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 10 岳阳楼记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作品简介
2、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3、范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一词多义
6、通甲字
7、古今异义
同学们都预习本文了吧?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②微古义:没有。例:微斯人。
今义:细小。
学生举手介绍作者: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以组为单位,互读互考,共同识记重点字音
认真倾听,注意节奏
大声朗助书下注释,整理通假字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读准字音
谪守(zhé)滕子京(téng)迁客骚人(sāo)淫雨(yín)霏霏(fēi)樯倾楫摧(qiáng)(jí)薄暮冥冥(bó)(míng)波澜不惊(lán)
6、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答案示例: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结合语境,理解特殊句式
搜集整理古今流传的成语
学生朗读课文,品味与思考,预期引导:
按要求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培养自学的能力。
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并欣赏《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背诵并默写《岳阳楼记》的重要段落。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使用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自主翻译《岳阳楼记》中的难点句子。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济世情怀,感受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岳阳楼记》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朗读《岳阳楼记》,感受其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
讨论并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2 课文分析与讨论分析《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了解其起承转合的写作技巧。
讨论作者的忧患意识和济世情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分析并欣赏《岳阳楼记》中的语言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2.3 课外阅读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岳阳楼记》的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介绍、历代评价等。
引导学生从其他文化作品中寻找《岳阳楼记》的影子,如诗词、散文、戏曲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讲授与互动教师通过讲解,传授《岳阳楼记》的相关知识,如作者背景、文学价值等。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引导学生与教师互动,共同探讨问题。
3.2 合作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自主翻译《岳阳楼记》中的重点句子,提高翻译能力。
3.3 启发与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岳阳楼记》中汲取智慧,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对《岳阳楼记》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北师大版《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章节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时代背景。
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时代背景: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1.3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
第二步:讲解宋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对《岳阳楼记》创作的影响。
第三步:学生阅读《岳阳楼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1.4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章节二:《岳阳楼记》的文学特色2.1 教学目标分析《岳阳楼记》的文学特色,如辞藻华丽、情感真挚等。
理解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2.2 教学内容文学特色:辞藻华丽、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等。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夸张、比喻等。
2.3 教学步骤第一步:分析《岳阳楼记》的辞藻华丽和情感真挚。
第二步:讲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第三步:学生朗读并欣赏《岳阳楼记》的文学特色。
2.4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与《岳阳楼记》进行比较。
章节三:《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3.1 教学目标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如爱国情怀、忧患意识等。
分析文中表达的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3.2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爱国情怀、忧患意识、乐观精神等。
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3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
第二步:分析文中的关键句子,讲解其含义。
第三步:学生讨论并表达对于主题思想的理解。
3.4 作业布置章节四:《岳阳楼记》的审美价值4.1 教学目标分析《岳阳楼记》的审美价值,如意境美、情感美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审美价值:意境美、情感美、辞藻美等。
文中的优美句子: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3 教学步骤第一步:分析《岳阳楼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 能够理解《岳阳楼记》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能够分析《岳阳楼记》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使用文言文写作,并能够运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1. 《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解析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方法1. 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岳阳楼记》的图像和相关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岳阳楼记》的了解和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文本分析1. 分角色朗读《岳阳楼记》,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 分析《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
3.3 名句解析1. 选取《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解析其含义和修辞手法。
2. 让学生模仿和创作类似的句子,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名句解析评估:评估学生对《岳阳楼记》中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 评估内容1. 学生对《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岳阳楼记》中名句的解析和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岳阳楼记》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人物。
部编教材表格式新教案:岳阳楼记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9.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10.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7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诗两首》。
2、《岳阳楼记》作者简介: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湖北公安人。
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
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
其绩稍逊于宏道。
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
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3.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学习文章融情于景、类比、对比等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岳阳楼、洞庭湖景色的图片或实景资料。
2.学生准备工具书和纸质笔记本,整理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岳阳楼、洞庭湖的图片资料或实景资料,让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结合自己事先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岳阳楼”或“洞庭湖”。
3.简介作者及文体特点。
4.展示教学目标。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正音正字。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有疑难之处作记号,然后交流讨论。
3.小组内互相翻译并纠正错误之处。
4.全班交流,教师予以点拨。
5.学生齐读课文。
6.教师小结。
三、品析美文,探究主旨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写了哪些景色?按什么顺序写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何作用?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2.学生齐读课文。
注意体会感情,欣赏语言美、意境美。
3.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表现在哪些语句上?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予以点拨、补充和完善。
4.教师小结。
5.学生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6.布置作业:整理文言词汇,归纳主旨。
《岳阳楼记》表格教案

《岳阳楼记》表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大意。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会使用表格整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体会作者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和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大意。
3.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岳阳楼记》全文、注释、译文及分析。
2. 学生用书:《岳阳楼记》全文、注释、译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历史地位。
引入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岳阳楼记》全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思想。
4. 修辞手法欣赏教师举例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学生分组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技巧。
5. 表格制作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表格整理《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
学生完成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强调《岳阳楼记》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7. 作业布置完成《岳阳楼记》的阅读理解练习。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题目。
8. 板书设计《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背景:宋代、岳阳楼主题:忧乐观念、以民为本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0.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范仲淹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思想观念。
参观岳阳楼,亲身感受文中描绘的景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岳阳楼记》的部分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文中重要的词句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发音。
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岳阳楼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和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重点解析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3.6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强调课后需要背诵和默写的部分。
第四章: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岳阳楼记》的部分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深入阅读《岳阳楼记》,对文中深层次含义进行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文中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要掌握表面的知识,还要对文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行思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后,要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完成作业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北师大版《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北师大版《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章节一:文学背景与作者简介1.1 文学背景时期:北宋文学流派:唐宋八大家散文特点:骈文、议论文1.2 作者简介姓名:范仲淹生平: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代表作品:《岳阳楼记》、《范文正公文集》章节二:文本分析与解读2.1 文本内容概述描述岳阳楼的景色、历史和文化意义表达作者的忧患意识、政治抱负和人生哲理2.2 重点词汇解析词汇:巴陵、洞庭、浩浩、苍茫、忧乐等2.3 文本解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子、描写、议论、结尾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章节三:教学目标与方法3.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学背景、作者简介,解读文本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2 教学方法朗读法: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的含义和价值写作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文本的见解和感悟章节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教学内容文本分析:景色描写、议论部分、结尾部分文化背景: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意义4.2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让学生朗读文本,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价值总结:对文本进行总结,强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章节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准备一篇关于岳阳楼的介绍,包括其历史、文化和景点等内容5.2 评价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合作能力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章节六:教学拓展与延伸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比较与《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等其他名篇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6.2 文化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
10.《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学期总第
授 课 时 间
课时
修改时间:
设计者
年
月
日
语文组 王丽红 王莉 刘芳
刘芳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三 维 目 标
1.积累文言实词。 2.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 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 岳阳楼上面就镌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颢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 味;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 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 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 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 四处迁徙。 26 岁登进士第, 因敢于直言强谏, 屡遭贬斥, 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范仲淹因提出 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 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庆 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诬陷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岳阳)。庆 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函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 趁作记之机 ,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 另一方面也含有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追求,体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写作风格及特点
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 围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 情感和抱负融入其中,达 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对比手法
文中通过对不同景象和感 受的对比,突出作者的政 治抱负和人生追求。
语言简练、生动
作者运用简练、生动的语 言,形象地描绘出岳阳楼 和洞庭湖的壮美景色,给 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关键句型及语法现象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这是一个判断句,表示“我认为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其中,“予”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观 ”是“看”,“夫”是发语词,不译。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这是一个对偶句,描写了洞庭湖连接远山、吞吐长江的雄伟景象。“衔”和“吞”都是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 广阔和气势。
活动效果
通过现场参观,学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课文中 的描述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分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活动目标
活动流程
活动效果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心 得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 主题,如岳阳楼的建筑风格、历史背 景、文化内涵等。学生可以在小组内 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同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 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内容。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共分为导入、阅读、讲解、讨论、总结五个环节。
时间分配
导入(5分钟),阅读(10分钟),讲解(20分钟),讨论(10分钟),总结 (5分钟)。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优秀5篇)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优秀5篇)文言文《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卡,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
2.感悟名篇的描写之美、意境之美、情理之美。
3.体会学习对举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感悟名篇的描写之美、意境之美、情理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
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思活动一:检查预习,交流独学成果1.说说你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师生相互补充(屏显)——《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
胸怀。
2.请同学展示文言积累卡,找出你认为同学可能忽略的两到三个重要的词语。
——生读课文,圈画疑难字词。
梳理出本课的古今异议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
齐读记忆,疏通诗意。
活动二:积累美词,体会言简意赅之美1.读准字音,疏通文意,同桌逐段互译。
2.再读课文,勾画积累四字词熟读成诵,并请同桌描绘互译。
岳阳楼记表格教案

集备时间月日主备人:参加教师:集备内容:27、岳阳楼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温故习新(导入新课)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
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
学生认真聆听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旷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板书课题。
)学生板书课题2.目标引领1、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2、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3、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学生了解目标3.自学先行成果展示1、作家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谪守淫雨樯倾楫摧忧谗畏讥岸芷汀兰宠辱偕忘属予作文浩浩汤汤日星隐曜薄暮冥冥一碧万顷嗟夫学生注音4.合作跟上成果展示(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不丢字,不填字,声音响亮,朗读流畅。
1、听示范朗读2、指名朗读3、齐读课文(二)读课文第一段: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学生自学第一段,整理重点词句。
岳阳楼记 表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认读生字,能有节奏朗读全文;掌握重要词的词义,理解全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贯穿始末,在读中领悟文意,培养语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理解词义,把握文意。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作者开阔的胸襟,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精神。
教
学
过
程
三 检查预习
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 霏(fēi)
樯(qiáng)楫(jí) 冥(míng) 谗(chán) 偕(xié)四 朗读全文,感受内容
1自读全文,感受内容,明确字词障碍
2 认真听范读,纠正误读,学习朗读语气语调
3 小组互读,借助文中注释,初步感受内容,运用正确语气语调朗读
课件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1作家作品
2 字音认读
3 重要词义抽查
二检查学生朗读或背诵。
三学生试译全文,师生共同纠正
四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五品读赏析
1理清结构
(一)(1)简述重修乐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缘由
(二)(2—4)具体描述洞庭湖壮丽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览物
教
学
过
程
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三)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怀和政治抱负。
2自读自品,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详略得当
句式整齐对称,语言凝练,骈散结合
3赏析讨论
如何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上述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文章中各段具体内容是如何联系的?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的了解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方式一导入新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教学参考书》把这句中的“然则”译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间因果相承的关系,值得商榷。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10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10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
3、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2、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二、范读课文,注意句读三、正音,完成预习二、三谪(zhé)属(zhǔ)浩浩汤汤(shāng) 霪(yín)霏(fēi) 樯(qiáng) 薄暮(bó)谗(chán)顷(qīng) 芷(zhǐ)汀(tīng)四、齐读课文,注意句读五、学生自读课文,力争读熟,体会作者的感情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谪越具增属予。
(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板书)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胜状汤汤大观备然则迁客骚人得无(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
(板书)4、齐读课文第二段。
八、总结本节课内容第一部分属于叙事,第二部分属于写景。
九、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2、背诵课文。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

6、齐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1、指读第二段
学生朗读 第二
2、教师讲解:
段。
“夫”:指示代词,那。“胜状”:佳景;“胜”,事物优
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一”:全。“衔”:含,包含。
学 习 第
“浩浩”:水势盛大。“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学生批注准备翻
的反对。因他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
岳州做太守,他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
格,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劝慰他,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一直无机会,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规
劝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 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 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计
“若夫”:连词,用在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可译为
“像那”。 “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开”:舒展,这里
指天放晴。“阴风”:阴惨惨的风。“号”:放声长鸣。“浊浪”:
浑浊的浪涛。“排空”:凌空,冲向天空;“排”,推,冲击。 学生批注准备翻
“耀”:光辉。“潜”:隐藏。“樯”:船桅。“楫”:船桨。“摧”: 译
学生试译
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能够把握《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3. 能够分析《岳阳楼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岳阳楼记》。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1.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序、、跋。
2. 重点讲解序和部分,跋部分作为拓展阅读。
2.2 重点词汇与句子1. 重点词汇:忧、豫、凝、济、浩荡、乾坤等。
2. 重点句子: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3 文学背景与文化内涵1. 讲解《岳阳楼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简要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及文学地位。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针对重点词汇与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3.3 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岳阳楼记》的深层含义。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3.4 情感体验1. 让学生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3.5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岳阳楼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讲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步骤
知识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目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目标 2、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 目标 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 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 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师活动 一、背诵抽查 二、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教师讲解: “谪” :贬谪,降官。 “守” :掌管,这里指作州郡 的长官。“通” : 畅通, 顺当。 “和” : 和顺, 谐和。“兴” , 兴起。 “乃” :于是。 “旧制” :原有的规模; “制” ,式 样。 “于” :在。 “属” :通假“嘱” ,托付。 “以” : 来。 “之” :它,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一段 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 导,疏通文意 5、导读 提问一:第一段记述什么事?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交流归纳如下: 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及写岳阳楼的重修、增 制。 提问二: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 任后的卓有政绩?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作者特意先写 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 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 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 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6、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范仲淹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范文正公集》 滕子京——《洞庭晚秋图》——规劝知己、自勉——《岳阳楼记》 岳阳楼——湖南——吴国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造楼阁 骈 散——读骈句,节奏整齐;读散句,按意义划分。
教 学 感 悟
组长查阅
课 题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总课时
三 维 目 标
作 业
1.背诵第 1—3 段。2.预习第 4—6 段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懂之处划上记 号。
板 书 设 计
岳阳楼记
写记的缘由——————————————叙事 描写洞庭湖——————————————写景 迁客骚人 阴 己悲 (正衬) 对 比 抒情 览物之情 晴 物喜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谈古仁人 议论
学生朗读 第 一段。
学生批注准 备 翻译 学生试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 习 第 一 段
学生思考回 答 交流
学生思考回 答 交流
学生齐读第 一 段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学步骤
学 习 第 二 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 习 第 三 段
1、指读第二段 2、教师讲解: “夫” :指示代词,那。 “胜状” :佳景; “胜” ,事 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状” ,景色。 “一” :全。 “衔” :含, 包含。 “浩浩” :水势盛大。 “汤汤” :大水急流的样子。 “横” :充溢,意为广阔。 “涯” :边际。 “晖” :日光, 这里意为阳光照耀。 “阴” :暗,指天色昏暗。 “气象” : 自然景色。 “则” :乃是。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通” :到达。 “迁客” :降职外调的官吏。 “骚人” : 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 “于” :在。 “物” :自然 景物。 “得无” :能不。 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二段 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 导,疏通文意 5、导读提问 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 看法。 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 ”描写登上岳阳 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 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 出看法,领起后文。 “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 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 被贬的官员, 坎坷失意的诗人, 登楼观览这 “气象万千” 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这就引出文章后 面的内容。 6、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读第三段 2、教师讲解: “若夫” :连词,用在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可 译为“像那” 。 “霏霏” :雨雪纷飞的样子。 “开” :舒 展,这里指天放晴。 “阴风” :阴惨惨的风。 “号” :放声 长鸣。 “浊浪” :浑浊的浪涛。 “排空” :凌空,冲向天空; “排” ,推,冲击。 “耀” :光辉。 “潜” :隐藏。 “樯” : 船桅。 “楫” :船桨。 “摧” :摧折。 “斯” :这。 “也” :用 在句中,表示停顿。 “则” :就。 “去” :离开。 “国” : 国都。 “忧” :担心。 “谗” :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 诬陷。 “讥” :非议,诋毁。 “萧然” :萧瑟凄凉的样子。 “感极” :伤感到极点。 “者” :„„的情况,它的定语 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 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三段 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 导,疏通文意 5、导读 提问: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 与上段有何联系?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 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 啼。 ”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
一、导入: Biblioteka 、题解:本文是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年)范仲淹被贬河南邓 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据传他并未亲眼见过岳 阳楼,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 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 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尽显一代文豪的天才本色。 “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范仲忆淹借为重修 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 规劝老朋友。 2、作家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 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进谏,屡 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提 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 邓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 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 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他一生论著很 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居民,反映社会 现实的好作品。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本文选自《范文 正公集》 。 3、背景资料介绍。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 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但遭到保守势力 的反对。因他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 岳州做太守,他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 格,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劝慰他,却 教师活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阔 大 的 胸 襟
远 大 的 抱 负
组长查阅 教 学 感 悟
三 维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步骤
知识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目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目标 2、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 目标 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 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 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师活动 一、背诵抽查 二、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 (一)学习第四段 1、指读第四段 2、教师讲解: “至若”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 , “又如” 。 “和” :温和,和煦。 “景” :日光。 “惊” :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 “上 下天光” : 上面的天色, 下面的湖光; “光” , 景色。 “一” : 全。 “锦鳞” :美丽的鱼儿; “鳞” ,借代鱼。 “郁郁” :浓郁, 形容芳香。 “青青” :形容茂盛。 “而” : 连词,顺接。 “或” :有时。 “长烟” :指空中的云雾。 “一 空” : 完全消散。 “浮光” : 浮动在水面的月光。“跃金” : 闪着金光。 “静影” :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 “沉 璧” :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 “璧” : 平圆形的玉。 “何极” :哪有穷尽。 “心旷神怡” :心情畅 快; “旷” , 开朗, “怡” : 和悦, 愉快。 “偕” : 一起。 “把” : 持,端。 “临” ;面对。 “洋洋” :得意喜乐的样子。 3、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第四段 4、学生讨论交流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 导,疏通文意 5、导读 提问: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 与前文有何联系? 学生回答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 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 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描写春光明媚, 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课 题 三 维 目 标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总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步骤
知识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目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目标 2、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能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 目标 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 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 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