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开发建议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开发建议【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苏州农村旅游市场展开调查及提出发展建议。
首先通过调查目的和方法,对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后根据市场现状提出市场发展建议,提出农村旅游的开发方向。
在结论部分展望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并总结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农村旅游产业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市场发展、建议、调查方法、市场现状、旅游开发、发展前景、展望、总结、建议、方向。
1. 引言1.1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开发建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农村旅游市场在苏州也逐渐兴起。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规模、结构和趋势,掌握游客需求和偏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进一步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访谈等多种方法,针对各个层面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市场现状分析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苏州农村旅游市场存在游客数量日益增加、景点多元化、服务水平提升等趋势。
但同时也存在着景点配套不完善、宣传推广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
市场发展建议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包括加大景点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景区管理、拓展旅游产品等方面。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苏州农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结合当地资源特色,打造特色景区,提升游客体验。
结论苏州农村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正确引导和合理规划,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农村旅游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 正文2.1 调查目的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潜力,为下一步的市场开发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苏南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溧阳旅游一号公路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苏南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溧阳旅游一号公路为例伏 临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摘要:这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引领着未来旅游发展的潮流,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江苏省的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工作节奏快,对农家乡野,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着特别的憧憬。
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苏南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以溧阳旅游一号公路为例,分析研究了此地区具备的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几条促进其发展的意见。
关键词:苏南地区;乡村旅游;溧阳旅游一号公路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488-02一、全域乡村旅游“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是通过规划某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借助乡村的环境,实现全民参与,在实现乡村旅游事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由于这种模式出现的时间还不长,经验匮乏,“全域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经营模式不灵活,产业集聚度低等一系列的隐患。
有一些经营者不能紧跟市场的步伐和没有合理开发的思维,致使旅游服务质量不佳、旅游环境遭到破坏。
要想实现“全域旅游”,就必须督促旅游业成为最重要的核心产业,最大化的利用好区域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全民参与。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模式,代表着区域旅游新的发展方向,要求旅游产业之间高度融合,慢慢的由之前的门票经济过渡到服务经济,这已成为大势所趋,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二、苏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以溧阳市为例(一)溧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状况溧阳市地处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处,是长三角的中心地带,主要的旅游资源有碧波、竹海和茶园,溧阳市的景点众多,有很多列入了国家级景区,有3个国家5A级景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
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2个国家湿地公园的县(市)。
2017年,溧阳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来此处旅游的人数超过1600万人次,创造收入高达1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高达7.28%。
“新苏南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苏州树山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例

调节结构 , 由此形成经济增长又快又好的发展模式。现在 , 这一既包含城市又包含农村的区域发展模式 的特 色是经 济增长 迅速 , 民富裕 和谐 , 乡协 调发 展 , 与 自然 和谐 , 会 发展 水 平较 高 , 居 城 人 社 公共 产 品供 给较 为丰富 。2朱 同丹 提 出 ,新 苏南 模式 ” “ 的本质 特征 表现 为地方 政府 主导 和世 界市 场调 节 共 同作用 ;
2 O世纪 8 0年代 以来 , 苏南 地 区 的乡 镇 企业 蓬 勃 发 展 , 造 了全 国 闻名 的 “ 创 苏南 模式 ” 。宋 林 飞 认 为 : 苏南模 式 ” 是农 民从 实际 出发 , “ 就 解决 劳 动力剩 余 问题 、 辟 生财 之 道 、 开 发展 农 村经 济 的一种 选择 。 而 “ 苏南模 式 ” 新 则是 在原 有 模式 基础 上逐 步形成 的一种新 区域 经济 发 展模 式 。换 言之 , 如果 说 苏南模 式 是 苏南人 民在改 革开 放初 期 , 如何 走 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道 路 做 出 的开 拓 性 探 索 , 么 “ 苏南 模 为 那 新 式 ” 是进入 新世 纪 以后 , 则 苏南 人 民探 索完 善社 会 主义市 场 经 济体 制 , 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之路 的创 新性 全 实践 。它们 都是 区域性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道路 探索 进程 中 的成功 实践 。1 从 新苏 南发展模 式 的基本 内涵 出发 , 银 兴认 为 , 新 苏南 模 式 ” 对原 有 模 式 的创 新 。其 内涵是 洪 “ 是 以开放 为基 础 的外 资 、 民资 和股份 制 经济并 存互 补 的所有 制结 构 ; 进制 造业 和现代 服务业 并举 的产业 先 结构 ; 规模企 业 为主体 的企业 结构 ; 乡一 体协 调发 展 的城乡 结构 ; 城 市场 管经 济发展 、 政府 管社会 发展 的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苏南模式-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

现代化进程中的新苏南模式: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内容摘要: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研究表明,经济结构的合理演化会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产业结构不合理,原有要素驱动模式难以维系;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低水平徘徊;相比于GDP的高速增长,民众收入的增长滞后。
因此苏南要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关键词:现代化新苏南模式产业结构创新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建立了“苏南模式”;第二次通过走开放型经济的道路建立了“新苏南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苏南模式”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江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全省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并要求苏南有条件的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苏南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现代化区域发展战略,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切实可行的。
目前苏南已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后期,面临现代化第二阶段即知识化阶段的挑战和机遇,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为此在推进苏南现代化中的进程中,寻找经济继续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探索研究新苏南模式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实现苏南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我国许多地区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理论依据根据阿瑟·刘易斯(1989)的观点,自然资源、资本、智力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要素,由于边际效益呈递减规律,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逐步递减的,因而从长期看经济的发展就取决于人的智力和技术。
刘易斯拐点理论要求转变资源依赖型、资本依赖型的发展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与源泉。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热门选择。
苏州作为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乡村旅游资源也备受关注。
苏州乡村旅游在提升品质和吸引力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苏州乡村旅游现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提升苏州乡村旅游的策略研究。
一、苏州乡村旅游现状分析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山水相间,自然景色优美,乡村风貌独特,历史文化丰富。
苏州的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吴江、昆山、太仓等地,包括传统古村落、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等。
当前苏州乡村旅游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游客体验感不强;二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缺乏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三是乡村旅游宣传力度不足,市场影响力有待提升;四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机制。
二、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探讨1.拓展乡村旅游产品要提升苏州乡村旅游的竞争力,首先需要拓展乡村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乡村特色活动、打造乡村休闲度假区域等方式,丰富和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
同时要注重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打造农业观光、乡村体验、原生态休闲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苏州乡村旅游需要提升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要加强农家乐、民宿、农庄等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3.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宣传力度要提升苏州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需要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乡村美食文化节、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4.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机制苏州乡村旅游的提升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乡村旅游管理机制。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开发建议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开发建议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旅游文化的不断壮大,农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苏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达,农村旅游也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针对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现状1、市场需求近年来,农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新方式,苏州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调查显示,90%以上的游客愿意到苏州的乡村旅游,以感受古朴、自然、田园的风情为主要目的。
同时,游客对农村旅游环境、饮食、住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2、供给状况苏州地区的农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发展出多条乡村旅游线路,如姑苏区的永和古镇、盘门景区,常熟的圆洞村、米兰印象等。
同时,苏州农村旅游业也已开展了多种形式,如乡村民宿、庄园旅游、农家乐、采摘游等。
1、产品单一目前,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主打产品大多是农家乐和一些景点游,受游客青睐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导致游客对苏州农村旅游产品感到缺乏新鲜感和多元化。
2、服务质量不高苏州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是传统的农民,对服务行业的要求和理念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3、设施建设落后很多农村景区的清洁、卫生、消防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旅游需要。
在农村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可以将传统村落和现代生活相结合,以此带动乡村振兴。
同时,通过采摘、DIY等主题推广,打造更具特色的产品。
针对服务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加大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带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3、设施提升对于农村景区的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大投入用于农村环境卫生、设备更新等工作。
同时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提升服务,从而提高农村旅游环境和设施的整体水平。
四、总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旅游在苏州市场中具有很大潜力和优势。
但同时,市场上也面临着需求多元化不足、服务质量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提高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推进农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循环。
探索新苏南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_华西村的经验及启示

!"#$%&’("$)*$+,-$
探索新苏南模式 推进新农村建设
—华西村的经验及启示 ——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 华西人始终坚 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跳出原有苏南模 式, 创新发展路径, 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 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发展农村的华西之路, 形 成了物质文明、 社会文明、 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 政治 文明同步发展、 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华西村创新发展 模式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 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把经济发展作为第 ! 探索生产发展新路子—— 一要务, 走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混合型经济之路, 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要的是生产发展, 找到 一条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华西村的经济发展之 路, 是苏南模式的缩影, 既承传于原苏南模式, 又超越 了原苏南模式, 既保留了集体经济的精华, 又吸收了 现代股份制经济的优势, 向我们展现了 “新苏南模式” 的新风采。从上世纪 !" 年代起,华西村就跳出原模 式, 探索新路子。 他们实行一村两制, 村民既可以搞集 体经济, 也可以从事个体经营; 实行抓大放小, 对大企 业抓住不放, 深化改革, 提高效益, 同时将一些效益较 差的小企业转给个人经营;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 华西集团整体上市, 成为 “中国农村第一股” 。华西村 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 多种经济成份并 存共兴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透过华西村, 可以窥见 “新苏南模式” 正日益显现 出混合经济的发展趋向。 以往单纯以集体经济为主的 苏南模式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暴露出不足。 而华西村既 不全盘否定公有经济, 又不一味求公求纯, 适时适度 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基因, 注入了新的动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开发建议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及开发建议【摘要】苏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其农村也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本文通过对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建议。
在市场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苏州农村旅游市场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产品陈旧等问题。
在发展趋势分析中,我们预测农村旅游市场将持续增长,但需要创新和提升竞争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农村旅游开发建议,包括加大投入、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
最后的结论部分指出苏州农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加大对农村旅游的投入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为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调查、发展建议、产品创新、营销策略、潜力、投入、农民收入增加。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将目光转向农村旅游,寻求原生态的体验和放松心情。
农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对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对于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苏州农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力,提出合理有效的开发建议,促进苏州农村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农村旅游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提高苏州农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农村风情,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为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为推动苏州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推动力。
2. 正文2.1 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现状调查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研究

区域经济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17.145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研究①无锡太湖学院 许沁乔摘 要: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乡村经济的发展。
苏南地区作为乡村旅游早期发展地之一,要想持续保持其发展势头,就必须重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本文从产品文化内涵、雷同性、人才培养、区域联动发展等方面对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对策,以期能促进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旅游产品 苏南地区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9(a)-145-03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是我国最早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区域之一,由于其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市场需求较为明显,因此发展至今取得了一些成果,在2019年颁布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在上榜的13个江苏乡村中有6个是来自于苏锡常的苏南地区。
目前,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如何确保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1 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根据苏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需求特点,其乡村旅游产品目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1.1 观光型观光型旅游产品是最为传统也是最为普遍的大众化旅游产品,这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大多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风民俗、传统或者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等旅游吸引物,能够满足旅游者的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需求。
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正在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但是观光旅游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苏南地区大部分的乡村旅游产品皆属于或者起源于这一类型,本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例如江南水乡风貌、宜兴的竹海景观等都是发展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基础。
1.2 乡村体验型乡村旅游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旅游者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一种体验过程,这个体验过程是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产品为载体来实现的。
以苏州为例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旅游市场开发

旅游论文范文农业旅游论文:以苏州为例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旅游市场开发摘要:农村旅游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苏州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农村旅游市场呈现了一日游为主、观光游为主、自驾游为主、总体消费水平不高等特点。
据此,对苏州农村旅游市场要深度开发、加强宣传、总体规划、加强农民的参与度、提高农村旅游的收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旅游;旅游市场;旅游产品0 前言农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对农村旅游的研究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山地旅游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除重视农村旅游的开发研究外,还偏重于农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农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农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农村旅游发展中的女性问题研究等。
在我国,对农业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介绍国外的农村旅游开始。
随着农村旅游成为我国“98华夏城乡旅游年”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国对农村旅游的研究逐步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继“2006中国农村游主题年”,“2007和谐城乡游主题年”“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活动,农村旅游和对农村旅游研究逐步延伸。
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的三个方面即新型农民、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
发展农村旅游是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新举措,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推动农村旅游提质升级互动并进新机遇。
发展农村旅游,一是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可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三是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1 苏州农村旅游发展概况苏州农村地区占到市域面积的75%。
随着苏州农村旅游市场的迅速兴起,对全市农村游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引导其科学、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根据《苏州市农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规划目标:2007-2020年,农村旅游年均增长率10%-15%;到2010年,培育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农村旅游景区(点)50-100处;建成3-5个具备现代服务功能的农村旅游集聚区,3-5个旅游特色镇,10-25个旅游特色村;游客对农村旅游服务基本满意率达95%以上。
苏南模式村庄的乡村振兴道路探索——以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五一村为例

苏南模式村庄的乡村振兴道路探索——以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五一村为例摘要:常州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乡镇企业发达,走出了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承载产业空间的村庄也面临着村厂一体、发展空间受限、环境改善困难的问题。
本文通过五一村这一典型案例,梳理村庄特质,明晰村庄发展路径,探索苏南模式村庄的乡村振兴道路。
关键词:苏南模式;乡村振兴;五一村苏南地区传统核心为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南地区走出了一条乡村工业化带动乡村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了苏南乡村从传统走向现代。
苏南地区凭借“苏南模式”,依靠乡镇集体经济的异军突起实现了初步的乡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长期以来乡村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苏南模式乡村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以及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发展理念的提出,苏南模式的乡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尤其是乡村用地粗放离散的突出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完全解决,在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如何把握机会,理顺苏南乡村地区空间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从国土空间重构的角度探索苏南特色的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1.1.空间布局粗放典型苏南模式村庄快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约束较少,造成大量村庄在其发展过程中空间布局粗放,导致厂村一体,企业分布离散,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互相交错。
在工业化进入下半场的当下,受制于征拆成本上升,厂区想要获取大量廉价土地越发困难,一方面导致扩大再生产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也导致村庄环境提升举步维艰。
1.1.环境问题显著传统苏南模式的发展基于苏南地区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开放政策绿色通道,并给予财政支持,然而这也导致了部分环境问题。
重化企业对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苏南地区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即使是当苏南模式已经发展为新苏南模式的情况下,环境问题仍然显得尤为突出,亟待得到解决。
苏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保护策略研究

苏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保护策略研究
苏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区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商业化和不合理规划导致苏南民俗旅游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损失。
为此,需要研究苏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和保护策略,以促进苏南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苏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以“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为原则。
旅游开发应该将环保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不破坏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次,应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苏南民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交通、商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设。
在开发过程中,应决定苏南民俗旅游区域的开发强度,控制开发的步伐和规模。
另外,应采取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法律保护、落实责任主体、开展教育宣传、推进科研和技术保护等。
最后,针对苏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要进行调查研究和对策分析。
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苏南民俗旅游区域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创新旅游开发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服务和体验。
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推动旅游与当地民俗文化的互动,促进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州地区作为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优秀乡村资源,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卓越的旅游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了国内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但是,苏州乡村旅游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品质不高、管理不规范等,因此需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苏州乡村旅游品质和管理水平,以实现其全面发展。
一、建设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苏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农家乐和自然风光的组合。
在乡村振兴中,苏州乡村旅游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打造优秀、独特的产品品牌,突出地域特色,吸引游客。
这些品牌需要具备较高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应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现新的旅游元素,创造出独具性格的旅游产品。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苏州乡村旅游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以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这包括提升路网和景区间的交通、完善住宿和餐饮设施、改善环境卫生等,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三、优化旅游管理苏州乡村旅游管理需要得到完善和提升,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游客的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为旅游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四、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在苏州乡村旅游中,应加强旅游与农业、文化、生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掘传统村落、古建筑等资源,推广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等,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通过以上几点策略,可以提升苏州乡村旅游品质和管理水平,实现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从而以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苏州乡村旅游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研究苏州乡村旅游的提升策略,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苏州需要提升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设施的完善。
苏州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乡村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苏州需要提升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体验,苏州可以通过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精湛的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可以推出乡村农家乐、采摘游等特色产品,吸引游客参与,并且加强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苏州需要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
宣传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游客宣传苏州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
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乡村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苏州的独特魅力。
苏州还可以加强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苏州可以发掘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
可以将农田打造成观光农场,结合乡村旅游的特色,吸引游客参观和购买农产品。
苏州还需要加强乡村旅游的管理与监管。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管理和监管,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可以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的安全感,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保证乡村旅游的秩序和安全。
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加强管理与监管等方面入手,从而促进苏州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成为了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苏州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分析挖掘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一、发展现状和问题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田园风光、历史文化遗迹、水乡风光、休闲养生等多个门类。
苏州周边的历史文化名城如同里古镇、太湖、周庄等,以及山水田园风光如同甪直、阳澄湖、东山岛等,都拥有众多游客的喜爱。
不过,苏州市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的优势并不充分发挥。
苏州市的旅游资源很多,但是除了园林、古建筑等知名景点外,其他景点的开发利用还比较落后。
其次,乡村旅游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苏州市的乡村旅游业的市场份额不高,旅游经济贡献度不够。
最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相对薄弱,旅游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亟需提升。
二、提升策略(一)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在苏州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应该注重场景的打造和整合,将多元化的旅游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互动和非线性的旅游消费。
同时,联动优秀的城市文化,发挥太湖文化、吴文化等文化闪耀的优势,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以及接受度。
(二)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乡村旅游的品质提升需要从基础设施,旅游服务以及乡村文化方面入手。
加快修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宾馆、餐饮、旅游购物等一条龙服务。
建立旅游业标准化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
将生态、文化等资源融入乡村旅游建设中,保护、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消费的精神内涵。
(三)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要给予乡村旅游政策扶持和优惠,鼓励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和人才团队发展。
同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宣传推广应增加乡村旅游的市场宣传投入,加强新媒体宣传,独具特色的景点和互联网营销推广。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发展

770 1332.64 *数据来自两市统计局网站
昆山之路
单一农业县 “小六子” “小八子”
1984
自己创办了一个工业小区
昆山之路
1987年11月下旬
胡启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芮杏文(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江泽民(时任上海市委书记) 顺道昆山考察
昆山之路
1989
No.1广州黄埔开发区 No.2上海漕河径开发区
积极因素及特点
资本优势 市场竞争 城乡关系
廉价劳动力 强势政府
社会风气 “六自”
工农协调
问题
党政企合一 市场 流通 外政府与穷市民
环境压力与城市容量
成果展示
2004年苏州全年实现GDP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上海;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 美元大关,仅次于深圳;全部工业产值达到9010.77亿元, 仅次于上海;实际吸引外资规模则超过上海、深圳,居全 国各市之首。
形成背景
地利 人和 历史
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
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
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外出考察报告:苏南模式与农村协调发展

外出考察报告:苏南模式与农村协调发展在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州,苏州以其独有的魅力傲立群芳。
它实现了古典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传统产业与现代经济的最佳交集。
在古典城市的格局上建设现代旅游城市;在传统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发展现代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2004年实现GDP345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
苏州经济发展呈现几个特点:1、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3、外向带动。
苏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天时、地利、人和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改革开放增添了活力。
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经济的支柱。
跳出了农业,支持了农业;繁荣了农村,安定了农村;致富了农民,改造了农民。
⑵多成份、多层次、多形式经济全面发展,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开始走上了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要素的道路。
⑶市场发育程度明显提高。
2、有利的经济环境带来发展机遇。
⑴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带来“乘虚而上”机遇;⑵国家对外资实行“网开一面”,带来“借助外力”机遇;⑶新旧体制转换,带来“以活取胜”机遇;⑷邓小平南巡讲话,带来大开放机遇。
3、优越的地理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⑴交通比较发生,水、陆、空交通齐全;⑵地处大中城市比较密集地带;⑶处在国家两条重要开发带的交汇点。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管东南西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
5、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
⑴确定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⑵借助外向型经济发展,重点利用外资,全方位开放;⑶调整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企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改变“小低、散’状况;培育技术含量高,市场覆盖面大的名产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对苏州经济发展的思考改革开放看深圳,城市建设看大连,个体经济看温州,协调发展看苏州。
苏州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协调。
1、高新产业。
苏州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古城,又要发展经济,苏州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发展布局。
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探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探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谭寅寅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09(020)011
【摘要】体验经济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内涵,游客参与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强,内在要求不断提高.以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地为例,通过分析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现状,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体验度提出相关建议.
【总页数】1页(P74)
【作者】谭寅寅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体验型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 [J], 王祥武
2.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体验型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 [J], 王祥武
3.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体验型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 [J], 王祥武
4.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研究 [J], 许沁乔
5.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研究 [J], 许沁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商论2008.7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蒋树萍,黄震方(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46)[作者简作]蒋树萍(1982-),男,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规划;黄震方,男,博导,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规划。
[关键词]新苏南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摘要]本文分析了新苏南模式下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点,探讨了新苏南模式、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三者关系,提出了新苏南模式下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对策。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08)07-0062-03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南地区(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指苏锡常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以往呈现新的特征,学术界称之为“新苏南模式”。
在新苏南模式下,产业融合、生态农业兴起、乡村面貌时新,使其具备了旅游开发的潜力。
如何发展苏南乡村旅游,促进新苏南模式完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苏南模式下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点新苏南模式是苏南模式的创新和演进,顾松年(2005)[1]把新苏南模式的特征总结为:城乡一体,区域统筹;破解“三农”,实现“四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注重质量,资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主导。
1、优势(1)资源优势。
新苏南模式下,农村发展极具特色的规模农产业,同时还具有经济发展造就的社会资源,比如“中华第一村”———华西村。
随着生态农业、科技农业不断发展,使得苏南农村不仅有现代工业园区,还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
(2)市场优势。
苏南经济水平发达,其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
另外,苏南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随着自驾车旅游和度假旅游的兴起,必然会使苏南地区成为沪、宁、杭三大城市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新苏南模式下诞生了很多新农村建设典范,也会吸引大量落后农村前来参观学习。
(3)资金优势。
发展旅游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对于苏南乡村而言,资金筹集的渠道多,从地方财政收入来看,2005年苏锡常为593.45亿元;从使用银行贷款来看,苏锡常为543.38亿元,所以其他落后地区发展旅游存在的资金问题在苏南基本上不存在。
(4)经验优势。
发展乡村旅游会牵涉到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如何更好的开发产品,开拓市场等诸多问题。
新苏南模式下,在关于如何建立有效利益分配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作为乡村旅游的借鉴。
2、特点(1)乡村风貌时新。
新苏南模式、新农村建设给苏南乡村带来了新风貌,逐步改变以前“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的状况[2],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向小城镇、中心村方向发展,逐渐实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现代农村新模式。
(2)发展起点较高。
苏南经济发达,城市居民收入较高,旅游经验丰富,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苏南乡村旅游发展起点高,不能只是一般的观光农业,应更注重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
(3)市场驱动较强。
苏南乡村旅游市场驱动力强,不仅来自周边地区的城市居民,还包括国际游客,由于新苏南模式倡导国际化发展,所以乡村旅游还应成为展示苏南乡村的“窗口”,以旅促商,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4)产业发展融合。
新苏南模式下,发展乡村旅游既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又利用现代工业集聚的优势,其发展目标也是实现工业、农业、旅游业、商贸业的融合。
(5)城乡联系紧密。
苏南乡村发展一直与城市62联系比较紧密,乡村旅游发展也应该遵循城乡一体的原则,在资金、信息、人才方面进行有效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统一的旅游目的地。
二、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分析1、新苏南模式、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三者关系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柯炳生(2005)把“新农村”概括为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3],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新苏南模式和新农村建设能给乡村旅游带来资金、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新苏南模式五大特征对新农村建设有直接推动作用,城乡一体化有利构建统一的旅游目的地,产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和工业园区为乡村旅游提供资源,资源优化有利于人力、物力向旅游业集中;新农村建设提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反哺机制,有利于农村建设,其“五新”也成为旅游吸引物。
乡村旅游开发目的在于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等,促进新苏南模式完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路径。
2、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总结以上分析,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可归纳为“一引、双驱、三动、四新”的发展模式,即依托新苏南模式下的优势,在政府引导下,借助“经济+市场”的双重驱动,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区域互动、城乡互动、产业互动,实现工农业新科技、旅游产品新形式、社区参与新模式、农村新环境,最终达到产业增效、和谐发展(城乡和谐、社区和谐、产业和谐、环境和谐等)、环境优化、农民增收的目的。
该发展模式主要的特点为:(1)政府引导贯穿图1新苏南模式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开发全过程,其主要职能在于整合各类要素,合理规划,改善混乱布局,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美化环境;(2)正值苏南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倡导发展高科技产业技术,倡导信息化、国际化,促进乡村旅游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3)与城市联系紧密,乡村旅游业与城市旅游业在资金、信息、市场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发展,构建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另外区域互动强,构建多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4)建立以“农家(农家乐和渔家乐)”、“农庄”、“农园(农场)”的“新三农”旅游模式为主的多种社区参与方式,使农民增收并提高自身素质。
3、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1)因地制宜,差异化经营。
首先,自然资源型农村主要发展会议、休闲度假旅游。
苏南乡村湖光山色、非常秀丽,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选择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地方休闲度假,尤其像长三角这样经济发达的区域,人们收入水平高,旅游观念先进。
这类农村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会议、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
其次,特色农产业型农村主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新苏南模式下的农村很多都是极具特色的规模农产业的集聚地,这类农村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特色产业,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整合,使规模农产业形成赏心悦目的景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考察洽谈。
再次,工业发达型农村主要发展工业旅游。
新苏南模式下企业向园区集中,这些工业园内有着现代化的厂房、高新技术的产业、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这类农村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对园区环境进行美化,对功能区合理划分,利用现有厂房,展示先进的管理理念、复杂的工艺技艺,吸引落后地区前来参观学习。
最后,社会资源型农村利用品牌优势,注重创新。
苏南也有不少农村,旅游资源相对缺乏,但是农63江苏商论2008.7村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了很高知名度,这些农村就可以借助本身的品牌,进行创新,创造条件来发展旅游。
比如华西村虽然自身缺乏自然旅游资源,但是其利用华西品牌优势,大胆创新,曾经的工业区被发展成为旅游景点,旅游正成为华西村重要的支柱产业。
(2)社区参与,建立合理分配机制新苏南模式要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以求先富与共同富裕相衔接[1],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所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进程中,必须制定切实的措施保障农民能够从乡村旅游中获得收益,可以让农民通过集资方式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或者采取“新三农”旅游模式、“公司+农户”、“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等[4],形成乡村旅游开发联合体等等,根据农村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方法,从而能够保障农民从乡村旅游中获益。
(3)区域联动开发,正确处理竞合关系新苏南模式要求区域统筹,促进以消除条块分割为标志的大市场的发育完善[1]。
而发展乡村旅游必然会面临竞争,这就要求乡村旅游必须遵从新苏南模式的要求,处理好各村之间的竞合关系,[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为背景,以相关地方的利益为基础,以市场交易为基本方式,以政府协作为补充,在塑造和发挥各农村特色的基础上,最终建设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推动乡村旅游整体上市,实现多元化经营苏南乡村旅游开发一方面要借助于工业的资金反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成立旅游集团推动乡村旅游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同时也使更多的人从苏南乡村旅游开发中获益。
通过苏南乡村旅游开发吸纳资金,进行产品创新,培育旅游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经营。
三、新苏南模式下乡村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环境保护太湖蓝藻暴发所引发的饮用水危机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环境保护问题更真切的摆在人们面前。
发展乡村旅游会使农村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状态,游客不断涌进,会产生更多的生活垃圾、噪音等,这就要求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要制订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乡村旅游要达到新农村建设“新”的要求,不要再走旧苏南模式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得经济发展的老路。
2、做好“新”与“旧”的协调“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是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所在。
但是对于乡村旅游开发来说,一方面,要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使广大农村呈现新的气象,一方面又要维持作为乡村所固有的特性,包括地方特色民居、农村传统习俗等。
所以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初,必须有明确的规划,做好“新”、“旧”的协调,在建设统一社区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当地农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传统,切忌千篇一律,丧失个性。
3、注意保障农民利益要注意不能让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餐饮、交通、购物等方面的经济辐射效应成为少数人的“盘中餐”。
要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参加者、监督者、管理者和受益者[6]。
总之,要让农民从乡村旅游中切实受益,从居住环境的改善到具体收入的增加、自身素质的提高,决不能让乡村旅游成为私营企业主的“摇钱树”。
4、不可一哄而上,通过行政力量干预协调新苏南模式下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像旧苏南模式下发展乡镇企业一样“村村点火,处处冒烟”。
这样势必会造成各类资源浪费,导致恶性竞争,降低乡村旅游的效益。
新农村建设途径很多,各个农村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进行切实规划,不能一哄而上发展旅游,不考虑市场、资源等多方面因素。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手段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必要的干预。
[参考文献][1]顾松年.从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到新苏南模式的孕育成型[J].现代经济探讨,2005,(4).[2]邹兵.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中的困境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1999,(3).[3]柯炳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和认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4).[5]陶伟,戴光全.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4).[6]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课题组.苏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超前探索与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6,(7).[责任编辑:张月瑶]64江苏商论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