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常见的内部控制问题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常见的内部控制问题是什么
良好的内控制度,能有效约束企业的主要经济⾏为和关键岗位⼈员,确保企业经营和管理运⾏良好。
店铺⼩编结合多年的财务管理和中介审计⼯作经验,总结了企业在内控设计时⾯临的⼗个突出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设计⽬标不集中
企业设计内控制度时,如果忽视⽬标定位,可能会出现设计⽬标不集中、思路不清晰问题:⼀是关注内控的具体⽬标,忽视内控制度设计应当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标;⼆是战略⽬标调整、业务模式改变后,内控程序不能跟上企业变⾰的步伐;三是内控制度侧重查舞弊、防风险,忽视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表现为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不平衡,⾼级管理⼈员容忍甚⾄授意、指使会计造假,为虚构业绩、隐瞒利润或偷逃税款⽽放弃内控。
2.关键控制点偏离
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在层次上应涵盖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在对象上应涉及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渗透到决策、执⾏、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选准关键控制点是制定内控制度的核⼼,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有效避免内控真空。
⽐如,销售收款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之⼀是销售⼈员不得直接收取销货款。
有的企业为⽅便⼯作,在⼀定条件下允许销售⼈员直接收取销货款,这样的内控制度为⽆良⼈员截留、挪⽤甚⾄贪污货款提供了可能。
3.成本效益失衡
内控制度设计需讲求控制效率和效果,合理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关系,避免两个极端:⼀是成本节省偏好,即使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风险业务领域,也不舍得投⼊必要的控制成本;⼆是苛求控制效益,设计的控制程序繁琐,管理刚性有余但缺少必要的变通,执⾏难度⼤、效率差。
把握好成本效益原则,需要记住:内控不在繁简,管⽤就⾏。
4.照搬照抄缺个性
企业之间因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业特点、经营模式、业务规模、企业⽂化等⽅⾯的差别,在实施内控时也有不同的要求。
借鉴别⼈的经验本⽆可厚⾮,假如只是简单照抄,千⼈⼀⾯,内控制度不能充分体现个性化差异,那只能算是充当门⾯,很难具有可操作性。
5.企业发展难适应
有的企业内控制度沿袭传统,⼀朝制定多年不变,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使得内控制度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和创新、管理要求的提⾼⽽改进和完善,使得企业在新情况、新问题⾯前没有应对措施。
为此,企业内控制度也要与时俱进。
6.部门之间少协同
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监督其他部门的职责,往往形成财务部门单枪匹马抓内控,却得不到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和⽀持理解的被动局⾯。
⾼级管理⼈员,特别是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在认识上的误区、⾃⾝能⼒的限制、管理上的偏好等因素,都可能使企业部门之间的内控协同效果弱化。
7.控制程序脱节
企业内控的程序应当与业务流程环环相扣,相关的控制要求应当延伸到业务的各个链条,业务链条变化后也应当有恰当的控制程序与之相适应,否则就可能出现控制程序脱节的问题。
⽐如,有的企业在合同控制中,只关注合同评审和签订,不注重合同的执⾏和变更,或者虽然关注合同的执⾏,但跟踪控制程序只是参照初始签订的合同,不深⼊分析合同变更原因,不认真了解合同条款变更的内容,使得控制程序脱节。
8.信任逾越监督
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并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但习惯代替制度、信任逾越监督的问题在不少企业都有所表现,少数⼈拥有凌驾于内控之上的特殊权⼒,负责监督的部门被边缘化,不敢⾏使监督权。
9.制度迁就环境
内控制度设计应当以企业的⼯作环境为依托,不同的⼯作环境和⼈员安排,对内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有的企业派驻外地的经营⽹点不设⽴分公司,异地经营⽹点的采购、仓储、保管、销售、收款业务完全依赖同⼀部门的⼯作。
随着⽹点的经营规模扩⼤,其⾃主经营时间越长,企业⾯临的风险就越⼤。
在此经营环境下,若没有适当的内控制度安排,单独依靠内部审计和突击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10.轻信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往往具有⼀定的局限性,有的企业缺乏对系统流程与内控有效性和适配性的评估,流程再造不彻底,管理系统与控制环节脱节甚⾄⽭盾,系统更新不及时,内控⼯作⼜过分依赖管理系统,形成系统流程和控制程序两条主线的排斥效应,有可能造成管理混乱和控制程序失效。
以上便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对此有了⼤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店铺进⾏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