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初一物理上册期中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初一物理上册期中质
量检查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长度的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B. 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 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 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决定于刻度尺的分度值
答案:B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D.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答案:A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
B. 煤堆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墙壁变黑了
C.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D. 打开香水瓶盖后,屋内充满香味
答案:C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C. 破镜不能重圆
D. 气体被压缩到体积很难再减小
答案:B
5.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C.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
D. 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故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而不是音调,故C错误;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答案:B、D
解析:光在真空中是可以传播的,且速度最快,故A错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会靠近法线,这是光的反射定律的一个应用,故D正确。
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A、C
解析:物体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物体温度降低,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内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4.下列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
C. 运动员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为省力握紧刹车把
D. 公交车未停稳时,乘客不能急于下车
答案:B、D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惯性,而不是增大惯性,故A 错误;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运动员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为省力握紧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与惯性无关,故C错误;公交车未停稳时,乘客如果急于下车,容易因为惯性而摔倒,故D正确。
三、填空题(每题3分)
1.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声音在______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答案:振动;介质;固体
2.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 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
3.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 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会形成一个______ 区域,这就是影子。
答案:直线;光不能到达
4.速度的定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 的物理量,其定义式是______ ,其中s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表示运动的时间。
答案:运动快慢;v = s/t
5.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______ 。
其中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 ,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 有关。
答案:音色;高低;频率
四、解答题(每题8分)
题目1:(8分)
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
(1)他用手轻轻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在振动,同时听到了声音,这说明了什么?
(2)他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
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什么?
答案:
(1)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小明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的振动产生了声音,说明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紧密相关。
(2)为了明显地看到桌子的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细沙等轻小物体。
当桌子振动时,这些轻小物体会随之跳动,从而更直观地展示桌子的振动现象。
题目2:(8分)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_____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 。
(3)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 像。
答案: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以确保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观察和测量。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既能成像又能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通过比较可以直观地看出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
焰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题目3:(8分)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
五、综合题(每题10分)
1.(10分)题目:
某同学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水测量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他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a.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₁;
d.将小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₂。
请根据他的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他应选用哪两个步骤的数据来计算小石块的体积?请写出表达式。
(2)请写出计算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
(1)应选用步骤c和d的数据来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表达式为:V=V2−V1。
(2)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m
V =m
V2−V1。
2.(10分)题目: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小明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_______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蜡烛B看起来好像被点燃
一样,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 关系。
(3)为了研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测量并记录 _______、_______ 的距
离。
(4)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 。
答案:
(1)垂直
(2)大小
(3)蜡烛A到平面镜;蜡烛B到平面镜
(4)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3.(10分)题目:
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A. 调节天平平衡
B.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₁
C. 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D. 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₂
E. 计算盐水的密度ρ = (m₁ - m₂) / V
(1) 请将上述实验步骤按合理的顺序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 。
(2)在实验中,使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时,若仰视液面,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该同学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 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ABDCE
(2)偏大
(3)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