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省容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70分每题2分)
1.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迷信活动盛行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②家天下制度取代了禅让制
③禹死后,其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
④从此以后,王位开始在一姓中世袭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4.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
愚。

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5.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研究这类文献可以佐证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度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D.郡县制度
6.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7.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8.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9.右面的漫画所反映的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C.实行分封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10.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其中
“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1.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试分析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1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
1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5.在谈及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16.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出现的年代不会早于秦代
17.史书上说“汉承秦制”。

汉朝对秦制继承中的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
A.宰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皇帝制度
D.选官制度
1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19.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
20.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古代王朝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日益严密
21.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自明朝晚期,厦门开始有博饼习俗,中秋前后,骨子声四起,“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

这种地方文化反映的是()
A.等级制度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D.科举制度
22.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23.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
24.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25. “王沔(音mie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26.唐承隋制,置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

《唐会要·御史台》云:“正朝廷纲纪,举百家紊失。

”《新唐书·百官志》云:“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唐御史台的主要职能及设立的根本目的是()
A.监察,揭发百官罪恶
B.礼仪,重视社会教化
C.监察,强化皇权统治
D.刑法,维护百姓利益
27.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2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②雍正帝时开始设立③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④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30.明太祖的《皇明祖训》中说:“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这一规定()
①废除了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
②使全国重大政务都由皇帝决断
③使明清出现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的内阁
④使官员不敢上书言事,强化了思想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2.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33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

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34.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

下列属于清朝边疆政策的是( )
①因地制宜处理好民族关系②西藏成为宣政院的直接辖区③重视边疆交通和军事防卫④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5.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材料2: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

“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材料3: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材料4: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

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先秦时期官吏任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与材料1比较,材料2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有何进步性?(4分)
(2)材料3反映的又是什么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4反映的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7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2:“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材料3:“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请回答:
(1)据材料1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2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
(3)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6分)
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选择题:1-----5 BCBBB 6-----10 ABCCC
11----15 ACBDC 16----20 CCBDA
21----25 DBADC 26----30 CCDBA
31----35 CC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