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考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0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题至第5题。

(一)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1分)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山之.僧智仙也B.名之.者谁
吾欲之.南海,何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C.朝.而往,暮而归D.晦明.变化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2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上句子。

(4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2分)
三、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 ) B.杂然而前陈.者 ( )
C 去.国还乡 ( )
D 长烟一.空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答:【】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四、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5题。

(18分)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饮少辄.醉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宴酣.之乐④射者中,弈.者胜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 ]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

(4分)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
冬景的句子是:(3分)
5、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五、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4题。

(8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2分)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阅读下面选自《醉翁亭记》中的文段,完成文后1—4题。

(15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

(3分)
(1) 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 (2) 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 (3)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往来而不绝.者中.轩敞者为舱
A. B.
以为妙绝.射者中.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 D.
无丝竹
..之乱耳至于负.者歌于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6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选文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太守宴、___________和_____ 、 __________四个场景。

(用原文回答) (3分)
七、[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

(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3、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
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 __。

(4分)
九、(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甲]:
[乙]: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
十、文言文阅读。

(10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点的词。

(2分)
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
树林阴翳.游人去.而禽鸟乐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3、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4、回答问题。

①(甲)段中画线的“子何恃而往”这句话,表现出富者对贫者将去南海一事持怎样的态度?对这种态度,你有何看法?
②你怎样评价(乙)段中“太守”的“醉”与“乐”?(2分)
十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10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
十三、读下文,完成1-4题。

(共8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容从也。

树林阴嬉鸿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港而乐,而不知大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理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文中用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 (2分)
4、“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

(2分)
十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4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伛偻提携提携:
②宴醋之乐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宝: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①醒能述以.文
A. B.
②其节见于.艰危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①泉香而.酒洌
C. D.
②食之.末必不佳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4分)
十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每题1分,共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出而林霏开.:
(4)佳木秀.而繁阴:
2、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甲) (乙) 3、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2分,共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
同?(3分)
十六、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
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
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

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
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006安徽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1)悉如外人悉:
(2)无论魏晋无论:
(3)临溪而渔渔:
17.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
16.(3分)(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06辽宁
(一)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9——12题。

(16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意思。

(2分)
陈:谓: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