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西部知识点
欧洲西部
一、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范围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二、1.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
山地: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②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湾
③冰川作用显著多峡湾、冰碛湖、冰碛平原
2、气候特征
(1)总结分析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成因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处40°-60°大陆西岸,常年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暖湿气流;②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③洋流: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④地形:平原、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影响:海洋性气候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因此乳畜业发达。

(2)地中海气候成因、特点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夏季,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影响变得温和多雨。

对植被影响: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丛林为主,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都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

它们有的根系很深,有的树皮很厚,有的树叶坚厚并有蜡质光泽。

对农业影响:地中海沿岸地区,适宜油橄揽、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等果树的栽培,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

随着欧洲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猛增。

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3.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1)河流特点:河流众多,各河有运河沟通.
(2)水文特征:①水量:水量较大.②汛期:流量稳定,汛期不明显,利于航运③含沙量:含沙量小④结冰期:无结冰期
河流与湖泊
(一)河流
1、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北麓,流经德国鲁尔区,在荷兰鹿特丹注入北海,是欧洲航运量最大的河流。

2、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山地,向东南流经9个国家,注入黑海。

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3、连接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运河:莱茵—美因—多瑙运河
(二)湖泊
本区湖泊众多,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

莱茵河被称为“黄金水道”,是欧洲乃至世界航运最繁忙的河流。

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平稳. ②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多且分配较均匀,河流流量稳定,
季节变化小;③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充足的客货源。

区内贸易量大。

流域内通航里程长且河流间有运河相通。

分析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多且地势低平,利于河流发育,河网密,河流流速平稳. ②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多且分配较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
小;③最低月气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区内贸易量大。

河流之间多有运河相通.
1、居民
◇白种人为主,人口5 亿多,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大,基督教为主。

◇人口分布与工业的分布关系密切,人口稠密区多沿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呈“十”字形。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

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引发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英国是最早出现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国家。

本区城市化的特点:①城市化水平高。

②城市化速度较慢。

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欧洲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及其原因
首先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本区经济发达,进一步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单纯追求劳动者数量的时代已结束;其次是受生育观念的影响,本区各国的居民不愿多生育孩子,人口的出生率很低;再次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本区许多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每年因衰老而死亡的人数增多,死亡率上升较快。

2、工业
欧洲西部是经济发达地区,工农业产值约占世界三分之一。

本区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二分之一,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工业分布: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

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略成“十”字型。

3、农业
(1)乳畜业(畜牧业)发达。

原因:该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多,日照不足,热量不足,气温日较差较小,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但法国的种植业也发达,是世界上5大粮食(小麦)出口国之一
(2)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渔业
发达,如挪威、冰岛、丹麦等。

(3)南部光热充足——亚热带水果产区和园艺业。

(油橄榄、柑橘、葡萄等)
(4)瑞典等国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

4、发达的旅游业
南欧:阳光、沙滩;北欧:峡湾;中欧:阿尔卑斯山;诸多人文景观;雅典巴台农神庙,罗马古斗兽场。

5、主要的港口
鹿特丹(荷兰):欧洲第一大港,莱茵河入海口。

汉堡:德国第一大港口,北河入海口。

伦敦:英国。

德国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的海;陆上和9个国家接壤,是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二.自然条件与农业
北部南部
地形:北德平原,地势低平高原山地,河流谷地
气候:夏温凉,冬阴冷日照时间较长
土壤:较贫瘠河谷土壤肥沃
农业:畜牧业为主,麦类种植河谷水果园艺业,山地森林和牧场
1、地形地势
①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②三大地形区北:波德平原中:中德山地南: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地
2、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兼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等,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三.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1.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工业国。

2.发展条件有利: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资源(油铁金属矿)主要靠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3.四大支柱:机械制造、汽车、电气、化学
德国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是:煤矿、钾盐和石油;
主要矿产分布于中部山地;石油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

(2)工业分布:分布比较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4.主要工业区
鲁尔区慕尼黑斯图加特
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学电子电器、宇航、飞机制造
区位:煤炭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知识技术,优美环境,便利交通
鲁尔区的兴衰
兴起的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⑤离铁矿区近
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⑤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振兴的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传统工业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3、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白色人种,德意志民族,信仰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中小城市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柏林:首都,全国最大城市
波恩:原联邦德国政府所在地
汉堡: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
慕尼黑:德国的“硅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