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货币金融[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宣统元宝全面的继承古钱币记写社稷的文化 主线,巧妙的运用微型刻铸艺术,字体变异 旨意艺术,微型字体刻画艺术,正背两面的 泥塑刻画艺术。他为优秀`灿烂`神韵`动魄的 中华古钱币文化艺术雕筑起一座伟大的丰碑, 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银元
w 中国最早的银元是仿铸的外国银元,如西班 牙银圆和墨西哥银圆。
清代货币金融[1]
w 2、票号衰亡的原因
w
票号在甲午战争后期,达到极盛时,经过
短暂的发展,就逐步走向衰亡,其主要原因是:
w (1)中国近代银行的兴起,官银钱号的设立,同票 号展开了竞争。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清政府规定 公款的存储和汇解交由户部银行办理,各省官银号 成立,当地又规定由官银号办理京饷协饷的汇兑。 1907年交通银行成立,又夺走了票号的大部分商业 汇兑业务,因此,票号的业务急剧萎缩,到清亡时, 它的汇兑量减少了3/4。
清代货币金融[1]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 年,因为当时社会政治 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 快,商品交换、货币经 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 熙一朝的钱币铸造得非 常精美,大都很规整, 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 方,而且铸量极大,存 世非常丰富。
清代货币金融[1]
w 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 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 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钱面文字 “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 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 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 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 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 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 “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 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w 顺治通宝 w 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
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 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 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顺 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 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 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 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 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清代货币金融[1]
2、存贷业务 w 票号吸收存款以公款为主。在银行诞生以前,政府
的公款,在京存国款,在省存藩库。票号结交官吏, 官吏便将公款存入票号,且一般都不计息。这是票 号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其资金周转有着关键性作用。 票号也吸收私人存款,主要是贵族显官的私款。票 号为清政府借垫京协各饷,为清政府筹借、抵还外 债,解救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也是票号放款业务的 重要内容。
清代货币金融[1]
(二)票号的业务 1、汇兑业务 w 汇兑是票号的主要业务,初期商业汇兑又占绝大部分。票号
汇兑的方式,有票汇和信汇两种。 w 为清政府汇解公款:(1)办理清政府捐输的汇解;(2)为清政
府汇解京饷、协饷;(3)汇兑洋务经费。从19世纪60年代开 始,票号进入大发展时期,到甲午战争时发展到鼎盛。这时, 官款汇兑的数量急剧上升,商业汇兑的比重下降。票号实际 上成了清朝政府税款的解缴机关,同清政府建立起了一种特 殊关系,它们的利害得失也异常紧密地结合起来。
w 除私当之外,还有“官当”,官当是直接以库款投 资开办的当铺。
清代货币金融[1]
w 到了清末,典当业逐渐衰亡,其原因: (1)银行的兴起,钱庄、票号的发展以及官银
钱号的设立,取代了典铺的业务; (2)当铺存款的主要来源——公款存放被上述
金融机构取代,导致当铺的存款业务大大萎 缩,失去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当铺的本 业——抵押放款却始终不衰。
w 咸丰年间时,上海的一些银号也铸造了一些 类似银元的银饼。
w 福建漳州铸造的漳州军饷,是清政府为了支 付当地驻军的军饷而用土法铸造的银元。
w 这种银元一般分为3类,一是面文为漳州军饷, 第二种是上面的戳印特别多,三是上面的文 字为谨慎或谨性。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纸币
w 奋起 反抗。
w典当 w钱庄 w票号 w官银钱号 w银行
清代货币金融[1]
典当业
w 典当业(当铺),在明末清初十分发达。当铺的日 常业务,就是存款、放款、签发银铺票。
w 当铺的放款都是以物作押的个人放款。当铺存款的 来源,一是官款,二是私款。在官银号成立之前, 地方的各项库款多存放于当铺生息,这是当铺的主 要存款来源之一。绅商富户的私款,也多交存当铺 生息。而大官僚则以当铺作为营运资金的场所,借 给当铺取利。当铺接当时,有时不付现钱,而是开 给可随时兑现的银票、钱票,信用好的当铺所发的 银钱票,能在市面流通,于是便成了信用货币。
术措施,只好在票面上加盖官府印鉴, 用以保 证信誉和增强可靠性。这在中国 印钞史上,尚属早期、简单的仿伪措施。 与此同时,政府还 制定了维护钞票信誉 的法律,通过对伪造者和揭发报官者进 行惩罚和奖励的法律条款,来防 止和制 裁伪造者,以保证钞票的流通和信誉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的金融组织
w 其间曾在台南设立官银钱总局,发行台南官 银票,其价值与当时台湾通行的银元相等, 主要用以筹划兵粮军饷,支持抵抗日本侵略 者。
清代货币金融[1]
w 西方列强在军事入侵的同时,还把西方货币流入中国,并为 中国的地方和私人银号印刷钞票。他们印刷的钞票,因采用 先进的近代印刷技术,图画精美、印制精良,从而引起清政 府中 有识之士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力主革新的政府官员, 纷纷议奏朝廷,要求政府引进西方先进 的印钞技术,在中 国发行纸币,以适应当时清政府的经济需要。
清代货币金融[1]
3、资金拆借。在19世纪60年代,钱庄同外国在华银行 建立了资金融通关系,庄票有了新的用途,那就是 钱庄以庄票作抵押,向外国在华银行拆借资金,于 是庄票就成了钱庄同外车在华银行建立资金拆借关 系的工具,使钱庄的信用得于扩大。
4、汇划制度。“汇划”就是钱庄业的票据清算。1890 年(光绪十六年),上海钱庄决议成立汇划总会, 作为相互清算的机构,各钱庄收付在100两以上者, 在汇划总会轧差,余额才收付现银。汇划总会除负 责办理会员钱庄(称汇划庄)之间的收付差额外, 还代理非会员庄和外国银行的清算业务。这是具有 现代意义的票据交换制度的雏形。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w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 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 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 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 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 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 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清代货币金融
2023/5/9
清代货币金融[1]
清朝的货币
w清代制钱 w清代银元 w清代纸币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制钱
w 天命通宝 w 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
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 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 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 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 行量不大。天命通宝铜质为黄铜,铸有满文 天命通宝和汉文天命通宝两种。这两种文字 的天命通宝是同时铸造的,两种皆为小平钱。 汉文天命通宝相对满文天命通宝而言铸行数 量要少一些。满文天命通宝相传钱文是由满 文的创始人之一的额尔德尼书写的。汉语译 为“天命大汗之钱
清代货币金融[1]
(三)票号发展和衰亡的原因 1、票号发展的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
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 了新的发展,资金调拨的频率和数量逐年增加。票 号本身就起源于汇兑,是货币流通扩大和商品经济 发展的产物,鸦片战争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给票 号提供了发票机。 (2)太平天国失败后,农民运动仍然此起彼伏,给清 政府解送现银增加了困难,需要一个资信可靠、收 解灵活、可汇可垫、机构普遍的资金运转机构。票 号长期为清政府汇解公款,得到政府的信任,这就 为票号能够扩大业务扩张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3)票号同清朝地方政府官吏紧密地勾结在一起,同 清政府建立了密切联系,取得了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地方官吏,垄断官款汇兑,壮大了自己的资金 实力。
w (2)票号保守,不思变革,组织制度、用人机制和 经营方式都很死板,无法同银行竞争。
w (3)清政府灭亡,票号失去靠山。
清代货币金融[1]
官银钱号
w 官银钱号是清政府官方设立的金融机构,它经历了 一个设立、裁撤、再设立的过程。
w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军需、赈灾、河工等费用 很多,决议成立官银钱号发行钱票,在支持兵丁月 饷、官员公费和各项工程费用时,搭放一定成数。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管理清室财务的内务府 设立了天元、天亨、天利、天贞、西天元等5家官银 号(俗称“五天官号”),发行钱票、银票所得收 益,作为内务府的进款。
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
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
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
“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
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
为珍贵。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w 宣统通宝 w 在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后,改元宣统,宣统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w 咸丰通宝
w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 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
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
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小
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
多而精良者罕见。一般直径2.2~2.6cm,重
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 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 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宣统通宝铜钱 以小铜占主位,基本尺寸为径:1.7厘米,薄 片状。大钱反而少。这主要是因为在光绪后 期市面基本上都使用铜元,在铸铜钱已无利 可图。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w 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年号币,是中华五千 年封建王朝的终结,是外圆内方古钱币的终 结,是全面继承钱币文化记写社稷风云物刻 铸`字体刻画达意`内涵丰富秘籍。是中华古 钱币用艺术表白的最好的结速语。
清代货币金融[1]
票号
(一)票号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w 票号的组织形式,一般是独资或合资,均负
无限责任。合资的票号,合资人不一定很多。 合资人以合同方式确定合资关系,成为票号 的股东。此外,票号有所谓“身股”,即人 力股,票号的经理和表现良好的职员,以自 己的劳动力折成股份。身股亦参加分红。 “富有者出资,办事者出力,合作股份,利 益均沾”,这是票号股本构成的特点。
清代货币金融[1]
钱庄
(一)钱庄发展的原因 w 鸦片战争后,随着沿海沿江城市的陆续对外
开放,中外交往日渐频繁,商品经济迅速发 展,钱庄发展很快,数量和资本额大幅度增 长、业务扩大,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上海。
清代货币金融[1]
(二)钱庄的业务 1、传统的银钱兑换,办理存款,发放贷款,签发银钱
票。放款以信用放款为主,辅以抵押放款,押品有 丝茧、花钞布、有价证券、房地产等。钱庄的惯例 是给工商业户的长期贷款,最长为6个月,少有长于 6个月的,到年终必须全部收回,只有少数殷实户可 以跨年,因而,不少工商业者都愿意同钱庄保持资 金融通关系。 2、庄票。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载有一定金额并由其负 责兑现的一种票据,分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 贝票即付,远期庄票到期付现。庄票的信用很好, 可代替现金在市面流通。
w 1907年,清政府批准了户部的奏议,户部即着手;户部印刷 局;的筹建工作。鉴于当时世界上的印钞业,以美国钞票公 司所采用的钢版雕刻凹印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故清政府又派 员赴 美国考察,确定以美国;美京国立印刷局;的规模和 水平,建设中国的官方印刷局。
清代货币金融[1]
清代货币金融[1]
w清代纸币防伪 w当时的官府既要防止民间伪造,又无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