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咖啡”模式一种新型的家长沙龙--基于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主题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微咖啡”模式以“世界咖啡”模式为基础,通过简化设计环节、缩小谈话主题等方式,应用于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会,以家长沙龙的形式,通过对“幼小衔接”主题的讨论与汇谈,让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从而主动反思与调整自己的育儿观念与行为。
这不仅能提高家长参会的积极性,也能更有效地解决家园共育中一些共性问题。
关键词:“微咖啡”;幼小衔接;家长沙龙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5-0006-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5.002
“世界咖啡”是由华妮塔·布朗(Juanita Brown)及戴维·伊萨克(David Isaacs)提出的一种培训模式,指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通过小组讨论和对话、多次轮换的形式,激发产生团体智慧。
“世界咖啡”是一种汇聚集体智慧的汇谈方式,可以促进参与者进行深度对话,激发创新力。
“世界咖啡”常常应用于各种培训中,被培训者在不同的专业背景下,相互尊重与理解,通过广泛的对话最终形成共识。
其一般包括七个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一、“微咖啡”模式及设计
(一)“微咖啡”模式
“世界咖啡”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跨界”(Crossover),即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一群人,针对相同的主题发表各自的观点,通过思维碰撞,激发出新的观点或达成相应的共识。
面对复杂多变的问题,人的思维受限于知识和经验,“世界咖啡”就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多角度分析问题,汇聚集体智慧,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家长会的研讨。
但由于“世界咖啡”模式步骤多,家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实施起来耗时长,因此我们尝试用“微咖啡”模式,以“幼小衔接之入学准备”为主题来开展家长会的研讨。
“微咖啡”模式以“世界咖啡”模式为基础,“微咖啡”模式相较于传统“世界咖啡”模式,在分组和选题方面进行了精简优化,不是每组一个主题,而是由两三个小组共同研讨一个主题。
例如以“幼儿入学准备”为主题,首先在分组上,将家长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为两三个研讨小组,每个研讨小组只在本大组轮换讨论;其次在选题上,通过开展家
长问卷调查,梳理家长关注的共性问题,将幼小衔接的入学
准备作为三个研讨模块A、B、C,每个模块又继续分解成两三个小主题,比如模块A分解为A1、A2,这样就形成若干个小主题,大主题保证研讨的宽度,小主题有利于研讨的深度。
“微咖啡”模式可针对家庭教育中幼儿入学准备的难点,集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采用分组研讨、轮换研讨、交叉研讨等方式开展研讨,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汇聚家长的智慧。
(二)“微咖啡”模式的设计
1.确定主题
对于大班的家长而言,面临着幼升小的重要衔接,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是家长最关注而又困惑的问题。
可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梳理共性问题。
“微咖啡”研讨主题以幼小衔接中的“入学准备”为背景,围绕“心理、环境、习惯”等要素,选定研讨的核心方向和模块,例如列出研讨提纲。
A.心理适应能力模块,包括环境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
B.学习适应能力模块,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等方面。
C.社会适应能力模块,包括规则意识、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
等方面。
2.研讨分组
“微咖啡”模式中,家长根据自身专业背景、特长差异等因素,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模块,组成一个大组;每个大组再根据家长特长优先的原则,让家长在认为做得较好的方面自选小主题,分为两到三个研讨小组并分配小组序号,比如A 组分为A1、A2、A3之类。
例如学习适应能力模块(B组),分
为学习习惯(B1小组)和学习品质(B2小组)。
3.角色分工
“主持人”不仅是家长沙龙的主持,更是家长沙龙整个流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一般由教师担任。
每个小组根据自主推选原则确定组长1名和记录员1名,组长对本
每个模块覆盖两三个小组,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大组都
能对两三个主题进行充分研讨,又保证了大组内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补充。
从这点上,小组研讨时间更有保障,也能使
研讨更深入。
二、“微咖啡”模式家长沙龙的应用(一)第一轮研讨——表达观点
主持人由班级教师担任,明确本次家长沙龙的目的与价值,介绍“微咖啡”模式的研讨规则,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鼓励每位参与的成员表达自身观点。
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研讨小组主题,记录员记录第一轮研讨成果;研讨采取头脑风暴形式进行,成员分别发表各自的观点看法或建议,控制好研讨时间,每人发言2—3分钟。
例如心理适应能力之情绪调节(A2组),针对孩子对上小学有焦虑情绪,家长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家长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健康积极的情绪导向;与孩子在愉快放松的情境中交谈;带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小学进行参观体验活动……多样化途径能
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培养健康稳定的情绪。
(二)第二轮研讨——交流观点
听到轮换指令,各小组的组长、记录员留下,请其他成员到本模块的下一组继续进行研讨。
小组长介绍本组第一轮研讨成果,引导其他到访成员对主题继续讨论、交流,记录员记录新的观点。
例如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更多依靠书本和文字来学习。
因此,家长在第一轮讨论时更关注的是“认字”等技能,第二轮研讨时就会发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
的学习品质。
(三)第三轮研讨——归纳观点
成员回到最初的研讨小组,由组长组织成员根据前两轮研讨情况,整理归纳出所有人贡献的观点,对研讨成果进行
整理、完善和梳理,由记录员将汇谈结果记录在海报纸上。
(四)共享成果
经过三轮研讨,各组将整理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由组长(或指定成员)向全体成员展示集体智慧,简要介绍本组的主要观点或做法,对大家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成员倾听、思考各模块的成果,梳理自己从汇谈中收获的重要观点与有效建议,引发成员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见解。
最后,教师简要归纳大家具有建设性的观点或建议,并将集体形成的智慧观点梳理整理成“幼小衔接—家
应用“微咖啡”模式举行家长沙龙,相对“世界咖啡”模式提高了时效性和实效性,成员只需参与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主题来研讨,一方面使主题研讨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增强,每个主题经过三轮研讨,避免了常规研讨方式时间短、点到即止的不足;另一方面有效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比起传统的家长会,“微咖啡”研讨模式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又有效汇聚家长的智慧,产生更全面的洞察力。
可见,将“微咖啡”模式应用于家园共育的工作中,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一是提高家长参与家长会的积极性。
所有家长均能至少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发言,既是听众也是发言者,受大家认同的观点能被记录呈现,故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高。
交流内容还可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家园共育的热点问题,设计不同的模块、主题,激发家长参与研讨的热情。
二是增强家长的家园合作意识。
“微咖啡”模式的家长沙龙,使家长由家长会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是家长沙龙的主体。
家长在交流过程中,能真正地从其他家长观点或建议中得到启发,更愿意参与这类活动。
三是研讨主题的可操作性。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并非所有的话题都能用于“微咖啡”模式的研讨。
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家长在研讨中的观点或建议也会各有差异,甚至有极端的观点如推崇打骂方式,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综上,“微咖啡”模式的家长沙龙,有助于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认同度,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通过参与研讨,能够主动反思与调整自己的育儿观念与行为,增强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效促进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布朗,伊萨克,等.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
[M].郝耀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王中华,易娜伊,李翠平.“世界咖啡”汇谈:一种中小学教
师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0):25-27. [3]张清华.浅谈“世界咖啡”模式在幼儿园家长会中的运用
[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9):3.
[4]吴静.“世界咖啡”:挖掘教师的思考深度——以幼儿园
园本研修的创新管理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