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工作坊C501研修实施方案文件.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汨罗市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
(初中语文C501)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教师厅〔2016〕1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6年度“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6〕256号)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教师工作坊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并形成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工作坊研修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网络学习模式,主要通过讨论、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和尝试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通过常态化研修,切实提高工作坊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培养成员逐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骨干教师,为我市教师队伍发展作出贡献。
二、定位和目标
定位: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学科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校本研修规划与组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主要内容,依托学科教学专家和名优教师,针对乡村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实际,聚焦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提升乡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常态化研修共同体。
具体目标是:
1.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使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坚定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的信念,为乡村学校打造更优秀的教育师资。
2.以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例研讨、行动研究等形式,促使参训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点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解决教师在部编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通过协作学习,跨校际结交专业交流伙伴。
养成网络学习习惯,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协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促使教师形成自主专业发展的意愿,提升乡村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
4.提升教师工作坊培训团队培训策略与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区域性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形成高技能、高效率、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团队,探索契合本市乡村教师个性需求的特色培训实践案例与方法。
5.建立部编教材初中语文本土教学资源库,制作一套微课程,推进初中语文课改与课题研究,利用工作坊研修过程中的生成资源,长期指导初中语文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实现研修资源的深度应用和推广,为后续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修时间及阶段任务安排
1.本项目培训时间自2016年7月至2017年元月,总时间为7个
月。
2.研修阶段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1)培训导学。
(2017年7月25日)开坊典礼:研修动员,研修方案解读,明确研修任务;破冰——研修团队建设;研修文化建设;小组拓展训练,任务分工、制度建设、小组标志、口号、研修理念;制定学习规划,学习平台操作。
(2)理论提升。
(2017年7月25日至12月20日)组织相关课程学习;开展3次主题研修活动;围绕主题研修活动制作和发布3期研修简报。
(3)行动实践。
(2017年9月16日,2017年10月21日)组织2次线下集中研修(分组进行);通过坊内和坊间的协作研修,完成微课程的制作;在线下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校进行校本教研特色观摩与考察;各小组提供1堂汇报课。
(4)资源整合。
(2017年12月)反思学习过程,组织研修成果汇报活动;以研修活动主题为板块整理汇编研修生成性资源;提交研修总结;评选优秀小组长与优秀学员。
四、研修方式
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资源的学习与建设、研修活动的发布与组织、教学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将线下研修活动开展嵌入项目实施过程,通过设计与网络研修相配合的实践任务,指向真实教学情境,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
主题研修确定学员研修规定动
作,设定项目实施基本框架和方向,确保工作坊活动的有序推进;通过自主选学满足各工作坊学员的个性化研修需求,为工作坊的特色发展提供保障。
3.专家引领与协作研修相结合。
通过专家引领对研修活动进行顶层设计、组织及指导,为学员的研修活动提供条件与支持;通过坊内和坊间的协作研修,在不同研修主体间建立连接,促进多点沟通,实现协作发展。
4.问题解决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值得研究的实际问题出发,强化学员对理论与技术工具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在行动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实践,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案例研讨与成果分享相结合。
通过案例研讨实现经验的发现、提炼、传播和示范,促进学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网络研修;基于成果分享,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动态更新和优化,实现研修资源的深度应用和推广。
五、研修内容与课程设置
(一)研修内容
1.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分四个阶段进行,时间为四天,24学时。
主要采取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微型讲座、课题研究指导和成果总结展示等方式进行主题研修活动。
①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团队创建。
项目组组织学员解读工作坊研修方案,领会工作坊研修理念,树立正确的培训价值观;破冰组团队,创建研修小组,确定小组研修
目标,明确组员职责分工;通过专题讲座和实践操作,掌握工作坊平台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线上围绕研修主题子专题一提出自己的教学困惑与疑难。
②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升。
教学微课例小组展示,组织集体交流研讨,听取专家诊断,撰写教研反思;开展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实施策略的专题讲座,与专家互动,共同解决日常教学疑难。
③教学教研能力实践。
分组开展实践基地校课堂教学观察,进行校本教研观摩学习,撰写研修日志;小组优课展示汇报,基地校析课研课。
④校本教研能力提升。
工作坊主持人团队与专家下校随堂听课,联合各校语文教研组开展评课议课,对接校本;学员工作坊研修成长典型案例分享;项目组培训活动总结并提出训后期望。
2.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共100学时,其中必修80学时,选修20学时。
主要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专题研讨、小组合作、问题解答、资源推送等方式,结合教师日常教学进度,由工作坊主持人进行个性化指导和人文化管理。
根据研修主题确立为四个阶段:①个人空间、研修社区的创建。
完善学员个人信息,熟悉平台操作;完成主题研修的研讨;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小组长制订小组成长计划。
②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参与主题研讨活动,根据教学进度,组内共同设计教学案例;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和研修简报,向工作坊研修简报投稿,提交研修作业。
③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学教研的结合。
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系列课程的学习,自主制作微课,分享资源;参与主题研讨活动,分享经验;小组协作设计一堂汇报课。
④校本研修能力提
升。
完成研修课程的学习,参与部编教材教学策略课题的探讨研究,分享各组研讨视频;提交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二)课程设置
1.集中培训活动设计
说明:以上安排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2.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五、主要工作措施
1.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工作坊成员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本人的研修计划,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2.线上主题研修。
认真参加主题研修活动,如质如量完成工作坊提供的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完成坊主布置的作业和研修任务,积极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
3. 线下集中研修。
组织四次集中研修,以诊断示范、微型讲座、观课议课、成果总结展示等方式推动教师学以致用、即学即用。
4.积极参加常规研修。
将线上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借助工作坊,养成网络学习习惯,通过研修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5.强化教育理论学习。
工作室主持人将向成员推荐教育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6.与校本研训相结合。
通过小组合作,以小课题、微课例、微视频、创课等为载体,以工作坊研修推动校本研训的开展。
7.打造优质个人空间。
依托省教师发展中心网络平台,上传原创性课程资源,与坊内成员积极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空间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
8.经常总结与反思。
组织研修心得、研修日志、研修随笔、研修反思、研修论文、微课例等评比活动,并将优秀作品集结成书,促进工作坊研修成果的淬炼与提升。
9.小组合作学习制。
分组定时进行网络研修,采取签到制,保证学员学习率与参与率。
线下倡导小组自主组织教学教研活动。
10.建立个人研修档案。
工作坊+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的教案、讲座、发表的论文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坊的发展提供依据。
六、研修原则
1.实践导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于对参培者专业发展和岗位工作需求分析,以及对真实问题与现实条件的准确把握,将参培者专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性理论的生成结合起来。
2.专业引领。
坚持内涵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参培者专业发展规律和学习特征,以“用以致学、学以致用”的理念与方略,引导研修学员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行动中专业成长。
3.优质服务。
坚持质量为培训生命线的原则,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与教学,通过培训质量监督、培训效果的测评,有效控制培训质量水平,最大程度满足学员专业发展需求。
4.开放创新。
以开放创新实现持续发展,将增强开放整合、改革创新的意识,借鉴优秀工作坊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和提升研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七、组织管理与师资团队
为了加强对项目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县教师工作坊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
实施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坊主责任制,工作坊“三人行”团队跟踪管理。
对各工作坊的培训工作的准备、开展情况进行支持和督导、抽查和评估,以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1.“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吴朝霞(统筹项目管理指导)
副组长:张正奇(实施项目管理指导)
2.项目团队
(1)人员构成
项目首席专家:彭山鸿
项目负责人:刘运佳
项目管理团队:任其文、何韧、湛飞跃、丰林松、江德祥、高怡兴、刘胜国、霍贵乾、吴朝辉、周焱、熊周蓉
项目专家团队:黄耀文、郑桂华、范练娥、彭山鸿、杨青、黄翔焱、程大明、何胜、何春苗、郑丹、许照、任天昊、陈智、刘克难工作坊主持人团队:黄翔焱(坊主)、杨青(教研员)、程大明(管理员)
(2)岗位职责
项目首席专家:①指导培训项目申报、培训方案研制和课程与教学设计;②指挥培训项目实施和培训质量监控;③指导项目总结和培训后项目追踪。
项目负责人:①负责项目方案的起草;②组织团队成员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③组织和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活动;④加强开坊、用坊、评坊等各个研修环节的过程性监管,做好学员基本信息收集、核实、督促上网研修等基础性工作;⑤了解和掌控研修的全过程,对学员反映的问题及时与授课专家进行沟通;⑥在项目领导
小组和主持专家领导的指导下,全面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专家团队:①负责项目的培训定位,策划指导,实施监控与评价;②指导培训课程的设置和师资的选择;③指导和参与培训课堂,协助主持人团队开展分组指导活动;④负责项目总结及成果整理。
项目管理与服务团队:①负责培训班级的研修工作落实,班级研修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学籍管理;②落实学员日常教学考察活动;③负责研修的后勤保障与服务;④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其它相关工作。
3.班委会和研修小组
由学员推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各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研修期间班级活动组织和协调工作。
八、研修保障
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市教育局教师教育股统筹管理,市教师发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为工作坊研修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确保研修的常态化。
九、奖惩措施
1.对培训学员进行过程性考核,参训教师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分,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反映评定,推选“优秀组长”、“优秀学员”和“学员优秀作品”。
2.举行参训学员课例、案例、论文、微课征集和评选活动,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
3.建立学员培训诚信记录档案或记入培训学分管理档案。
学员研修情况与个人年度师德考核、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等挂钩;无特
殊情况不参训、被劝退、未结业的学员,三年内不得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各类项目培训。
十、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考核、实践环节考核、综合评估三个方面:出勤率考核,占30%:由项目实施小组、实践基地校、教师所在学校等三方共同对学员学习态度与出勤情况进行考核。
实践环节考核,占50%:工作坊需要完成100学时网络学习、坊主创建的主题活动的研讨并回帖和提交相关作业,完成网络研修平台规定的各种类型的培训过程生成性学习资源上传,上传个人在整个培训阶段产生成果(包括学员的上课教案、公开课的介绍文档和照片、听课笔记、班级论坛的发言照片、研修简报的稿件和班级发言稿等)。
每缺1项扣3%,直至扣完。
综合评估,占20%: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和结业考核,对学员进行专业发展诊断,提出专业发展建议。
十一、预期成果
1.汨罗市初中语文工作坊教学资源库
2.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小课题研究成果
3.工作坊研修全程纪实音像
4.研修成果集
5.教师优秀个人空间
6.工作坊研修特色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