. ... 4 C 、 主梁部分 .................................. ... 6 D 、 柱子部分 ...................................... 16 E 、 连接部分 .. (17)(一) .框架主梁短梁段和框架柱节点(焊缝连接)(二) .框架主梁短梁段和梁体工地拼接节点(高强螺栓连接) (三) .次梁和主梁工地拼接节点(高强螺栓连接)三、设计总结 一、设计任务1、设计题目:某钢平台结构(布置及)设计・24二、设计计算 (4)2、 参考规范及书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 — 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 — 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 — 2001) (2006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0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 沈祖炎等.钢结构基本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 李星荣等•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钢结构设计和 计算(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设计构件:某多层图书馆二楼书库楼面结构布置示意图如图(按照班级编号我是28号,参照附表一可知:柱网尺寸6X 9,活荷载8,永久荷载5,钢材Q345,焊条E50 型)。

结构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楼面板为120mm 厚单向实心钢筋混凝土板,荷载 传力途径为:楼面板-次梁-主梁-柱-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包括梁、板和柱等基本构件。

3. 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并识别常见的施工图纸。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完成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手工绘图,完成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兴趣和探究欲。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土木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材料性质与力学原理: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等,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设计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和第三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 混凝土梁、板和柱的设计计算:涵盖梁、板和柱的受力特点、设计方法、配筋计算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混凝土梁的设计”和第五章“混凝土板和柱的设计”。

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介绍施工图的基本表示方法、符号和标注,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技巧。

- 教材章节:第六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4.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混凝土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他们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性质、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混凝土设计,并能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混凝土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分类、力学性能、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混凝土的组成与分类:讲解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掺合料和外加剂,以及混凝土的分类。

3.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阐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

4.混凝土的设计原理:介绍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步骤和方法。

5.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讲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

6.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介绍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方法、指标和验收标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2.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混凝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设计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测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混凝土设计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提供齐全的实验设备。

中南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绪论

中南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绪论
较大的温度应力和相对变形而破坏粘结力。
钢筋 混凝土
st = 1.2 10–5 ct = 1.0 ~ 1.5 10–5
3.砼对钢筋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呈碱性的混凝土可
以保护钢筋,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返回主目录 返回上级目录 前进 后退 END
1.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
后退
END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工程应用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工程应用
一、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 三、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概况
返回主目录
前进
后退
END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工程应用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工程应用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J.Aspdin)发明硅酸盐水泥 •1849年法国人朗波(mbot)制造了第一只钢筋混凝 土小船 •1872年在纽约建造第一所钢筋混凝土房屋 •混凝土结构的开始应用于土木工程距今仅150多年。 •与砖石结构、钢木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历史并不 长,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大量土木 工程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而且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混 凝土结构形式还在不断发展。
END
1.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3、钢筋与混凝土合理的组合原则
返回主目录 返回上级目录 前进
后退
END
1.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
4、钢筋与混凝土长期共同工作的条件
4、钢筋与混凝土长期共同工作的条件 1.钢筋和砼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混凝土结硬后,能
与钢筋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传递应力,共同变形。
2. 二者具有相近的线胀系数,不会由于温度变化产生

中南大学混凝土桥课程设计(优秀)

中南大学混凝土桥课程设计(优秀)

中南大学《混凝土桥》课程设计书姓名:***学号:**********班级:土木****班指导老师:***20**年*月混凝土桥课程设计任务书1. 设计题目:客运专线38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设计2. 设计资料(1)桥面布置如图1所示,桥面宽度:12.6m;(2)设计荷载:ZK活载;(3)桥面二恒:166KN/m;(4)主梁跨径:主梁全长40m;(5)结构尺寸图,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的构造要求设计,可参照图1。

图1 桥面布置图3. 设计依据(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57号);(4)《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4. 设计内容(1)进行上部结构的构造布置并初步拟定各部分尺寸。

(2)主梁的设计:<1> 主梁内力计算<2> 主梁预应力钢筋配置及验算<3> 行车道板内力计算及设计<4> 绘制主梁设计图(包括主梁构造图和配筋图)5. 设计成果要求: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用Word文档或手写。

整个说明书应满足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楚、文字简明、符号规范的要求。

封面、任务书和计算说明书用A4纸张打印,按封面、任务书、计算说明书的顺序一起装订成册,交指导老师评阅。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美观,比例适当,图中字体采用仿宋体,严格按制图标准作图。

图幅为A3图。

目录一、结构尺寸拟定 (1)二、荷载内力计算及组合 (1)1、荷载与内力的计算 (1)2、内力组合 (3)三、预应力筋估算 (4)1、数据计算 (4)2、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6)四、主梁计算 (7)1、截面强度检算 (7)2、应力检算 (8)3、预应力计算 (9)五、行车道板计算及设计 (14)1、恒载 (14)2、活载 (15)3、内力组合 (16)4、配筋及最小配筋率的检算 (17)参考文献 (19)设计计算书一、结构尺寸拟定梁高:3.2m(梁高与跨度比满足1/11~1/15) 腹板厚:0.8m(变截面在距支座截面7.25m 处 ) 顶板厚:0.35m底板厚:0.3m(变截面在距支座截面7.25m 处) 具体尺寸见附图1二、 荷载内力计算及组合1、荷载与内力的计算桥跨L=38 m ,荷载按恒载(一期恒载+二期恒载)和活载计算。

中南大学12米钢筋混凝土梁设计

中南大学12米钢筋混凝土梁设计

12米钢筋混凝土铁路简支梁计算任务书班级:学号:姓名:2011/12/30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资料 (1)第二部分道碴槽板的设计计算(一)荷载 (2)(二)板厚的验算 (8)(三)配筋并检算最小配筋率 (9)(四)混凝土压应力、钢筋拉应力检算 (9)(五)裂缝宽度验算 (13)第三部分主梁的设计计算(一)主梁荷载及内力 (12)(二)梁的主拉应力的检算 (15)(三)检算是道碴槽板厚度与宽度是否满足T型梁设计 (16)(四)主梁的跨中截面主筋设计 (16)(五)主梁的跨中截面主筋及混凝土正应力的检算 (17)(六)剪应力图绘制 (18)(七)箍筋设计 (19)(八)斜筋设计 (20)(九)为绘制弯矩包络图和材料图计算跨中截面最大M值 (20)(十)跨中截面裂缝宽度检算 (20)(十一)跨中挠度检算 (21)钢筋混凝土铁路简支梁设计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资料1、结构型式及基本尺寸2、桥上线路与人行道桥上线路为平坡、直线、单线铁路,道碴桥面;设双侧带栏杆的人行道。

3、材料混凝土:250号钢筋:T20MnSi及A3。

板内:受力钢筋φ10;分布钢筋φ8。

梁内:纵向受力钢筋φ20;箍筋及纵向水平钢筋φ8;架立筋φ14。

4、荷载活载:列车活载:中—活载;人行道活载:距梁中心2.45米以内10kPa;距梁中心2.45米以外4kPa;恒载:人行道板重1.75kPa;栏杆及托架重(集中作用于栏杆中心)0.76kN/m(顺桥);道碴及线路设备重10kPa;道碴槽板及梁体自重,按容重25 kN/m3计算。

板自重可近似按平均厚度计算。

5、规范《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二.设计计算内容第一部分 道碴薄板的设计和计算一.荷载计算与组合 1.恒载(1)板的自重1q (按平均厚度f h ) )(5.85063)1512(2/121cm A =⨯+⨯= )(5.60745)1512(2/122cm A =⨯+⨯= )(5.52627)1524(2/123cm A =⨯+⨯= )(5.4816)5.2473195(2/124cm A =⨯---⨯= )(7010726cm A =⨯=(按矩形估算))(5.3062705.4815.52625.6075.8502264321cm A A A A A A =++⨯++=++++=板平均高度 )(904.18452727635.3062cm L A h f =+++==)/(726.4100/25904.1811m KN r h q c f =⨯=⋅⋅= (2)道碴及线路设备重:)/(101102m KN q =⨯= (3)外挡碴墙重1Q外挡碴墙的几何尺寸如图所示:挡碴墙251113024.5816 2.51612.26 2.5 6.1 1.8586.05()222A cm =⨯-⨯⨯-⨯-⨯⨯-⨯+⨯=()4125586.0510 1.465()c Q A kN γ-==⨯⨯=51Q 作用点:140300701/216080(14036/3)44140(14022)1/23618(18436/3)61122/2(18461/3)A x =⨯⨯+⨯⨯⨯++⨯⨯++⨯⨯⨯++⨯⨯+599.5x mm ⇒= 取为99mm 。

2011级水泥综合实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任务书

2011级水泥综合实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任务书

第一部分:命题
一、设计题目
C5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目标
(1)混凝土工作性能:坍落扩展度:600±20mm,T500:2~10S,粘聚性,保水性良好;
(2)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取6.00MPa。

(3)耐久性:无明确耐久性指标要求,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该体现对耐久性有利的原则。

(4)经济性: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

三、评价指标
拌合物的工作性、配合比合理性、经济性。

四、原材料及技术指标(按实验室现有混凝土原材料)
注:水泥生产厂家为华润水泥有限公司。

4 掺合料
(1)粉煤灰
注:粉煤灰来源为广州电厂。

注:减水剂为惠州红墙公司的聚羧酸减水剂。

第二部分:初步设计
一、设计依据
二、详细设计步骤
三、初步计算配合比
单位:kg/m3
第三部分:现场试配
一、拌和物的工作性调整
试拌量:10L,手工搅拌
二、拌和物表观密度测定
三、基准配合比确定
调整系数Kj=
3
第五部分:评分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钢筋砼连续梁设计一钢筋砼矩形截面两跨连续梁,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为g k =6.8kN/m (不含自重),均布活载标准值q k =8.5kN/m ,在每跨三分点处截面还承受集中恒载标准值G k =50KN ,集中活载标准值Q k =65KN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Ψk =0.5,如图一所示。

跨度、砼采用强度等级,纵筋级别见表(根据班级编号,我是28号,砼强度等级为C40,纵筋为HRB400,梁跨度L=5.4m ),箍筋HPB300级,按《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设计该梁。

要求:(1) 进行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并确定所需的纵筋、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数量。

(2) 绘制抵抗弯矩图和弯矩包络图,并给出各根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3) 验算裂缝是否满足要求。

(4) 验算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解: 根据规范主梁的最小跨度 mm l 45012540012h ==≥5.3~5.2=bh ,取mm h 600= mm b 250=1、设计计算数据设计尺寸 mm b 250= mm h 600= m l 4.50=; 砼C402/8.26mm N f ck =2/39.2mm N f tk =2/1.19mm N f c =2/71.1mm N f t = 518.0=b ξ 0.11=α 8.01=βmm c 20= 24/1025.3mm N E c ⨯=纵筋HRB400 2/360mm N f f y y ='= 25/100.2mm N E s ⨯=箍筋HPB300 270=yv f 2/mm N2、荷载及内力计算(根据查阅二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进行相关计算)梁自重标准值:kN/m75.36.025.025'k =⨯⨯=g① 恒载标准值计算m N M k ⋅=⨯⨯+⨯+⨯=k 475.814.550222.04.5)75.38.6(070.021m kN M M K K ⋅==475.8112m kN M B ⋅-=⨯⨯-⨯+⨯-=365.1284.550333.04.5)75.38.6(125.02 KN714.54V V KN 256.102V V KN 256.10250333.15.4)75.38.6(625.0714.5450667.04.5)75.38.6(375.0A C B B -=-==-=-=⨯-⨯+⨯-==⨯+⨯+⨯=左右左B A V KN V② 活载满布时内力计算kNkN kN V kN V m kN M mkN M M m kN M B A B K K K 568.60V V .333511V V .33351165333.15.45.8625.0568.6065667.04.55.8375.0866.1474.565333.04.55.8125.0272.95272.954.565222.04.55.8070.0A C B B 21221-=-==-=-=⨯-⨯⨯-==⨯+⨯⨯=⋅-=⨯⨯-⨯⨯-=⋅==⋅=⨯⨯+⨯⨯=左右左③ 仅左跨作用活载时内力计算.747KN3165167.05.45.8063.0V .747KN 3165167.05.45.8063.0V .697KN 11065167.15.45.8563.0203.7465833.04.55.8437.0232.744.565167.04.55.8063.0458.40373.1213131k 373.1214.565278.04.55.8096.0C B 21221=⨯+⨯⨯==⨯+⨯⨯=-=⨯-⨯⨯-==⨯+⨯⨯=⋅-=⨯⨯-⨯⨯-=⋅-=⨯-=-=⋅=⨯⨯+⨯⨯=右左B A B K K K V KN V m kN M mkN M M m N M④ 仅右跨作用活载时内力计算KN203.74V KN 697.101V 747.13747.13232.74373.121k 458.40C B 21-==-=-=⋅-=⋅=⋅-=右左KN V KN V m kN M m kN M m N M B A B K K3、内力组合求最不礼荷载及控制截面⑴ ①+②KN452.150V V KN 173.284V V KN 173.2844.15.333112.1256.102452.1504.1568.602.1714.54050.3614.1866.1472.1365.128k 151.231k 151.2314.1272.952.1475.81A C B B 121-=-==-=-=⨯-⨯-==⨯+⨯=⋅-=⨯-⨯-=⋅==⋅=⨯+⨯=左右左B A B V KN V m kN M mN M M m N M⑵ ①+③KN411.464.1747.132.1714.54V KN 953.1414.1747.132.1256.102V KN 083.2654.1697.1012.1256.102541.1694.1203.742.1714.54963.2574.1232.742.1365.128M N 129.414.1458.402.1475.81M m N 692.2674.1373.1212.1475.81M C B B 21-=⨯+⨯-==⨯+⨯=-=⨯-⨯-==⨯+⨯=⋅-=⨯-⨯-=⋅=⨯-⨯=⋅=⨯+⨯=右左B A V KN V m kN m k k⑶ ①+④KNKN KN V KNV mkN M m N M m k M B A B 541.1694.1203.742.1714.54V 083.2654.1697.1012.1256.102V 953.1414.1747.132.1256..102411.464.1747.132.1714.54963.2574.1232.742.1365.128k 692.2674.1373.1212.1475.81N 129.414.1458.402.1.47518C B 21-=⨯-⨯-==⨯+⨯=-=⨯-⨯-==⨯-⨯=⋅-=⨯-⨯-=⋅=⨯+⨯=⋅=⨯-⨯=右左剪力和弯矩包络图如下:剪力图弯矩图由图可知剪力的控制截面在A、B、C支座截面,弯矩的控制截面在AB 之间的距A 端31处截面,B截面处,BC 间距C 端31处截面。

4、验算控制截面尺寸按配置两排纵筋验算,取mm a s 65= mm h h w 535656000=-==414.2250535≤==b h w mN M mkN bh f V N bh f c b b c c ⋅=≥⋅=⨯⨯⨯⨯⨯⨯-⨯=-=≥=⨯⨯⨯⨯=-k 050.3616.524105352501.190.1)518.05.01(518.0)5.01(KN173.2843.6386565352501.190.125.025.0max 62201max 0αξξβ 所以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5、根据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纵向钢筋截面受拉区配筋计算(按单筋截面设计):跨中最大正弯矩m kN M ⋅=692.267m ax ,采用两排布置。

mm a s 65=;mm h 535656000=-=;mm h x b b 13.277535518.00=⨯==ξ满足32160025000214.000214.036071.145.0%,2.045.0%,2.07.156136074.1172501.190.113.27774.117)5352501.1910692.267211(535)211(2min min max max min210262010mm bh A A f f mm f bxf A mmh mm bh f M h x s y t yc s b c =⨯⨯==≥=⎭⎬⎫⎩⎨⎧=⎪⎭⎪⎬⎫⎪⎩⎪⎨⎧==⨯⨯⨯===≤=⨯⨯⨯⨯--⨯=--=ρραξα配筋 选520(21570mm A s =)中间支座处配筋计算(按单筋截面设计):中间支座为最大负弯矩处,m kN M ⋅-=050.361m ax , 钢筋按双排布置。

mm a s 65=;mm h 535656000=-=518.0313.0264.021*******.05352501.190.110050.36126201=≤=⨯--=--==⨯⨯⨯⨯==b s c s bh f M ξαξαα满足3211.2221360535313.02501.190.12min 201mm A mm f h b f A yc s =≥=⨯⨯⨯⨯==ξα 配筋 选622(22281mm A s =)6、根据斜截面承载力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验算是否考虑剪跨比影响:A 支座处最大剪力设计值为KN V 541.169=,其边缘处最大剪力设计值()[]KN V 594.16612.04.15.82.175.38.6541.169=⨯⨯+⨯+-=而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支座边缘的剪力为KN V 1156550=+=集%7569100.594616511VV ≤=⨯=%%集。

所以不需要考虑剪跨比。

验算是否应按计算配置腹筋:mm a s 65252201020=+++= mm h 535656000=-= KN N bh f t 594.16675.16009853525071.17.07.00≤=⨯⨯⨯=,需按计算配置腹筋。

配筋(箍筋)选择:选用双肢箍6@100, 257mm A sv = 沿梁全长配筋。

中间支座处:mm h 535656000=-=剪力设计值为()[]KN V 226.28112.04.15.82.175.38.6173.284=⨯⨯+⨯+-= 所配箍筋和混凝土所能承担的剪力为cs VN h SA f bh f V svyvt cs 3.2424355351005727053525071.17.07.000=⨯⨯+⨯⨯⨯=+=弯起钢筋计算:取o 45=α;则215.19045sin 3608.03.242435281226sin 8.0mm f V V A oy cs sb =⨯⨯-=-=α 在下边缘弯起1根20的纵筋,22.314mm A s =钢筋弯起点距中间支座边缘的距离为mm 700500200=+,弯起点处的剪力设计值为KN V KN V cs 435.241034.2647.056.24226.2812=≥=⨯-=。

所以还需弯起钢筋。

设第一排弯筋弯起点到第二排钢筋终弯点的距离为mm 250,则第二排弯起钢筋的弯起点距中间支座边缘的距离为mm 1450500250700=++,到集中力作用处的距离为mm mm 25023012014501800<=--。

所以不需弯起第三排钢筋。

7、裂缝验算该构件允许出现裂缝,按三级抗裂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