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表扬铜仁市第四次(总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表扬铜仁市第四次(总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铜仁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12.14
•【字号】铜府发〔2020〕13号
•【施行日期】2020.12.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表扬铜仁市第四次(总第九次)哲学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铜府发〔2020〕13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铜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办法》的通知(铜委办字〔2020〕17号)和中共铜仁市委宣传部铜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印发《铜仁市第四次(总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方案》的通知(铜社科发〔2020〕3号)、铜仁市委宣传部铜仁市社科联关于印发《铜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铜社科发〔2020〕4号)文件规定,铜仁市第四次(总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于2020年6月启动,经过公告、申报、资格审查、分类、学科组评审、评委会评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定、公示,共有50项成果获奖。
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
项,三等奖21项,现予以表扬。
希望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铜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理论创新,以优秀的研究成果促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一区五地”,实现铜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铜仁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14日
附件
铜仁市第四次(总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一、政治类(9项)
一等奖(2项)
1.《记忆、认同与共生:兼论“爱国汞”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论文)
作者:龙金菊(铜仁学院)
2.《铜仁市全力打造风清气正净地路径探析》(研究报告)
作者:铜仁市纪委市监委、铜仁学院
二等奖(3项)
1.《西部落后地区农民政治信任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A、B 两村调研为资
料来源》(论文)
作者:向芳青(铜仁学院)
2.《新时代贵州省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问题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赵艳玲,叶丹联名(铜仁学院)
3.《铜仁市落实“四种形态”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报告)
作者:铜仁市纪委市监委、铜仁学院
三等奖:(4项)
1.《构建“一体五化”职业院校治理体系》(论文)
作者:覃礼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2.《周逸群对早期党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陈伟华(铜仁学院)
3.《贵州省重大决策科技咨询制度建设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王友云,向芳青,罗正业,田文勇联名(铜仁学院)
4.《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虚化成因及修复路径探微》(研究报告)
作者:李汉华(中共铜仁市委党校)
二、经济类(9项)
一等奖(2项)
1.《风险控制、投资动机与制度质量——“一带一路”能源投资模式选择》(著作)
作者:翟玉胜(铜仁学院)
2.《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铜仁工业经济路在何方?》(研究报告)
作者:徐丽芬(铜仁市政府办公室)
二等奖(3项)
1.《地理标志品牌对贵州石阡苔茶产业发展促进作用研究》(著作)
作者:田文勇,代致宇联名(铜仁学院)
2.《西部民族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以江口县为例》(论文)
作者:徐仕强,杨建,刘雨婧联名(铜仁学院)
3.《铜仁市脱贫攻坚助推创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戚敏,刘丽丹,褚福堂,龙海,汪再蓉,梁蓉,赵薇,陈世明联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4项)
1.《铜仁市农村精准扶贫与农民教育提升的协同发展》(研究报告)
作者:戚敏,龙海,黄玉,刘凤林,李瑛,闫凯,梁蓉,闫乔华,梅玉,吴华联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2.《贵州省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杨一凡(铜仁学院)
3.《武陵山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研究》(著作)
作者:吴玉宝,梁正海,刘剑,付开蕾联名(铜仁学院)
4.《铜仁市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王锋,刘丽丹,秦中应,张亮,刘鸿燕,岳梦溪,袁帅,高会,李旎,黄芳,肖瑞瑶,杨龄,李萍联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三、文化类(15项)
一等奖(4项)
1.《<明儒学案>研究》(著作)
作者:赵文会(铜仁学院)
2.《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著作)
作者:李洁(铜仁学院)
3.《<康熙字典>古文研究》(著作)
作者:白俊骞(铜仁学院)
4.《大学科研评价旨意:悖离与回归》(论文)
作者:白强(铜仁学院)
二等奖(5项)
1.《燕行与清代盛京——以<燕行录>为中心》(著作)作者:刘铮(铜仁学院)
2.《田秋诗文校注》著作
作者:张子勇(铜仁幼专)
3.《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词语搭配研究》(著作)
作者:李帅(铜仁学院)
4.《岳家军的提举一行事务》(论文)
作者:史泠歌(铜仁学院)
5.《孤独者的歌:论蹇先艾的新诗创作》(论文)
作者:孙向阳(铜仁学院)
三等奖(6项)
1.《全面小康背景下的多维贫困研究》(论文)
作者:周慧恒,杨胜敖联名(铜仁职院)
2.《德江文化辞典》(著作)
作者:(德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3.《丹心报国》(著作)
作者:万山区党史研究室
4.《多模态英语课堂话语效应研究》(论文)
作者:刘国强,汪华联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5.《石阡仡佬族说唱文化丛书》(著作)
作者:安元奎,包兵兵,黄尚霞,梁旭,李晶,陈晓莉,代晓明,郭俊东联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设计探究》(著作)
作者:赵春美(铜仁学院附属中学)
四.社会类(13项)
一等奖(3项)
1.《行政法视野下特大城市社会风险监管机制研究》(著作)
作者:杨方能(铜仁学院)
2.《生态和谐视阈下贫困群体精神脱贫探析》(论文)
作者:冉光仙(铜仁学院)
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智库创新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陈开敏(铜仁学院)
二等奖(5项)
1.《贵州特殊教育发展与服务质量研究》(著作)
作者:陆艳(铜仁学院)
2.《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建设的“破”与“立”》(论文)
作者:高雪春,侯长林联名(铜仁学院)
3.《地方高校“一流学科”的成长逻辑与路径探讨》(论文)
作者:龚静,张新婷联名(铜仁学院)
4.《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实践逻辑》(论文)
作者:侯长林,陈昌芸联名(铜仁学院)
5.《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中共铜仁市委党校
三等奖(5项)
1.《贵州地区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著作)
作者:王拱彪(铜仁学院)
2.《决战沙子坡——一个乡镇的脱贫攻坚纪实》(著作)
作者:印江县沙子坡镇人民政府
3.《把终身教育理念融入社区教育》(论文)
作者:陈蓉(铜仁广播电视大学)
4.《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索》(论文)作者:陈俭(铜仁学院)
5.《苏州·铜仁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工作组五、生态类(4项)
一等奖(1项)
《铜仁市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研究》(研究报告)作者:铜仁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二等奖(1项)
《贵州人文精神的生态意蕴》(论文)
作者:皮坤乾,杨秀琴联名(铜仁学院)
三等奖(2项)
1.《布依族传统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及其生态智慧》(论文)
作者:刘涛,惠富平联名(铜仁学院)
2.《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重构研究》(论文)
作者:卢德彬,杨建,毛婉柳,禹真,王祖静,白彬联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