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转型期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师 生学习交流 课外活动 是课堂活动 的延伸,教师可 以根 据不 同学生 的数学兴趣和 爱好 “ 因材施教 ”,开展各式各样 的数学课外活动 。比如 数学 兴趣 小组、社会 问题 调研、数学知识竞赛等等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 ,加深 学生对 于数学书本中数学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让学生从 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自我分析 和解 决问题, 这对于培养 小学 生的创 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是学生人生和学 习的 引导者 ,应 发挥 正面 作用,通 过经常的学习交流,在师生间建立平等 、开放 、 多元 的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其数学创新能力。 四、结语 创新是素质教育 的核心 ,也是 教育发展 的趋 势。小学数学 教学源于教育 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在数学素质教学中,针对 当前小学生 学习 数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数 学教
中要善于将生 活中遇到 的问题 引入课 堂,积极提 问,勤思索,实现 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 能力 。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刨新能力的麓径 ( 一)营造平等 的学 习氛 围,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在 课堂教学 中,教 师应采取激励 方式教学 。作 为教师,首先要用欣 赏的
的能力。
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小学生的学 习行为和表现 ,相信并尊 重 自己的学生,在 日常学习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 当给予表扬 ,这样鼓 励达到的教学效果远胜于指责学生缺 点促其上进 的方式 。其次教师要切实有效 地组织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注重对学生数学学 习方法的引导和创新学 习习惯 的培养。再 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实行个性化教育 ,切勿实行 “ 一刀切 ”, 充分关怀学 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要 ,关注 学生 的学 习情感变化 ,激 发学生 学习数 学的兴趣 。 ( 二 )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 构建 开放的教学模 式,首先,教师要 善于从教材入手 ,对 教材 内容进行 合理取舍 ,以开放 的眼光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材料引入数学课堂教学,选 取 哪些 易于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数学教学材料。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 学手段 ( 比如多媒 体教学),大胆开放课堂教学形式,实现 数学能力培养和提 高。数 学是一门涉 及到各个领域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践为基础进 行 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鳃放学生思想,给他们提供求 异思维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 问题
诗歌是一种 常见 的文学体裁 。 它在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 它诞生得最早 , 普 及面最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和渗透力 。 诗 歌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义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 言描写形象创 造意境,表达主题。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 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 ,可 以培 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 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的水平 。诗歌教学和其它文体一样 ,没有什么一成不 变的模式。一般说来要扣住诗歌特点,引导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语言 、丰富 的联想和想象来塑造 形象、创造意境而达到抒情言志的。 在小学语 文的诗歌学 习中,学生对诗歌 的分析一般停 留在表象上 ,未从 细节上去对诗歌进行鉴赏 ,而在初 中语文 的教学 中却要求有较深程度 的理解 。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对 初中语文转型期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认识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中诗歌练 习中的几点不 同 ( 1 )考 察分值不同。小学语文的诗歌分析一般包括对原旬填空和翻译课 文 中的诗句,多数都是 课堂上讲到 的内容,分值多为 8 — 1 2分,初中语文 的诗 歌分析一般为 4 - 6 分。 ( 2 )鉴赏 内容层次不 同。小学语文 的诗歌分析一般 为作者、体裁 等较浅 显 的文 学常识 的记忆 ,而初 中语 文的诗歌 分析已深入 到对 诗歌思想 感情、表现 手法 等难度较度较高方面 的分析 。 ( 3 )鉴赏要求不 同。小学语文 的诗歌分析 要求 学生能明确 诗歌的基本内 容,据此作 答,而在初中语文的诗歌分析中要求学生既要能理解诗歌 内容,又 要能明确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所用的表现手法,诗眼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 用等。初中语 文诗歌 学习中要求掌握的 内容 比小学时有了较大的提升 。 =、帮助掌生领会诗 的意境 诗忌直露 ,讲 究含蓄。诗主要 运用形象思维 ,但 又不排 除说 理,而说理 也离不开形象,它常把哲理寓于形象当 中。诗的语言又十分精炼,字少意多 , 内容又多跳跃。因此,在初中的诗歌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 。什么 是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对形象的描写表现 出来 的境界和情调 ,就是意境 。 般来说,意是作者的主观感情 ,境是客观事物 ,二者和谐统一,形成意境 。 例如, “ 桔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其客观景象是 :枯藤 、老树 、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这几种 自然景物。但在一个游子的眼中 由此而产生悲切凄凉 之感 ,由是形成了作品特 有的意境。 三、帮助学生合理补充形象 1 .为什么要补充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如 对梅,诗人往往给它 以高洁、凌霜傲雪的性格 。但是陆游 的 “ 零落尘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 算子 ・ 咏梅》), 写出了梅的孤傲 。 而毛泽东的 “ 俏也不争春 ,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 中笑 (《h 算子 ・ 咏梅》)却写出梅的 不争的性格。同样是咏梅,由于作者对其倾注的感情不同,梅的形象也就不同。
初中语文转型期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6 2 9 0 0 0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 区玉丰中学 袁 玉全
擅 薹: ( 一) 认识初 中语文与小学语 文中诗歌 练习中的几点 不同。 ( 二) 帮助 学生领会诗的意境。 ( 三 )帮助学生合 理补充形象。 ( 四 )深入 品位 ,推 敲 语 言。 ( 五 )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读诗。 关■调 :初 中 诗歌 体会
学 的 重 要任 务 。
参考文献 : [ 1 】 李世 海 、高兆宏 、张 晓宜 . 创新 教 育新探 [ M ] . 社会 学文 献 出版
社 . 2 0 0 5年 版 .
[ 2 1 昊秋菊 .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 [ J 1 . 科 学教育 家 . 2 0 0 8 ( 3 ) . 【 3 】 关文信 . 小学数 学创新性教 学指导 [ M 】 . 长春 : 吉林大学 出版社 . 2 0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