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ppt大赛获奖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语言厚重,意蕴深刻,请品味下 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 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 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 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 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 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 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的博爱和自我修身, 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是说这样的人 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 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 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 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但他把宝贵的精 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 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化了 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比埃尔·居里】法国 物理学家、化学家,曾 经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 镭,与妻子玛丽·居里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字词积累
lòu
简陋
chì
炽热
léi
镭
zào
燥热
cù
猝
pō
钋
zhòu
骤雨
zhì
窒息
yíng
荧光
lì
沥青
xū
吹嘘
kuò
轮廓
【炽热】温度高,极热。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 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人物形象
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 年,比埃尔和玛丽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 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 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
“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 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 头看着孩子一样。”“热切”“像看着自己 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 的样子。
整体感知
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
文侧重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 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对塑造人物 形象有何作用?
品析语言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犹如卷起的滔
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有力地突出了 托尔斯泰须发的茂密。不仅使“画面”气韵 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正好刺 中了他的心窝。
这个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 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 确的。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 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 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 禁或流放。可见其作品的影响力之大,而这都 得益于他那双能看透社会丑恶与阴暗的眼睛。
7 列夫·托尔斯泰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 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细节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3.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 神品质。
新课导入
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幸。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 度量去衡量的。
19世纪俄国最 伟大的作家
字词积累
zī
胡髭
quán
鬈发
zèng
锃亮
zhì
滞留
sì
酒肆
zhū rú
侏儒
mào
广袤无垠
jīn
正襟危坐
【禁锢】束缚,限制。 【器宇】气概,风度。 【锃亮】形容闪亮耀眼。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 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 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新课导入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 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 尔奖的科学家是谁?
居里夫人
走近作者
艾芙·居里
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 的小女儿,《居里夫人传》 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 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相关介绍
【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 波兰。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 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 和镭(Ra)。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 学奖。
①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 眼睛的精美;②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 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 命运。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 准确的洞察力。眼睛里蕴藏着 丰富的感情。敏锐的眼睛观察 社会、人生,对时代做出准确、 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 时代的代言人。
2.……这对珠宝有魔力……放射出精确 无误的频波。“这对珠宝”指什么?这句话 该怎样理解?
“珠宝”指托尔斯泰的眼睛。托尔斯泰 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人生的观察、 研究,又经过自己的思想加工,并用他的笔 表现出来,展示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 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 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 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第一年,他们共同从事提炼镭的工作; 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 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居里夫人怎样工作的?
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 酸渍的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 几小时搅动沸腾的材料。常年累月的工作, 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的略带蓝 色的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 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示例:我渴望的幸福是假日能够有属于自己 的自由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和 几个好朋友去旅游,在清山秀水中放松心情, 赏着五颜六色的野花,蹚着欢快奔流的溪水, 听着叽叽喳喳的鸟鸣,享受那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美妙时光。
8 美丽的颜色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炼 镭的过程。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3.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 话的作用。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 理而活着。
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 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 《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列பைடு நூலகம்·托尔斯泰
(1828—1910)
板书设计
须发:浓密、多毛
轮廓结构
列 夫
外貌特征 (平庸、
面部表情 面部
· 丑陋)
普通大众
先 抑
崇敬
托
巨大反差
赞美
尔 斯 泰
非同寻常的眼睛 (敏锐、深刻)
犀利的目光 蕴含丰富情感
后 扬
眼睛的威力
随堂练习
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是不够幸福的。 其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在不同 的人生阶段对幸福的追求都不同。简要谈谈 处在花季的你最渴望得到怎样的幸福,为使 表述更有文采,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 有了。
整体感知
找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 概括环境的特点。
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酷热,冬 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但她 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里露天完成。由此可以 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 的……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 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 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 作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里夫人终于 提炼出了镭。
品味语言
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