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 发fā。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你发现这两行诗里运用了什么写法?
比喻、对偶 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 点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 “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 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 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 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 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 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 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 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宋·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 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 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苏轼的文学观点 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 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 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认为作文应达到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 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 民师书》)的艺术境界。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 自如。释德洪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 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现存约四千首,其 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 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时间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指 宋神宗熙宁五年
望湖楼:又名看经 楼,先德楼,今杭
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 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白 卷 望

雨 地 湖

跳 风 楼

珠 来 下

乱 忽 水

入 吹 如
山,
船。 散, 天。






山,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散,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天。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你又怎么理解这两行诗?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 过天晴,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又是 一派明媚的风光。 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点? 去得快 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跳的 珠子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 般跳落。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能说说你对这两行诗的理解吗? 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着像泼 洒的墨汁尚未挡跳 珠 乱 入 船 。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 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 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 粼水天一片。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 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 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 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 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 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 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 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 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 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 水天一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