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作者晏殊简介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精品教学课件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 香的园中小路。
整体感知
译文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
(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 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 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 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 小路上走来走去。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思 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淡淡 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 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 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 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 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 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浣溪沙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字同叔,谥号元献。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其词擅长 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语言婉丽。今存《珠玉词》及清人所 辑《晏元献遗文》。
整体感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 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_浣溪沙_赏析

晏殊_浣溪沙_赏析

丨 丨
闲 愁 最 苦 。
辛 弃 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生活环境博大高华,充满 富贵气象,有着只是淡淡 的富贵闲愁。 • 晏词一贯有富贵天成的气 象。
创作风格
晏殊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 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 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 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 婉丽,清新淡雅,温润秀洁。其词的情感基调是 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 气度。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 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 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 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 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 起感情波澜,极有跌宕之致。 • 点明全词忧愁的缘由 • 富贵者感叹时光易逝,盛宴 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 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 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 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 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 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 “余每吟咏富贵,不言 金玉锦绣,而悦其气 象。”
小 阁 重 帘 有 燕 过
• 交代出地点与时令 • 有破空而来之气势 • “有燕过”起着沟通帘里帘外 的作用,承接下文 • “过”字用得特别精妙:轻灵 有生气
晚 花 红 片 落 庭 莎
晚:傍晚;晚春。 有李清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中 “绿肥红瘦”的哀婉之情。
曲 栏 干 影 入 凉 波
晏殊一生中,没有太高的政治建 树,他不忌贤妒能,重视奖掖后 进的品德却让后人一直歌颂和赞 赏,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 琦后皆出其门下。
晏殊画像(手绘本)
晏殊著有《珠玉词》。其代表作为《浣溪 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 子》、《鹊踏枝》等。
浣溪沙

《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晏殊

总结
•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 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 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 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 美的艺术享受。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 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 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 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 “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表达一种乐观的感情。“花 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 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 “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 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 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 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 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 有思”的意境。
浣 溪 沙
• 晏 殊
即墨一中 丁珊 王璐
人物介绍
•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 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 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 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 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 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 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 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 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他平居好贤士, 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 的。
•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 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 怅的徘徊起来。

晏殊简介及其作品《珠玉词》《蝶恋花》《浣溪沙》赏析

晏殊简介及其作品《珠玉词》《蝶恋花》《浣溪沙》赏析

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 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 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 律谐适,词语雅丽,被后人 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 有《珠玉词》,今存140首。
他在宋词的地位是处于一 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并 对欧阳修﹑晏几道有一定 的影响。 “导宋词之先 路”.
二、晏殊的文学创作
〔集评〕 晏元献、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
《浣溪沙》的艺术成就
首先,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 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 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其次,词中表现出一种旷达 的怀抱与含蓄内向的情调。
第三,锤炼字面,寓工巧于 自然。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 名句。
纯净雅致、雍容和缓。语言清 丽淡雅、温润秀洁。
三、作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
作品赏析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品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 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 的烘托与映衬。
作品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孟郊)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
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 羡极生妒、略致微词。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 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 词境。
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作品赏析
王国维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 中,讲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三 境也。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拼音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拼音版

浣hu àn 溪x ī沙sh ā·一y ì曲q ǔ新x īn 词c í酒ji ǔ一y ì杯b ēi【宋s òn ɡ】晏y àn 殊sh ū一y ì曲q ǔ新x īn 词c í酒ji ǔ一y ì杯b ēi ,去q ù年ni án 天ti ān 气q ì旧ji ù亭t ín ɡ台t ái 。

夕x ī阳y án ɡ西x ī下xi à几j ǐ时sh í回hu í?无w ú可k ě奈n ài 何h é花hu ā落lu ò去q ù,似s ì曾c én ɡ相xi ān ɡ识sh í燕y àn 归ɡu ī来l ái 。

小xi ǎo 园yu án 香xi ān ɡ径j ìn ɡ独d ú徘p ái 徊hu ái。

【作者简介】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注 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晏殊(1041年-1121年)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以优美的词章风格和深刻的诗歌意境被历代人推崇和喜爱。

他的《浣溪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唱之作。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晏殊的《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见,暮云收尽便开颜。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色。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一曲新词和一杯酒,去年的亭台现在凋败。

太阳落下的时候会出现吗,晚霞消散后脸上露出笑容。

在江边的钓鱼和砍柴老人,习惯了观看秋天的月亮和春风。

一壶浊酒让我们相会,古今中多少事情,都会成为轻松愉快的谈话。

【赏析】1.诗歌题材晏殊的《浣溪沙》以饮酒赏景为主题,通过描述地如江渚之上的白发渔樵老人,表达了对人生淡然的态度和对阅历的沉淀。

诗歌的题材简单明了,但由此抒发出深绵悠远的情怀。

2.诗歌结构《浣溪沙》是由两组对仗句组成,每组对仗句的顺序相反,形成了"a,b,b,a"的押韵对称结构。

同时,每组对仗句采用了"平仄相间,婉转流畅"的词风,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平静与淡然。

3.诗歌主旨《浣溪沙》的主旨是"吃喝玩乐",但这是一种很高深的"体验人生"的哲学态度。

晏殊借着饮酒,凝聚了人文和自然两个层面的体验,呈现出酣畅淋漓的生命情态。

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出作者对生命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生的回味和仰望。

总之,晏殊的《浣溪沙》是一首简单却富有感染力的诗歌,它以饮酒、徜徉自然和回忆为主要元素,以轻松愉悦的语言风格,表达出了诗人深切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

它是中华文学精神的缩影,也是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介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江西抚州)人。

晏殊小时候就与众不同,7岁能写文,被誉为神童,受人瞩目,当时在江南一带为官的张知白,大胆向朝廷推荐,15岁的晏殊进京。

正赶上真宗皇帝殿试入科进士,破格安排晏殊并试,在大哥哥们面前,晏殊镇定自若,挥笔而成,真宗越看越喜欢,赐进士第。

有一个人不高兴,宰相寇准出来劝阻:“晏殊是江南人。

”真宗也不高兴了:“张九龄(唐朝李隆基时的著名宰相)不也是江南人吗?”寇准无语。

寇准一直有一个说不出理由来的偏见,小瞅江南人。

2天以后,进士们参加复试,其中有赋的命题考试,晏殊看到题目,向真宗奏报,说是以前写过这个题目的赋,请求真宗给自己重新出题,真宗拍手称赞,“好一个诚实的孩子。

”只要晏殊的这篇赋写得不是特别次,我想真宗就会看得津津有味,印象太好了。

晏殊肯定不是故意的,在真宗眼里,这个诚实孩子就是个宝。

命好,15岁就拿到进士学历,并且是皇帝亲赐,很多人辛苦一生也未必如愿。

更关键的是,得到了真宗皇帝的青睐,这个了不得,会让人另眼相看,如果胆不够大,估计没人敢欺负他。

在真宗的眼里,15岁的晏殊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年龄尚小,先让他在皇宫读书,并专派一人暗中观察,定期向真宗汇报,晏殊的表现每每让真宗满意。

大些后,真宗让晏殊从小官做起,一路攀升,顺风顺水。

30岁时,已为翰林学士(正3品),负责起草皇帝下发的机要文件。

此时的晏殊俨然成为真宗皇帝的心腹大秘书。

很多人30岁时,还在家啃课本准备科举考试呢。

猜想晏殊这人,肯定长相带人缘,这种人心胸开朗不自私,人见人爱。

真宗死后,就是仁宗继位,当时只有13岁,真宗不放心,遗诏中明确指示由刘太后掌管军国大事,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刘太后不同于皇帝,皇帝上朝时大臣们有事可即时面奏,一些问题可当场解决,可这个仁宗太小,没有决断能力,只能拿着奏折再交给刘太后,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当时的宰相丁谓、枢密使(掌军权)曹利用,都想亲自面奏刘太后,绕过上朝这一关节,一些大臣开始不安。

浣溪沙晏殊简析

浣溪沙晏殊简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_浣溪沙晏殊简析《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简析】听一曲新歌,饮一杯醇酒,真是安闲满足、如坐春风.可是,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枨触!夕阳西下,一去不返,向进曾见夕阳西回?这明白如许的吟咏,道出对宇宙人生多少事物的体认.眼前花落委地,令人无可奈何.忽见燕子翩飞,似曾相识,原是去年旧燕,今又归来.在此一念之间,便觉花落复有花开,春去复有春归,日落复有日出.原来,宇宙人生多少事物 ,有一次性的一面,亦有重复性的一面.有一去不返的一面,亦有永恒的回归一直.然这回归重复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重现中有渐变,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晏殊 (公元991-1055) 字同叔.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词人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字句浅释】题是作者最有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流利圆转、明白如话,意蕴深广、富於哲理.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因对仗工巧流利、富於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全词串讲】喝著一杯杯美酒,听著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天气,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麼时候才又转回这里?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浣溪沙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浣溪沙

八年级上册 第22首 浣溪沙 〔北宋〕晏殊
情感:既流露了对繁华易逝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 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 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八年级上册 第22首 浣溪沙 〔北宋〕晏殊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 炼字:“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凄凉寂寞之感,强调了全词的感情 基调。 描写:“徘徊”是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第22首 浣溪沙 〔北宋〕晏殊
诗歌主旨 本词上片写今昔之景,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
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八年级上册 第22首 浣溪沙 〔北宋〕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译文: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伴随残春消逝,)却又无可奈何,那归来 的燕子好像旧时相识。 结构:直承上句“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承上句“夕阳 西下”,“似曾相识燕归来”承上句“几时回”。 修辞:对偶。“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 对仗工整,声韵和谐,为天然奇偶句。
知识
八年级上册 第22首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作家作品 “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作者晏殊,字同叔,
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一生显达,生活富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时伤怀、 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词大约作于暮春时节宴饮歌乐之后,透 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八年级上册 第22首 浣溪沙 〔北宋〕晏殊
诗歌精讲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译文:听着一曲刚填好的词,喝着一杯美酒,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写法:对比。“旧”与“新”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思及词人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情感:上句轻松喜悦、潇洒安闲;下句怀旧伤感、慨叹岁月流逝。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赏析】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

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

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

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

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前景,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
系,内涵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惋惜与欣 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 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 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 得一片虚无。这种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
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座谈
《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理解
《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问答:
1. “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了怎样的哲理?
夕阳西下,还能东升再现,而时光流逝、 人事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2. 体会“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妙处。
道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问答:
3. 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 花儿凋落我也无可奈
似曾相识燕归来。
何,那归来的燕子似 曾相识,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的花
小园香径独徘徊。 径上我独自徘徊。
《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孤物沉通咏逝惜合单是郁叹过,时在冷人惆,对将之一寂非怅感眼怀意起伤前 旧 交。年景 之 织物 感 、华追思往昔的 与 融易
时对体光落事流花物逝、和归生燕 活等 细感具 节 伤的别描怀写旧,是惜念伤春 落光沉寞难的孤留伤独,今表之达 情了 。今日深
晏殊
题解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
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 暗寓怀人之意。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
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们所
称道。
《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译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

浣溪沙晏殊介绍

浣溪沙晏殊介绍

浣溪沙晏殊介绍 浣溪沙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 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悼惜残春, 感伤年华的飞逝, 又暗寓怀人之意。

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供参考!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

当夕阳西下, 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

美 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

我独自在小径 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 将怀 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 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 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 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 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 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 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 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 作者纵然襟怀冲澹, 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 不仅是惋惜时 光的匆匆流逝, 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 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 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 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 开花落一样, 不由自主, 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 前尘影事, 若幻若真, 所以说“似曾相识”。

浣溪沙诗人简介

浣溪沙诗人简介

浣溪沙诗人简介一、原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衍生注释:1. “浣溪沙”:这是词牌名,就像歌曲有着固定的旋律一样,这个词牌有特定的格律要求,古人写词都要按照这些格式来写。

2. “旧亭台”:亭台是供人休息、观赏风景的建筑。

这里说“旧亭台”就是以前的那个亭台,代表着和往昔相同的场景。

3. “香径”:带着落花香气的小路。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词主要是感叹时光的流逝。

从情感角度看,有着淡淡的哀愁。

词人在熟悉的场景下,听着新词,喝着酒,想起去年此时,产生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

就像夕阳西下后不知何时再来,美好的事物总是消逝,花儿掉落无可奈何,燕子归来却也不是曾经的那一批,只能独自在小园香径徘徊,这种孤独感和对过去的怀念就很明显。

在表现手法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常精妙。

把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花落去”象征消逝的美好,“燕归来”似又带来一点往昔的影子。

对比的手法用得也很棒,新词与旧景,落花与归燕等都是很鲜明的对比。

四、作者介绍:这首词的作者是晏殊。

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他的一生比较顺遂,官运亨通。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被称为神童。

他的文学创作多为小令,词风典雅华丽、温润圆融。

因为生活环境优渥,所以他的词既有高雅的文化内涵,又有着富贵气象,多写一些宴会、游乐之类的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下的思绪情感。

五、运用片段:1. 在毕业季的时候,昔日热闹的校园如今即将人去楼空。

那时候我就想起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同学们就像那飘落的花儿各自奔赴前程,校园可能迎来新的学弟学妹,就像燕子归来,但属于我们的那段美好的校园时光却回不去了,我就像那独自在校园小径徘徊的人,心中满是不舍又不得不接受告别。

2. 当我回到老家,看到自己小时候住的院子,院子里虽然东西摆放都没怎么变,但墙壁已经斑驳,父母也已年老。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译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译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译文及赏析《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由晏殊所创作的,本来词意是颇为颓靡的,但词人却把这种感情表现得很旷达、爽朗,可见其胸襟与识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宋代: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译文人的生命将在有限的时间中结束,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

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到了登临之时,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注释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年光:时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闲:平常,随便,无端。

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莫辞频:频,频繁。

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怜:珍惜,怜爱。

取:语助词。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赏析这是《珠玉词》中的别调。

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

抒写伤春怀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人生是短暂的,离别是寻常的也是最使人伤心的。

首句劈空而来,语甚警炼。

“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强烈的直接呼喊出来,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次句加厚一笔。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词中所写的,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更不是沥泣抆血的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

24《浣溪沙》晏殊

24《浣溪沙》晏殊

无 可 奈 似何 曾花 相落 识去 燕, 归 来 ,
4、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 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 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 得一片虚无。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与上句“花落去”相 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 香,可见花落之多,伤春之感 油然而生。
“独”字突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徘徊”强调了诗人的伤感惆 怅。 此句写出词人在惋惜、怅惘、 欣慰之余的沉思。
无疑而问
语言 感伤 上 年华 怀旧 易逝 片 悼惜 下 惜春 春光 片 难留 几时回
晓畅

对 比 旧 去
意蕴
深广
4、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片 5、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的这首词 1 2 、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词的上、下片各抒发词人什 的末句在句式的运用上很有特点;下 3、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下 风格比较鲜明,你能够说说这首词 片的末句描写也很讲究,你能够对此 试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么样的感情? 片都用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的风格特征吗? 作点分析吗?
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 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 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 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 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 、迟暮落寞的感伤。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整体感知 理解词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 歌,饮一杯酒。去年 这时节的天气、旧亭 台依然存在。
夕阳西下几时回。
• 但眼前夕阳西下, 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介绍

浣溪沙晏殊介绍

浣溪沙晏殊介绍浣溪沙晏殊介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原文《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作者介绍晏殊[1](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晏殊,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抚州临川人。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八年级上册语文浣溪沙

八年级上册语文浣溪沙

八年级上册语文浣溪沙摘要:一、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1.诗词背景2.作者简介二、《浣溪沙》诗词解析1.诗词原文2.诗词意境3.诗词主题三、《浣溪沙》的艺术特点1.抒情手法2.修辞手法3.语言风格四、诗词影响及意义1.文学影响2.后世评价3.当代价值正文:《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收录于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词句、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一、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浣溪沙》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晏殊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婉约、柔美、含蓄的风格著称,有“婉约之宗”的美誉。

二、《浣溪沙》诗词解析这首词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春日傍晚的美景。

上片写景,通过描绘柳絮飘舞、落日映照、碧水微波等画面,勾画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春景。

下片抒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之情。

三、《浣溪沙》的艺术特点1.抒情手法: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之情,具有较强的代入感。

2.修辞手法:词中运用了对仗、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满地芳林独秀,半天残照如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使得词句更加优美动人。

3.语言风格: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如“碧水微波”,“乱红飞过秋千去”等,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诗词影响及意义《浣溪沙》作为晏殊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著名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都对这首词给予了高度评价。

晏殊《浣溪沙》思想感情

晏殊《浣溪沙》思想感情

晏殊《浣溪沙》思想感情《浣溪沙》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晏殊《浣溪沙》思想感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

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

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

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浣溪沙》晏殊词作鉴赏

《浣溪沙》晏殊词作鉴赏

《浣溪沙》晏殊词作鉴赏《·小阁重帘有燕过》是北宋著名诗人晏殊的一首词作。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浣溪沙》晏殊词作鉴赏,更多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浣溪沙⑴小阁重帘有燕过⑵,晚花红片落庭莎⑶。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⑷,几回疏雨滴圆荷⑸。

酒醒人散得愁多⑹。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⑵过:飞过,过读平声。

⑶晚花:春晚的花。

红片:落花的花瓣。

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

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⑷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⑸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

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⑹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白话译文】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

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

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

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

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赏析】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晏殊被罢相,范、韩、富等被贬,“庆历新政”遂宣告失败。任地方官时,他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浣溪沙作者晏殊简介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晏殊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文学
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
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创办教育
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晚年生活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扭转战局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
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轶事典故
晏殊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在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
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浣溪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