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浙江省 温州十五校联合体 2018至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chù)蹙眉头,好像在搜.(sōu)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B.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kuānɡ)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C.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xīn)欣然的蹩.(bi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D. 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lín),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qīnɡ)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蹙(chù)——cù;B项,门框(kuānɡ)——kuàng;D项,欺凌(lín)——líng。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伟大的人格往往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表现的对象,不同的文学题裁都用各自独特的手法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灵世界。
B.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
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C. 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曼延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
D. 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题裁——体裁;B项,捉磨——捉摸;C项,曼延——蔓延。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尔基说:“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
似乎是每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
....的新世界。
”
B. 市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在职期间,滥用
..职权,致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C. 很多网友和粉丝都很好奇为何陆勇会被选为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形
..,更感慨他因一些风波而进过监狱的真实经历。
D.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妄自菲薄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独特的潜力,一时的挫折不算什么,只要保持自信,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会迎来好运的眷顾。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结合“新世界”分析,合乎语境。
B项,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
结合“职权”“致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分析,合乎语境。
C项,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含有贬义。
结合“陆勇会被选为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分析,应该用“原型”,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D项,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结合“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独特的潜力”分析,合乎语境。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传统游戏回归校园,不仅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学生在玩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宽容与理解,学会谦让与鼓励,在玩中得到教育和发展。
B. 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图普在北大演讲时就“是否与中国大学争夺优质生源”这一问题回应称,高考成绩不是剑桥大学入学申请中唯一的指标所要考虑的。
C. 论坛各方应协力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尽早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达成共赢方案,应共同抓住机遇和挑战,寻求共同合作的单赢、双赢之道。
D. 宁波海关提醒进口企业应树立疫情意识,请贸易对象务必按照中国对出口货物进行相应处理,避免将病虫害带入境内,为保护绿水青山作出应有的贡献。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所要考虑的”。
C项,搭配不当,“抓住”“挑战”搭配不当,“挑战”前面可加“迎接”;不合逻辑,去掉“单赢”。
D项,成分残缺,应该改为“按照……要求”。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列句子填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一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更有许多失意时刻。
失意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古人,想想他们的内心可能经历的三重“境界”,我们的人生也许就会豁然开
朗。
第一重“境界”:____________。
失意不是孤独,失意是无人能诉、更无人能懂的内心的荒凉。
此时要耐住它,承受它。
第二重“境界”:_________。
失意时,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要学会自己排解,只有自己能帮自己。
第三重“境界”:__________。
当你真正从失意中走出来,你才会发现,失意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痛楚,与天地万物的变化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
①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②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③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③②①【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
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与每句后的解释相一致,可按“失意——排解——豁达”的角度来考虑。
故选A。
6.下面一段文字的正文中,在词语与标点的使用上有多处错误。
请找出三处并加以修改。
启事
经XX出版社和本编辑部的鼎力相助,我们编写了本套丛书。
在编写期间,我们联系了相关作者,倾听了大家的意见,得到了许多的宝贵建议。
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但是,在核对文稿、收录作品等……过程中,因为一些作者的地址不详,所以无法取得联系。
请各位有著作权的作者必须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相应稿酬。
敬谢不敏!
联系地址 XX编辑部
联系人 XXX
联系电话 XXXXXXXXX 【答案】“鼎力相助”改为“通力合作”“努力”(也可改为“感谢XX出版社鼎力相助”);“等”后不用“……”;“必须”改为“尽快”“及时”,“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改为“十分感谢”“谨致谢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
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改为“通力合作”。
“……”,表示列举的省略,“等”后不用“……”。
“必须”,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语气太强硬,改为“尽快”。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改为“十分感谢”。
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各题。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
..”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
..”的东西,这是“抛给
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节选自《拿来主义》)
7. 选文第二段中的“抛来”“抛给”分别有怎样的含义?
8. 作者在选文的开头说“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9. 在选文中鲁迅通过故意省字、褒词贬用、褒贬搭配等幽默滑稽的语言来展现嘲讽之意,请找出相应词句进行说明。
【答案】7.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者无偿地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抛给”指有目的、恶意地输出(经济与文化的侵略)。
8. 承接上文(或可以顺着“送去主义”的观点往下说),引出结果“送去主义”其实是“坏事情”(或点明“送去主义”的危害)。
先假设肯定,后反驳,使说理更有力;开头与结尾产生反差,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性。
9. ①成语“冠冕堂皇”省去“堂皇”二字,增添嘲讽之意②“丰富”“大度”是褒词贬用,形成讽刺③将“残羹冷炙”与“奖赏”搭配使用,在滑稽中形成反讽。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抛给”,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
“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
一句“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把“抛来”和“抛给”之间的善恶分得十分清楚。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语句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概括该语句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结合“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分析,承接上文;结合“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分析,引出后面“送去主义”的危害。
结合“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分析,形成对比,增强讽刺性。
先假设肯定,再反驳,使说理更有力。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
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
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合一致。
作者写道:“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这句话也是反语讽刺。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
“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地背叛和出卖。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点睛】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
掌握语言特色的词语、通过比较、选择予以定性,积累常见的语言特色的词语。
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
(二)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根鱼刺
吕啸天
⑴山狼县县长老季不抽烟,不喜喝酒,独嗜吃鱼。
方圆百余里,做鱼宴出名的酒店,他都会赶去品尝,但是,他坚持自掏腰包,熟悉他的人就尊称他为“季一鱼”。
⑵一个下着毛毛雨的下午,老季到全县最边远的一个乡考察扶贫工作。
回城的路上,司机小孟说途经的青河乡新开了一家做鱼宴出名的青河饭店。
老季来了兴致,说去尝尝。
⑶小孟乐颠颠地将车开进了青河乡政府。
乡长老禾接到小孟的电话老早就等在那里,碰头后,几个人来到了青河饭店。
⑷青河饭店的招牌菜是青河鲤鱼宴。
青河乡是一个山乡,森林密布,水秀山绿,空气清新。
乡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青河水库,水库里放养了不少鱼,其中的鲤鱼以肉鲜味美闻名。
青河饭店的鱼宴就是取自于青河水库的青河鲤鱼烹制的。
青河饭店老板姓招,捕鱼出身,以渔为业多年,练就了一手烹制鱼宴的绝招。
他既是老板,又是店里的大厨,顾客就送了一个“鱼一招”的外号给他。
⑸几个人落座,老禾来到厨房点了一条8斤重的新捕捞上来的鲤鱼。
鱼一招把这条鱼做成了四道菜:鱼头加山橄榄清蒸,鱼肉一部分红烧,一部分和香菇木耳等配料制作成鱼丸,鱼骨架配野菜炖汤。
⑹鱼鲜厨艺精,菜一道道上来,老季吃得赞不绝口,连称这是几年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鱼
宴。
最后一道菜是鱼骨架汤。
服务员先给老季盛了一碗,再给其他人盛。
老季很随意地拿起汤匙盛了一匙送进嘴里,咽下去,再咂咂舌,说:“鲜美无比!难得,难得,这顿口福算我犒劳大家。
”
⑺老季舀第二匙时,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是他老婆打来的,问他何时回去吃饭。
简单通话后,老季将手机放回桌上,将汤送进嘴里。
⑻也许是刚通过电话,思维没那么集中,也许是第一口汤太鲜美了,老季没多想就将汤往肚子里咽。
刚咽到喉咙时,老季啊了一声,他的喉咙被一根鱼刺卡住了。
⑼众人大.惊失色,有过被鱼刺卡喉经历的人纷纷献策:喝醋!咽饭团!吃韭菜……各种办法用过,鱼刺仍卡在喉咙里。
老季感到不舒服,猛咳了几下,再吐出一些口水,众人直呼:有血!季县长的喉咙出血了!老季被立即送往县医院治疗。
临走,小孟气急败坏大.骂老禾和鱼一招:真是蠢才!
⑽县医院对这类小病治疗了无数例,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给老季做了一个简单的手术,很快就将鱼刺取了出来。
小孟再送老季回家休息,来到家门口,老季猛然省悟说:“走得太急,还没付饭钱。
听老禾说是120元!”老季从钱包里拿出钱对小孟说:“明天,你抽个时间给人家送去。
”
⑾还给他钱?小孟在心里气呼呼地说,没让那个该死的鱼一招付药费就便宜他了。
但是,他见老季一脸郑重,不敢多说,转而对老季说:“隔天,顺路去的时候再给他,你看行吗?”
⑿老季想,也好。
⒀一个星期后,省财政厅卢副厅长前来山狼县检查年度财政工作。
卢副厅长亦喜吃鱼。
老季就让小孟开车再次到青河饭店吃鱼宴。
⒁小孟将车开进了乡政府,但没找到老禾,打他的手机也关机。
细问才知道,上次老季被鱼刺扎了喉咙,老禾生怕影响自己仕途,这天正好到县里“打探”消息去了。
⒂老季哭笑不得。
小孟没当回事儿说:“我们自个儿去!”
⒃来到青河饭店,几个人又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偌大的饭店空无一人,里面值钱的东西能搬走的全搬走了,剩下的破桌椅烂竹筐废纸片弄得一片狼藉。
⒄小孟拦住一位村民,有些气急败坏地问:“这家饭店是不是搬走了?”
⒅村民说是搬走了,但搬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也不知道。
那天晚上,鱼一招见弄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意识到后患无穷,于是连夜搬走了。
⒆老季摸着被鱼刺卡住过的喉咙,想说什么,但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呆了片刻,他将那120元递给那位村民说:“这是我欠老招的饭钱,请你设法将这些钱交到他的手上。
”
⒇老季又说:“请把他找回来,山狼县要发展,不能少了这种人。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0. 请概括文中的“季一鱼”与“鱼一招”两人的主要形象特点(各不超过4个字)?
11. 第⑼段中二个加点的“大”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 小说采用了明暗双线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这种手法及其好处。
【答案】10. ①“季一鱼”:廉洁律己(坚持原则);②“鱼一招”:技高怕事(谨慎小心)。
11. ①“大惊失色”写出人们惊慌、紧张的心情,展现了人们对上级官员的唯恐有失、不敢得罪的心态;“大骂”写出小孟的摆官架子(爱发脾气、显威风),揭示了官员中的存在的不正风气。
②推动情节的深入发展,为下文夜逃铺垫;二个“大”与题目“一根鱼刺”(或与下文中的“小病”“简单”)形成强烈反差。
12. 明线是季县长吃鱼被卡的故事,暗线是“鱼一招”弃店夜逃的故事。
明线暗线相结合,使整个故事发生反转,情节跌宕起伏(写出起伏即可)。
通过明线与暗线的误会,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干群关系疏离的社会现实(其中答到“官本位意识强烈”“群众对干部的敬畏”)。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老季猛然省悟说:‘走得太急,还没付饭钱。
听老禾说是120元!’”“老季摸着被鱼刺卡住过的喉咙,想说什么,但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呆了片刻,他将那120元递给那位村民说:‘这是我欠老招的饭钱,请你设法将这些钱交到他的手上’”“分他坚持自掏腰包”析可知,“季一鱼”坚持原则;结合“青河饭店老板姓招,捕鱼出身,以渔为业多年,练就了一手烹制鱼宴的绝招。
他既是老板,又是店里的大厨,顾客就送了一个‘鱼一招’的外号给他”“那天晚上,鱼一招见弄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意识到后患无穷,于是连夜搬走了”分析可知,“鱼一招”技高怕事。
点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
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
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
不能交叉。
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
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结合“刚咽到喉咙时,老季啊了一声,他的喉咙被一根鱼刺卡住了”分析,“大惊失色”写出众人的惊慌、紧张,展现了人们对上级官员的唯恐有失的心态;结合“临走,小孟气急败坏大骂老禾和鱼一招:真是蠢才!”分析,小孟是山狼县县长的司机,“大骂”,写出了小孟借领导名义,摆官架子,揭示官场中的不正之风。
结合标题“一根鱼刺”分析,一根小小的鱼刺,引起众人的“大惊失色”,司机的“大骂”,二个“大”与题目“一根鱼刺”形成强烈反差。
结合后面内容“上次老季被鱼刺扎了喉咙,老禾生怕影响自己仕途,这天正好到县里‘打探’消息去了”“那天晚上,鱼一招见弄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意识到后患无穷,于是连夜搬走了”分析可知,推动情节的深入发展,为下文夜逃铺垫。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采用了明暗双线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这种手法及其好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别分析明线及暗线内容,然后分析效果。
这样写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同时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是情感表达更完整等。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明线是季县长吃鱼被卡的故事。
结合“那天晚上,鱼一招见弄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意识到后患无穷,于是连夜搬走了”分析,暗线是“鱼一招”弃店夜逃的故事。
明线暗线相结合,使整个故事发生反转,情节跌宕起伏。
老季和小孟、老禾这样上下级关系,在老季看来无伤大雅的“爱好”,小孟和老禾都竭力逢迎,不以为意的“鱼刺卡喉”,小孟大骂老禾愚蠢,老禾担心仕途受损去打探消息,都反映出官场不正之风,即讨好上级有好处,得罪上级要遭殃。
只为一根鱼刺,鱼一招竟连夜搬走,可见百姓对官员对政府极其不信任,认定得罪对方必然遭殃。
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干群关系疏离的社会现实。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