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侧,发育正常侧横窦、乙状窦较粗。
• 年龄:儿童和青壮年多见。 • 部位:多发生在皮层、皮层下及深部灰质核团。 • 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变化多样,无特异性。 • 直接征象:平扫静脉窦高密度影/流空信号消失,增强呈空三
角征;CTV、MRV:静脉窦充盈缺损。 • 间接征象:脑水肿、静脉性脑梗死、皮质多发性出血、蛛网
活性降低。
• 静脉窦阻塞。
• 受累静脉窦引流区内出现脑水肿,并可有红细胞渗出, 引起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 若血栓范围广,严重影响循环时,可出现血管怒张、脑 静脉淤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皮质及皮质下可见多 数出血点、出血性梗死或软化灶,病灶周围出现典型的 环状出血点。
•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多见炎性静脉窦血栓形成。 • 神经系统症状因受静脉窦的部位、范围、血栓形成的速
• 感染性:全身:败血症等、局部:中耳乳突炎、副鼻窦、 眼眶部感染。
• 非感染性:头部严重外伤、消耗性疾病(结核)、贫血、 严重 脱水、 高凝状态(妊娠)、口服避孕药、肿瘤等。
• 约有25%原大因素,但机体不同部位 静脉血栓,以不同因素为主:
Ø静脉血流滞缓。 Ø静脉管壁损伤: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 Ø血液成分改变: 血黏度增加;凝血活性增高;抗凝血
常为突发性
符合脑动脉供血区,同时累及皮质、 髓质 扇形或三角形
中老年
静脉窦异常密度/信号,梗死灶内可见斑片状出血 供血动脉出现血管致密征,较均匀低

密度影
• 局限性骨质缺损。 • 缺损区与脑脊液信号相同,呈长T1、长T2信号。 • 边界清楚,边缘光滑,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 增强扫描无强化。
• 常见于横窦。 • 当一侧横窦发育不良或缺如,则上矢状窦血液偏流于另
膜下腔出血、侧枝循环形成。
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有以下症状: Ø颅内压增高,头痛是 CVST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Ø静脉窦阻塞引起循环障碍的局灶性症状(颜面肿胀、静
脉怒张、球结膜水肿、突眼等)。 Ø继发的脑梗死、出血所致的神经症状。
• 平扫CT直接征象:静脉窦高密度影(束带征/三角 征)。 • 平扫CT间接征象:静脉性水肿、静脉性脑梗死、静 脉性脑出血。 • 增强可出现空三角征。
• 在MRI上血栓的信号因时间不同而异。 • 发病后1-5天,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 发病6-15天,T1WI、T2WI均为高信号。 • 发病16-3个月,由于血栓再通,T1、T2信号减弱,流空信号增强。 • 持续闭塞表现为发病4个月后,有些病人仍可见持续的管腔内等信号,无正常流
空信号。 • 间接征像:丘脑水肿占69%,其中双侧占47%。
起病形式 部位 形态 年龄 影像表现
静脉性脑梗死
动脉性脑梗死
起病形式变化多样,通常为逐渐进展的,以颅内 高压症状为主
与引流静脉区域相一致,多发生在皮层、皮层下 及深部灰质核团
在大片状低密度影中出现不规则,散在片状高密 度影 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 脑静脉窦血栓(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 发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是一种严重的、潜在危及 生命的疾病。
• 通常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而儿童患者中又以感染引起 的侧窦(横窦和乙状窦)和海绵窦多见。
• 当患者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以及偏瘫、晕厥等神经系统损害时,应该警惕静脉窦血 栓形成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