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20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20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骸骨(hái)吮吸(yǔn)舐着(shì)踉跄(liànɡ)
B . 残屑(xiè)嗥叫(háo)遂愿(suì)苔藓(xiǎn)
C . 蜿蜒(yán)窒息(zhì)驯鹿(xún)加冕(miǎn)
D . 龇牙(cī)巉岩(chán)鲦鱼(tiáo)黏膜(nián)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古人云“万变不离其中”,透过欧洲杯弥漫的硝烟,我们可以看到各支球队求新求变、革故鼎新的决心和勇气,更看到它们恪守传统、振奋进取的意志和品质。
B . 这篇文章描写的当年爆发的革命情景的文字十分出彩,革命者面临的困境可谓层见叠出,但是凭借他们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C . 交朋结友需要真心真情,像冯小刚一样非诚勿扰,以“诚”相待;像潘石屹一样吵而不散,以“知”相和;像王刚一样既往不究,以“度”相处。
D . 中国古典文学之中,失意文人的自我慰藉常常是寄情田园,放浪山水,甚至青灯古佛,六根清静,“独善其身”的出世姿态可视为特殊的反讽。
3. (6分) (2020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
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我们发展的技术______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它。
”霍金表示,远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呆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______,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
”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50多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完成这种壮举可谓______。
确实,现在的航空
科技水平,要完成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______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
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在我们的发展史上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B . 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C . 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D .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摧残与日俱增劳师动众保障
B . 摧毁与日俱增劳民伤财保证
C . 摧残突飞猛进劳师动众保证
D . 摧毁突飞猛进劳民伤财保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B . 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实现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C .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D . 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开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4. (6分) (2019高一上·宾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记载厉王时的邵公说: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
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
《礼记·孔子闲居》记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②歌则不同。
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
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
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
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③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
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
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
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
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
且由于政治演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④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
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
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
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⑤不过,即使是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
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
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
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
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与起源于原始宗教仪式的歌不同源。
B . 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 . “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形式上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 . 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本文的观点,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不同源,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B . 第①段和第②段通过对比,分析了诗和歌不同的功能,早期诗的功能是补察时政,歌为抒情。
C . 文章第③段以《大雅》《小雅》为例,分析了在“歌”之外确立的诗的形态与歌的三个不同点。
D .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从语言和音乐关系角度,采用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区分了诗与歌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
B . 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C . 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
D . “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
5. (20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
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
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
感情?
(2)“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结合原文,说说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6. (13分) (2019高二上·乐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 .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 .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 .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 . “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 . “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 . “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
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 . 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
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 . 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 . 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
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②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7. (4分) (2020高三上·宜宾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抗疫之战虽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要战胜病毒恢复经济振兴国力并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还有很长的道路和艰巨的任务,所以优秀的人才和建设者更要有弘大的志向和坚毅的精神,正如《论语》中曾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
”
(2)《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悲怆苍凉、深沉忧郁之笔写尽了杜甫颠沛漂泊、老病孤苦的人生境况。
(3)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景物,常被古人借以表达美好的情感,但李煜却在春花、秋月和东风中感慨
“________”,悲悔万分;白居易面对春江、花朝和秋月只能“________”,孤寂无比。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
8. (1分)(2020·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后元丰行①
王安石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② ,龙骨③长干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④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⑤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注】①后元丰行: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这首诗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十年后农业取得较好收成时写的。
他还写了另一首《元丰行示德逢》,所以此首加“后”以示区别。
②稌:糯稻。
③龙骨:也称“翻车”,灌溉农具。
④堑:挖掘。
⑤杙(yì):系,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开头两句,化用“五风十雨”的典故,歌颂元丰年间风调雨顺的气象。
B . “千里”“没云”运用夸张手法,写出麦苗和黍稠密茂盛、长势喜人的景象。
C . 荻笋胜过牛乳,百钱才够买酒,从侧面写出了江南鱼米之乡百姓的富庶生活。
D . 这首以神宗年号为题的诗,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富于理想色彩。
(2)简要概括诗中老翁的形象特点,并分析诗人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9高一下·舒兰期中) 下面是××中学小林给某杂志投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我是××中学学生刘林,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小伙子。
早就听说贵刊大名,决定赐稿。
现奉上佳作一篇,敬请拜读。
还请阅后回复。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月考) 简答题。
(1)《阿Q正传》中,阿Q有着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2)《红楼梦》“林黛玉重建挑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宝琴说《桃花行》是她写的,宝玉却说“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请结合小说概括黛玉的“离丧”经历。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上·伊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关于“比”的说法,“钱财不比,妻儿不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当下,更是到处充斥着“比”,比谁更“恶搞”,比谁更“超级”,比谁更“芙蓉”……不过,也有一种人是比谁的好事做得多,比谁为国家做的贡献大。
请以“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
答案:5-3、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