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实验中学高08级学业水平阶段测试试题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沭实验中学高08级学业水平阶段测试试题语文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卷Ⅰ(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差.别(chā) 差.强人意(chā) 暖和.(huo) 风和.日丽(hé)
B.亢.奋(kàng) 一声不吭.(kēng) 摈.弃(bìng) 敛声屏.息(bǐng)
C.饮.马(yìn) 饮.鸩止渴(yǐn) 衣襟.(jīn) 弱不禁.风(jīn)
D.疮.疤(chuāng) 予以重创.(chuàng) 戍.守(shù) 戊戌.变法(x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引证旁征搏引渡河度日如年
B.苍茫饱经沧桑弥漫轻歌曼舞
C.激亢引亢高歌惊诧叱咤风云
D.文采色彩斑斓剽悍短小精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②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中降下旗杆。

③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的梦想而微笑。

A.隐蔽注视神秘
B.掩映注视隐秘
C.掩映审视隐秘
D.隐蔽审视神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先生博闻强记
....,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C.他对自己的主题分析已经入木三分
....,有振聋发聩的感觉。

D.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无全牛
....,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出错。

5.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8题。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谎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6.“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意思是
A.死掉几个人,在反动派的眼里,他们是不会当回事的。

B.在一般人看来,死掉几个人是没有什么稀奇的。

C.请愿的人数太少,在群众中难以产生大的影响。

D.牺牲的人数很少,在群众中影响不大,对中国社会变革起不了多大作用。

7.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作者用“煤的形成”作比,主要目的是表明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是非常艰难的。

B.这句话里的“其中”指代“血战”。

作者认为,人类历史的进步不一定非要经过流血斗争。

C.作者用“煤的形成”作比,认为请愿的作用不大,不适合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对派作斗争,尤其是徒手请愿。

D.“大量的木材”喻指残酷的流血斗争,“一小块”喻指历史前进一小步。

整个句子说明人类历史的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

8.引用陶潜的诗,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说明徒手请愿流血是不值得的,人们很快就会忘记,没有人会再记起他们。

B.为了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流血牺牲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有影响,烈士忠骨将与青山同在。

C.烈士的牺牲,能引起生者悼念,也就够了。

D.为了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流血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烈士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 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10.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1.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下列对荆轲形象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12.下列对这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了秦军所向披靡,燕
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B. 面对燕国的危机形势,太子丹心急如焚,虽然不忍心派荆轲身赴险境,但为了挽救
国家危亡,也不得不催促荆轲尽早实施刺杀秦王的计划。

C.秦王不仅杀害了樊於期的父母和族人,还一心想斩草除根,因此不惜血本悬赏捉拿樊
於期。

D. 这段文字通过对樊於期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向人们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一个义勇刚烈、
热肚直肠的武将形象。

卷Ⅱ(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4分)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3分)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4分)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6个小题)(6分)
(1),,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悄悄的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戴望舒《雨巷》)
(4)沉默呵,沉默呵!,。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6)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7)天行健,;地势坤,。

(《易乾》)(8),勿施于人。

(《论语》)
五、(12分)
16.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给它概括一个标题新闻。

(不超过15个字)(4分)
新华网内蒙古四子王旗9月28日电(记者黎云、李宣良)北京时间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安全自主出舱,返回舱状态良好。

当飞船绕地球运行最后一圈,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在那里待命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向飞船发出了返回指令。

飞船随即建立返回姿态,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返回。

飞船在穿越大气层后,借助降落伞和反推火箭逐步减速,并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朗草原上成功着陆。

飞船进入回收状态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其进行了全程跟踪测控。

得到飞船着陆指令后,空中和地面搜救分队迅速抵达飞船返回舱着陆地点,展开航天员搜救和返回舱回收工作。

在搜救人员打开舱门后,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依次出舱,并向搜救人员和在场媒体记者挥手致意。

随后,3名航天员分乘3架直升机,后送至呼和浩特。

他们将在这座草原明珠城市接受医学检查并度过第一个夜晚后,于29日乘专机返回北京。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

广告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我们整个的时间和空间。

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

(1)将加横线的句子改为比喻句。

(2)将加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排比句,以突出广告的铺天盖地之势(不改变原意)。

18.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

今天天气晴朗,我凭窗远眺,但见远处
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啊,这儿真是气象万千!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③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④变成了一片云海;⑤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⑥变成了许多楼台。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18分)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以前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

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

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

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小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

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
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

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

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

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

”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

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03期
19.第②节在全文起了哪些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作出具体分析。

(4分)
20.第④节和第⑤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4分)(1)第④节画线内容
(2)第⑤节画线内容
21.请结合具体例子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22.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
请从人物形象、线索等方面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
记者张悦发自四川映秀镇
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

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2.26米的代表团旗手姚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走向全世界的镜头。

“我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

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
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

”陈建说。

一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

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
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在8月8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营业额。

“260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

”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

但阿坝州电力公司以最快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奥运了,现在奥运真正来了,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目前在映秀的居民有六千多人,大部分人已搬入活动板房安置。

陈建一家就是在奥运开幕前一周搬入板房的。

陈建说,“这一段时间脑子昏了”,房子没了,地没了,汶川的工业生
产陷入停顿,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大家都不知道干啥,现在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


中滩堡村的村民也新搬进了活动板房安置点,这里的电视机是广播站发的,每个组一台。

开幕式那天,简陋的活动板房中充斥了欢呼声和玩笑声,还有歌唱声。

“奏国歌的时候肯定要唱噻,像我这种不唱出声的人,心里也要唱。


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映秀也有部分居民未能搬入活动板房,但是他们一样可以享受到奥运。

搬运石头、固定铁架、平整场地,8月8日午后,铁军高炮团八十多名士兵冒着酷暑赶建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观众的“露天影院”。

一些居民在晚上6时便和家人一起到这里等待。

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地度过。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铁军高炮团当天还组织全体官兵理发,以“全新”姿态迎接北京奥运会。

一名士兵说,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方式,是多为灾区做实事,尽早重建家园。

驻扎在映秀救灾的济南军区“铁军”则在岷江边上浇上水泥,建成一个标准篮球场,这天正在进行军民篮球联谊赛的半决赛,铁军队迎战援建映秀的东莞公安队。

这个心碎的地方,此刻,体育终于又回来了。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节)19.这篇通讯以“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

(4分)
20.请根据文意,概括小林浩的突出表现。

(4分)
21.文中的画线句“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两种高度分别指什么?
(4分)
22.通讯为什么以“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为标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七、(60分)
23.请以“你听,多美”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情感真挚,(2)文体规范,(3)书写工整。

山东省临沭实验中学高08级学业水平阶段测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11.12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予以重创.chuāng)
2. B(A搏——博, C亢——吭, D捍——悍)
3.A
4.D(不合句意。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5.C(“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二、(9分,每小题3分)
6.D(鲁迅主要是从牺牲生命的作用方面考虑的)
7.C(这一项才是作者打比方的真正用意)
8.B(虽然不值得,但必定有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只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不会很大)三、(12分,每小题3分)
9.A(信:信物)
10.C(①连词,表示修饰;②连词,表示承接;③④均是介词,表示凭借:用,拿)11.D(评价角度错误,与文中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工于心计的侠客形象不符)
12.B(张冠李戴,搞对了对象。

太子丹“不忍”,是不忍心用樊於期的头作信物)
四、(24分)
13.(1)就是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了。

(只是)现在没有什么信物,那么就无法接近秦王。

(4分。

“微”“谒”“则”“亲”各1分)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3分。

“穷困”“以”“伤”各1分)
(3)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不是有这个心思呢?(3分。

“然则”“见陵”“意”各1分)
14.(1)(4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分)用了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分)
(2)(4分)因为鹤具有一飞冲天、矫健凌厉的特点,(2分)诗人借鹤的形象表明在厄
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心志。

(2分)
15.(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正如我悄悄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3)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5)风萧萧兮易水寒(6)战地黄花分外香(7)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8)己所不欲(6分,每小题1分,全做按前6个小题给分,每小题错一个字,该小题即不得分)
五、(12分)
16. 神七飞船成功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4分,每个要点2分)
17.示例:(1)我们就生活在广告的海洋里了。

(2分,比喻要恰当)
(2)打开报纸,广告!打开电视,广告!打开收音机(收听广播),广告!走在街上,还是广告!(2分,只要符合排比的要求即可)
18.③⑤④②⑥①(4分,错一处即不得分)
六、(18分)
(一)(18分)
19.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2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

(2分)20.(1)第④节画线内容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

(2分)
(2)第⑤节画线内容中的“呆坐”,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2分)
21.动作描写。

“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细腻地描写了姥姥对儿孙辈的疼爱。

外貌描写。

“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

”写出了姥姥了年轻时的美丽。

想象。

第九段再现姥姥年青时的美丽形象,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

(答对两点得4分)
22.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

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

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

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

(答对两点即可得6分)
(二)(18分)
19.①这句话中的“震动”一语双关,把5月的汶川大地震和8月的北京奥运会从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了。

②为下文写奥运会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作了铺垫。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未写出“双关”,“铺垫”,不扣分)
20.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奋不顾身,一个人在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

在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他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中国少年的英勇风采。

(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一种高度是指体育健儿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竞争急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一种高度指抗震英雄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

(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林浩作为映秀镇的人出现在奥运开幕式上,直接参与了奥运;灾区人民通过电视参与了奥运;映秀镇又有了标准篮球场,有了篮球比赛;灾区人民走出地震阴影,乐观、奋发,重建家园,这也是体育精神的一种回归。

(答对两点即可得6分)
七、(60分)
23.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你听,多美”,文体为记叙文。

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

“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

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

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