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
我的抽签序号是23号,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第2.4节等比数列。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1)高中数学的必修内容。
(2)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数列的极限打下基础。
(3)有利用提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和数列的知识。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余弦定理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内容,初步掌握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数列的概念;能运用数列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司、推导和应用。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较为成熟,因此我采用问题是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 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 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3.应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
(二)学法
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 用图形的直观效果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 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说一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细胞分裂的实例,给出等比数列的概念,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逐步探索,形成概念。
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等比数列的定义,让学生用a1和公比q表示a2、a3、a4;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结合预习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掌握一种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方法。
(3)深化研究,加深了解。
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总结出余弦定理的适用题型。
教师活动:讲解课本例1、例2和例3,板书出解题过程,向学生展示规范的解题步骤。
学生活动: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认真听讲,把握住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做特殊标记方便记忆理解。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
教师活动:布置当堂练习题练习3。
学生活动:找三个学生上台板书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
(5)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让学生先进行小结,教师进行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大体了解,进行适当反思,为下一节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
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设计了以下作业:(1)必做题:
(2)选做题:
(三)板书设计
力求简洁、直观,具有启发性和示范性,方便学生练习参考,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我采用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1)评价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
(2)考查学生在归纳、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3)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同化新知。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