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堂笔记
一、生字词。
1. 矛(máo)
- 这个字可有趣啦,就像古代打仗用的一种兵器,长长的杆,尖尖的头。
可以组词“矛盾”“长矛”。
- 记忆小窍门:“茅”字去掉草字头就是“矛”啦,不过它们的意思可不一样哦。
2. 盾(dùn)
- 它也是一种古代的防护兵器,像个大盾牌一样,可以挡住敌人的攻击。
组词“盾牌”“矛盾”。
- 想象一下,士兵拿着盾牌保护自己,这个字就好记了。
3. 誉(yù)
- 这个字表示称赞、夸奖的意思。
比如“赞誉”“名誉”。
- 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兴”字少一横,下面是“言”,就好像是大家高兴地用言语来称赞呢。
4. 吾(wú)
- 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就是“我”的意思。
像“吾辈”“吾国”。
- 这个字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你可以把它拆成“五”和“口”,想象成一个人有五张嘴在说话,说“我”的事情呢。
二、课文内容。
1. 故事大意。
- 有一个楚国人,他既卖矛又卖盾。
他先夸自己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自己的矛很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这时候有个人就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楚国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 这个故事就像一场滑稽的表演,这个楚国人就像一个自吹自擂的小丑,结果被别人问得哑口无言。
2. 寓意。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
就像我们不能一会儿说这个东西好得不得了,一会儿又说这个东西坏得一塌糊涂。
- 要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像这个楚国人一样自相矛盾,别人可就不会相信我们啦。
比如说你跟朋友说你数学超级好,什么难题都会做,但是一考试就不及格,这不是自相矛盾嘛。
3. 文言文理解。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这里的“鬻”就是卖的意思。
这个楚人在市场上叫卖他的盾和矛呢。
-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这个楚人开始吹嘘他的盾啦,说我的盾超级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破它。
这里的“陷”就是刺破、穿透的意思。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然后他又开始夸他的矛很锋利,任何东西都能刺破。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里的“或”就是有人的意思,有人就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把楚国人的吹嘘给炸得粉碎。
- “其人弗能应也。
”这个楚国人不能回答了,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下子就愣住了。
三、写作特点。
1. 简洁生动。
- 这篇文言文很短小精悍,但是把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没有多余的废话,每个字都很有用。
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盒,虽然不大,但是里面装着很精彩的故事。
2. 以对话推动情节。
- 故事主要是通过楚国人的自夸和别人的提问这一系列对话来展开情节的。
这种对话就像一场小小的辩论赛,一个在夸,一个在质疑,最后把矛盾点暴露出来,很有意思。
四、课后拓展。
1. 类似的成语。
- 还有“掩耳盗铃”,那个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别人就听不到了,也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和“自相矛盾”一样愚蠢。
2. 在生活中的应用。
- 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的观点和论据可不能自相矛盾。
比如说你写保护环境很重要,但是在文章里又写可以随便扔垃圾,这可不行。
- 在和别人辩论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话不能前后矛盾,不然就很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