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的最佳时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炙的最佳时间
三九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预灸:12月12日至21日
一九灸: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灸:12月31日至2023年1月8日
三九灸:2023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灸:2023年1月18日至27日
三九灸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在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首灸,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灸、二九灸、三九灸和加强灸通常效果更佳。

三九天艾灸的好处
“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属于“天灸”,它是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此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艾灸补气养血
艾灸能调和气血。

气是人的生命动力,血为人的基本营养物质,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

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又可以疏理气机,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保健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也有很多注意事项。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也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天灸温经散寒
天灸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九天艾灸牢记的10大要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
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艾炙的最佳时间]艾灸关元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腹部的穴位,能募集小肠经气血,艾灸关元穴更是有很多好
处,那么你知道艾灸关元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艾灸关元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关元穴的最佳时间
古人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的经验之谈,意思是在每年的立春时灸气海穴,立秋时灸关元穴。

为什么要选择在立秋时灸关元穴立秋前后几天适合灸关元呢如何选取关元穴及如何在立秋时正确的进行艾灸呢
艾灸在一年四季皆可进行,长期坚持艾灸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但如果选对时令进行艾灸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收欲神气。

”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

“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

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

肾气,以备冬藏也。

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

”因之,立秋之时灸关元是顺应时令的变化,调和身体内部阴阳之气的绝佳机会。

立秋前后十日是灸关元的大好时机,但并不等于是只有这前后二十日可以灸关元,其实在整个八月份都可以坚持灸关元穴的。

关元的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简单的来说在脐下四指处。

灸法:可选用隔物灸或直接用温和灸,隔日灸1次,连续灸10次。

隔物灸可将艾做成半粒小花生米大小的艾柱,点燃后置于灸盒或灸盘中,放在穴位即
可!(如隔姜灸的做法:在穴位和病灶部位置放2~3mm厚的鲜姜片,姜片用牙签刺数个小孔,将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局部灼烫感重时,稍挪动姜片)
艾灸关元穴的的好处
1、治痛经
关元是补元气的穴位,是元气的总闸。

气通了,血才能欢快的流动。

气血流动,经脉畅通,就不会痛经了,通而不痛就是此理。

每天中午11点,脾经的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关元20分钟,可以治疗痛经。

如果到药店买艾条熏烤关元20分钟,效果更好。

2、治失眠失眠
在西医里,叫内分泌失调。

在中医里,大部分属心肾不交型的。

心在五行中属火,火苗的特性是往上窜的。

肾在五行里属水,水的特性是往下流的。

正常情况下,肾水能引导心火往下走,心火能温暖肾水往上营养人体。

但由于工作的劳累,压力的增加,或生活的不规律。

导致心火下不来,肾水上不去。

到了晚上,心火还在甑娜忌眨比痪退蛔帕恕C刻焱砩—7点,肾经里面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关元穴20分钟,可以补肾水,灭心火,治疗失眠,让人睡眠安稳。

3、治肾虚性冷淡
肾虚会让人掉头发,眼袋浮肿,出现黑眼圈,记忆力减退,腰痛,性冷淡,白带清稀。

不仅影响美容,还影响生活,最头疼的还影响夫妻感情。

关元的元气能够直接作用于肾,是补肾的要穴。

每天晚上5—7点,肾经里面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关元穴30分钟,可以补肾,改善肾虚的一系列症状,提高性欲,治疗性冷淡。

这三种疾病都是于肾脏有一定的关系,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配用其它的穴
位,但最好还是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选穴。

关元穴位的作用
老中医告诉我们,关元穴是身体保健的一个重要穴位,并且只需要每天花上一点时间坚持按摩,就具有增强体质以及延长寿命的效果。

如果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治疗所有的气虚之证以及阳虚症状,常见的例如气喘、怕冷、尿频、腹痛、阳痿、遗精还有各种身体羸弱等毛病。

具体的按摩关学位的好处如下:
第一: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中医方面认为关元穴具有很好的固本培元以及补益身体的作用,所以非常适合那些身体元气受到亏损的人群。

一般情况下,如果泌尿系统或者是生殖系统出现了问题,可以对关元穴进行按摩或者是揉搓,有效的促进身体中的内分泌调节,从而得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

研究还发现,无论是男女患有不孕不育的毛病,或者男性出现阳痿、遗精还有早泄的毛病,而女性则是出现月经不调还有痛经的问题,按摩关元穴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第二:克服怯弱的性格
性格并不是天生的,他除了受到后天环境以及父母教化的影响之外,身体的健康情况也会影响你的性格。

一般情况下,如果说气度比较狭小的人群,一旦需要对它们委以重任就容易感觉到不安,这主要是由于自信心不够所导致的,这样做什么事情都是难以成功。

人在紧张的时候都会出现自我防卫的意识,这就会导致胸部出现收缩。

想要缓解这种情况,那么扩张胸部的收缩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腹部使劲,这就显示出关元穴的重要性了。

第三: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小朋友的消化系统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只要饮食不当,例如吃多了或者是吃了生冷的食物等等,这就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这个时候建议家长不要立即给孩子服用药物,而是应该帮助宝贝按摩关元穴,按摩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感觉更加舒服了,消化不良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治疗。

第四:神经衰弱
由于工作还有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经常出现神经衰弱的毛病,这直接就体现在日常精神萎靡、容易受到惊吓,同时晚上的睡眠质量也会比较差。

这个时候除了通过饮食还有药物来调节精神之外,也可以经常对关元穴进行按摩,能够起到很不错的效果。

第五:其他
关元穴位的作用有很多,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之外,按摩关元穴对于多种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常见的就有脱肛、肾炎、尿道炎、肠炎、盆腔炎还有肠粘连以及中风等等疾病,如果身体出现这些问题,按摩关元穴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三:[艾炙的最佳时间]艾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是什么
经历艾灸后会发生的种种好转反应都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增强这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艾灸时可能发生的好转反应,以供参阅。

艾灸时可能发生的好转反应(一)
1. 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 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温通子宫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 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4. 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 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非常好的感觉。

6. 夏天要出大汗为佳。

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 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 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

经络通,效果好。

9. 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 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艾灸时可能发生的好转反应(二)
1. 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2. 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3. 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4. 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5. 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6. 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7. 酸痛、疲劳、嗜睡 ( 白天爱困 ) :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8.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9. 肾脏部位有酸痛感, ( 腰酸腰凉 ) 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10. 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
以女性做艾灸月经 3 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11. 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12. 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13. 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14. 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 3-5 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15. 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艾灸时可能发生的好转反应(三)
1. 有气感
正常的经络正被打通的反应
艾灸过程中出现的气在经络里走窜的感觉,即得气。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

”如果艾灸的温热药力能传达至病灶,往往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气能窜到会阴,说明对卵巢有显著效果,这是在打通任脉、督脉、冲脉的好现象。

如果被灸者前几次都没有体会到气感,说明身体比较寒,需要继续艾灸或多灸
几次。

2. 排寒反应
寒性体质者的反应
寒性体质的人艾灸时常会感觉到阵阵寒气或凉风在往外排,比如下肢寒凉的人艾灸命门、关元、悬钟、丘墟等穴位时,会觉得膝关节处及脚趾尖有丝丝寒气往外排。

这种情况需要多灸。

当艾灸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身体深处的寒气也会排出,此时排寒反应会更明显。

被灸者会诉说腿脚某处特别凉,而且畏风,有时即使给他加盖几层被子也无济于事,但用手摸上去,他的皮肤却是温热的。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排寒反应,是一种很好的现象,继续灸会改善或消失。

3. 排风反应
体内有风寒
艾灸感冒患者的大椎、风门、外关、天突等穴位时,身体局部会很痒,这是艾火疏通经络、促使体表风寒之邪往外排的表现。

艾灸湿疹患者的曲池穴、血海穴及患处时,排风现象也很明显,一定要灸到痒感减轻甚至消失,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4. 排浊气反应
体内积有垃圾、毒素
艾灸过程中,肚子会咕咕叫或矢气,这是艾灸促进肠道蠕动,排出身体浊气的反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5. 排湿反应
体内湿气缠绕
艾灸排湿的表现:原本大便粘涩不畅或便秘的,灸完排便顺畅;上半身或脚出汗;有小便次数先增加再逐渐恢复正常的现象;逐渐有食欲;体重下降,感觉身体轻爽,尤其是双腿没有了灌铅似的困重感;皮肤变得光滑细腻等。

这些都是艾灸排出人体内湿气的好的反应。

6. 前期烫感过强
经络不通或有寒湿、淤血者
刚开始灸时即使艾火距离皮肤较远,仍感觉很烫或灼烧感,灸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热度逐渐适应且越来越耐热了。

这种现象在灸腹部时较常出现,说明经络慢慢被打通了,寒湿、瘀血减少了,或女性子宫寒冷的程度降低了。

继续灸几次,热力能逐步渗透到皮肤深处,直至从腹部传达到腰部。

7. 头皮发痒
肾阳虚者的反应
头皮发痒或奇痒难耐、头屑增多,这种排病反应多出现在肾阳虚患者身上,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施灸才会出现这种反应。

这是瘀堵在头上的垃圾被大量排出后产生的现象,持续时间短则数日,长达半年以上,主要取决于患者病程的长短和病位的深浅,也是一种难得的好转反应。

8. 皮肤问题
体内有湿、寒、风
有些人做完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了水泡或风疹块,很多是灸后不知不觉中起的,说明体内的湿气和风寒之邪较重。

此时应坚持灸,因为已经开始有效果了。

大点儿的或直径超过两厘米的水泡,可以用针刺破,每天对着患处继续艾灸以促进愈合,一般不用包扎。

也可以用针刺破后,将艾灰加上十八宝中的五阳调好后直接敷到水泡上。

期间可能不断有水排出,痊愈时间因人而异,恢复期间患处尽量不要碰水。

9. 出汗问题
正常人会有,体虚者严重
夏天艾灸时适当出出汗是好事,但冬天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

容易全身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需要配用元气宝、元阳、五阳、一阳等一起内调。

10. 口干口渴
阴虚体质或上实下虚者的反应
做完艾灸感觉口干、口渴,一般阴虚体质或上实下虚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建议灸前配合服用十八宝,也可以多喝点水;调整艾灸的穴位和时间;也可以配合做刮痧、拔罐。

11. 身体一半热一半不热
经络不通者的反应
做艾灸时,只有上半身或只有下半身感觉到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边经络不是很通畅,继续施灸会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12.腰部不适
肾脏功能失衡的反应
腰部酸胀或发凉,尿量增加,尿色由浊变清。

说明肾虚、肾脏的气化功能不佳,或阳虚。

13. 牙齿打颤
脾胃虚寒、下焦寒或阳虚者的反应
牙齿打颤也是艾灸中排寒反应的一种。

这种现象常出现在脾胃虚寒、下焦寒及阳虚的人身上。

14. 经期血块增多
宫内淤血排出
痛经女性经期血块增多,这是调理中出现的短暂的或短期的反应,说明子宫内的瘀血在往外排,是好的现象。

15. 热感传递
经络通畅者的反应
比如艾灸神阙穴时,热感从小腹向下渗透到后腰命门穴及腰两侧。

再如艾灸肾俞穴,热感往上能走到脾俞穴、心俞穴直到头顶百会穴,往下能走到大肠俞穴、委中穴直到涌泉穴。

这说明经络很通畅,艾灸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6. 血压升高
瘀滞气血开始流动的反应
原本血压测量值正常的人,在一段时间的艾灸调理后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血压升高。

这是由于艾灸疏通经络后,瘀滞的气血开始运行起来,血液循环的量增大了,而血管的韧性还未跟上,还不能适应身体内环境的变化。

这种血压升高的反应是暂时的,很多被灸者并未感觉到头晕、头胀等高血压症状,而是在做身体检查时无意中发现血压值有所增高,掌握好艾灸的时间、灸量,继续艾灸,很快血压又恢复到正常值。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服用降压药。

艾炙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