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第⼀单元《做⾃尊⾃信的⼈》
第⼀课《珍惜⽆价的⾃尊》
1、⾃尊的含义:⾃尊即⾃我尊重,指既不向别⼈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歧视、侮辱,是⼀种健康的⼼理状态。

2、⾃尊的表现:⾃我尊重和⾃我爱护;要求他⼈、集体和社会对⾃⼰的尊重;不容许他⼈歧
视与侮辱。

知耻是⾃尊的重要表现,⾃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尊(知耻和⾃尊的关系)。

3、虚荣⼼含义:虚荣是⼀个⼈过于追求表⾯上的荣耀、光彩的⼼理,它是产⽣“⾃尊⼼太强”的原因。

4、虚荣⼼理的危害:虚荣⼼强的⼈,总是以他⼈对⾃⼰是否看重作为天平,对⾃⼰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建⽴在科学的⾃我分析的基础上,⼀旦他⼈对⾃⼰给予否定、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的⾃尊。

当⾃⼰的虚荣⼼得不到满⾜时,很容易产⽣不良⼼态,形成⾃暴⾃弃等不良⼼理,从⽽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等;有时⼜会以暴怒、嫉妒、⾃暴⾃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会造成⾮常严重的后果。

5、⾃尊的⼈最看重⾃⼰的⼈格。

6、“⾦⽆⾜⾚,⼈⽆完⼈”的含义:说的是⼈既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

这要求我们全⾯地认识和评价⾃⼰,既要看到⾃⼰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的缺点和不⾜。

⼀个⼈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

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漠然视之,就会停滞不前。

7、如何认识⾃傲⾃负:⼈应该⾃尊⾃信,但不能⾃视过⾼,更不可狂妄⾃傲把⾃⼰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估⾃⼰,⾃以为是,听不进别⼈的批评和忠告。

“虚⼼使⼈进步,骄傲使⼈落后。

”虚⼼才是⾃尊⾃信的表现。

因为,真正⾃尊⾃信的⼈,从不怕别⼈的意见,采纳别⼈好的意见,使⾃⼰取得更⼤的进步。

⾃尊⾃信的⼈,从不⾃傲⾃负,因为他们知道,⾃傲⾃负不仅得不到别⼈的尊重,⽽且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

8、如何帮助别⼈改正⾃傲⾃负的缺点:(1)通过谈话或通信等⽅式告诉别⼈,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是骄傲、⾃负、不尊重他⼈的表现。

(2)给他提供⼀些克服骄傲、⾃负的好⽅法。

⽐如:告诉他接受批评是根治⾃负的最佳办法。

(3)建议他与⼈平等相处,提⾼⾃我认识。

这样既可以全⾯认识⾃⼰,⼜能够赢得尊重。

9、在⽇常⼯作中尊重他⼈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有礼貌,尊重他⼈的劳动,尊重他⼈的⼈格。

尊重他⼈的⽅法,即就像关注⾃⼰的尊严⼀样关注他⼈的尊严:⼀是要站在对⽅⾓度看问题,感同⾝受,推⼰及⼈。

⼆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

三是不做有损他⼈⼈格的事。

10、尊重他⼈的作⽤:尊重可以使⼈理智,尊重可以使⼈悔过。

尊重可以唤醒⼈的良知,产⽣⽆法估量的正⾯效应。

11、学会宽容的必要性:谦让不是怕⼈,⽽是⼀种风度与境界;宽容不是软弱,⽽是理解⼈、有爱⼼的表现。

你以宽容之⼼善待他⼈,他⼈也会以同样的⼼态对待你。

宽容能消除⼈与⼈之
间的⽭盾,使个⼈⾝⼼愉快,净化他⼈⼼灵,使周围的环境和谐⽽美好,并最终加速社会的进步。

不宽容只能是伤⾝、伤⼼、伤已、伤⼈。

因⽽,对于每个⼈来说,学会宽容是⼗分必要的。

12、怎样才能做到宽容:(1)要有⼀颗仁爱之⼼,要有平和的⼼境,切不可有忌妒之⼼。

(2)要有豁达的⼼胸、忍让的⼼境。

(3)要注意多项思维。

遇到事情时,站在对⽅的⾓度去想,从正反两⽅⾯去想。

从⼤局去想,从他⼈的好处去想。

(4)若能做到不计前嫌,则是宽容的更⾼境界。

第⼆课《扬起⾃信的风帆》
1、⾃信的含义:⾃信是对⾃⾝⼒量的确信,深信⾃⼰⼀定能做成某件,实现所追求的⽬标。

2、⾃尊⾃信的积极作⽤:⾃尊⾃信使⼈不断进步;催⼈⾃强不息;使⼈品德⾼尚。

3、如何分析:“有了⾃信⼼,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好”。

⼀个⼈的成才与成功离不开⾃信⼼,但并不等于有了⾃信⼼就能办好任何事情,还需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

还需要与他⼈⽐较,扬长避短,任何⼈只要具备正确的⾃尊⼼和充分的⾃信⼼,意志坚强,拼搏进取,就可能取得成功。

4、创造成功的纪录,最需要的是勇敢的⾏动,这是取得⾃信的基本途径。

5、⾃负和⾃信是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负者所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标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6、⾃信的基础是:全⾯客观地看待⾃⼰,发现⾃⼰的长处(成功的⽣活经验)。

实⼒是⽀撑信⼼最重要的杠杆。

7、⾃信⼼与⾃尊⼼的关系:两者密切联系,⾃信⼼是⾃尊⼼的基础,⾃尊⼼的确⽴,提⾼了⾃信⼼。

8、⾃负者特点:(1)⾃视过⾼,瞧不起别⼈,以⾃我为中⼼,听不进别⼈的意见。

(2)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

(3)很少关⼼别⼈,与他⼈关系疏远。

9、⾃卑的特点:⾃⼰轻视⾃⼰,拿⾃⼰的缺点与别⼈的优点⽐较,进⽽觉得⾃⼰毫⽆价值,低⼈⼀等。

把困难想象得过于严重,常处于孤僻悲观的状态,易⾃暴⾃弃。

严重者会轻⽣。

10、⾃卑⼼理的危害:⾃卑的⼈⾸先对⾃⼰不满,往往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进取⼼、性格孤僻、悲观,有时还会以暴怒、忌妒、⾃暴⾃弃等形式表现出来。

⾃卑的⼈是吝啬的,不愿意⿎励别⼈、赞美别⼈,更不愿意看见别⼈快乐。

11、培养正确的⾃尊⼼和充分的⾃信⼼的⽅法和途径有:寻找个⼈⾃尊⾃信的⽀点;创造成功的纪录;要有正确的⽅向。

12、⾃信者所具有的良好⼼理品质:乐观、好奇、专注。

13、树⽴⾃信的基本⽅法有:(1)看到⾃⼰的进步;(2)发现⾃⼰的长处;(3)勇于尝试,接受挑战;(4)战胜挑战,增强实⼒和信⼼。

14、表现⾃⼰和好出风头是不同的。

许多中学⽣,往往感到⾃⼰长⼤了,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让别⼈感到⾃⼰的存在,让别⼈了解⾃⼰的努⼒。

表现⾃⼰是青少年的⼀种正常的⼼理需要,是⾃尊⾃信的⼀个重要特点。

但我们在表现⾃⼰时⼀定要虚⼼诚实,⼤⽅得体,并注意搞好同学的关系,切不可盲⽬⾃傲,⽬中⽆⼈。

15、如何矫正胆怯⾃卑的⼼理:(!)正确认识⾃⼰,树⽴信⼼。

不要总拿⾃⼰的短处去⽐别⼈的长处。

要善于发现⾃⼰的优点和长处,看到⾃⼰的闪光点。

(2)多与胆⼤的同学交流。

努⼒使⾃⼰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克服胆怯和⾃卑,获得勇⽓和信⼼。

(3)积极锻炼⾃⼰。

要克服胆怯⾃卑的⼼理,必须采取实际⾏动,要有遇事试⼀试的勇⽓。

(4)发挥个⼈特长,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诸如⾳乐、美术、书法、棋类等。

这样不但能增加⽣活的情趣,发展⾃⼰的特长,⽽且还可以看到⾃⼰的进步。

久⽽久之,⾃卑和胆怯就会远离⾃⼰⽽去。

16、如何培养⾃⼰的⾃信⼼:(1)要看到⾃⼰的优点,正确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为⾃卑⼼理所左右。

(2)要勇于⾯对困难和挫折。

只有⾃强不息,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才能树⽴起牢固的⾃信⼼。

(3)要⾃觉地创造⾃信的条件。

当你遇到⼀件事,⼼⾥没底时,要敢于⼤胆尝试,相信⾃⼰⼀定能⾏。

17、怎样看待中学⽣“班门弄斧”这⼀问题:(1)传统观点认为“班门弄斧”是不知天⾼地厚、缺乏⾃知之明的表现,是⾃负的表现。

这扼制了⼈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理品质。

(2)是否能“班门弄斧”,关键要看动机。

如果是为了哗众取宠、出风头,则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是为了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帮助,提⾼⾃⼰的⽔平,“班门弄斧”是⽆可厚⾮的。

(3)为了培养⾃⼰开拓进取的⼼理品质,为了激发⾃⼰的创新精神,青少年应当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敢于“班门弄斧”,努⼒把⾃⼰培养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的⼈。

18、⾃卑与⾃负都是⾃信的误区。

⾃卑的⼈轻视⾃⼰,往往看不到⾃⼰的能⼒,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负的⼈⾃以为了不起,往往过⾼地估计⾃⼰,看不起别⼈,⾃以为是。

只有⾃信的⼈能够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既能看到⾃⼰的优点,也能看到⾃⼰的缺点。

第⼆单元《做⾃⽴⾃强的⼈》
第三课《⾛向⾃⽴的⼈⽣》
1、⾃⽴的含义:⾃⼰的事⾃⼰⼲。

2、依赖的危害:(1)依赖使⼈缺乏信⼼,缺少主见;(2)依赖使⼈懒惰(3)依赖有可能形成⼈格缺陷,甚⾄犯罪;(4)依赖使⼈丧失独⽴⽣活的能⼒,不能适应社会⽣活,甚⾄影响将来的就业。

3、⾃⽴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活阅历也丰富,看问题全⾯⼀些。

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解决问题的参考。

那种认为⾃⽴就是拒绝帮助,甚⾄跟⽗母对着⼲的⾏为,显得很不成熟,这样不利于⾃⼰的成长,⾃⽴应是⾃⼰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的意见,善于接受别⼈的帮助。

4、我们如何克服依赖⼼理:(1)要充分认识到依赖⼼理的危害。

学会独⽴地思考问题,独⽴的⼈格要求独⽴的思维能⼒。

(2)要在⽣活中树⽴⾏动的勇⽓,恢复⾃信⼼。

(3)丰富⾃⼰的⽣活内容,培养独⽴的⽣活能⼒(4)向独⽴性强的⼈学习。

5、⾃⽴的重要表现是独⽴地⽣活。

⽽要独⽴⽣活⾸先要明确⾃⼰的责任并勇于承担。

6、⾃⽴和⾃主的关系:⾃主是⾃⽴的前提,⾃⽴是⾃主的表现。

7、富有主见和主观武断,固执⼰见是不同的。

(1)富有主见的⼈,遇事能⾃⼰拿主意,能⾃觉地排除各种⼲扰和诱惑,独⽴地⾏动并完成任务。

(2)遇事有主见,是意志坚强的重要表现。

然⽽,有主见,不等于主观武断,固执⼰见,更不是坚持错误,⼀意孤⾏。

有主见的⼈,既能坚持既定⽬标,服从真理,也善于虚⼼接受别⼈的忠告和意见,勇于改正错误。

(3)有主见必须能分辨是⾮。

对正确的东西,坚决拥护,坚持到底,决不动摇;对不健康的、错误的东西,坚决反对、抵制。

(4)在⽣活中,有些⼈往往⼈云亦云,左右摇摆,好似F“墙头草,随风倒”⼲什么事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地浪费了⼤量的时间和精⼒,结果⼀事⽆成。

这正是缺乏主见、意志薄弱的表现。

8、做家务劳动有哪些好处(课本P36)页:(1)可以锻炼孩⼦的动⼿能⼒和解决问题的能⼒;(2)可以培养孩⼦的⾃信⼼;(3)可以培养孩⼦的责任⼼;(4)劳动能让⼤脑等到充分的休息。

9、⾃⽴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活能⼒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10、⾃主,不仅是⼀种权利,更是⼀种能⼒。

11、培养⾃⽴的⽅法:(1)最基本的就是要⽴⾜于⾃⼰当前⽣活、学习中的问题,从⼩事做起。

(2)要培养⾃⽴能⼒,也要⼤胆地投⾝社会实践。

只有在社会⽣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能⼒.
第四课《⼈⽣当⾃强》
1、⾃强的含义:⾃强指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的努⼒奋发图强的⼀种精神。

2、⾃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3、⾃强的作⽤:⾃强,是⼀个⼈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动⼒。

4、⾃弃与⾃强是对⽴的。

⾃强的含义(同上);所谓⾃弃,是指⾃⼰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弃的⼈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最终⼀事⽆成。

5、培养⾃强品质的⽅法和途径:(1)要⾃强⾸先要树⽴坚定的理想,它是⾃强的航标,同时还要不屈不挠地坚持,⽮志不渝地奋⽃;(2)战胜⾃我,⾃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强的捷径。

6、说说⾃⼰如何⾯对“放任⾃⼰”这只成功路上的拦路虎:我们要增强对⾃⼰的的⾃控⼒,就是⾃⼰对⾃⼰进⾏监督、引导和催促。

⾃我控制是克服⾃⼰惰性、弱点和不良习惯的保证。

⼀个⼈若能学会⾃控,就能战胜⾃⼰的惰性、弱点和不良习惯,就能有进步,就会有所作为。

作为青少年学⽣,年龄⼩,⽣活经验与阅历还不多,还很活泼好动,兴趣爱好⼴泛,尤其是对事物的判断能⼒还不强。

因此,⼀定要多汲取别⼈的经验和教训,多听别⼈的批评意见,并能提⾼⾃控能⼒,这样才会健康成长。

7、⾃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前不低头,不丧⽓;⾃尊⾃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远,执著追求;等等。

8、要⾃强,⾸先就要树⽴坚定的理想。

为⼈⽣的理想执著追求,是所有⾃强者的共同特点。

9、⼈最⼤的敌⼈不是别⼈,⽽是⾃⼰。

能够战胜⾃⼰的⼈,必定能⾃强。

10、许多⼈⽆所作为的重要原因:意志软弱,不能克制⾃⼰,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作,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

11、善于克服⾃⼰的弱点,最重要的是:重在⾏动,坚持不懈。

12、⼈们把⾃⼰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的条件和关键性的因素是: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

13、锻炼意志的诀窍:学会战胜⾃⼰。

⾃强的内容:⾃强包括三个⽅⾯的意思:就是⾃尊、⾃信和⾃胜。

14、⾃强与⾃主的关系:⾃强⾸先要求⾃主,确⽴靠⾃⼰不靠别⼈的观念,与⼀味依附别⼈的奴化⼼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恩赐的侥幸⼼理划清界限,把争取个⼈利益和幸福放在⾃⼰努⼒的基础上。

15、弱点和缺点的区别:弱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点,指的是⼈格上的、态度上的东西,如是马虎、懒惰、怕吃苦、爱炫耀、贪图享受等等。

⽽短处是从天赋上去说的,它是与⽣俱来的。

⽐如有的⼈擅长运动⽽不擅长表演,有的⼈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等等。

16、如何正确看待知⾜常乐:(1)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只有勇于开拓进取、要强、不满⾜,才能充分发掘⼈的潜能,促使⼈在学习和⼯作等⽅⾯不断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做出新的贡献。

(2)“知⾜常乐”如果的指在⽣活上不贪图享受,永葆艰苦奋⽃精神,⽆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如果是指在学习和⼯作上满⾜于⼀时的成绩,则不可取的。

正确的态度是永不满⾜,与时俱进,“更上⼀层楼”。

17、明确⽬标的重要性:任何⼈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取⽬标。

确⽴⽬标是开拓进取的前提。

有了⽬标才能使⼈⽅向明确,并全⼒以赴地为之努⼒。

否则,要么精神空虚,⽆所事事,⼀事⽆成;要么盲⽬蛮⼲,劳⽽⽆功。

18、怎样对待⾃⼰的缺点和不⾜:我们不怕有缺点,犯错误,也不怕困难和失败。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总结教训,提⾼认识,寻找发⽣困难导致失败的原因,并扬长避短,就⼀定能克服缺点,避免错误,⾛向成功,化腐朽为神奇。

19、⼈为什么要有要强精神?但⼜不能过分要强:(1)要强是⼀种好胜⼼强、不⽢落后的⼼理。

我们总想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劳动中⼲得出⾊,在体育⽐赛中争得冠军,在社会中做出贡献……这都是要强的表现。

要强是开拓进取品质的幼芽,是⼀股锐⽓、⼀股勇⽓、⼀种强⼤的⼒量。

正是因为要强,遇到事情才有争胜的愿望,遇到困难才敢去硬碰,遇到强⼿才愿意去⼀⽐⾼低;也正因为要强,才渴望去做前⼈没有做过的事,开辟前⼈所没有⾛过的道路。

因此,我们必须具有要强精神。

(2)那种“只能赢不能输”,总以胜过别⼈为满⾜,或者通过贬低别⼈来抬⾼⾃⼰的过分要强的⼼理对我们的成长⼗分有害,它会使我们产⽣忌妒⼼理,变成狭隘⾃私的⼈。

因此,为⼈⼜不能过分要强。

20、对“理想”的认识:(1)理想是⼈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就会在困难⾯前放弃努⼒。

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取的恒久动⼒。

要⾃强,⾸先就要树⽴坚定的理想。

(2)理想是成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的⼈⽣是盲⽬的。

但有些时候,我们⼜往往把⽬标定得太⾼,以致摔得⿐青脸肿甚⾄对⾃⼰完全丧失了信⼼,成为他⼈眼中的“好⾼骛远”者。

同时,只有当你的理想如树上的苹果,跳⼀跳就可以摘到时,才能激起⾃⼰不断进取的⼒量从⽽真正达到成功。

5、为什么⼈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挫折呢?(为什么说挫折是⼈⽣的⼀个部分?);(谈谈你对
“如果⽣活只有晴空丽⽇⽽没有阴⾬笼罩,只有幸福⽽没有悲哀,只有欢乐⽽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活根本就不是⽣活——⾄少不是⼈的⽣活。

”的理解?)
答:⼈⽣难免有挫折。

这是因为,造成挫折有多⽅⾯的因素,⽽且⼈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

尽管,我们都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但是,“万事如意”、“⼼想事成”毕竟只是⼈们的⼀种良好的愿望。

从古⾃今,没有哪⼀个⼈能不经历挫折与失败。

相反,⼈们正是在不断的认识和战胜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挫折是⼈⽣的⼀个部分。

6、⾯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会有哪些不同态度?由此会产⽣哪些不同的结果?
⾯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致会有三种不同态度,由此也会产⽣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种是胆怯、懦弱的⼈。

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标,放弃努⼒,⾃暴⾃弃甚⾄以烂为烂。

其结果必然是⼀事⽆成。

第⼆种是意志不坚定的⼈或者容易满⾜的⼈。

他们在困难⾯前也能拼上⼀阵⼦,但是,要么满⾜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

这样的⼈也享受不到真正成功的喜悦,⽽是半途⽽废。

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

他们勇敢地⾯对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不达⽬的不罢休。

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变成垫脚⽯从⽽最终能获得成功,实现⼈⽣的价值,享受⼈⽣的乐趣。

7、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定是⼀件坏事吗?我们能不能将它变成⼀件好事呢?我们中学⽣应该怎样⾯对挫折呢?(怎样理解“艰难困苦,⽟汝于成”?)
挫折具有两⾯性:挫折⼀⽅⾯使⼈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产⽣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理。

另⼀⽅⾯⼜有利于⼈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和智慧。

⼀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意志消沉,丧失⽃志。

然⽽,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前,艰难的环境却会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

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的成就。

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汝于成”。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不⼀定是⼀件坏事,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8、教材第65页和66页的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

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说明:⼀个⼈遭受挫折的打击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有迎难⽽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地战胜它,就可以战胜挫折、取得出⾊的成绩,就会获得智慧和成功。

可见,挫折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9、怎样理解失败和挫折既有消极作⽤,⼜有积极作⽤?
失败和挫折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样,不仅有消极作⽤,⽽且也有积极作⽤,这就是挫折的两重性。

挫折是坏事(它给⼈以⾝体和⼼理上的打击和压⼒,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给⽣活道路造成曲折);但是,⼀定条件下,坚强的⼈却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它使⼈经受考验,得到锻炼,积累经验教训,重新⿎起勇⽓再接再厉。

变困难为顺利,变挫折为成功)在很多时候,失败和挫折恰恰是⼈们通向成功的途径。

10、挫折的积极作⽤具体表现在哪些⽅⾯呢?
挫折的积极作⽤具体表现在:⾸先,挫折能增长⼈的聪明才智。

其次,挫折可以激发⼈进取精神。

再次,挫折还能磨砺⼈的意志。

11、中学⽣应该怎样培养⾃⼰承受挫折的能⼒?(⽤什么⽅法战胜挫折呢?为什么使⽤这些⽅法能有效地战胜挫折)
总结古今中外的成功⼈⼠的成功经验,⼈们战胜困难的常⽤⽅法主要有:
(1)要树⽴正确地⼈⽣⽬标:⼀个⼈⼀旦树⾥了远⼤的⽬标,就不会轻屈服于各种挫折,⽽是以顽强毅⼒战胜挫折,不断前
进。

(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法: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就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全⾝⼼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克服消极⼼理的有效⽅法。

(4)学会⾃我疏导:当我们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过多的⾃责:这些消极情绪对我们战胜挫折是⼗分不利的。

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丧失继续进取的勇⽓。

如果善于⾃我调解、⾃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和信⼼。

(5)向他⼈求助:必要时求助于⽗母、⽼师或进⾏⼼理咨询。

当⼈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母、⽼师或者⼼理咨询机构。

⼼理医⽣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循循善诱,使你从“⼭穷⽔复疑⽆路”的困境中,步⼊“柳暗花明⼜⼀村”的境界。

12、⾃我疏导的⽅法有哪些呢?
⾃我疏导的⽅法很多:例如:①学会合理宣泄,缓解⼼理压⼒: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式,来排解⼼中的不良情绪。

②转移注意⼒,改变注意的焦点:转移注意⼒就是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③⽬标升华:即把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闪光点相联系,把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有益的⾏动。

升华法是⼀种⾼⽔平的发泄,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对⼰、对社会都有利的⽅向。

13、意志坚强的⼈有哪些表现呢?
①意志坚强的⼈,对⾃⼰的⾏为动机和⽬的有清醒⽽深刻的认识。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困难⾯前,就不会退缩和逃避,⽽是迎难⽽上,勇往直前。

(⾃觉性)
②意志坚强的⼈,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迅速的做出判断,毫不迟疑的采取坚决的措施和⾏动。

(果断性)
③意志坚强的⼈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的消极情绪,控制⾃⼰的⾔⾏,不灰⼼、不丧⽓、不焦躁;⾯对成功和胜利,不骄傲、不⾃满。

(⾃制性)
④意志坚强的⼈,能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的⽬标。

(坚韧性)
14、坚强意志品质的作⽤(意义)有哪些?
坚强的意志是⼈们在进⾏有⽬的的活动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获得成功、实现⼈⽣⽬标的重要保障。

(1)坚定正确⼈⽣⽅向,需要坚强的意志(2)⾛出失败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4)成就⼀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15、中学⽣意志坚强的常见表现:
①坚持正确的⽬标,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影响和诱惑;
②坚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完,然后做其它的事情;
③在受到别⼈的批评和谴责时,不灰⼼、不⽓馁,能努⼒改正⾃⼰的错误;
④在成绩不理想时,能积极地找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⑤在遇到难题时,能从多⽅⾯去想办法;
⑥能正视⾃⼰的弱点,不沮丧、不⾃卑;……
16、中学⽣意志薄弱常见的表现:
①遇到困难就失去信⼼;
②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常常半途⽽废;
③不能坚持正确的⾏动⽅向,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的影响和诱惑;
④在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唉声叹⽓,⼀筹莫展;⑤⾯多困难和逆境,常常消极地等待境况的改变;
⑥⾯对⾃⾝的弱点和缺点,常常没有勇⽓和毅⼒去克服;……
17、我们应该怎样磨砺⾃⼰的意志呢?(锻炼坚强意志的⽅法和途径有哪些)
第⼀、必须树⽴明确的、坚定的奋⽃⽬标。

第⼆、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事做起。

第三、应善于管理⾃⼰。

第四、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18、中学⽣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活中不顺⼼的事?答: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活中不顺⼼的事,⾸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知道遇到挫折或不顺⼼的事是不可避免的,⼈⼈都会有困难,有挫折,并不是只有⾃⼰才有;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能够冷静地分析产⽣挫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勇敢地去克服它。

19、在挫折⾯前应有怎样的⼼理素质?答:在挫折⾯前,良好的⼼理素质应该是树⽴正确的⼈⽣⽬标,要有⾼尚的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热情,要努⼒寻找战胜挫折的⽅法,变坏事为好事。

20、中学⽣遇到挫折的较多见的原因是:(1)⽣活经历简单,⽣活经验较少,⽣活道路平坦,很少经历挫折。

21、“凡是⾝遇挫折、⾝处逆境的⼈都会成才。

”这种看法对吗?答:这种看法不全⾯。

⾝处逆境的⼈如果不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没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正确的⼈⽣理想,是不可能成才的。

挫折孕育着成功,并不是说受挫折的⼈都会成功。

22、善于⾃制,表现为能节制⾃⼰的⾏动。

对集体有利的事不参加,对⾃⼰有利的事不争不抢。

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节制⾃⼰的⾏动,要以明辨是⾮、爱憎分明为前提。

不应
该做的坚决不做,该⾏动的⼀定要做好。

对集体有利的事要积极参加,要敢于与破坏集体利益的⾏为作坚决⽃争,对⾃⼰有利的事不争不抢,不争名利。

可见此观点是错误。

23、“险恶的环境能磨练⼈的意志,⽽平凡的⽣活不能磨练⼈的意志。

”这观点对吗?答: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诚然,险恶的环境能磨练⼈的意志,但是平凡的⽣活同样同样能磨练⼈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不是与⽣俱来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轻易培养起来的,它需要经过持之以恒的努⼒。

⽬前,我们⽣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的和平年代,遭遇险恶环境的机会较少,⾯对的更多的是平凡的⼩事和平淡的⽣活。

“九层之台,始于累⼟”。

我们必须从⼩事做起,在完成这些⼩事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更⼤的成功。

因此,在⽇常⽣活中,我们可以从⾝边的⼩事做起,逐步培养⾃⼰的坚强意志。

24、中学⽣定计划要注意要注意什么:(1)订的计划⼀定要符合符合⾃⼰的实际情况,是
经过努⼒可以完成,不能超出⾃⼰的实际情况,盲⽬贪多。

(2)执⾏计划要坚持不懈,这是很关键的⼀点。

遇到困难,你不妨想⼀下:“我既已度过昨天,就能熬过今天。

”⼀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你就会有坚持下去原⼒量了。

(3)要磨练意志,做有志之⼈。

俗话说:“⽆志之⼈常⽴志,有志之⼈⽴长志。

”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事业成功的⼀把利剑。

25、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来看,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性?答:(1)青少年
并不⼗分善于⾃制,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的情绪、⾔⾏和⾏为。

(2)青少年的坚持性、恒⼼,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做事容易标往往半途⽽废。

(3)在青少年中,处事优柔寡断,或草率从事也⼤有⼈在;有的同学缺乏主见,做事只凭三分钟热情,⽩⽩地浪费⼤量时间和精⼒,结果⼀事⽆成。

(4)总⽽⾔之,青少年的意志还不够坚强,因此需要在学习、⽣活中⾃觉、严格地加以锻炼。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法的⼈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错不断,⼤错不犯”是不会⾛上犯罪道路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般违法与犯罪,⼆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它们都是危害社会的⾏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般违法⾏为的⼈,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许多犯罪都是从⼩⽑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跌⼊犯罪的深渊。

(2)“⼩错不断,⼤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

⼩错可能是⼤错的开始,犯⼤错往往是从犯⼩错发展⽽来的。

⼀个⼈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树⽴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学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有好公民。

2、⽣活中调节我们⾏为的规则有哪⼏种:(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量,⼒求在⼈们⼼中定出准则);(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的准则);法律(是社会⾏为规范)
3、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机关保证实施);(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