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康复护理措施
1.颈椎病病人的睡姿及睡枕
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睡眠姿势的影响尤大。

良好的睡姿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

人体的颈椎有正常的生理弯曲,从侧面看颈椎有轻度前凸,从正面看,颈椎排列是一直线,但既不向左也不向右弯曲,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时,颈部的肌肉、韧带、椎间盘及颈部其他器官,如气管、颈动、静脉和神经组织才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

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

过高、过硬,过短、过窄、充填物不合适的枕头都是不合适的。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①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
②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椎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
③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还需具备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对枕头的高度有多种数据,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

枕高应结合个体体型,一般以仰卧时头枕于枕上,枕中央在受压状态下高度8~15m为宜,而在枕的两端,应比中央高出l0cm左右,因为侧卧时,肩部在下垫起,会使颈椎弯曲,增加枕两端高度则可消除这一不良影响,保证颈椎的生理弯曲。

总之,枕头的高度以醒后,颈部无任何不适为宜。

因此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

2.颈托和围领
主要起制动作用,用于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而病人行动不受影响。

颈托和围领的使用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但长期应用可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康复,故仅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使用。

使用时需注意颈部的高度必须合适,以保持颈椎处于中立位为宜。

若由于颈部损伤所致则可应用前面宽,后面窄的颈托使颈部处于轻度后伸位,以利于颈部损伤组织的修复。

3.颈椎牵引的康复护理
(1)牵引疗法的作用:
①增大框间隙和椎间孔,解除血管神经受压,改善神经根内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

②使动脉伸展,变通畅。

③放松痉挛肌肉,减小颈椎应力。

④改善颈椎曲度,解除后关节处可能存在的滑膜嵌顿。

(2)颈椎牵引适应证:适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

(3)颈椎牵引方法,一般采用枕颌带牵引,坐、卧位均可进行牵引。

坐位牵引:
①体位: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倾约10°~ 30°,避免过伸。

要求病人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

牵引姿位应使病人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

在椎动脉型病人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②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病人自身体重的1/15~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病人适应。

每次牵引近结束时病人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
情增加。

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 ~ 30分钟。

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③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仰卧位牵引:如坐位牵引疗效不显著,或病人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

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

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0~14小时。

由于持续卧床有诸多不利,症状有好转时即应改为坐位牵引。

颈椎牵引时配合颈肩部热疗,有助于放松肌肉,增强疗效。

颈椎牵引注意事项:
①枕颌带牵引时应防止带下滑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进食时应防止食物呛入气管。

②除保证牵引的安全外,必须掌握好牵引角度、牵引时间和牵引重量三个要素,以达到颈椎牵引的最佳效果。

③牵引时要注意病人的舒适程度,牵引过程可能出现不适,必须有毅力和耐力,在牵引中要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可采用读报、谈心等方法,使其消除不适感,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态、呼吸、脉搏,以免发生意外。

④少数人作颈椎牵引时可有不良反应,如颈痛加重,多为颈部姿位不当引起;又如颞颌关节疼痛,多为牵引重量太大起。

适当调整后多可消除。

4.配合物理治疗的康复护理
常用的方法有:石蜡疗法、红外线、磁疗、直流电离子导入、超短波、超声波、运动疗法等。

可以镇痛、消除炎症组织水肿,减轻粘连、解除痉挛、改善局
部组织与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延缓肌肉萎缩并促使肌肉恢复。

5.手法治疗的康复护理
手法治疗简便易行,有很好的疗效,可疏通经脉,减轻疼痛、麻木,缓解肌紧张与痉挛,加大椎间隙与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及小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活动度,但切忌粗暴。

在进行手法治疗前,要给病人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明手法治疗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手法治疗时要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异常情况应暂停手法治疗。

6.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如手术、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给予明确、有效的回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向病人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帮助并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松弛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

为病人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病人与具有焦虑情绪的病人及亲友接触。

颈椎病康复护理指导
1.药物指导
脊髓型的颈椎病常用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 ),如:吲保美辛(消炎痛)、双氯芬酸(扶他林、戴芬)、美洛昔康(莫比可)等;外用药颈痛灵、依托芬那酯(优迈霜)等;神经根型的颈椎病除上述药物外,还可用中药:根痛平、丹参片、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等;神经营养药: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弥可保)等。

2.纠正不良姿势
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故纠正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对颈椎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伏案或低头工作者多见。

①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换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②工作中注意纠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屈颈部。

调整颈椎姿势同时,还应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3.体育锻炼
合理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调整颈部组织间的相互关系,使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颈部活动功能的恢复,增加颈椎的稳定性,长期坚持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进行医疗体育锻炼的方法因人而异,主要是运动颈椎、颈肩关节。

应注意颈部运动的量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每次30 ~ 40分钟,以舒适为宜,避免过度而引起损伤。

其中颈椎操可以加强颈部肌肉,增强其运动功能,保持颈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颈部体操较多,有Mckenzie颈椎操、Pilates颈椎操等。

如下方法常在颈椎病的家庭康复和预防中使用:
①头颈部缓慢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内外旋转、放松动作,双肩、肋骨并拢动作。

②坐位,双手交叉紧握并置于枕后,使头向后仰,胸部前挺,以扩大椎间隙。

③仰卧位,颈项枕于枕上,使头后仰,然后可左右转动头部,可使颈肌松弛。

每日数次。

要求动作规范,长期坚持。

4.饮食
颈椎病病人尤其应多摄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如豆类、瘦肉,海带、紫菜、木耳等,可达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尤其是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对防止颈稚病进一步发展更加有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