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细胞因子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8
浅谈细胞因子在脓毒症中的
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
王 琳 赵立新 李雪松 于四方 王建光
脓毒症是由于机体对炎性反应失调而损
害患者内部脏器健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细
胞因子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具备生物活性的
小分子蛋白质,其一般包括两种,即促炎性
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
值得注意的
是,细胞因子是临床脓毒症的预防、诊断及
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本文着重探讨
细胞因子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现
状,希望能够对今后脓毒症相关细胞因子的
临床研究指明方向。
一、引言
脓毒症是一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生命
安全的急危重疾病。
其发病过程复杂,涉及
一些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诸如凝血功能受
损、代谢障碍、循环失衡等。
近年来,通过
深入的临床研究发现:脓毒症是由各类病原
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产生复杂互相作用
而诱发的一种综合性感染疾病。
在发病早期
是由于免疫炎症反应失衡而成,在这一过程
中,细胞因子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之后相
继展开的一些深入性研究和探索发现,一些
抗炎性因子能够抵制过度炎症反应,逐渐缓
解免疫失衡问题。
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些年来
脓毒症有关的细胞因子临床研究的具体成
果,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的深入研究提供借
鉴和参照。
二、细胞因子的形成
细胞因子(IL)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具
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一般又称为免
疫分子,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在脓毒症形
成时,细菌LPS是引起细胞因子形成的一个
关键因子。
LPS利用脂多糖结合蛋白、TOLL
样受体激活抗原呈递细胞诸如吞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等而分泌细胞因子。
并且,外毒素
属于一种超抗原物质,利用结合抗原呈递细
胞上表达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分子等,
促使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分泌细胞因子。
三、与脓毒症相关的细胞因子
(一)促炎IL
在脓毒症感染阶段,IL是一个非常关键
的细胞因子组,其能够激活信号传导,且促
进免疫细胞增殖、转移。
根据其功能将其
分成两种,即促炎IL和抗炎IL。
前者和组织
损伤有密切的关联,通常在脓毒症患者的外
周血清中有高度表达,其一般包括IL-1β、
IL-6等。
例如,IL-1β能够诱导炎症级联反
应,促使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通过研究发
现,在脓毒症患者接受治疗的1周内,通过
监测其血浆内的多种细胞因子能够发现,死
亡患者血浆的IL-1β浓度超过存活患者,且
具有不断提升的态势。
另外,IL-6和脓毒症
的严重性也有直接的相关性,其在脓毒症的
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作用并不明确。
根据临床
研究发现,通过LPS刺激皮肤FB,则会促使
IL-6的释放,由此来看,非免疫炎性细胞是
诱导细胞因子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对
于烧伤患者来说,尽早切除坏死皮肤,能够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形成。
(二)抗炎IL
IL-4是一个典型的抗炎IL,能够促使B
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
也能够诱导其他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IL-4和脓毒症的严重程
度、预后效果等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所
以,并未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性的探究。
·临床医学·
IL-10是机体重要的一个抗炎性细胞因子,也是一个典型的抗炎反应标记物。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IL-10表达水平的提升和脓毒症的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抗炎IL是机体自身分泌的拮抗过度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今已受到相关学者的全面关注。
根据一些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抗炎IL能够抑制脓毒症引起的脏器损伤,不过其在临床研究方面并未获得显著疗效;所以,关于IL-10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仅限于动物实验阶段,并未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三)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是按照氨基酸序列与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距离,划分成4种类型,即CC型、CXC型、CX3C型、XC型。
其功能是能够促使白细胞凝聚在感染之处,促使免疫细胞的大量形成。
如果体内的趋化因子缺乏,则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进而促使机体引发感染问题。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得出,抑制MCP-1能够降低吞噬细胞分泌TNF-α、IL-Iβ等,促使患有脓毒症的动物的生存率不断提升。
四、细胞因子在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现今,细胞因子作为脓毒症患者的一个重要的典型标志物,其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典型的细胞因子不适用于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时的精准性差、灵敏性弱,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对此,很多学者积极地运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组织遗传学等技术在不断挖掘其他新型的细胞因子。
例如,前几年发现在脂肪细胞内特异表达的细胞因子“瘦素”,能够用来鉴别脓毒症与SIRS,是诊断脓毒症、评估脓毒症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细胞因子,不过关于其临床实用性仍需要展开深入性的探究。
二是单一的细胞因子是典型的临床标志物在脓毒症的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不高。
如发表在2018年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价值解读分析》中提及的,并没有任何一
个生物标记物是100%敏感且特异的,无法凭借某一个生物标记物对某种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和评测,唯有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他指标检查数据,方可给予准确、完整的诊断。
根据已有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多类细胞因子相结合,能够大大地提高临床诊断率,与单凭某一细胞因子的诊断相比优势显著。
并且,细胞因子与重症评分系统相结合,也能够增强其临床应用价值,诸如APACHE和MCP-1相结合,能够对临床预测脓毒症死亡结果具备较强的敏感性和精准性;同时,细胞因子与组织器官衰竭评分结果相结合,在预测脓毒症的发生结果方面,其精准率大大提升。
五、结语
总之,细胞因子在脓毒症的形成、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细胞因子的临床研究对探讨脓毒症的病理生理特征、临床治疗原则等发挥着积极作用。
虽然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发现,这是由一些单个细胞因子所发挥的作用,不过通过全面研究和脓毒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组能够发现,这对于发现其他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脓毒症、评估脓毒症的预后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并且,脓毒症的出现,也会带来促炎性因子、抗炎性因子的出现,相关学者需要着重探讨如何重建细胞因子的稳态与平衡,这也是今后临床治疗脓毒症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军梁. 152例脑血栓患者经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 144-145.
[2]项雪峰.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6): 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