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认知成分和语音意识在中英文阅读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SS认知成分和语音意识在中英文阅读中的作用
摘要:该研究旨在了解PASS理论包含的基本认知过程(计划、注意、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与中英文阅读的关系。

对三、四、五年级共102名被试施测了中英文阅读测验,中英文语音意识测验以及CAS认知评估测试。

相关分析发现,中文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均与计划显著相关,英文真词辨认与计划和序列加工的相关显著,英文假词辨认则与计划和同时加工显著相关。

回归分析发现,英文中,语音意识对阅读的解释力大于PASS认知过程,但计划、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的解释亦达到显著,中文中,PASS认知过程对阅读的解释力大于语音意识,且计划的解释力最高。

结果既验证了PASS认知过程在英文阅读中的作用,也发现中文阅读有不同于英文阅读的认知特点。

关键词:PASS理论语音意识阅读
分类号:B842.3
1、前言
阅读是一种书面的言语活动,对其的解释可以分为语言学和非语言学两大类。

前者主要注重语言学范
围内的模块化加工对阅读的影响,包括语音加工、正字法加工、语素意识等;后者则强调阅读过程中的非模块化加工,认为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听觉时间辨认能力、工作记忆等一般认知加工过程的差异会造成阅读水平的不同。

语音意识是语言学层次上最被广泛接受的影响阅读的因素之一,它指有效识别、反省和操纵语言中声音单元的能力,包括音节意识、首/尾音意识和音位意识,是语音加工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拼音文字系统中,自Bradley和Bryant提出语音意识和阅读障碍的关系之后,语音意识在阅读获得和阅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多数研究者的认同。

良好的语音意识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进行语音的分解和合成,发现形一音转换规则,建立起书面语和口语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单词的识别速度和自动化程度。

Vandervelden和Siegel 发现5至8岁儿童的语音解码能力对其阅读成绩有显著的解释作用。

de Jong将字母和熟悉单词进行配对,让82名幼儿学习字母读音;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所学的字母和单词在发音上有相似性,而另一组所学的没有相似性。

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当前的字母知识之后,音位意识仍能显著地解释所有儿童在字母读音成绩上的差异。

来自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证据,也表明了语音
意识能力对阅读的影响。

Swan和Goswami采用图片命名和语音意识两种任务,分别考察了儿童的语音表征及其精确性。

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语音表征质量和组织性均较差,缺乏可深入分析的精细结构和丰富组织。

语音意识在汉语阅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Ho和Bryant发现低年级儿童元音检测的成绩与其汉字的真假字命名成绩相关显著,并且语音意识在规则形声字的学习中起了较大作用。

Hu和Catts发现,儿童读字和读拼音的能力与语音成绩显著相关,而与视觉记忆成绩无关。

孟祥芝等发现语音意识和快速命名对中文阅读均有显著的解释作用,但在汉字语音输出、字形输出和阅读理解过程中,语音意识的作用大于快速命名。

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也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在处理语音信息的任务上有困难。

Ho等发现单纯阅读障碍的儿童在语音任务上的成绩只低于生理年龄控制组,而与阅读水平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

建立在鲁利亚脑结构分析上的计划、注意一觉醒、同时和序列(Planning,Attention-arousal,Simultaneousprocessing and Successively processing,e.g.PASS)认知加工理论,则从非模块化的一般认知加
工能力角度,对阅读获得和发展进行解释。

鲁利亚根据临床观察,将脑分为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是动力系统,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接受来自机体内外部的各种刺激,并用同时或序列的加工方式对刺激信息进行编码;第三机能系统是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

Das和Naglieri在鲁利亚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强调动态认知加工过程的PASS理论,将认知加工分为计划、注意一觉醒、同时加工、序列加工四种成分。

计划是执行控制系统,主要负责控制和组织行为,选择或构建策略,以及监督行为;注意一觉醒负责保持唤醒水平和警觉,以及对适宜刺激的注意和对分心刺激的抑制;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都与信息的编码、转化和保持有关,但在同时加工中,各个项目之间以及各项目和整体之间的关系都会被编码,而在序列加工中,只有各相邻项目之间的关系被编码。

PASS各认知成分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在拼音文字系统中已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

“PASS的四种成分使个体不仅能够学习其语言中的语音系统和正字
法,也学习正确运用语音和正字法的策略。

”Na-gieri 和Rogahn以认知评估系统(Das-Naglieri Cogni-rive Assessment System,CAS)和Woodcock-Johnson成就测试(WJ-R)为测量工具,测试了1559名5-17岁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水平,结果表明:计划、注意、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均与WJ-R的各项阅读成绩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尽管随着任务的不同,各认知过程的相对重要性有所变化。

Das,Mishra和Kirby根据儿童的非言语智力和基本阅读水平将112名被试分为了四组(高智力-高阅读、高智力-低阅读、正常智力-高阅读、正常智力-低阅读),并测量了所有被试的注意、计划、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能力;结果发现:不论智力高低,低阅读水平儿童在所有需要序列加工的任务上的成绩都显著低于高阅读水平儿童,且二者的差异还表现在了注意的两个分测验中。

Kirby,Booth 和Das认为,同时性加工和计划在阅读理解任务以及其他高水平的阅读任务中作用较大,而序列加工和注意在真词辨认和假词辨认等基本水平的阅读任务中所起的作用较大。

来自阅读困难训练方面的研究,也为PASS的各成分与阅读的相关提供了证据。

Das,Mishra和Pool采用PREP程序对31名学习障碍儿童的四个PASS认知过
程进行了训练,控制组的20名障碍儿童未接受任何训练。

使用Woodcock阅读掌握测验修订版作为评估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工具。

结果发现,实验组在真词识别(Word Identification)和假词辨认(Word Attack)方面的进步显著高于控制组。

国内部分学者对PASS认知过程与中国儿童中英文阅读的关系也展开了理论与实验研究。

陈瑾和徐建平考察了双语学习方式对儿童认知加工发展水平的影响,发现接受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学习的儿童,继时加工水平的发展显著优于仅在英语课上接受英语教学的儿童。

蔡红霞等发现,与学习良好的儿童相比,学习困难儿童的同时性加工水平低下。

但是,以上研究都只考察了PASS理论中的部分认知过程与中国儿童阅读的关系,并且在蔡红霞等的研究中,学习困难儿童的定义较广泛,并不仅限于中英文阅读困难。

本研究将探讨PASS认知理论的四种认知过程与汉语儿童中英文阅读之间的关系,为阅读发展和阅读障碍主要是语言学范围内的模块化加工过程,还是受一般认知加工过程制约的非模块化加工过程的争论提供一些证据。

研究结果也将为阅读教学和阅读障碍干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即阅读能力的培养局限于阅读活动范围之内,还是要进行更一般的诸如计划、注意、
同时加工、序列加工能力等基本认知加工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将具体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考察PASS
的各个认知加工过程与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中英文阅读之间关系的具体模式;第二,探究PASS的四种基本认知过程与汉语儿童中英文阅读的具体关系;第三,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阅读任务,看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中,影响汉语儿童阅读的因素是否一样。

2、研究方法
2.1被试
被试的选取以班为单位,随机选择北京市某普通小学的三年级儿童37名、四年级儿童35名、五年级儿童30名,共102名学生。

其中男生55人,女生47人。

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0岁1个月,年龄最小的被试为8岁2个月,年龄最大的被试为13岁6个月。

8名被试的非言语智力(以瑞文标准推理测试为测验工具)在25%以下,65名被试的瑞文在25%-75%之间,24名被试的非言语智力在75%以上,5名被试未参加测试。

2.2测量工具
2.2.1瑞文标准推理测试
选用张厚粲等人修订的城市版,以测定儿童的非言语智力。

2.2.2CAS认知评估系统
CAS认知评估系统(Das-Naglieri Cognitive Assess -ment System)是建立在PASS认知加工过程上的个别测验,从计划、注意、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四个方面对5至17岁个体的认知加工能力进行测试。

2.2.3语音意识测验
英语语音意识任务,采用首音删除(initial phonemedeletion),给学生呈现一张图片并告诉对应的英文单词,然后要求学生去掉第一辅音而只发剩下的音(如:告诉被试bus,要求将“b”去掉,只发“us”)。

该测验选自英文语音意识测验(Phonological awareness test),在本研究中,后者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标准α系数0.65。

中文语音意识测验,要求被试从听觉呈现的四个音中,挑出与众不同的那个音。

实验包括三部分,分别要求儿童挑出声母、韵母和声调不同的音,每部分20个项目,共60个项目。

在本研究中,该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标准α系数为0.72。

2.2.4阅读能力测试
英文阅读能力测试,选自Woodcock阅读诊断量表(Woodcock Diagnostic Reading Battery),包括真词辨认(word identification)和假词辨认(word attack)两个分测验。

真词辨认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正确读出由易到难的单词,假词辨认则要求被试按照英语的发音规则,尽可能多地拼读无意义词语。

真词辨认和假词辨认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86-0.99和0.81-0.97。

中文阅读能力测试,包括阅读流畅性测验和汉字识字量测验。

阅读流畅性测验共90道题目,每个题目由一小段文字和五幅图片组成,要求被试选出与文字叙述意义相匹配的图片。

施测时间为10分钟。

被试在限定时间内做对的题目数作为阅读流畅性的分数。

汉字识字量是标准化的汉字识字测验,任务是对每个字进行组词,共有10组,210个字,每组难度逐渐递增。

总分是各组做对的个数乘以其相应的难度等级,然后再将每组的乘积相加,查表得到被试的识字数量及其对应的百分等级。

这个测验能够从总体上反映儿童汉字识别情况。

该测验的复本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都是0.98。

2.3过程
主试为4名心理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在正式测
验之前接受培训以熟悉测验和实验流程。

CAS认知评估系统、英语语音意识以及真词辨认和假词辨认是个别测验,在学校专门提供的教室内进行一对一施测;测验时,在明确被试完全明白指导语之后,呈现例题,并对反应错误进行反馈;之后对正式项目不进行反馈,主试一边观察被试的外显行为,一边记录正确数和任务完成时间,并要求被试报告自己完成任务时所使用的策略。

瑞文智力、中文语音意识、阅读流畅性和识字量均为集体施测,在当堂课的任课老师和一名主试的监督下,要求被试独立完成,不允许商量和讨论。

所有任务施测顺序随机排列。

3、结果与分析
3.1CAS测验、语音意识、阅读能力测试以及瑞文推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列出了102名被试在各种变量上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瑞文推理的分数是按中国常模转换的百分等级;真词辨认、假词辨认、阅读流畅性、首音删除、声母意识、韵母意识和声调意识的分数均为被试正确反应的个数;汉字识字量的单位是“个”;由于CAS
认知评估量表尚未建立中国常模,所以根据CAS测验
修订者邓赐平的建议,在将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的过程中,参考了美国常模(M=100,SD=15)。

3.2PASS认知加工过程、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测试的相关分析
首先考察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下:
英文阅读任务均与英语语音意识有很高的相关,且与PASS四种认知过程均相关显著。

具体而言,真词辨认与首音删除的相关显著(r=0.50,p<0.001),与PASS四种认知加工过程中的计划(r=0.34,p<0.001)和同时加工(r=0.33,p<0.001)达到最高,与序列加工也有较高的相关(r=0.28,p<0.01),而与注意的相关显著但相对较弱(r=0.23,p<0.05);假词辨认与首音删除的相关达到显著(r=0.46,p<0.001),与PASS的四种认知加工中的计划相关最高(r=0.29,p<0.01),与同时加工、注意、序列加工和假词辨认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p<0.05)、r=0.23(p<0.05)和r=O.23(p <0.05)。

中文阅读测试与中文语音意识也相关显著,但与PASS四种认知加工过程的相关表现出与英文阅读不同的模式,即主要为计划和注意两种认知加工过程与中文阅读相关显著。

具体而言,阅读流畅性只与声母意
识显著相关(r=0.24,p<0.05),而在PASS的四种认知过程中,仅与注意(r=0.34,p<0.001)和计划相关显著(r=0.23,p<0.05);识字量与声调意识(r=O.37)、声
母意识(r=O.39)和韵母意识(r=0.35)的相关均在p
相关显著,且p<0.001。

故,在中文阅读中,识字量与语音意识的相关高于阅读流畅性,但二者均仅与计划和注意两个认知过程相关显著。

3.3语音意识、CAS认知加工过程和阅读成绩的回归分析
Das,Janzen和Georgiou以快速命名和PASS认知加工过程为自变量,真假词辨认为因变量,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考察了前两者与英文阅读的关系。

因此,在本研究中,为进一步探讨CAS的各个认知加工过程与中英文阅读之间的关系,分别以真词辨认、假词辨认、阅读流畅性和汉字识字量为因变量,以CAS认知加工过程、首音删除、中文语音意识等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元层次回归分析。

以真词辨认和假词辨认为因变量的多元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2和表3。

控制瑞文推理成绩和被试
的生理年龄之后,若按照首音删除、CAS的四个认知
加工过程的顺序建立方程,首音删除能解释的真词辨认和假词辨认的变异分别为20.1%(p<0.001)和14.9%
(p<0.001);计划、同时加工、注意和序列加工共同解释了真词辨认7.2%的变异,达到边缘显著(p=0.059)。

反之,若将CAS认知加工过程作为整体先纳入回归方程,则四个认知加工过程合起来能够解释的真词辨认和假词辨认的变异分别为21.4%(p2变化在控制语音意识的影响后不再显著。

这与Leong的研究结果一致,Le-ong以2年级和4年级儿童为被试发现,语音意识对阅读成绩变化的解释量大于同时加工一序列加工的解释量;他认为,这说明同时加工一序列加工对阅读的解释作用是必要但不充分的,它们对阅读和阅读发展的作用受到语音意识的影响,而后者对阅读的作用更直接更大。

而在中文阅读过程中,排除基本认知加工过程对阅读流畅性和识字量的影响后,中文语音意识的R2变化在阅读流畅性任务上不显著,但在识字量任务上仍然显著;反之,控制中文语音意识的影响之后,CAS的基本认知加工过程作为整体,对阅读流畅性和识字量的解释作用仍然显著。

PASS认知过程、语音意识与中英文阅读过程关系的不同模式可能反映了语言文字系统对阅读所涉及的具体认知过程的约束。

在英文真假词识别任务中,当PASS认知过程先进入方程时,计划、同时加工、序列加工(边缘显著)都有显著的解释作用,首音删除的解
释作用虽显著但很小。

但当首音删除先进入方程时,语音意识的作用显著增大,且PASS四种认知成分中,只有计划还保留边缘显著的微弱作用。

这些结果一方面可能如keong所言,语音意识较之PASS认知过程,对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更大,更有可能揭示了,英语的语音意识(本研究使用了首音删除的任务)本身
已经包含了计划、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认知成分在内,因为从表2的相关分析中看到,首音删除任务与PASS 四种认知过程均有极其显著的相关。

故可以推论,PASS 基本认知过程对英文语音意识、英文词汇识别均有重要的作用,且通过语音意识对英文的真假词辨认起作用。

在中文阅读中,PASS认知加工过程对阅读流畅性和识字量的解释作用在排除语音意识的影响后,依然显著,说明PASS对中文阅读有独立的贡献,这种贡献表现为同时加工对阅读流畅性以及计划对识字量的显著解释作用。

另外,尽管在本研究中,较之于英文阅读任务,中文阅读任务涉及更高级的认知加工过程,但Naegieri和nojahn发现,CAS总量表以及各个分量表对基本英语阅读任务(真假词辨认)和高级英语阅读
任务(段落理解和词汇识别)的解释量有较高的一致性,故可推论,中英文阅读中的这种模式差异并不是由阅读任务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当然上述解释还需要使用
更为一致的中英文语音意识测验和阅读测验进一步进行验证。

4.2PASS各认知加工过程与中英文阅读的关系
中文阅读的回归分析中,同时加工对阅读流畅性的显著解释与进入方程的先后顺序无关。

这说明阅读流畅性任务中包含了同时加工这一认知过程。

从该任务的描述可知,它要求被试快速地获取语音信息,并将相关信息保持和加工,以获得句子的意义,其中涉及语音译码、保持、联结和语义通达、句子意义整合,有信息的同时加工成分。

回归分析还发现,计划始终对识字量的成绩变异具有显著解释作用。

英文阅读任务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真词辨认与计划有最高相关,且与同时加工的相关也很高;假词辨认也与计划相关最高,与序列加工、注意和同时加工的具体相关系数虽有些微差异,但均在0.05水平上显著。

回归分析则发现,PASS认知加工过程先进入方程时,对真词辨认,计划和同时加工的口显著,序列加工的β值边缘显著,对假词辨认,除计划的β显著外,序列加工亦边缘显著。

类似地,PASS认知加工过程后进入方程时,虽然只有计划的β系数达到显著(当真词辨认为因变量时)或边缘显著(当假词辨认为因变量时),但从各认知过程β值大小来看,与当PASS先
进入时有同样的趋势。

故可以推论,汉语儿童在进行真词加工时,计划和同时加工最重要,而在进行假词加工时,计划和序列加工最重要。

中英文阅读中起主要作用的认知过程不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阅读测试的任务要求不同。

首先,虽然中文阅读测试涉及更多意义理解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倾向可能会增强计划和同时加工的解释力,但儿童在本来由序列加工和注意能更好解释的英文任务中,也表现出了对同时加工和计划的依赖。

其次,Naglieri 和R0iahn发现,基本英语阅读任务(真假词辨认)和高级英语阅读任务(段落理解和词汇识别)与CAS总量表以及各个分量表的相关有高的一致性。

再次,由于对汉字的认知加工需要将各笔划视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对汉字的编码需要更多的同时加工,而英语单词在视觉上为从左到右的字母串,因此对其的编码需要更多的序列加工。

故可推论:汉语儿童的中文阅读所需的认知过程有其独特性,且汉语儿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拼音文字系统本身的特性也会对其认知加工过程有直接的约束作用,导致序列加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比它在汉语阅读过程中有更高的解释力。

4.3阅读的非语言学解释
非语言学层次的阅读理论,近年来得到了发展。

从本研究中个体认知缺陷和中英文阅读困难的分类结果来看,中文或英文阅读困难的儿童,有一半以上都有某一方面的认知缺陷,并且,认知缺陷儿童阅读困难的发生率,也高于普通人群的发生率(5%~10%)。

Das等采用类似的分类标准也发现,16名序列加工缺陷的儿童中,有13人表现出阅读困难,比率为81%。

以上证据表明,对阅读及阅读困难的解释,并不能局限于语言学范围内,非模块化的一般认知加工,在阅读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同的非语言学层次理论,所强调的影响阅读的因素不同。

Facoetti等提出注意在阅读中的作用,阅读障碍儿童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存在困难。

Ahissar 等则强调锚定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阅读能力高的儿童善于在重复刺激中找到参照标准,并以此标准进行比较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Kirby等认为序列加工能力能够较好解释儿童在阅读成绩上的差异,Lassus-Sangosse等则发现,同时加工对阅读速度和正确率的贡献最大。

故,进一步的研究可关注以上认知过程在阅读中的相对重要性。

4.4计划在阅读中的作用
目前基于PASS理论的阅读研究,多关注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在阅读和阅读障碍中的作用,并且对这两
种信息加工过程与阅读的关系,有了较一致的认识。

但对计划在阅读和语言加工中的作用,却研究甚少。

Kral~er和Wengt32j甚至提出,可以将包含计划、注意、同时加工和序列加工四个认知过程的PASS理论,简化为(PA)Ss,即将注意和计划看作一个因素。

少数基于PASS理论的阅读研究关注到了计划对
阅读的影响。

Nagliefi和ReardonL33j发现有语音编码困难的个体在计划这一认知加工过程上有缺陷;Kar
等也发现,阅读训练程序中,有必要包括计划这一认知过程;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计划能够很好地预测儿童的阅读水平,并且其预测力表现出了跨语言跨阅读任务的一致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表明一般的非模块化认知过程可能是阅读获得和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