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2.请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B.制天命而用之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韩非子认为: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B.否定贵族特权,维护君主专制
C.否定贵族特权,维护人民权利 D.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
4.宋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宋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187个,《明史》则收入了308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强化了纲常伦理观念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5.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这一现象说明戏曲
A.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D.为文人写作提供素材
8.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9.“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10.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按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11.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意B.文人画,重视写意
C.人物画,形神俱备D.花鸟画,浓墨重彩
12.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A.注重修养B.强调等级C.主张民主D.关注人伦1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抨击教会权威B.反对宗教信仰
C.主张听从教会和教皇的说教D.维护世俗王权
14.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15.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A.开启民智B.培养人才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16.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来,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

”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B.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D.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
17.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哪部著作中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18.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19.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A.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的理论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0.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他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看来,当时法国人最需要打破的“枷锁”是
A.神灵和自然的控制B.基督教的神学束缚
C.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D.理性和知识的权威
2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虽然并不完全。

”“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儿”是指达尔文
A.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学说
B.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C.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D.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22.孙中山说:“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

”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A.“联和苏俄、联和共产党”
B.“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23.“新能源的大规模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24.《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中的杰作。

此画属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25.二十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电视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广播D.网络与漫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长达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

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

(6分)(3)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6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

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

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

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

语言文字其末也。

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二
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

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材料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

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

(6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新特点?(4分)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走过的2014,饱含敬畏,充满力量。

又一个甲午之年。

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00周年,也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这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诞生60周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诞辰110周年。

这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柏林墙倒塌25周年。

——新京报2015年1月1日新年社论(1)材料中纪念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分界线,战前清政府走上自救之路,战后国人走上维新之路、共和之路。

“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的什么事件?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探索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8分)
(2)材料中纪念的新中国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材料中“一位叫做邓小平的中国人”让20世纪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动巨变发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分)
(3)思想理论改变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理论创新的认识。

(4分)
高二答案
选择题:
1-5ABBCC 6-10DBDAD 11-15BAACA 16-20DBAAC 21-25ADCDA (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8分)(2)文艺复兴: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学,倡导个性解放;
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为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6分)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分)
27.(1)“西学”:西方的先进科技。

(2分)
理解:以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作为国家的根本,辅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

(2分)
(2)不同:洋务派主张单纯学习西方科技;(2分)维新派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

(2分)
相似:都没有实现中国的富强,以失败告终。

(2分)
(3)如何摆脱:科学和人权并重。

(2分)
特点: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2分)
28.⑴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6分)
本质变化: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2分)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
(3)理论创新的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