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编练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人教)一轮选编练题(11)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常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忧国忧民,吟诗作赋,呵佛骂祖,最后醍醐灌顶,一醉方休。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近段时间,大雾天气频繁出现,首都北京城仿佛变成雾都,空气中的PM2.5浓度越来越高,今天终于迎来了和煦的阳光,每个人都弹冠相庆。
D.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剧目。
【参考答案】答案: D
解析: A“醍醐灌顶”指灌输智慧,使人醒悟,不指饮酒;B“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仰慕;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
C“弹冠相庆”:“弹冠”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和去年参加亚锦赛的中国男篮不同,今年出现在亚运会上的已是一支“大换血”的中国男篮。
如果说去年失利是因为倚重老将,这次失利则是为年轻队员的成长买教训。
B.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组成员在武汉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武汉各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10月27日,“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
参展作品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D.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解析:选A B项,结构混乱,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节目组成员”,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各高校学生”,应将“给予”改为“得到”;C项,“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D项,语序不当,应将“改革开放以来”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换。
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分别对受助者和资助者进行点评。
要求:①抓住材料主旨。
②语言简练。
③每条不少于30个字。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邓雪凤为了照顾年过六十、身患重病的养父递交了退学申请,为给父亲治病,她登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最终以300满票圆梦,获得企业资助。
圆梦之后,面对周立波以个人名义捐助的10万元,她坚定地回绝:“已经够了,真的够了,我自己会努力的,以后的生活真的会努力的,我现在只要爸爸病好,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可以努力。
”
①对受助者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资助者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正确理解材料是答题的前提。
该材料中,邓雪凤毅然决然退学,选择为父亲治病,以及资助企业和个人的慷慨等都是主要信息。
作答时,需要概括事件的精神要义,用议论的语句点明事件的积极意义,指出事件传达了正能量。
答案:(示例)①责任使邓雪凤美丽:邓雪凤选择照顾养父,传承了民族美德,自尊自强使她高贵,面对额外的捐款,她坚决回绝,靠自己打拼自己的人生。
②和谐传递正能量:赞助企业对邓雪凤梦想的支持,周立波的捐助意愿,都体现出社会和谐之美,为社会增添了正能量。
4、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短句。
要求: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不久前投入运营的“数字敦煌”工程的核心子项目“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通过让游客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全球首部展现文化遗产全貌的数字球幕影片《梦幻佛宫》及高清电影《千年莫高》在视觉上先了解敦煌艺术后再到敦煌莫高窟实地游览来改变以往游客只观看敦煌莫高窟的单一的游览形式。
答案:(示例)①不久前投入运营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是“数字敦煌”工程的核心子项目。
②游客通过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全球首部展现文化遗产全貌的数字球幕影片《梦幻佛宫》及高清电影《千年莫高》从视觉上先了解敦煌艺术。
③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影片后再到敦煌莫高窟实地游览。
④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游客只观看敦煌莫高窟的单一的游览形式。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
据《北京晨报》11月5日报道,10月8日,广西灵山县某中学初二女生黄某正在教室里听课,位于她上方天花板的吊扇突然坠落,转动的风扇叶片刮到黄某的左脸颊,事后经治疗,仍留下了一道长达6厘米的疤痕,已构成轻度毁容。
事情发生后,黄某父母多次与校方沟通,索赔无望后,将学校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校方疏于对教室风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导致风扇非人为因素无故坠落,判决校方赔偿黄某后续治疗费用2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解析:注意事件的主体是“广西某学校”,特征是“学生上课被吊扇砸伤,学校负全责”。
答案:广西学生上课被吊扇砸伤,学校负全责。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徽”,请写出该标志的中心构图的寓意。
要求:至少写两点寓意,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徽标,找出徽标中的中心
构图;其次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徽”这一要素,中心图案的寓意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特点、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相契合;最后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述其寓意,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答案:①像两排麦穗,体现学校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特点;②像两排树木,体现学校特点,寄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③像上下翻动的水波,体现学校特点,寄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理念。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
人绕湘皋①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②,梦依依。
九疑③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④枝。
注①湘皋(ɡāo):湘江岸边。
②可可:可爱,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
③九疑:九嶷山,传说舜葬于此。
④绿筠(yún)枝:绿竹,血泪沁入成斑竹,借指红梅之色为血泪所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
绕者,徘徊也。
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
“月坠”二字说明其“人”已在此徘徊良久。
B.二、三两句由人及梅,侧面点题。
写梅影浸透在水中,一个“浸”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
C.“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
茜裙,即红裙。
“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隐喻梅花之飘零。
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
D.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鸥鸟是想象的景物,通过鸥鸟写了往昔的情事就像鸥鸟一样飞去了。
E.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2.这首咏物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至少写出两种,并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BD[B项“侧面点题”错,应为“正面点题”。
D项鸥鸟是眼前的景物,不是想象的景物。
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
]
2.(1)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这首词题目为“赋潭州红梅”,词中从咏红梅入手,意在写人。
梅“斜横花树小”“遥怜花可可”,实写情人的楚楚可怜。
梅“香远茜裙归”,凋零飘落,实写红裙女子的远离。
即梅即人,人梅夹写,含蕴空灵,意境深远。
(2)用典。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
这里运用湘妃的典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恋人对己之相思。
(3)比喻。
茜裙,即红裙。
“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隐喻梅花之飘零。
(4)对写法。
这首词上片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片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
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愈转愈深。
(5)联想、想象。
“香远茜裙归”,茜裙,即红裙。
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
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
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词人魂萦梦牵的情人,这是词人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
三、近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
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
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
”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我”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做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解析:选B 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
B项,对女主人公的喜爱太过牵强,因为首次电话就喜欢上她不合情理,只是喜欢上了她的声音。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人物形象、性格是通过人物的各种描写来表现的,因本文女主人公没有露面,所以,找出女主人公的语言描写来揣摩其性格特点。
由“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看出她爱母亲;“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提示她的性格;由她儿子“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可看出她爱儿子。
(以上说明她爱生活、爱家人。
)敢于对一个陌生人交谈说明她开朗、善良;说话礼貌有教养。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每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
既为枢纽,就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因为是“电话”连接了两人,文中使用的语言描写就更多一些,便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在内容的表达上,更为自由。
作用题的答题规范模式:内容或主旨+结构+表达(效果、感情)。
具体到小说,就是“主题或内容+情节+人物”。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