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5分)按要求填空。
(1)明道德之广崇,,。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杜甫的律诗《》中“,”两句称颂了诸葛亮的才干和德行。
2.(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人正在成为电商界的新宠。
数字人虚拟主播拥有□的面容、丰富的表情、悦耳的声音,大有替代真人主播的架势。
成本更低成为虚拟主播受到各方热捧的驱动力。
数字人能24小时不间断直播,帮助商家□零散时段的流量,部分场景下的带货数据□。
但据此就得出“数字人吃上了主播饭”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数字人_______……这些客观存在的痛点都指向一个问题,影响了买家的消费体验。
(1)依次填入上文三个□处的词语,最贴切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捕获可圈可点
B.惟妙惟肖抓取精彩绝伦
C.栩栩如生赚取精彩绝伦
D.惟妙惟肖捕捉可圈可点
(2)上文画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本更低驱动虚拟主播受到各方热捧
B.成本更低导致虚拟主播受到热捧
C.成本更低赢得虚拟主播受到各方热捧
D.成本更低是虚拟主播受到热捧的驱动力
(3)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衔接自然的一项是
A.音画不同步、问答反馈慢、口型对不上
B.口型对不上、音画不同步、问答反馈慢
C.问答反馈慢、音画不同步、口型对不上
D.问答反馈慢、口型对不上、音画不同步
二、阅读70分
3.(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余英时
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
作者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
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
②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引发读者一个重要疑问:?其实,“太虚幻境”可以说是梦幻之境,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宝玉随贾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所见之景就是“朱栏白石;就心情而言,小说后续交待:“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
”作者再三点醒我们大观园不是现实,而是理想,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③曹雪芹虽然创造了大观园这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与现实世界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
作者清楚地叙述了大观园的建造:园子的基址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花园起,转至北边”。
再看报道:“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这两所旧园子里面是藏着重要消息的。
什么消息呢?作者在第四十六回专章声讨荣府主人贾赦,详写他要强纳鸳鸯为妾的丑事,这个舞台发生过多件秽事,其中就有贾瑞贪恋凤姐、殒命相思局的秽事。
④《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建筑在肮脏的现实世界基础之上,两个世界形成强烈对比。
大观园里的人物对两个世界的态度能否证实我的观察呢?第二十三回那个落红成阵的春日,黛玉对宝玉说:“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作者借“黛王葬花”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红楼梦》两个世界的分野。
⑤我强调两个世界鲜明对照,有必要解答一个问题:即大观园中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干净?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交代,即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的故事。
这个故事看似和我所谓大观园是清净理想世界说最为矛盾,正合乎我两个世界的理论。
这个绣春囊当然是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园中偷情时失落的,但查明有犯奸嫌疑的人是司棋时,毫无畏惧惭愧之意。
司棋的勇气是从哪来的?司棋显然是深深地爱恋着她的表弟,根据我所分析的“清”与“淫”分别的说法,更不是罪恶。
乙文:
《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整一性
郭华春许隽超
①曹雪芹创造的《红楼梦》艺术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严格地说,只有一个世界。
在
这个世界中,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尽管宝玉在为园中诸景题对额时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仙界的园林移至人间也需要红尘中的水木砖瓦。
如果把太虚幻境、大观园以及贾府、贾府之外的朝堂官场、市井乡间理解为作品统一世界中的不同境界
②虽然两个世界的对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展示作者的悲欣好恶,但它们之间并不像余先生说得那样泾渭分明。
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的毁灭固然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两条线索才是构成《红楼梦》故事最核心的部分。
大观园的重要性只有和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观园最直接的作用不是作为理想世界而存在的
③《红楼梦》中的理想是建立在对现实否定基础上的理想,与之相对应,《红楼梦》中的现实是包孕着高度理想的现实。
正如何其芳先生所说:“《红楼梦》所写的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我们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
”余先生的“两个世界”说,虽然对揭示《红楼梦》的内在结构有着较深刻的意义,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掘作品的主旨意蕴。
(1)如果要了解大观园的建造过程,下列回目中须展开阅读的一项是
A.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C.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D.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2)为了得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的结论,甲文作者引入虚拟论敌的质疑。
第②段横线上可填入的质疑是。
(3)假如以下说法为真,不能支持甲文作者“两个世界鲜明对照说”的一项是
A.大观园建造在两处旧园基址上却与贾府密切纠缠。
B.贾赦欲强纳贾母丫鬟鸳鸯为妾,邢夫人帮忙做媒。
C.黛玉认为花瓣如果随水流出大观园就会被糟蹋了。
D.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真心相爱却被当作犯奸嫌疑人。
(4)乙文对甲文作者所持“《红楼梦》两个世界说”的观点作了反驳。
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评析。
(5)从《红楼梦》的以下情节中任选其一,阐释乙文第③段中何其芳的观点。
共读西厢海棠结社香菱学诗探春理家
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断魂枪①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②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
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
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
他们的长矛毒弩,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枣红色多穗的镖旗,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通商与恐怖。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神?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
镖局改了客栈,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
只是在夜间,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二十年的工夫,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
现在;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
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这天气急败坏地回到客栈。
刚才与那位瘦不伶仃的孙老者在土地庙场子上的较量让他颜面尽失
“三胜,”沙子龙正在床上看着本《封神榜》,“有事吗?”三胜的脸紫了,说不出话来。
沙子龙坐起来,“怎么了,三胜?”
“栽了跟头!”
只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沙老师没别的表示。
王三胜心中不平,但是不敢发作;他得激动老师:“姓孙的一个老头儿;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两次!”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有多大分量。
没等吩咐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
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
三胜希望两个老人立刻交了手,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
沙很客气:“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
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他的武艺。
“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沙子龙没接碴儿。
王三胜提着茶壶走进来——急于看二人动手,他没管水开了没有,就沏在壶中。
“三胜,”沙子龙拿起个茶碗来,“去找小顺们去,陪孙老者吃饭。
”
“什么!”王三胜的眼珠几乎掉出来。
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啦!”走出去,撅着大嘴。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
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
”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挂在腰带上。
“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从肩上抡到后边去。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
“这么办也行,”孙老者深深的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多少送点盘缠。
”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看够得上学艺不够!”一屈腰已到了院中,把楼鸽都吓飞起去。
拉开架子,他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飘洒,小辫儿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每个架子都摆得稳、准,利落,把院子满都打到,走得圆,身子在一处,而精神贯串到四面八方。
抱拳收势,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好!好!”沙子龙在台阶上点着头喊。
“教给我那趟断魂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
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吃过饭走!”沙子龙说。
孙老者没言语。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反之,不敢和孙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
不要说王三胜输给他,王三胜到底和老头子见了个高低,而沙子龙连句硬话也没敢说。
“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
〔注〕①小说发表于1935年9月2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本文有删节。
②镖局:旧时为客人行旅或货物运输提供安全保障服务的业务机构。
(1)小说开篇一句话独立成段,请简析其作用。
(2)“孙老者”在小说中不可或缺,请从构思角度对此作赏析。
(3)以画线处为例,赏析老舍小说的语言特点。
(4)评论家对沙子龙“不传”断魂枪的态度解读不同:有人认为作者在讽刺沙子龙的保守,有人认为作者在捍卫沙子龙的尊严。
结合文意和评论家的观点,阐释你的解读。
5.(7分)阅读下面诗歌与评点,完成各题。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评点
苏仲翔:“在长安”三字是诗眼。
比《离骚》美人芳草之慕,似是太白被谤长安后作。
朱熹:美人,美好之妇人,盖托词而寄意于
君也。
王夫之: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馀,一
以为风度
(1)下列对本诗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络纬”两句以听觉、触觉渲染秋意之凄冷。
B.“孤灯”两句以心理和动作写人的思念无望。
C.“高天”“波澜”以乐景、虚景衬人之哀情。
D.末尾两句回应篇首,短促有力,韵律感强。
(2)结合评点,赏析本诗“长安”“美人”两个意象在表达情志上的作用。
6.(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柳敬亭传
〔清〕黄宗羲
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犯法当死,变姓柳,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①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
技勾.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得志
..。
”
②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②矣。
”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③宁南③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宁南以为相见之晚,所有文檄,幕下
儒生设意修词,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而敬亭耳剽口熟④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
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今富贵若此!”
④亡何,国变,宁南死。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⑤钱牧斋尝谓人曰:“柳敬亭何所优长?”人曰:“说书。
”牧斋曰:“非也,其长在尺牍耳。
”盖敬亭极喜写书调文,别字满纸谐.之。
嗟乎!宁南身为大将,而以倡优为腹心,其所授摄官⑤,皆市井若己者,不亡何待乎?
〔注〕①云间:松江府的别称。
②欢咍嗢噱:欢笑不止。
③宁南:即左良玉,明末率军与清军作战,南明福王时封为宁南侯。
④委巷活套:民间俗语常谈。
⑤摄官: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然必勾.性情
②故牧斋以此谐.之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而后可以得志
..
A.事业有成
B.实现抱负
C.理解意图
D.享有权势
②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A.管理
B.操理
C.修理
D.处理
(3)第②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4)把第③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5)前两段如何叙写柳敬亭“进乎技”的过程?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6)作者在叙议柳敬亭被宁南侯器重时蕴含了对柳的褒贬,结合③⑤两段相关内容对此
作简要评析。
7.(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与曹操论盛孝章□
〔汉〕孔融
①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零落殆尽。
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孙氏①,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若使忧能伤人
②《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②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是吾祖③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友道可弘矣。
③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④也。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正之之术,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
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
〔注〕①困于孙氏:孙策平定吴会后囚禁了盛孝章。
②桓公:春秋时五霸之一。
据《明本志令》记载,曹操素以桓公自居。
③吾祖:我的祖先孔丘。
孔融是孔丘二十世孙。
④绝足:喻指千里马。
(1)通览全文,填入本文标题方格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疏
B.表
C.序
D.书
(2)以下对第①段内容的概述,其中不能引发曹操共情的一项是
A.知交都年过半百
B.在世知交已甚少
C.与盛孝章私交深
D.盛孝章身陷困境
(3)结合注释,分析第②段引用《春秋传》的意图。
(4)为达到“欲公崇笃斯义”的目的,第③段行文在前两段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写作70分
8.(70分)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10分
1.(5分)按要求填空。
(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杜甫的律诗《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称颂了诸葛亮的才干和德行。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
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重点字:靡)
(2)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
2.(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人正在成为电商界的新宠。
数字人虚拟主播拥有□的面容、丰富的表情、悦耳的声音,大有替代真人主播的架势。
成本更低成为虚拟主播受到各方热捧的驱动力。
数字人能24小时不间断直播,帮助商家□零散时段的流量,部分场景下的带货数据□。
但据此就得出“数字人吃上了主播饭”的结论还为时尚早。
数字人_______……这些客观存在的痛点都指向一个问题,影响了买家的消费体验。
(1)依次填入上文三个□处的词语,最贴切的一项是A
A.栩栩如生捕获可圈可点
B.惟妙惟肖抓取精彩绝伦
C.栩栩如生赚取精彩绝伦
D.惟妙惟肖捕捉可圈可点
(2)上文画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A.成本更低驱动虚拟主播受到各方热捧
B.成本更低导致虚拟主播受到热捧
C.成本更低赢得虚拟主播受到各方热捧
D.成本更低是虚拟主播受到热捧的驱动力
(3)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衔接自然的一项是B
A.音画不同步、问答反馈慢、口型对不上
B.口型对不上、音画不同步、问答反馈慢
C.问答反馈慢、音画不同步、口型对不上
D.问答反馈慢、口型对不上、音画不同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语境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找出语病,正确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仔细比对,正确选择。
【解答】(1)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
文本中侧重数字人是虚构的艺术形象。
所以用“栩栩如生”更恰当。
捕获:捉到,逮捕(罪犯);赚取:获取利润;捕捉:捉住某人或动物使其落入自己手中,应选“捕获”。
可圈可点:(文章精彩或重要)值得加圈加点。
指值得称道。
结合后文“但据此就得出‘数字人吃上了主播饭’的结论还为时尚早”的语境可知。
故选A。
(2)A.“各方热捧”重复赘余。
B.“导致”用词不当。
C.“成本更低”不能做“赢得”的主语。
D.正确。
故选D。
(3)横线处说的是“数字人”“客观存在的痛点”,结合后文“虚拟主播缺乏真实感,“口型对不上,“问答反馈慢”对应“交互性不足”。
故选B。
答案:
(1)A
(2)D
(3)B
二、阅读70分
3.(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余英时
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
作者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
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
②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引发读者一个重要疑问:?其实,“太虚幻境”可以说是梦幻之境,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宝玉随贾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所见之景就是“朱栏白石;就心情而言,小说后续交待:“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
”作者再三点醒我们大观园不是现实,而是理想,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③曹雪芹虽然创造了大观园这片理想中的净土,但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片净土与现实世界是密切地纠缠在一起的。
作者清楚地叙述了大观园的建造:园子的基址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花园起,转至北边”。
再看报道:“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这两所旧园子里面是藏着重要消息的。
什么消息呢?作者在第四十六回专章声讨荣府主人贾赦,详写他要强纳鸳鸯为妾的丑事,这个舞台发生过多件秽事,其中就有贾瑞贪恋凤姐、殒命相思局的秽事。
④《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建筑在肮脏的现实世界基础之上,两个世界形成强烈对比。
大观园里的人物对两个世界的态度能否证实我的观察呢?第二十三回那个落红成阵的春日,黛玉对宝玉说:“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作者借“黛王葬花”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红楼梦》两个世界的分野。
⑤我强调两个世界鲜明对照,有必要解答一个问题:即大观园中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干净?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交代,即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的故事。
这个故事看似和我所谓大观园是清净理想世界说最为矛盾,正合乎我两个世界的理论。
这个绣春囊当然是司棋和她表弟潘又安在园中偷情时失落的,但查明有犯奸嫌疑的人是司棋时,毫无畏惧惭愧之意。
司棋的勇气是从哪来的?司棋显然是深深地爱恋着她的表弟,根据我所分析的“清”与“淫”分别的说法,更不是罪恶。
乙文:
《红楼梦》艺术世界的整一性
郭华春许隽超
①曹雪芹创造的《红楼梦》艺术世界是完整的、统一的,严格地说,只有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尽管宝玉在为园中诸景题对额时有似曾相识之感,但仙界的园林移至人间也需要红尘中的水木砖瓦。
如果把太虚幻境、大观园以及贾府、贾府之外的朝堂官场、市井乡间理解为作品统一世界中的不同境界
②虽然两个世界的对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展示作者的悲欣好恶,但它们之间并不像余先生说得那样泾渭分明。
大观园这一理想境界的毁灭固然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两条线索才是构成《红楼梦》故事最核心的部分。
大观园的重要性只有和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观园最直接的作用不是作为理想世界而存在的
③《红楼梦》中的理想是建立在对现实否定基础上的理想,与之相对应,《红楼梦》中的现实是包孕着高度理想的现实。
正如何其芳先生所说:“《红楼梦》所写的主要是剥削阶级的一个腐烂没落的家庭,我们从它感到是希望、勇敢和青春的力量。
”余先生的“两个世界”说,虽然对揭示《红楼梦》的内在结构有着较深刻的意义,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掘作品的主旨意蕴。
(1)如果要了解大观园的建造过程,下列回目中须展开阅读的一项是B
A.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C.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D.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2)为了得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的结论,甲文作者引入虚拟论敌的质疑。
第②段横线上可填入的质疑是那“太虚幻境”在小说中是作者创作的第几个世界呢?。
(3)假如以下说法为真,不能支持甲文作者“两个世界鲜明对照说”的一项是A A.大观园建造在两处旧园基址上却与贾府密切纠缠。
B.贾赦欲强纳贾母丫鬟鸳鸯为妾,邢夫人帮忙做媒。
C.黛玉认为花瓣如果随水流出大观园就会被糟蹋了。
D.司棋与表弟潘又安真心相爱却被当作犯奸嫌疑人。
(4)乙文对甲文作者所持“《红楼梦》两个世界说”的观点作了反驳。
你认为反驳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