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1细胞的分子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1细胞的分子组成
、选择题
1.人体骨骼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 )
A.水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质
解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2.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脱氧核糖主要由G H、O三种元素组成
B.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C.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存在于氨基中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解析:脱氧核糖仅由G K O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细胞结构的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H RN俩种核酸,B正确;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存在于氨基或者R基团中,C错误;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化学元素
的含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
3.下列四幅图能说明蛋白质起着推动化学反应作用的是(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蛋白质推动化学反应,说明蛋白质起到催化作用,图示中
①表示抗体凝集、锁定抗原,②表示蛋白质作为结构物质,③表示受体识别作用,④表示酶分子的催化作用,D项符合题意。
4.(2019 •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联考)以下物质中可以用32P标记的
是(A )
A.脱氧核昔酸
B.丙氨酸
C.甘油
D.糖元
解析:脱氧核昔酸由G H、Q M P元素组成,含有P元素,可以用32P 标记;丙氨酸由G H、Q N元素组成,甘油由C、HH O元素组成,糖元由G H、。
元素组成,这三种都不含P元素,不可以用32P标记。
5.(2019 •温州二模)下图甲、乙表示2种蛋白质分子,其中△、◊、
口、O各代表一种氨基酸,一S — S一代表二硫键,关于这两种蛋白质的差异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
S S S
I I I
S S S
甲a
A.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氨基酸的空间结构不同
C.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从两种蛋白质结构分析,甲种蛋白质由4种共9个氨基酸构成,乙种蛋白质由3种共8个氨基酸构成,各含有两条肽链,其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氨基酸没有空间结构。
6.(2019 •嘉兴期末)糖类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由G H、O三种元素组成
B.糖元水解会产生多个葡萄糖分子
C.麦芽糖和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解析:糖类由C、K O三种元素组成;糖元为多糖,其结构单位是葡萄糖,水解会产生多个葡萄糖分子;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
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7.绿色荧光蛋白是从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
如下表所不"。
若R基团上的短基和氨基不会脱水形成肽键,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 )
A.R基团上的氨基有16个,该蛋白质含有1条肽链
B.该蛋白质水解时,水分子中的氧参与形成氨基
C.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32
D.该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游离一NH中
解析:该蛋白质共含有17个游离的短基,其中有15个在R基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又因为游离的氨基总数是17个,所以R基团上的氨基有15个,A错误;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中的氧来白氨基酸中的短基,所以该蛋白质水解时,水分子中的氧参与形成短基,B错误;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6-2=124(个),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X 18=2 232,
C正确;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错误。
8.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子的特异性
B.RNA与DNA勺分子均由四种核昔酸组成,可储存遗传信息
C.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解析:DNA 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子的特异性,A正确;RNA是由4种核糖核昔酸组成,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昔酸组成,二者均可储存遗传信息归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C正确;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盘曲、折
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当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 表明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所以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D错误。
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及其化合物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人体严重缺铁会导致乳酸中毒
B.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C.抗体、受体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C、H、。
N、P可构成细胞中的核酸和淀粉
解析: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人体严重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运输氧气减少,从而使厌氧呼吸增强,合成乳酸增多,导致乳酸中毒;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故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受体能识别信息分子,二者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淀粉的组成元素为G H、O,没有N P。
10.(2019 •浙江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下列关于植物体内化合物特点和作
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水分子之间具有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细胞内温度变化的作用
B.MC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镁的这种存在形式是多数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C.叶绿体基质能利用三碳糖磷酸合成蔗糖,并运输到果实进行储存
D.富含油脂的花生种子在密闭空间中产生和消耗气体体积相等时,其
细胞内只存在需氧呼吸
解析: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M厂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而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碳反应生成的产物三碳糖磷酸大部分运输到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油脂含氧原子少,和糖类相比其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要多于产生的二氧化碳,若富含油脂的花生
种子在密闭空间中产生和消耗气体相等,说明细胞还进行了厌氧
呼吸。
11.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构成,结构图中一S— S一由两个一SH形成。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C )
i~s—$"I
X1
A.在形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最多含有51种不同的R基
B.形成过程中消耗掉的氨基数和短基数分别是50个和50个
C.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还有游离氨基和短基数分别是2个和2个
D.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是4 218
解析:该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构成,则在形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最多含有20种不同的R基;该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构成,则形成的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个),即形成过程中消耗掉的氨基数和短基数分别是49个和49个;该蛋白质含有2 条肽链,每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个一NH和1个一COO牌此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氨基和短基数分别是2个和2个;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目=氨基酸数-肽
链数=51-2=49(个),此过程中还形成3个二硫键(二硫键由两个一SH 各脱掉一个H连接而成)即又脱去6个H,所以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X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X 18-形成3个二硫键脱去的氢的相对分子质量=51 X 100-49 X 18-3 X 2=4 212。
12.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
在35 C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月尿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B )
加分展液加水加分蜗辙ftir/jc iH Ri i.H—H...
I依萱福旦域带白换堀
A.只有实验①能
B.只有实验②能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解析:实验①中,乙试管为对照组,呈现紫色,若分泌液中有蛋白酶,可以把
蛋白质水解,但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甲试管仍呈紫色,无法与对照组进行区分,实验①不能达到目的;实验②中,丁试管作为对照组,蛋白块的体积不变,若分泌液中有蛋白酶,可以把蛋白块水解,蛋白块的体积会变小,因此,实验②可以达到目的。
13.(2019 •台州质量评估)下列有关化合物成分的叙述,与事实相符
的是(A )
A.ATP属于核昔酸类物质
B.纺锤丝属于多糖类物质
C.甲状腺激素属于蛋白质类物质
D.S型菌的荚膜属于脂质
解析: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喋吟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糖与腺喋吟结合成腺昔。
腺昔与3个磷酸基团组成腺昔三磷酸;纺锤丝属于微管蛋白类物质;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含碘衍生物;S型菌的荚膜属于多糖。
14.(2019 •绍兴适应性考试)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活动中,教师提供10 mL白梨汁、10 mL稀释蛋清液、10 mL马铃薯匀浆三种待测样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
A.在马铃薯匀浆中直接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将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作比较可判断各样品中的营养成分
C.加入双缩月尿试剂A和B后呈现紫色的最可能是稀释蛋清液
D.利用本尼迪特试剂对白梨汁进行检测可确定所含有的物质种类
解析:取2 mL样本上清液加入5滴碘一碘化钾溶液,与样本上清液比较,观察颜色变化;将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作比较可判断各样品中是否含有该物质,
并非营养成分;加入双缩月尿试剂A和B后呈现紫色说明样品中有蛋白质,
稀释蛋清液中含有蛋白质;利用本尼迪特试剂对白梨汁进行检测可确定是否含有还原糖。
15.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马铃薯匀浆加淀粉酶后,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呈红黄色,说明匀浆中含淀粉
B.向马铃薯匀浆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振荡后溶液显蓝色,说明匀浆中含淀粉
C.用苏丹山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后,50%的酒精能洗去细胞内油滴上的橙黄色
D.用蛋白酶催化蛋清稀释液水解时,可用双缩月尿试剂检测蛋清蛋白是否彻底被水解
解析:马铃薯匀浆加淀粉酶后,产生还原糖,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为红黄色,A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B正确;在对花生子叶的脂肪染色时,可用50%酉精洗去浮色,并非洗去细胞内的橙
黄色,C错误;由于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遇双缩月尿试
剂会出现紫色,所以不能用双缩月尿试剂检测蛋清蛋白是否彻底水解,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
胰岛素对于糖尿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其合成过程如下:刚合成
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
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C(如图1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前胰岛素原可与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
(2)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经的方式形成两条肽链
这两条肽链通过图中的两个一SH脱掉2个H形成的二硫键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
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个一NH,个
—COO H
(4)若图2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
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
O
(5)图3表示某三十九肽化合物,其中含有丙氨酸(R基为一CH)4个,现
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
则三十九肽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个,氨基和短基分别增加、个,C 原子减少个,0原子减少个。
1 --------------- 39
19^216。
-17
网------ M
闻3
解析:(1)前胰岛素原中含有肽键,能与双缩月尿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因此可以用双缩月尿试剂检测;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中水是由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短基形成的,因此氨基酸水解时,水用于形成氨基和短基。
(2)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2条肽链,因此脱去的水分子数是51-2=49,两条肽链中形成3个二硫键,脱去6个H,因此这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18X49+6=88&
(3)胰岛素含有2条肽链,因此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技基。
(4)由图2中柱形图可知,①膜面积减少,②膜面积不变,③膜面积增加,因此①是内质网膜,②是高尔基体膜,③是细胞膜。
(5)由图可知,三十九肽化合物中丙氨酸分别位于8、18、27和39号位,水解39位丙氨酸仅减少1个肽键,三十九肽被水解后肽键数量减少7个,产物是4条短肽和4个丙氨酸,因此短肽中游离的氨基、短基分别是4个、4个,与三十九肽相比分别增加3个;每个丙氨酸的C是3个,因此C原子减少12个;水解过程消耗7分子水,水解产物增加7 个O,四个丙氨酸中含有8个O,因此。
减少1个。
答案:(1)双缩月尿紫色短基和氨基
⑵脱水缩合888
(3)2 2
(4)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5)7 3 3 12 1
17.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
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1)淀粉水解为还原糖需要的催化,温度为70 C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⑵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可能是。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本尼迪特试剂,双缩月尿试剂,质量分数为3%勺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
勺蔗糖溶液等(请选择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 C水浴保温5 min后,在A 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第三步:70 C水浴保温5 min后,在A 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第四步:。
实验结果:(只写最可能的情况)。
解析:(1)淀粉水解为还原糖需要淀粉酶的催化,温度为70 C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酶具有最适温度(该酶的最适温度是
70 C)。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原因可能是缺少淀粉酶。
(3)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
本实验的白变量为甘薯提取液和马铃薯提
取液中淀粉酶的有无,依据实验原理设计。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
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 C水浴保温5 min后,在A 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70 C水浴保温5 min后,在A 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本
尼迪特试剂。
第四步:热水浴加热2〜3 min。
实验现象应该为:A管红黄色,B管蓝色。
答案:(1)淀粉酶酶具有最适温度(该酶的最适温度是70 C)
(2)不含淀粉酶
⑶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
第四步:热水浴加热2〜3 min,观察比较并记录A B两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A管红黄色,B管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