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实验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
卷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每空2分)
1.下列都属于鱼类的一组动物是:()
①章鱼②海马③甲鱼④鳄鱼⑤娃娃鱼⑥鲨鱼⑦鲸鱼⑧中华鲟.
A.③⑤⑦ B.②④⑧ C.①③⑥ D.②⑥⑧
2.鲫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加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3.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
A.吸盘 B.小钩 C.环带 D.刚毛
4.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的穴居生活
C.有利于蚯蚓的呼吸 D.有利于蚯蚓的消化
5.涡虫捕食和排出食物残渣的器官分别是()
A.口、肛门 B.口、胞肛 C.口、口 D.咽、口
6.鸟类飞行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 B.肺和气囊 C.气囊 D.气管
7.下列有关蝗虫外骨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支撑身体,是身体长大
B.有利于飞行生活
C.可以防止天敌捕杀,具有防御作用
D.适应陆地生活
8.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
C.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运动能力不强
9.下列不属于两栖类特征的是()
A.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D.成体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
10.下列关于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体表有角质层
B.消化管结构简单
C.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D.生殖器官发达
11.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12.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臭鼬受到威胁时释放臭气
13.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的关怀无微不至.这样现象说明了()
A.动物界的所有动物都能和平相处
B.猫与鸡的血缘关系很近
C.母鸡的识别能力很差
D.鸡的育雏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1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 B.大山雀 C.蜘蛛 D.黑猩猩
15.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A.配制培养基 B.接种
C.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D.高温灭菌
16.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7.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霉菌
18.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A.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
C.刚煮熟的食品中 D.流通的货币上
19.我们看到的橘子皮上的“霉”实际上是()
A.一个细菌 B.一个霉菌 C.细菌的菌落 D.真菌的菌落
20.谜语“像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的谜底是蜗牛,蜗牛的房子是()
A.外套膜 B.贝壳 C.鳞片 D.外骨骼
21.在制作甜酒过程中,应尽量少打开容器,主要原因是()
A.防止热量散失 B.防止酒香挥发
C.防止落入灰尘 D.防止被其他细菌和真菌感染
22.爬行动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关键原因是()
A.体表有角质的鳞或甲
B.完全用肺呼吸
C.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神经系统发达,能及时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
23.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主要原因是冰箱环境中()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24.制作泡菜时,要用水密封泡菜坛口,这是因为()
A.乳酸菌喜欢黑暗的环境 B.乳酸菌喜欢无氧的环境
C.乳酸菌喜欢有氧的环境 D.乳酸菌的生活需要水
25.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B.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C.家鸽体表的羽毛是其适于飞行最主要的器官
D.兔的牙齿分化,盲肠发达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二、简答填空(每空1分,共50分)
26.如图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细菌能靠[ ] 进行运动,靠生殖的.
(2)细菌细胞中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培养基中必须添加.
(3)当[ ] 所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
体,以抵抗不良环境.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
27.如图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4)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而不会腐败变质.
28.鱼是适于中生活的一类动物;它们的体表常常被有;用呼吸;通过的摆动和的协调作用游泳.
29.蛔虫的体表有,有保护作用,生殖器官,没有专门的
器官.
30.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是,动物界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和.
3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是:体形呈形,前肢变成,体表覆盖着,胸部发达,身体里有发达的与肺相连通,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心率.
32.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发育,成
体,用呼吸,同时用辅助呼吸,这样动物叫两栖动物.
33.具有社会行为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通过、、、来传递信息.
34.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A表示动作,图B表示动作.
(2)①表示,在图A中处于状态,而同时②则处于状态;图B中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和.
35.如图是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图,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的是哺乳类草食性动物的头骨,其牙齿的特点是具有
和.
(2)图B表示的是哺乳类性动物的头骨,其牙齿与前者不同的是具
有,能撕裂食物.
2014-2015学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每空2分)
1.下列都属于鱼类的一组动物是:()
①章鱼②海马③甲鱼④鳄鱼⑤娃娃鱼⑥鲨鱼⑦鲸鱼⑧中华鲟.
A.③⑤⑦ B.②④⑧ C.①③⑥ D.②⑥⑧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鱼类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①章鱼②海马③甲鱼④鳄鱼⑤娃娃鱼⑥鲨鱼⑦鲸鱼⑧中华鲟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①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②海马、⑥鲨鱼、⑧中华鲟都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具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③甲鱼和④鳄鱼是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自然孵化,是爬行动物;⑤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山上水中,但是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属于两栖类;⑦鲸鱼生活在水中,但是用肺呼吸,胎生,体温恒定,因此是哺乳动物.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鱼类的特征.
2.鲫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加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吸收的是水中的溶解氧.
解答: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故选:A
点评:关键是明确鱼儿不停地用口吞水的主要意义是呼吸,使水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
A.吸盘 B.小钩 C.环带 D.刚毛
考点:蚯蚓的特征.
分析: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
解答:解: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身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前端离环带近.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环带的位置.
4.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的穴居生活
C.有利于蚯蚓的呼吸 D.有利于蚯蚓的消化
考点:探究蚯蚓的运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的呼吸.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呼吸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
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表完成的.
5.涡虫捕食和排出食物残渣的器官分别是()
A.口、肛门 B.口、胞肛 C.口、口 D.咽、口
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
解答:解: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咽可从口内伸出捕食小动物,咽下接肠,肠为盲管.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有口排出体外.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扁形动物的特征.
6.鸟类飞行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 B.肺和气囊 C.气囊 D.气管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分析: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解答:解:鸟类除具有肺外,还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如图
.主要的气囊有9个,它们一直伸展到内脏间、肌肉间和骨的空腔中.鸟在休息时,主要靠肋间肌及腹部肌肉的运动,在肺部进行呼吸.当飞翔时,则主要靠胸肌的运动进行呼吸.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所以,鸟类无论在飞行时还是静止时都是用肺呼吸.
故选:A.
点评:气囊的作用:减轻质量,散发热量,得到充分的氧气的作用而并不进行气体交换.
7.下列有关蝗虫外骨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支撑身体,是身体长大
B.有利于飞行生活
C.可以防止天敌捕杀,具有防御作用
D.适应陆地生活
考点: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
分析:蝗虫为陆生动物,具有适于陆生的特点,如外骨骼.蝗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支撑身体和保护体内的各种器官的作用,外骨骼不能随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换外骨骼,这种现象叫蜕皮.
解答:解:A、蝗虫外骨骼支撑身体,不能随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A错误.
B、蝗虫外骨骼不具有飞行能力.B错误.
C、蝗虫外骨骼保护体内的各种器官的作用,但不能防止天敌捕杀.C错误.
D、蝗虫为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干燥,所以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D正确.
故选:D
点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8.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
C.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D.运动能力不强
考点: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一些特点.
解答:解:A、昆虫纲是生物界中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故此选项正确;
B、昆虫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能够飞行或爬行.故此选项正确;
C、昆虫有翅能飞,运动范围增大,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故此选项正确;
D、昆虫能够飞行,活动范围增大;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只要了解了昆虫纲的特征这类题就很容易做了.
9.下列不属于两栖类特征的是()
A.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D.成体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根据两栖动物的定义分析解答.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解答:解: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所以ABCD选项中,D不属于两栖类的特征.
故选D.
点评:两栖动物的特征是经常考查的内容,一般难度不大.
10.下列关于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体表有角质层
B.消化管结构简单
C.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D.生殖器官发达
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A、体表有角质层.可抵抗消化液的侵蚀,与寄生生活相适应,A正确;
B、蛔虫营养物质主要是寄生动物体内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虫的消化道简单;B正确;
C、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与寄生无关,C错误;
D、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D正确;故选:C
点评: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11.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都收缩.
故选:A
点评:解此类题时,可以拿自己做“模特”进行现场“体验”,从中获取信息达到解题的目的.
12.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臭鼬受到威胁时释放臭气
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A、蜜蜂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A正确.
B、蝶蛾类昆虫分泌性外激素是为了吸引异性,因此都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B 正确.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是通过声音来交流信息,C正确;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是为了躲避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D 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3.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的关怀无微不至.这样现象说明了()
A.动物界的所有动物都能和平相处
B.猫与鸡的血缘关系很近
C.母鸡的识别能力很差
D.鸡的育雏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了动物行为的判断,结合动物行为的分类方法进行判断,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例如:幼袋鼠吃奶就是先天性行为,因为小袋鼠刚出生靠本能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的关怀无微不至.这属于鸡的育雏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故选:D
点评:熟记学习行为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蚯蚓 B.大山雀 C.蜘蛛 D.黑猩猩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类别形成获得途径适应特征进化趋势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适应稳定的环境.高等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新的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作用获得.适应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解答:解: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在A蚯蚓、B大山雀、C蜘蛛、D黑猩猩四种生物中,黑猩猩最高等,其学习能力最强.
故选:D.
点评:明确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15.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A.配制培养基 B.接种
C.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 D.高温灭菌
考点:菌落及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接种.解答时可以从接种的概念方法目的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接种的目的有多种,如:扩大培养、筛选菌种、选育等.不过其他的目的一般都建立在扩大培养的基础上.如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螺旋接种法等.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手上的细菌被黏附在棉棒上,相当于取菌种,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细菌的菌种就接到了培养基上,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接种的方式目的.
16.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③接种④高温灭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考点:菌落及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解答时可以从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①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④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在进行③接种,接种后②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注意: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
17.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霉菌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霉菌属于真菌,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而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表明不是病毒;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表明不是真菌或霉菌,因此这种生物最有可能是细菌.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结构.
18.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A.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
C.刚煮熟的食品中 D.流通的货币上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A、由于腌制食品的盐水中盐的浓度大,不利于细菌真菌吸收水分,甚至失水,因此细菌真菌较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没有空气(氧气),因此好氧性细菌真菌就无法生长繁殖,又因罐头食品制作时经过高温灭菌里面的细菌真菌很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刚煮熟的食品中由于温度较高,不适于细菌真菌生长,因此细菌真菌较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流通的货币上由于接触的人多,细菌真菌就多,又因货币上占有汗液有机物稍多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细菌真菌较多.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真菌的分布与条件有关.
19.我们看到的橘子皮上的“霉”实际上是()
A.一个细菌 B.一个霉菌 C.细菌的菌落 D.真菌的菌落
考点:菌落及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
分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橘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
解答:解:在发霉的橘子皮上,生长的是霉菌,霉菌较小,单个的肉眼不能看到,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的菌落.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菌落的形成.
20.谜语“像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的谜底是蜗牛,蜗牛的房子是()
A.外套膜 B.贝壳 C.鳞片 D.外骨骼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蜗牛的名字中有“牛”但是它不是牛,“房子”实际上是蜗牛的贝壳.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软体动物的特征.
21.在制作甜酒过程中,应尽量少打开容器,主要原因是()
A.防止热量散失 B.防止酒香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