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路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8T03:29:45.93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8期作者:马开伟[导读] 公路是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而路基路面是公路的基础,路基路面的设计质量对公路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马开伟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公路是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而路基路面是公路的基础,路基路面的设计质量对公路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对之后的路基施工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路基设计出现问题,将对路基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路基存在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公路路基;设计;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各城市地区间的交流互动愈发频繁,私家车数量的急速增长,给既有公路造成极大压力,同时既有公路已无法满足现有通行需要,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公路改扩建,以此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公路通行服务功能。

1路基边坡与其防护设计方面的问题(1)边坡水毁。

降雨会导致边坡受到雨水的冲刷,影响边坡土体的孔隙,产生边坡水毁使边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引起路面塌陷等问题,对行车安全造成直接影响。

边坡破坏产生的原因与路基填料、高度及压实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从理论角度讲,采用砂性土填筑而成的路基,其边坡比采用黏性土填筑而成的路基边坡相对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而产生破坏。

(2)边坡坍塌。

按照边坡土层性质,可将边坡坍塌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为均质土坍塌,即边坡范围内土体性质较为单一的位置产生微膨胀引起的坍塌;第二类为覆盖层坍塌,即边坡表面处于松散状态的覆盖层发生坍塌,其严重程度和坡高及覆盖层厚度直接相关;第三类为结构面坍塌,即边坡中某个软弱结构面产生坍塌,常见形态包括直线形与折线形,主要和结构面形式有关。

2公路路基优化设计 2.1遵循公路路基设计原则 2.1.1实用性原则在对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实用性的原则。

道路工程与其他市政工程不同,例如园林建设,其核心是突出外形美观,但是公路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途径,如果道路工程过于注重美感,忽视了实用性,则会导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在设计道路工程时,设计人员必须突出实用性。

2.1.2综合性原则在对公路路基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站在长远的角度,将城市地区未来的发展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确保路线建设完成以后与城市道路网络干线相互协调。

公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假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公路自身的情况,则无法与城市的基础设施保持协调。

2.2公路工程软土路基设计要点(1)软土深度不超过2m的路段,其上无覆盖层时,可将软弱土层挖除,回填砂、砾、卵石等透水性材料并碾压夯实,还要在基底设置排水设施,以免路基中自由水过多引起沉降。

因为软土路基路段范围较小,土方开挖和回填的工程量不大,换填法在软土路基路段的施工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善了路基性质。

(2)软土深度2~4m的路段,通常采取换填加片石排水沟方式处理,换填厚度1~1.5m,片石排水沟深度1.5m,按间距4~8m设置,沟底纵坡一般不小于1%,凡采用横向片石排水沟时,一般均于下游侧增设一道纵向片石排水沟,然后结合地形延伸纵或横向排水沟至低洼处。

(3)软土深度超过4m时使用水泥搅拌桩法,按照先钻孔、后注浆的工序,将高强度水泥砂浆注入到预先钻好的孔中,促使浆液与土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构建复合路基,提高公路路基的承载力,这种软土路基处理技术适用于多种软弱土层的施工,缺点是施工成本偏高。

2.3防护设计与优化按照“固脚强腰”原则对开挖坡面实施防护优化设计。

具体内容为:为避免边坡表面产生破碎与掉块,对挖方边坡高度小于20m且稳定性尚好的边坡,采用窗孔式护面墙进行防护,这样能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减少圬工量;深挖边坡根据边坡地质、岩层破碎及裂隙发育程度、地面横坡等情况,确定路基横断面型式、边坡防护、支挡加固措施,对于软质岩层,岩层破碎、裂隙发育,一般采用8~10m高度分级放坡,坡面采取锚杆框架进行防护,对于需要提高整体稳定性的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防护等措施加固,在土质边坡加固中应用较多,凡采用框架锚固系统加固坡面的路堑边坡,通过在框架单元格内以及路堑边坡坡顶与自然坡面交界处直接喷播植草等对边坡进行植被恢复,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绿色品质公路”的设计理念;对于节理、裂隙发育的弱风化硬质岩边坡,整体较为稳定,表层易风化形成破碎岩体滚落到地面,抑或发生局部崩塌,可采用主动网进行加固。

2.4填方路堤边坡防护设计对于一级边坡,如果填方路基填土高度不超过4m,边坡则使用植草防护。

如果填方高度在4~6m范围内,边坡设计为三维植被固土网垫护坡。

若高度超过6m则需按6~8m分级放坡,每级设置不小于1.50m宽的边坡平台,平台采用3%外倾横坡,并采用骨架护坡防护,一般路段采用菱形骨架+培土喷播,该型护坡造价省,外形美观,施工简便,有利于大面积施工;对于超高单向横坡平曲线内侧边坡、凹形竖曲线底部两侧边坡以及桥头路堤(≥2
3.2米)两侧边坡,为避免路面水集中冲刷采用拱形骨架+培土喷播,该型护坡结构科学,排水性能好,但造价及对施工控制要求较高。

受水流、水田的侵蚀、冲刷的浸水路基,根据水文调查结果在设计水位+50cm高度以下的路基边坡则全部采用C20砼进行实体护坡硬防护。

路堤坡脚的护坡道一般采用普通的植草防护,并按环境景观要求栽植乔木、灌木。

当公路用地受到限制或地面自然横坡较陡导致路堤放坡受到限制、稳定性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应采用适当的支挡结构措施对路基进行支挡,视用地宽松程度选择支挡结构形式,当路基用地条件收到严格限制,无法进行放坡时应进行路肩支挡,当路基用地相对宽松,但需要对边坡进行收紧坡脚处理的路段可对路基进行路堤式坡脚支挡。

结语
综上所述,路基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公路的质量,如果路基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则不仅会对日后的路基路面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导致路面产生一系列病害或破坏。

因此,在路基设计工作中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设计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此在顺利完成路基设计工作的同时,保证设计质量和水平,为之后的路基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辛瑞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问题与优化对策解析[J].居舍,2021(15):111-112.
[2]肖洪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存在的问题及快速养护方案[J].交通世界,2020(16):30-31.
[3]吴海朝.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19(33):18-19.
[4]吕丽君.公路改扩建过程中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问题探析[J].四川建材,2019,45(8):237-238.
[5]迟亮亮.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182-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