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2020年期中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2020年期中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2018年8月26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92打破亚运会记录夺冠。
这是由于他在这100米中
A.平均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
A.速度变化相同
B.平均速度相等
C.位移相等
D.加速度相同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
A.位移和路程
B.时间和时刻
C.力和加速度
D.平均速度和速率
4.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
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m/s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
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3.0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01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A.110cm
B.130cm
C.150cm
D.170cm
5.未来“胶囊高铁”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
km h.工程人员对“胶囊高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
铁”在A城到B城的一个直线路段进行了测试,行驶了121.7公里,用时6分13秒.则( )
km h是平均速度
A.5000 /
B.6分13秒是时刻
C.“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受重力作用
D.计算“胶囊高铁”列车从A城到B城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它看成质点
6.小刚同学看新闻时发现:自从我国采取调控房价政策以来,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国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小刚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降”类比成运动中的“减速”,据此类比方法,你觉得“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
A.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D.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7.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
B.t=3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
C.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相同
8.马拉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前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下面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马拉车的力先产生,车拉马的力后产生
B.马能拉动车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也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D.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9.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0
60角的力1F拉物块时,物块做
30角的力2F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0
1
F和
2
F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31
-B.23
-C.
31
22
-D.1-
3
2
10.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5m/s B.10m/s C.15m/s D.20m/s
11.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00m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
B.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
C.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9.92 s指的是时间
D.苏炳添的100 m成绩为9.92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
12.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C.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D.在t1时刻甲乙两车瞬时速度相等
13.“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s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g取()
2
10m/s)?
A.1.6s B.0.8s C.0.4s D.0.2s
14.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
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林珊入水后前
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1,后
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2,则2
1
x
x 为
A .1:16
B .1:7
C .1:5
D .1:3
15.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A 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 4R ,2πR 向东
B .4R 向东,2πR 向东
C .4πR 向东,4R
D .4R 向东,2πR 1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D .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A 和B 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在拉力F 作用下,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撤去F 后的瞬间A 和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A 和a
B ,则
A .a A =0,a
B =g
B .a A =g ,a B =g
C .a A =0,a B =
122m m g m + D .a A =g ,a B =122
m m g m + 18.拿一个长约1.5m 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
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 .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19.射箭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将箭射出后,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A.重力
B.重力、弓弦的弹力
C.重力、空气作用力
D.重力、弓弦的弹力、空气作用力
20.从离地面3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m B.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
C.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m D.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
二、多选题
2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静止一质量为m1的小滑块,现给木板施加一随时间均匀增大的水平力F,满足F=kt(k为常量,t代表时间),长木板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小滑块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2s 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增大
B .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μ=
C .m 1与m 2之比为1:3
D .当小滑块从长木板上脱离时,其速度比长木板小0.5m/s
22.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 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根据图象可求出(
)
A .物体的初速率v 0=3m/s
B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
C .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 的最小值x 小=1.44m
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不会沿斜面下滑
23.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 接收,从小盒子B 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t 时间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速度为112x v t =声
B .超声波的速度为22
2x v t =声
C
.物体的速度为21
21
2()
x x
v
t t t
-
=
--∆
D.物体的速度为
()
21
21
2x x
v
t t t
-
=
-+∆
24.粗糙水平面上a、b、c、d四个相同小物块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等腰梯形,系统静止。
ab之间、ac之间以及bd之间的弹簧长度相同且等于cd之间弹簧长度的一半。
ab之间弹簧弹力大小为cd之间弹簧弹力大小的一半。
若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
A.ab之间的弹簧一定是压缩的B.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C.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f D.d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f
25.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位移是6 m,第7秒内的位移是10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的初速度是3.5 m/s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1 m/s2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4 m/s2
D.质点在4.5秒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
三、实验题
26.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F、G共 7 个计数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s。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___再_______。
(选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格中____、___、______.
(3)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____。
27.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
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
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
(1)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知计算出了打下1、2、3、4、5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速度6v=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123456
t0.10.20.30.40.50.6
/s
()1
⋅0.3580.4000.4400.4850.530
/v m s-
(2)现已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作出小车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v t-图象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0v=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加速度
a=____2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28.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________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2)若电源的频率为50 Hz,该同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为________s;如果在打点过程中电源的频率变低,而该同学又没发现电源频率变低,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9.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标出,其部分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
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2)计算出打下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条纸
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纸带的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
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1.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24m的A和B 两点,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0m/s,如图所示,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A点与出发点O间的距离.
32.沪杭高铁的全线开通,创下了我国的高速铁路技术时速350 km/h的新纪录,同时旅客的安全工作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假设某次列车在离车站9.5 km处的速度为342 km/h,此时向车站发出无线电信号,同时立即开始制动刹车,使列车匀减速到站并刚好停住,若车站接收到列车发出的信号后,立即利用广播通知站台上的全体旅客需要50 s的时间,则:
(1)该列车进站时的加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2)全体旅客从听到广播通知,到列车进站停下,还有多长的登车准备时间?
33.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轿车速度为v1=40m/s,货车的速度为v2=24m/s,轿车在与货车相距x0=31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200m才停下来.运动过程中两车均可视为质点.
(1)若轿车刹车后货车继续以v2=24m/s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2=2.5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2=2m/s2匀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不相撞,在轿车给货车发出信号后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近,最近距离为多少米?
34.质量为M的斜面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斜面上
时正好匀速下滑,若用与斜面也成θ角的力F 拉木块沿斜面向上匀速上升,如图。
求: (1)求木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
(2)求拉力F 的大小。
35.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v 1=16m /s ,加速度a 1=2m /s 2做匀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v 2=4m /s ,加速度a 2=1m /s 2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的概念可知,距离相同,时间越短时平均速度越大,可知他在这100米中平均速度大;
A .平均速度大,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0~1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1s ~3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故A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推论知,0~1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
v m s m s ==,1s ~3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v m s m s ==.故B 正确.汽车在0~1s 内和1s ~3s 内图线围成的面积不等,则
位移不等,故C 错误.两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同,则加速度不同.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位移、力、加速度和平均速度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路程、时间、时刻和速率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超声波经历的路程为3400.01 3.4s vt s m ==⨯=,因为超声波是一来一去,故单向路程为1 1.72
x s m ==,所以人高 3.0 1.7 1.3130h H x m m m cm =-=-==,B 正确.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平均速度为物体通过一段时间的速度,瞬时速度为某一时刻的速度;
()2时刻为时间轴上的一点,时间间隔为时间轴上的一段时间;
()3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4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详解】
A 、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km h ,为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 错误;
B 、用时6分13秒对应一段过程,为时间间隔,故B 错误;
C 、”胶囊高铁”列车在真空管道中依然受到受重力作用,故C 正确;
D 、研究“胶囊高铁”列车从 A 城到 B 城的平均速度时,列车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将它看成质点,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中的“增速”,将房价的“下降”类比成运动中的“减速”,房价上涨类比成速度增大,减缓趋势反映房价上涨变慢,类比成速度增加变慢。
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选项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睛】
能正确理解和区分一些物理量的含义和物理意义,其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不一样的,要求同学们能够从题目中获取有用信息,运用类比法进行分析.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大小,故第1s位移大于第2s位移,故第1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s内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
B.0−2s沿着正方向运动,第3s沿着负方向运动,故t=2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故B错误;
C.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D错误;
D.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则第2s内的位移与第3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B错误C正确.
D.由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必须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故D 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两种情况下的物体分别受力分析,如图
将F1正交分解为F3和F4,F2正交分解为F5和F6,则有:F滑=F3 mg=F4+F N;
F滑′=F5
mg+F6=F N′
而F滑=μF N;F滑′=μF N′
则有F1cos60°=μ(mg-F1sin60°)①
F2cos30°=μ(mg+F2sin30°)②
又根据题意F1=F2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μ=23
故选B
考点:物体的平衡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运动学公式22
02
v v as
-=,代人数据得:
2 0225002620010m/s
v v as
=-=-⨯⨯=,故选B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名师点睛】
已知飞机的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初速度;该题考察导出公式的应用,直接代入公式即可.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100m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故A错误;
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不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故B错误;
C、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9.92 s指的是时间,故C正确;
D 、苏炳添的100 m 成绩为9.92 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其平均速度为:
100m/s 10.08m/s 9.92
x v t === 故选项D 错误。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x-t 图象中,位移方向用正负表示,图中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一直为正,且不断增加,故甲与乙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由v-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 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B 正确;
C .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丙和丁都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C 错误;
D .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在t 1时刻甲乙两车瞬时速度不相等,选项D 错误。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时速度大小仍然为8/m s ;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028/8/ 1.610/t m s m s v v v t s a a m s
---====-,故A 正确,BCD 错误.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运动员入水后的运动逆过来看,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其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得林珊入水后前
2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后2
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2,则2113x x =. A .1:16.故A 不符合题意.
B .1:7.故B 不符合题意.
C .1:5.故C 不符合题意.
D .1:3.故D 符合题意.
15.D
【解析】
【详解】
路程是路径的长度,而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则从A 到C 的路程:2πR ;位移为4R ,方向向东;
A .4R ,2πR 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4R 向东,2πR 向东,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4πR 向东,4R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4R 向东,2πR ,与结论相符,选项D 正确;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物体刚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B 错误.
C.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快,故C 错误.
D. 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故D 正确.
17.C
解析:C
【解析】
匀速运动时,由平衡可知,F 弹=m 1g ,F=(m 1+m 1)g ;撤去F 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隔离对B 分析,B 的加速度为:22122B m g F m g m g a m m ++弹=
=;隔离对A 分析,弹力保持不变;故加速度为:110A F m g
a m -弹==.故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问题,知道撤去F 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通过隔离分析求出瞬时加速度.
18.C
解析:C
【解析】玻璃筒内有空气时,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几个物体不同时下落,是因为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不同,导致加速度不同.故AB 错误.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高度相同,加速度都为g ,所以下落一样快.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玻璃筒内没有空气时,物体不受阻力,仅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都是同时落地.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空气阻力,故应选C.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位移大小为3m,方向竖直向下,故选项ACD错误,B正小球的路程为5m8m13m
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0~2s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它们之间为静摩擦力,对小滑块有
Ff=ma1
a1在增大,所以静摩擦力Ff也在增大,A正确;
BC.长木板的加速度a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0~2s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它们之间为静摩擦力,对小滑块有
F f=ma1
a1在增大,所以静摩擦力F f也在增大,A正确;
BC.长木板的加速度a在3s时突变,所以小滑块在3s时脱离长木板,对长木板在3s时刻前、后的运动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3−F f3=m2a前=m2⋅(2m/s2)
F3=m2a后=m2⋅(3m/s2)
解得
F f3=m2⋅(1m/s2)
在0~2s时间内
F=(m1+m2)a1=kt
所以
112
kt a m m =
+ 在2~3s 时间内 F −F f3=m 2a 2
所以
f 322
kt F a m -=
由图线斜率可知 1212
k m m =+ 2
1k m = 解得
m 1=m 2
f 310.1F m g
μ=
= BC 错误; D .在2s 时刻,小滑块与长木板的速度相同,在2~3s 时间内小滑块的速度的变化量为
Δv 1=1m/s
长木板的速度变化量为
Δv 2=1.5m/s
所以3s 时,长木板比小滑块的速度大0.5m/s ,D 正确。
故选AD 。
【点睛】
22.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当 时
据
得
当时,
由
得
设斜面倾角为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达最小
联立得
所以
故A 错误,BC 正确;
D .当某次θ=300时
解析: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当=90θ︒ 时a g =
据
2012v ax =
得
06m/s v ==
当0θ=︒时,a g μ'=
由
2022v a x '=
得
202
0.752v gx μ== 设斜面倾角为θ时,沿斜面上升的最大位移达最小
1sin cos a g g θμθ=+
201
2v x a = 联立得
220
2(sin cos )v x g g θμθ==+ 所以
min 1.44m x =
故A 错误,BC 正确;
D .当某次θ=30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根据
sin 30cos30mg mg μ︒<︒
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将不会沿斜面下滑,故D 正确。
故选BCD 。
23.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用时间为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乙图可知,超声波在12
t 时间内通过位移为x 1,则超声波的速度为 11112=
2
x x v t t =声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题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时所用时间为
21211()222
t t t t t t t -∆-+∆=-+∆ 所以物体的速度为
()()21212121212x x x x v t t t t t t --=
=-+∆-+∆
选项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
24.ABC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